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布局初探

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菜谱,还有杂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长篇小说布局初探

心言

一部长篇小说构思的形成,不外受到创作冲动的激发,故事素材可能来源于作者本人,其它生活原型,也有可能受到一些生活思考的启发。无论故事源于何处,作者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思考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浩然的“金光大道”, 完全是注诠当时政策的,但是作者对生活充分的累积,提炼和升华,把一部虚构的小说同样写得活灵活现,创作技巧之高至今少有匹敌。

如果长篇小说的生活原型是作者本人,因为动笔之前已经有了痛定思痛的深刻体会,可能写起来会比较顺手。但是既使是这样,最好事先写出故事梗概,然后再写出章节大纲。如果以他人为生活原型或者受到创作冲动而完全虚构的故事,就更要写出故事梗概和大纲。做到这些的一个直接好处是,作者可以同时写几个长篇或者长篇加中短篇。

为整个小说布局之前,要清楚这部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故事是怎样发展的,那些是故事主题必须的内容,那些属于为了增强小说的可欣赏性加上去的,如何搭配才会不留下纰漏,不带人工凿作的痕迹等等,都要首先考虑好,一稿出来后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有必要?没有必要的内容就应该毫不珍惜地删去,要知道读者的时间同样是宝贵的,他们没有必要浪费在无意义的情节上;作者本人更不应该画蛇添足。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爱情和武侠故事题材,作者往往为了把故事写得曲折复杂而故意加入毫无意义的情节,一般读者初读可能会觉得好看,细读就产生很多问题了,更不要说小说层次会达到上品。

小说的章节初步形成之后,就要加添内容,为故事情节构筑细节,从而让故事产生真实性和逻辑行。这时就要在头脑中随时提醒自己该如何让故事曲折生动,小到你写的亲情是不是感人,人物形像是不是性格鲜明,矛盾冲突是否引人入胜,大到故事发展的逻辑性,人物出场的次序,伏笔的铺设和悬念的制造等等,都要在这一步有起码的规划。比如“三国演义”,曹操一出场就具备了他的机智多变和狡诈的性格特点,他提刀行刺董卓,见董卓翻身醒了马上跪下说,“我来献刀”,而且回去马上逃命,只这一个故事就把曹操的人物性格写得淋漓尽致。有读者的长篇小说一般前几章都是边铺垫整个故事边留置伏笔埋设悬念的,同时清楚地让读者明白这个小说到底是要写什么。如果读者读了一部长篇的前三到五章还不清楚作者的创作意图,这部长篇小说就不成功。这同短篇小说不同,语言生动的短篇小说讲完一个故事就可以了,长篇小说则不仅要有与故事性质一致的语言,更要有生动感人的故事,而且要靠一个接一个的故事把读者引到小说结局。长篇小说要做到吸引读者,需要每章都留下伏笔,制造悬念,让读者恨不得一下子就知道主人公的命运结局,否则是不会留住读者的。当然故事题材一定是读者关心的,最好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故事初步完成之后,就应该考虑一些必要的文学技巧。比如心理活动的描写,直叙当然可以,但是如果加上一些意识流的技巧,一些蒙太奇的技巧等可能就更能让读者产生些美感和心理冲动。是否要为每个人物加上这些东西呢?大可不必,这要看人物的角色作用和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果你把每个人的心理思维都写全了, 故事不往下看结局就出来了,读者也就早都跑掉了。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完全为深化故事主题服务的。

景物描写在长篇小说当中首先应该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以及与故事情节相关联为故事发展服务的东西。纯粹属于抒情式的景物描写在长篇小说里并不重要,除非这些描述起到烘托故事氛围进而打动读者的作用。这一点可以用“灵山”来证明,无论小说获得什么奖,能够把这部小说读完的读者恐怕不多。

小说的语言则要为故事的性质服务。比如一个悲剧用了太多油腔滑调的句子来制造幽默或者用华丽辞藻描写故事的话,悲剧故事的作用就不存在了。相反轻喜剧的题材一定要加深沉的内容,或者使用娇柔造作的语言,也同样让读者觉得累。语言风格的训练一要靠读二要靠练,二者缺一不可。

说到底,一个好的长篇小说一定要有读者关心的故事,然后再活灵活现地把故事写出来,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训练。小说的布局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符合逻辑思维的故事发展和布局又是其中的精髓,要做得好就要靠生活的日益累积,然后才能用文学语言将其升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