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生活从此开始

生活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选择就是决策。进和退,利和弊,远和近,好和坏,得和失,是经常悬挂在人们心头的难题。怎样答题,反映了人们心上的差异。聪明的人们,能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随机而动,适时进退,因而,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为万物之灵。人和动物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具有智慧。然而,同属于智慧之列的人,彼此之间的差距又非常遥远。中国有两句老话,一为“鼠目寸光”,一为“远见卓识”,恐怕就是对这一差距的反映吧?有的人似乎天生的短视,他们一叶障目,不知泰山之大,犹如叽叽喳喳、高高兴兴地在房顶上营造安乐窝的燕子,全然不知整个房子即将倒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些短视的人,常常在生活上跌跟斗。与此相比,另一类人则能由小见大,由近知远,知人所未知,见人所未见。他们能够不被眼前暂时的、局部的现象所迷惑,因此,能洞察事物发展的动向,预测未来的趋势,调整自己的行为,采取防范措施。 机遇并不是赐给每个人的。无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竞争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深谙如何追求它的人,只赐给那些自信必能成功的人。机遇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它是明察善断不断追击的鼓点,是长夜中士兵即刻开拔的号角。在它面前,任何犹豫都与它无缘,都不能启开胜利的扉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蹭蹬终生。抓住机遇,见可而进,固然是英雄本色,但激流勇退,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也是伟人之举。先人告诉我们,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主观行为,都有一个保持质的数量界限,也就是“度”。超度或者不及,都会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度的存在,要求我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应有数量分析,做出“胸中有数”适可而止,就是在竞争事业中,时刻注意和自身利益相统一的数量界限,绝不超过“度”,绝不使事情发展到反面。 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可退后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征暴敛,“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退一步海阔天空”并不是懦弱畏惧而是智慧和勇敢。凡事不要血气方刚、意气用事,都应三思而后行。“进”固然重要,但“退”有时亦是方略。不是只有往前进才是最好的,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为愚人。有道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如果生活中人人都能为他人多着想一些,都能相互退让一步,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 话说很久以前,有两邻居为争一过道而相持不下。其一邻居欲要把房子隔墙往过道扩延一些,而一邻居亦欲为之,各说是自己的土地,真相竞挺之际,其一邻居之家人在朝为相,报告此事。宰相回书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黄”。两邻居羞愧万分,各让三尺,遂使过往行道更加宽阔,来往行人念念不忘之。故云:“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只有大度能容万物,方可为天下事,你我相互让一让,道路更加宽敞。事事应以理解的态度处理,相互间沟通一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生活本来是美好的,但为了生存,人们各尽其能的发挥了它的作用,以各式各样的面孔出现于世,防不胜防。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只能是跟着这种轨道进行。然而,很多人在这滚滚的红尘里失却了人生、失却了人格。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掩昧良心,苟喘生命。如此行为,实属不该。人身得之不意,应当善护保之,怎可以此躯身造恶业于轮回,留臭名于万世乎?应当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念念不忘自己的本性,不要失却自己的人品,体悟生命的内涵和充实心灵的饱满。勿要图得一时的快乐而损害别人还沾沾自喜,满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已经堕落了,生命美好的品质受到了重创,至善圆满的人格也损伤了。因此,活在天地间,凡事要无愧于心,才能坦坦荡荡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处事,快快乐乐的生活。即使生活艰苦,也活的自在潇洒;纵使有诸多的不意,也活的踏实和欢喜。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为重要,也是引导自己走向成功道路的一个指南与方向,如果你失去了这个指南,你只能在茫茫大海里漂泊,不能出离死亡的威胁和迫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