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合资20年,要推倒重来吗? 文章来源: 火狐狸与花狐狸 于 2004-08-29 05:54:44 Web 文学城 最近读到来自日本的一篇文章,关于中国的汽车工业转型的研究,感到很汗颜,文章指出:最初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到现在为止成为了一种市场完全被外方占领,而自己却没有学到任何关键技术。外国公司对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并不感兴趣,因为汽车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但因为高额关税,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国内的合作伙伴。但20年过去了,国内个合资伙伴却越来越依靠外方。在未来,WTO规定外资可以占有100%的股份的时候,国内的合资伙伴的重要性就值得疑问。虽然在中国的外资汽车公司的前景很难预测,但中国自己的汽车公司肯定是更差。在中国成为汽车生产大户的时候,自己的汽车公司可能会全体灭绝。(全文可以查询http://www.rieti.go.jp/en/china/03062001.html)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对合资汽车优劣的辩论。我想,除了一些要对此政策负责的人要为自己辩护,为合资叫好之外,总结这20年的合资路,我们是要客观承认我们的失败,失败到外国人都非常清楚。现在这几年外国公司的经营状况而言,让我感觉到中国的汽不车工业仿佛是一个饥饿的骆驼在即将跌到之前,外国公司如同群狼在一旁伺机而动,希望在它倒地之际,能抢得先机。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宝马的生产方法就可以明白。先把宝马车轮子拆下来,然后进口汽车车体和车轮子,在中国把车轮子装上来,然后宣称:中国可以制造宝马汽车了。奥迪,可能拆得稍微零碎一点,但关键的东西都已经套装好了。他们为什么来中国,和怎么来的中国一目了然:为了避免关税占领市场来中国,来中国的方法是利用内鬼,把用于保护民族汽车的政策被民族企业骗来送给外资,然后祈求外方从而获得一点点的利润补偿。但我们要明白我们丧失的是民族汽车工业的永远。宝马此时进入中国,不过是要在中国汽车工业垮台前站稳脚跟而已。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工业,重新振作起来呢?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缺什么?是缺技术吗?是也不是。中国是缺技术,以至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等大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品牌的汽车。但是为什么奇瑞,吉利,中华可以有自己的汽车呢?不仅仅拥有品牌,还有所有的知识产权?这里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国内国有汽车公司不愿意告诉大家的,以免被责备懒惰和没有责任心。那就是:汽车的技术发展已经停止了,至少是经济型汽车的技术已经完全停止了,而且,所有技术都是公开的,可以购买到。这就是为什么奇瑞,吉利,中华可以自己去造汽车。在新西兰的半官方机构的独立调查显示:90年代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车比现在新西兰卖的新车污染还少,就是一个例证。国内的汽车工业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沉淀。关键技术可以考虑从国外购买或者联合开发的办法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汽车。技术不是问题。大众的工程师曾经购买了一台奇瑞汽车,打开之后大吃一惊。除了外形,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之外,奇瑞整个是个翻版的捷达。但是大众公司无能为力,因为,奇瑞采购捷达的零件,是奇瑞和生产零件的厂家的自己的行为,大众不能控制。所以只能以奇瑞使用了西班牙的SEAT公司(系大众的子公司)而恐吓奇瑞。但正如我们看到的,后来结果不了了之,因为,意大利公司是按当年的合同,在有效期结束后才把剩余的一套备用磨具卖给奇瑞的,如果大众要起诉,它应该起诉意大利公司,而不是奇瑞。正是因为大众知道此中的缘由,不能奈何奇瑞,因此,恐吓两声,并通过其在中国的走卒,上海大众来要挟奇瑞后,就不了了之了。因为中国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了解有限,好像人家抗议了,就是我们的不对,事实不是这样,如果是我们不对,你会相信他们会如此容易善罢甘休吗?