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革中毛、林的共鸣和分歧之三-林彪发现了什么
林彪实际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也不是像张春桥一样的理论家,因为他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理解是粗浅的。因为林彪支持毛发动文革是建立在理念上的。具体表现在在文革号角“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的过程中,他就大讲此记要的实质,并由此得罪了江青。再到后来,他把文化大革命与希腊古典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相提并论,江在听了林的报告后,在林彪的上述讲话稿上做了一些批示后送给林彪,说林彪如果同意,请把她对林彪讲话的批语转给毛主席。林彪气炸了,大骂江青算什么东西!说“我一听见这女人的声音就讨厌!”。
当毛发起的群众运动最后成了砸乱一切、打倒一切时,林开始想不通、怀疑了。 林彪开始怀疑文化大革命也许已不过是毛为扳倒刘少奇等人借用的一个手段。 特别是毛倚重的文革小组那帮秀才,使尽手段对付反对派时也把火一把把的烧向军队时,林作为一个老革命,不能不有所触动。特别是随着毛远新张春桥等人的撅起,林彪不能不对毛的真实想法有所保留。一开始,他采取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不干扰人之决心,不批评,不报坏消息。闭目养神,照上面办,不置可否,主席画圈我画圈,韬晦,避闲。在纪登奎的回忆中对于林彪的这种处世态度做了详细描述。历史上,在毛打倒彭德怀后,林就当国防部长一职就是总借口身体不好保持低调,甚至不肯当。在刘少奇被打倒之后,林彪被推上了接班人的位置。但就在此时,毛向林点出了张春桥。为什么毛向林讲“你看小张怎么样呢” ?
如果说毛倾向于张,是因为有人认为毛选接班人的标准是建立在谁能够把文革的思想路线继续执行下去。毛一生自谓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打倒蒋介石,一个就是文革。 为了文革,毛不惜打倒了那么多战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绝不会容许否定文革的事情发生。为什么毛就不相信林彪呢?那只能说毛认为林彪靠不住。换句话说,就是毛发现了林彪的真实态度,不会把文革继续下去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林彪这个人个性固执,轻易不会放弃自己的思想,不仅如此,林彪一旦在其位的时候,是不同于周的,是块硬骨头,不甘于别人屋檐之下。有两个人的话很有代表性。
陈毅顿说:“德国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又出了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呢?马克思一去世,伯恩斯坦就当叛徒,反对马克思主义! “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又出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比对亲生父亲还亲!结果呢?斯大林一死,他就焚尸扬灰,背叛了列宁主义! 中国现在又有人把毛主席捧得这样高!毛主席的威望国内外都知道嘛,不需要这样捧嘛!我看哪,历史惊人地相似,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彭真说林彪不出三年毛主席就会识破他。我和林彪是老伙计嘛。我说早了三年。
可见,林同毛的决裂是必然的结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说,毛在用林的那一时刻,也早就知道了这个结局。林也只是毛利用的一个棋子而已。林彪的性格也决定了林毛的冲突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发生在林认识到了毛的根本目的之后而已,如果说林同周一样,及早的抽身而退,可以说是会全身而下的。
当毛发现了林的不可靠后,开始重点培养张春桥。 应该说毛选张是对的,因为在当时中共高层里,对毛的文革思想领会最深的就是张春桥了。可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也不过是毛的一个缓兵之计。因为在林彪下台之后,毛并没有把权力交给张,而是不久之后,提了邓,开始整周。其实这正是林彪在庐山会议之后明白的,张也不过是个棋子。在这之前,林彪之败于庐山, 败在他没有深刻理解文化大革命,没有理解毛泽东的抱负和实现它的决心,否定了张,就等于否定了文革。林看到了在东北的毛远新的成长,也由此看懂了毛的苦心。毛倒刘之后,毛只是让林作一个顾命大臣而已, 而不是什么真正的接班人。而且,作为顾命大臣,最忌讳的就是拥有了自己的班底,因为会对将来的接班人有致命的危险。 而庐山会议,恰恰让毛看到了林登高一呼,众人齐攻张的一幕。所以毛要倒林的步子大大加快了,同时因为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