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陶铸之死内幕--谁是元凶--之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创】陶铸之死内幕--谁是元凶--之一

 

大家知道,陶铸作为有名的“毛泽东的好学生” 之一,又和林彪渊源甚深,既然同两位统帅关系这么好,那么为什么还回被打倒,而且被打倒之时是当时的第四号人物。很久以来,因为老毛的这句话而使此事盖棺定论:毛转记载,毛泽东第一次对中央文革小组提出严厉批评是在二月十日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针对江青、陈伯达没有报告中央就公开在群众中点名打倒陶铸这件事,批评他们:你这个陈伯达,你是一个常委打倒一个常委!”“你这个江青,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打倒陶铸,别人都没有事,就是你们两个人干的。  [1 访问王力谈话记录,1983812日。] [2毛泽东传 编著: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主编: 逄先知 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编审 金冲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回忆当初,老毛提拨陶铸是看准了陶铸和刘少奇的矛盾。因为在延安整风"审干"中,陶受过刘少奇、康生、彭真的打击,曾与刘少奇当众争吵,又性格豪放,敢于放炮,又是林彪的老部下,正好可以用来作为他手中对付刘少奇的一门大炮。从后来的历史来看,陶一直是毛平衡刘的重要力量,加上高岗事件,陶铸对刘更是很窝火[3 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4 晚年周恩来 第三章 天下大乱中的双重角色 高文谦]  由此来看,老毛仿佛对陶铸的打倒不负什么责任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嘛?从另一方面,透过此事,正好可以看穿毛周江等众多人的面孔。

 

事情首先从刘陶的关系说起。后来,陶铸很受老毛的重用,所以以陶铸的地位及其和老毛的关系,刘也不会轻易得罪陶铸。高饶事件后,刘"非但没有批评我,相反向我做了耐心

的解释,并且承认他看人可能有些偏。" 60年代初,刘主持经济调整,局部背离老毛的荒唐路线,以收束大跃进的激进政策、收拾困难局面,这是刘一生的辉煌时期,众望所归,一些此前"毛派"干将也与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各省各部确实有他的"代理人"。陶也在此时认同刘:尤其1959年三年困难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方针政策上,我都是

赞成刘少奇的观点的。[5 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452页]

 

1964年的工作会议期间,刘曾让陶铸去跟李雪峰同志讲一下,由李雪峰出面召开一个会议,听王光美介绍'四清'运动的'桃园经验'"  "桃园经验""文革"前夕是刘既迎合毛、也是对抗老毛的材料。老毛不会对陶的"倒戈"迹象毫无觉察,但是曾志(陶的太太)解释到,老毛也许没有想到刘、陶之间的信任已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文革初期仍瞩意于陶铸,希望这位与刘没有历史渊源、延安挨过刘的整且长期有分歧的干将担任揪刘先锋,孰料陶已认同刘的路线,不能承担毛指派的角色,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大的保皇派,

 

而且老毛对于他认为的自己毛派的人的背叛,下手尤很。 庐山会议上,陶铸曾以女人嫁丈夫的比喻劝说黄克诚:"你我都读过一点所谓古圣贤之书,一个人过身于世,不讲究操守是可悲的。尤其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等于旧社会一个女人嫁了人一样,一定要'从一而终',决不可'移情别恋',否则使不能称为'贞节'之妇。"[6 李锐:《庐山会议真面目》309页] 。因为陶铸没有"从一而终""移情别恋"于刘少奇,这才是老毛置于陶铸之死地的根本原因。  顺便讲一下类似几个人的遭遇,早的有井岗山出来的何长工,肖克等,后来有贺龙,他们的结局不能不说和老毛的这个作风有关。

 

而最能说明刘陶之间关系的是这件事情。在一九六五年一月,陈伯达在给老毛整理完二十三条后,曾对王力说,主席要整少奇,怎么办?他说少奇同志是很纯的共产主义者,现在主持中央工作,整他,对党对国家不利。王力说:主席还是信任彭真、陶铸的,我建议你去找他们两人,你们三人一起去找少奇,要他向主席认个错,就好了。  后来这三个人真的就找了刘少奇,而且刘少奇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向老毛表示检讨,说四清四不清的矛盾概念不清,主席说的两条道路矛盾是对的。刘表示同意老毛的意见。因为刘少奇表示了检讨,就没有整刘少奇,光搞了个二十三条。这样一来,整刘少奇推迟了一年多[7 王力 王力回忆录]

 

由上面的事实可以看出,陶刘的关系确非一般。而且,正是基于这种关系,在陶和周共同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后,做出了很多不符合老毛意愿的事情来,最终被打倒,当然这里面被使用的棋子是不少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