目前,我们有个非常的大的优势来发展民族汽车。那就是经过20年的合资,我们有了体系完整的德国大众经济型轿车的零件生产能力,尤其是捷达,目前的捷达已经脱胎换骨,至少在底盘,发动机技术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应该利用此平台产业基础,技术保障,增加创新力度,设计不同的车款式,打出自己的品牌,并最终出口。而不是从零起步,从新设计,不能保证可靠性。其次是模仿生产。就知识产权而言,利用这些资源,不侵犯任何人的专有利益。首先,专利经过20年都已经失效了,其次,因为相当长的时间,汽车技术没有真正的进步,可申请专利的项目已经很少了,最后,汽车工业一般不以专利来保护自己,因为一旦申请了专利,按照法规,你必须完全公布所有技术细节,这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我们知道除了专利之外,保护这些技术的手段已经没有硬性的了。而当前主要汽车公司之间也是互相抄袭和合作。你可以看到韩国现代的索纳塔的设计,尤其是大灯就是奔驰的;丰田专门有部门分析现有的现成专利技术,修改到对方不能起诉后使用;大众最近的SUV和夏朗,都是无论在外观,内部技术乃至产品指数上和对手产品“类似”。因此,我们模仿制造得还不够。我们模仿生产的要从日本车着手,日本车子绝对不是以技术领先而动人,而是以总是使用成熟技术而制造最可靠的车子。这是我们应该仿造的,而且日本汽车工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势必培养一批零部件等厂家,为后续工业提供支持。最后,要注意到我们自身的定位有问题。面对成熟的汽车市场,我们企业如何进入站稳国内的国际的市场大有学问。日本人是后来居上的专家,他们的方法被视为市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不二法门:“在坚硬的墙壁找到一块最松的砖头。”众多的汽车品种品牌,琳琳总总,有的市场细分竞争惨烈,有的市场细分如同无人之境。中国汽车工业作为后来者,不去想着找到合适的位置,而好大喜功去竞争激烈的细分空间发展,是错误的,比如小红旗。小红旗品牌定位暂且不说,就这款车的性能而言,如果早几年去和桑塔纳去竞争,那后者肯定不是它的对手。奥迪100这个陈旧的技术背负着红旗这个沉重的品牌,这款轿车真的走得很累,错过了过去五年黄金发展期,以后还有没有前途难以预测。市场如何定位,这个松的砖头在哪里,其实就在经济型轿车上。在国际市场上,韩国车没有竞争,因为没有上规模的厂家可以生产1万美元以下的性能可靠的汽车。而中低档汽车没有技术壁垒,所谓没有技术壁垒的意思就是所有所需的技术都能在市场上采购到,而不是单独某个企业才有。所以,韩国现代从抵挡车起家,在一万美元价位的汽车市场如入无人之境,年年出口创记录,2003年更有出口百万的佳绩,并立志在2010年成为第五大汽车公司。也许大家会觉得生产低档车没有面子,但是一开始就去生产高档车,那是不明智的。无论奔驰宝马多好,大部分人还是需要经济型车子。反观国内的民营汽车厂商,定位中型车的中华的日子肯定不如吉利和奇瑞好过。吉利和奇瑞就是敲开了国内汽车市场的一块松的砖头,如吉利的豪情,折合美金只有不到4000元,而且该有的都配了,还有合金轮。这是任何跨国企业都不能做到的。顺便说一句,为什么跨国公司不能生产和吉利一样的便宜车。根本原因是他们的费用太高了,根据他们所说的,研发费用高,其实是个幌子而已,真实的原因是人员费用,经营成本特别高,所以,如果毛利润低于30%或者生产低端产品,跨国企业就会关停并转这个部门,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其他的跨国企业也是一样。索尼如果也生产长虹的看家产品,一定做不了长虹的价格。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经济型车上,如果我们把宝押在公务车或者豪华车上,我们肯定死路一条。但是不是说我们不思进去,我们今天作经济型汽车,是为了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为明天生产质优价廉的豪华车作准备,正如现代汽车一样。是个战略问题。我们如果一开始作豪华家电,而不是大众货,就不会有今天得长虹、康佳、TCL。因此,作为产业发展大计,我建议:1. 审慎开办合资汽车公司,停止批准所有SKD、CKD形式生产项目,为真正的国货在有限的时间内留出成长必须的市场空间。2. 把一汽等主要国有汽车公司的产权进一步改革,至少把汽研所等机构完全分离,使得自负盈亏,让国内其他汽车企业可以获得采购技术的机会。(研发能力市场化)3. 鼓励汽车小型化,小排量化,鼓励汽车出口和技术引进。4. 鼓励民营造车,可以试点出售国有汽车企业给民营公司。最后我要说,如果今天不重新给我们的汽车工业洗牌的话,明天跨国公司会自动给我们洗牌,结果是完全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