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对《论生命和自杀》评论的答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对《论生命和自杀》评论的答复

 

 

 

作者:郭知熠

 

 

 

看了许多网友对我的文章《论生命和自杀》的评述后,我觉得似乎还有很多要说的话。也算是我的答复吧。

 

其实,自杀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自杀的人们一般是不得已,否则,谁会在快乐逍遥的时候自杀呢?人们在快乐的时刻只会祈求延长自己的生命。有些网友说,自杀的人自愿地选择死,与别人无关。但我们应该从这种“自愿”中看到自杀者万分的无奈。这种无奈是因为生活的逼迫,是因为自杀者深深的心灵创痛,哪里还有真正自愿的影子?

 

笔者原来看过一些报道,有很多美国人在前几年的经济萧条中自杀了。他们失去了工作,购买的股票也跌得分文不值,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因为投资股市而债台高筑,房子还要付,老婆孩子还要养,工作又找不到。于是,他们看不到前途在哪里,选择了自杀的道路。

 

在青年人中自杀更多的也许是因为恋爱。恋爱的人把其钟情对象神圣化,将其看作自己一生的唯一选择。失恋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我想有很多书籍和文章都教过人们如何摆脱失恋的痛苦。当然,不可能有一种灵丹妙药对所有的人有效。最后的摆脱是依赖于当事人的。如果无法摆脱,有人就选择自杀。

 

如上的两种情形导致了大多数人的自杀。在这两种情况下,其实导致自杀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人的心理因素。笔者一直在研究人生哲学,想找到一种积极的非悲观性质的人生哲学。希望发现人生可能避免痛苦,但我一直未能找到,我现在相信这样的哲学根本不可能。我发现人生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只有在心灵的特殊作用下一个人才能免于痛苦,才能有幸福感。而这种特殊的心灵作用并不是人人都能援用的。

 

非常不幸的是,痛苦无法避免,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并且我发现,其实痛苦的绝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灵作用,而与外界的环境关系甚微。可是,人类的本性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尽管痛苦由心灵所引起,却很难由心灵的作用而避免。

 

但一个人在极端痛苦的时候, 还是可以试图用两种方法来摆脱其痛苦: 其一是转移自己的比较方向,其二是转移自己的比较对象。如果一个人失恋了,他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方向上去,比如更专注于他的事业发展。如此他转移了自己的比较方向。如果一个人突然失业,他可以设想一下世上该有多少人失业,甚至还有多少无家可归的人们,如此转移自己的比较对象。

 

以笔者自己为例。我现在在专门研究哲学。如果我象大多数人一样,要和其他人在金钱上作比较,我没有办法专心地做研究,因为我现在的研究是完全自费的。我必须转移自己的比较方向。我不能和人们比财富,只要衣食不缺就够了。而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哲学研究上。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了他人财富在我这里的替代品。如果我今生不作哲学研究,我老了的时候一定会后悔。而如果我今生没有多少财富,我是不会后悔的,至多会有某种遗憾。然而人生遗憾之事太多,再多一个又有何妨?

 

在《论生命和自杀》中我要朋友们珍惜生命,这不是在唱高调,也不是说我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无法体会中国大陆青年们的苦痛。正是因为我也生活在尘世中,我也经历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而且因为我思考了,我才会加倍地体会出生命现象的难能可贵。我还是会说,人世有苦难,但我们无论有多大的苦难,我们还是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放弃自己的生命。

 

写于200511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