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周工作有点忙,很少来看贴,可是一来了就看到这样一篇贴子,看了时间是半年前的了,一个深爱着宝钗的人,作者称宝钗为“头号淑女”,那么我们先来说说这淑女的名词是怎么定义的:“淑女”是个很古老的名词。《诗经》那个著名的开篇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脍炙人口,似乎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的文化中,“淑女”早已被赫然确立为某种完美女性的象征。淑女要温柔,友善,大方,体贴别人,聪明,忠实,守信。一眼看来,宝钗好像都占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喜欢黛玉,晴雯,也不能让所有的人来讨厌宝钗,但是作者认为只要是喜欢晴雯黛玉的人就是没有认真的读过红楼的人,讨厌宝钗的人就是“带着“守拙藏奸”、“‘老’谋深算”的变色眼镜的偏见来看待宝姐姐的言语举止行事,硬往她头上套帽子,上纲上线,深受文革时期左泛批判思潮的余毒影响。“,我实在是不敢茍同。
我读红楼的遍数也不算多,和那些读了十几遍几十遍的人比,我实在是很惭愧,都不好意思说我自己只是读了六七遍而已,还是从20岁以后才开始读的,对红一书,20岁以前看过电视,大体的翻过书,但从未完整的读过,因为看不懂,我一向认为在我看不懂的时候不要读,那样会影响看书的味道,当我对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越时才开始认真的读红,我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不像作者说的那样受到了文革时期左倾泛批判思潮的余毒影响。现在想找反映文革时期的真实事物的资料文献都不好找,这是题外话了,我只是想告诉这位老先生,不要带着文革后批左的眼光来看不喜欢宝钗的人,我们没有受任何左啊右的思想影响,也没有受其他评论家的影响,只是单纯的从红书本身的故事来看的,我们还没有那么高的阶级斗争的觉悟。
转入正题,我为什么不喜欢宝钗,这文写的有一点苍促,是一边看老先生的文一边写的,可能有想不到的地方,就请看者见谅了。
首先声明,我没有用什么“克己复礼的活标本”、“孔孟之道的女殉葬”、“欺世盗名的两面派”、“巧伪人”、“女禄鬼”、“大观园里的阴谋家”等等来看宝钗,我认为这是夸大其词了,文革时有好多事是我们不能明白的,有好多事也是夸张了的,我们只单纯的从红的故事中来说宝钗这个人。
宝钗是个完全的受孔孟的封建礼教影的人,她说的做的行的完全是依封建礼教的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在那个时代,她可以说是个完美的人,入宫可以为后母仪天下,为官宦人家之妻,可以相夫教子,持礼守家,为小户人家之妻,可以伺夫求取功名。就是放到现在的社会中,她也是大多数男人心中理想的妻子,请注意,我是说妻子不是情人,做情人多数人喜欢黛玉。又走题了,从回主题。
理由一,对玉的格外关注 宝钗不喜欢宝玉吗?她嫁给宝玉完全是因为父母之命她无权反驳吗?我看未必。宝钗是顶着进京待选秀女的名义进京的,但是进了贾府之后这选秀的事就在没提过,且不说作者的用意何在,就只说宝钗的心思,那个礼教严禁的时代,女孩家是见不到外男的,在宝钗的世界里,外男就只有宝玉一个人了,不管从长相家世教育来说,宝玉都是婚姻的上上人选。做为一个十四五岁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不可能不对宝玉产生一点点好感。
且看第八回宝玉与宝钗第一次长时间的正面接触,“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原文就不转了,这里有几个地方让人怀疑,就算宝钗一见到宝玉想看看他的玉是因为总是听到大家谈论,有一点好奇,那么莺儿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做为宝钗的贴身大丫头,可以说从小受宝钗的影响不能少,就算是不全向她的主子,也应该是个知书达理不着边际的话不肯多说的才是,但红书中的莺儿却怡是个愿意讲的人,特别是对贾环那段与宝玉的比喻,全不是个丫头应该说的话。还有一段第三十五回,莺儿打络子时,宝玉与她说话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这句话实在有一点调戏的味道了,要是黛玉或是紫娟听到,一定不是莺儿那种反映,“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莺儿所说之好处是什么?一定是闺房中好处了,好在宝钗来的巧,这话只说到这就没了下文。又走了,回到宝钗身上,宝钗对“金玉之说”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对宝玉的玉可以说是格个的关注,也可以说对各人身上带的东西也是格外的关注,这一点我是同意黛玉的说法的,宝钗第一次和宝玉接触就要求看一眼他的玉,实际上也是想看一下“金玉之说”是否是有影的事,莺儿听到了宝玉玉上边的字也说了一句“和我们小姐金锁上的像是一对”,这句话无疑是一个肯定,说明在薛家,金玉之说不是什么秘密,是薛家全家都公认的事情。对于一个女孩家来说,凡是跟自己婚姻有关的事情都是要回避的,从一定方面来说,宝钗已经违反了“非礼勿听”的古训了。
自从知道了“金玉之说”果然有影后,宝钗是一直很关心各人身的佩物的,金锁可以佩玉,金麒鳞也是可以的,所以第三十一回中当贾母看到那个金麒鳞想不起来谁有时,她马上就说湘云有这个,实际上在她的心里见到这个金麒鳞是比黛玉心里还要惊的。那么她对宝玉的玉是更加的关心了,到了第三十五回宝玉烦莺回打络子时,宝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将玉络上,众所周知,那玉是宝玉的命根子,那么将这玉络上了,是不是也就像征性的将宝玉络上了呢?(胡说一句)
理由二,对宝玉的格外关注 书中多次说到宝因为金玉之说的缘故,总是远着宝玉,但实际上我从未看到宝钗哪里远宝玉了,不但没有远,还走的挺近的。先说宝玉赴了薛潘之宴后,宝钗马上就来找宝玉,可说是前后脚的了,好快啊。在看到了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送药来说的那番话“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蒙侧批:同袭人语。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蒙侧批:行云流水,微露半含时。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可说是差一点点就表了自己的心意了,所以羞红了脸。而因薛潘说出她关心宝玉是因为记了金玉之说留心宝玉而哭了一夜,有一方面也是因为让哥哥说中了心事,羞愧自己忘记了礼教而哭。
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不喜欢宝钗总是在宝玉与黛玉两个最亲密温馨的时刻出现,我是很奇怪宝钗的时机总是抓的那么准的,每一次宝黛两个人温馨的让我们不忍打破时宝钗都适时出现了,宝玉是喜欢中午休息的时候去找黛玉的,一是因为黛玉体弱,睡了宝玉怕坏了身体,一是中午是大家都知道午休的时候,这时候来找黛玉不会让太多人看到,也不会有太多人打扰,那么宝钗这样一个知书识礼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中午都是要午休的呢?她也是怕黛玉身体不好吗?这大中午的来找人是不是犯了非礼勿行呢?
