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恋爱中的中国男人和美国男人

中国男人:达则分手 美国男人:穷则离异 小侃 (婚姻生活)      约会这玩意儿我显然已经生疏了。在20多岁的时候我与大学时代的恋人结婚,我是典型的中国女人,一直维持着这场婚姻。直到15年后的一天,我的丈夫宣布他有了新欢,当然那是一个比我更年轻的女人。      离婚后,我就发誓永远都不会再瞧一眼另一个中国男人,因为寻找情妇的丈夫深深地伤害了我。而且,我的男性同胞似乎也不大喜欢我的哈佛博士学位。于是,我决定跟美国男人约会。      美国男人的约会并没有多少独特之处:和他们在一起,往往10分钟、顶多20分钟后就感到乏味了,分别后再也不想保持联系。碰到一个令人心仪的人谈何容易。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不能弥补爱和情感的缺憾。      文化背景的差异,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尽管从表面上看,我的教育程度很高,又显得十分西化,但骨子里我依旧是一个心地善良单纯的中国女子,我习惯扮演传统妻子的角色:做做饭,料理一下家务,给丈夫的工作帮帮忙,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支持和帮助。我就是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      恋爱在我的想象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彼此爱慕,堕入情网,一段时间后,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就结婚,然后厮守终生。      但是,我发现美国男人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与我不尽相同。比如,美国男人都喜欢谈论“浪漫”。有一次,我问一个跟我大谈“浪漫”的先生,是否只有“烛光晚餐”之类的形式才意味着浪漫,他不置可否。      就我的价值观而言,最“浪漫”的爱情莫过于夫妻一同为正义而战,一同被关入监狱,或者一起勇敢地面对酷刑和死亡。      中国社会的传统的浪漫爱情观,常常与贫穷、压迫、被迫分离以及其他肉体和心灵的磨难等紧密相连,以此价值观渲染的爱情在我们的文学名著中比比皆是。艰辛检验真爱,并将性爱升华为心灵的交融。“烛光晚餐”这种短暂的、物欲的东西怎么能成就浪漫的爱情?      随着我对美国男人了解的深入,愈发明白中美两国对于“浪漫”的爱情理解的显著差异。      美国人总是在恋爱中寻找快乐。他们期望娱乐、性欲的满足和幸福。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爱,他们就一起娱乐,一起过性生活,然后,当双方感到能够给彼此带来幸福时,他们就结婚了,并期待永久的幸福。当娱乐和性欲消退的时候,当幸福不再的时候,当生活尽显单调乏味的时候,婚姻就出现了危机。      中国人,至少是我这一代或老一代人,对爱情具有完全不同的考虑。我们在恋爱和结婚时就作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只有那些经历了真正的艰辛的人才会知道,生活中有一个照顾你的人会有多么的不同。在中国,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爱之时,他们就有了共渡难关的心理准备。两颗心在婚姻殿堂上的结合是充满暴风雨的生活中唯一安全的避风港。      和我约会的美国男人常常送我玫瑰花,带我去环境幽雅的餐馆,去听音乐会,去跳舞,去博物馆。他(不管他是谁)给我讲笑话,说悄悄话,但是,当我明显疲倦或面色苍白的时候,他从没问过我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当我真的病了,他会很礼貌地说,他很遗憾,然后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忍受煎熬———跟我在一起已经不好玩儿了。      当我和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我可能会不断地问他是不是感到舒服,他是不是想要东西吃,想要衣服穿,或者想服药。考虑到省钱,我可能会建议在家做饭,而不是到一个浪漫的餐馆进餐。我可能会给他买吃的,而不是送玫瑰花,这是我的恋爱方式。但是,这可能会让任何一个美国男人气恼。      许多美国人的婚姻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破裂的,而许多中国人的婚姻却是在过好日子的时候结束的,比如一夜暴富或者飞黄腾达之际。中国的妻子仿佛注定要在丈夫处于困境的时候支持他,而对于怎样享受生活却毫无主张;走出困境的中国丈夫的虚荣心又往往过于膨胀,总是倾向追逐传统的战利品:一个更年轻或更漂亮的女人。      不管何种文化背景,有些婚姻总会走向破裂。因为对婚姻的幻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单身生活,他们认为好日子迟早都会结束。而中国人总是不断地寻求婚姻,因为他们觉得苦日子迟早要来。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不再排斥我的男同胞,因为至少在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与我同在。(小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