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日前报道称,一个早晨,一流浪男子被发现趴在某某市接济管理服务中心一侧,距该中心大门不到3米远的人行道上,当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男子已死亡。警察没有在死者身上找到身份证明。附近居民说,"没有见过他,昨晚10点30分关门的时候这里都没有人。"死者身边还放着两个包子和1袋已经开封的方便面。 面对弱者 同情成为自然 看到这一消息,我立刻发自内心的,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愤怒,为什么他死在那儿了呢?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他呢?当时提出了一大堆的为什么。这或许是人的一种本能吧。不过,冷静下来一想,偶刚一开始的表现完全是一种情绪化的东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人说,无外乎,人人都有同情心,人们总是同情弱者。同情弱者理所应当,这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面对"职业乞丐" 恼怒成为自然 很多人都目睹过或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走在一条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大街上,突然看到别人或自己被"职业乞丐"以抱住大腿的方式,被"拦路抢劫",被强行所要钱财,或者在地铁等交通繁忙的地方,总是看到,有那么几个熟悉的"职业乞丐"在"拦路抢劫"。这种行为,惹脑对方那是很自然的了。如果哪一方不冷静,发生什么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面对流浪人员 产生纠纷成为自然 有人说,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流浪男子,是否是在什么纠纷后,被人恼怒地抛弃在那儿的。那么,不论怎么着,面对乞丐、流浪人员的一些不劳而获,甚至不光彩的行为,自然都会使人不愉快,或者产生过激的行为。也有过乞讨不成,反弱变强,真的实施抢劫的案例。总之,"职业乞丐"、乞丐和流浪人员,都在让人同情的同时,又在使人有点烦。 面对流浪人员 救助管理成为自然 为适应新形势以及实行人性化救助服务,城市里的民政部门和救助站,采取各种措施探索解决乞丐、流浪人员的救助问题。针对乞丐、流浪人员,一些大城市陆续推行新的救助模式,有出车直接上街去"搜索"乞丐,在征得其同意后直接将其送到救助站。或为流浪人员派发救助站指引卡,告知救助站的地理位置、乘车方式和联系电话,流浪人员可依据提示前往,流浪人员在各地救助站得到了帮助,踏上了返乡路。 面对流浪人员回流热潮 新的挑战成为自然 城市乞丐、流浪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后,我们直面一个新的问题--乞丐、流浪人员产生回流热潮。对于这个社会现象,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尽最大可能劝说他们回归家庭。目前,有采取主动救助、社区联动等人性化救助形式的,还有为以流浪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每人建立一份救助档案的。总之,大家都是在尽最大可能劝说他们回归家庭。 我们看到,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出台后,强制收容遣送制度已经转化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民政上的救助制度。但是,对随之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该如何面对呢?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还是在此呼吁一下,乞丐、流浪人员,你不能这样悠闲下去!因为我并不自在。■□ 【回复 】: 去年我在浦东大道看到一辆大概是民政局下属的救助字样的车子,把一个年老的女性乞丐拖上了车,全然不顾她的呼喊和挣扎,我当时诧异的几乎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救助制度吗? 就算她是职业乞丐,首先她是个人,人性化也应该是新管理办法和强制收容制度的区别吧,可那一刻我没看出丝毫区别。 我想孙志刚的在天之灵一定不愿意看到人们在悼念他的同时,间接害他送命的所谓办法改变的仅仅是名子。 再回一次: 当“乞丐、流浪”成为职业,并演化成为致富的手段的时,谁又能有良法劝其自毁致富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