拒绝没日没夜工作 美职场刮起“无声辞职”旋风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国部分劳工正抵制让人窒息的持续待命职场困境,改拥抱”无声辞职”(quiet quitting),这个新概念讲求的是每周工时不超过40小时,限制下班来电,并更常对老板说”不”。

法新社报导,30岁的柏金斯(Maggie Perkins)执教生涯往往意味着一周工作60小时,但她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突然明白,事情不该是这样。

她在短影音平台TikTok解释说她是怎么开始”无声辞职”的,即便当时并没有这个名词。她说:”我去度假途中还在飞机上批作业,有照片为证。我没有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她告诉法新社,她最终离职、改去拼博士学位,但持续为老同事发声,录制影片和Podcast提供让工作量和工作天更契合的”撇步”。

她说:”『无声辞职』实际只是意味着你划清界线,从事你被雇来做的分内工作,回家时还有力气与家人相处。”

“无声辞职”一词最早似乎是在7月的TikTok贴文问世。

根据TikTok影片创作者@zaidleppelin自己的解释,”无声辞职”意指:”这并非直接递辞呈,而是一改赴汤蹈火的概念。各位还是履行职责,只是不再接受工作就是人生的劳碌文化。”

这篇贴文迅速窜红,吸引近50万人按赞,类似的忿忿不平之声此起彼落,各大报的专栏作家则花一整个夏天摇笔杆试图解释这起现象。


而随之而来的争论是:”无声辞职”真的仅仅只试着寻求更合理的生活与工作平衡?偏好欧洲生活型态而非美国24小时待命文化?

其他争议还包括:是怠工有了时髦的新名字?真的有过劳死风险的人直接辞职不是更好?

不过,数据显示,寻求更好平衡的需求确实是存在的。

民意机构盖洛普(Gallup)发现,2019年期间民调访查的在职压力为38%,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肆虐打乱全球劳动市场之后,2020年职场压力增至43%,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女性面临的压力最大。

类似驱动力促成了”大离职潮”(Great Resignation),也就是因疫情相关压力请辞或换跑道的劳工人数暴增。


而许多”无声辞职”支持者说,他们对卖力工作没有意见,但只限于职责要求的工时范围之内。他们奉行的格言是”领多少钱做多少工”。

当然,有部分观察家抱持怀疑态度,说办公室向来有人时间一到即准时下班,也向来有人爱耍大牌,称被指派的任务不在他们职责范围之内。

“哈芬登邮报”(Huffington Post)创办人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更进一步严厉批评,她撰文写说,”无声辞职”的下一步就是”辞掉人生”。

但美国前劳工部长瑞赫(Robert Reich)对反驳观点提出有力的总结,他说:”劳工不是在无声辞职,而是在拒绝劳力被剥削。”

浪迹天下 发表评论于
躺平之美版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好多美国人挺会装的,带资料回家工作。不知道该说他们上进,还是该说他们效率低,笨。
goldeyeball1 发表评论于
这些人根本就不被统计到失业人数里面去,所以美联储的失业率就是一个骗局
文学城普通人 发表评论于
即使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如果往返路上还需要2-3小时,40小时的工作周成了50小时,额外10小时就成了只是个人的问题,老板还看不见。这样的工作如果还需要没钱加班,那就可以辞了。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一代人是美国最具有选择权的一代,所谓三代培养一个贵族的第三代,因为父辈婴儿潮一代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可以给孩子在成长阶段最好的环境。
但也是富不过三代的第三代。
showmecn 发表评论于
目前这代生存压力还不大,相信后代会体会到更多压力。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国民党输得不亏。
酒酿圆子羹 发表评论于
翻成中文就是职场中的“躺平”,也就是以消极态度对待工作,不在乎工作就是一种辞职心态,所以全世界的年轻人们其实有共同的心声,其实很多时候人不需要交流不需要影响就会同时产生共同的行为或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让人感觉人类其实就是个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