第三十六回中,宝钗坐在睡觉的宝玉身边替袭人透花,用的是只顾看活计不留心坐到了袭人坐的地方,这对于一向处处留意以礼教来要求自己的宝钗来说似乎忘情了。非礼勿行也是没有做到的了,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这一次可说是对宝钗打击最大的一次了,这一怔不知其心中是何滋味。 理由三,宝钗的冷莫与笼络
先说冷莫,大家都说到金钏之死时她劝王夫人的那番话与行事,我就不在说了。不知大家看到第六十六回中薛姨妈与宝钗说尤三姐死了柳湘涟出家的事时,宝钗的反映只有四个字“并不在意“,这四个字可以说像一盒冷水一样浇下来,贾敬死了举丧,宝钗也是会到场的,和尤三姐也会有一点接触,就算在怎么样没有交情,一个你认识的美丽的女孩子死了,多少也会有一点点伤心的,况三姐是她哥哥薛潘的义兄弟的妻子(未过门),就算宝钗没有见过柳湘涟,那也是救过她哥哥命的人,这里我到是很喜欢薛潘,大哭了几场,到处找了一阵,薛潘虽整部书中都是个傻人,倒是个有情有义的真汉子。
宝钗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没有轻重贵贱之分,贾环赵姨娘那样的她都是一样的对人,这里我不想说别的,只是想驳一下蘅芜主人-墨非儒文中所说的,赵姨娘并非没势力的人,贾政对她还是很宠爱的,做为枕边人的赵姨娘对贾政吹一点风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贾政是喜欢黛玉多过宝钗的,就从亲戚方面讲,黛玉是他妹妹的孩子,宝钗只是他夫人妹妹的孩子,当然,我不是说宝钗给赵姨娘土仪就是笼络赵姨娘,这样说也把宝钗说的太坏了。
常有有说宝钗对黛玉的好是不是真心的,宝钗对任何人都好,但是对任何人也没有过真心,她只是凭自己的一种近乎本能在做这些事了,好像这成了她生活的一个习惯了。宝钗对黛玉好与其是说笼络黛玉,不如说是笼络宝玉。众所周知,黛玉是对宝玉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了金玉之说两个人也不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了,那宝玉为了让黛玉安心,一定是对宝钗有一点远着的,当黛玉对宝钗的疑心没有了,在宝玉面前说宝钗好的时候,宝玉与宝钗接触就没有必要在怕黛玉多心了,只有让黛玉放心她,才能让宝玉没有防心的与自己接触(这样说宝钗实在有点把她想的太坏了,我不认为宝钗这么坏)。 这里又想到薛姨妈住在黛玉那了,书中说了一大堆别人那住不了的理由,最后只好住在黛玉那了,可以说薛姨妈住在那了,宝玉找黛玉就不是很方便了,在一个长辈面前,两个人肯定不会忘情的牵下手,或对着躺在床上讲笑话,别人也是会常到黛玉那去看薛姨妈,黛玉那人多了,她和宝玉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与机会就少了。 宝钗时时提醒别人,身为女儿家,最重要的是贞静贤良,女红是第二位的,什么诗词才藻都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你看她自己,博学多才,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懂的,做诗夺魁首,惜春画画那一回,她大大的显了一番自己对画画的知识面,探春管家那回她大大的显了自己冶家的才能。 不喜欢宝钗,没有受任何人的影响,前两回看红的时候,我也是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的,越看对两个人的感情就越相反,宝钗的心机太重了,她的心机也许只是为了保住自己贤良的名,可是她却从未想到保住自己的同时是伤害了别人,宝钗是个没有朋友的人,凤姐那样的人都有一个平儿是真心的心腹,宝钗却没有,连她自己的丫头莺儿也不能说说她心理的想法,她保住了表面上的名,却留了一心的苦恼没处说,可以说她活的太辛苦了。一个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甚至连自我都没有的人,我们就不要太苛求了吧,宝钗,挺可怜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