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也就是1980年,被当时的人们称为“80年代第一春”。刚刚拨乱反正的中国人,公审“四人帮”,唱出了“莫让年华付水流”的旋律。 农民王本跃开始了包产到户的尝试,厨师陈爱武写了一封针对部长的揭发信,科学家陈春先迈出了中关村民营科技的第一步。青年人穿起了喇叭裤,朦胧诗、流行歌曲受到激烈的争议。还有六万多人参加了一场杂志上的大讨论: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一部电影《庐山恋》大受欢迎,此后庐山为它建立了一座专门的电影院。这一年,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的理想,中国出现了经济特区。 ■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2月16日,是农历庚申年春节。 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年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上演《铁臂阿童木》 在城市里,一群人围着一台电视机的情景十分常见,这个时候的电视机大多是9英寸或14英寸的黑白电视。上一年底开始上演的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是此时孩子们放学后最急切的期盼。 10月22日,中国引进的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建成,这条生产线可以生产14英寸和22英寸彩色电视机。22年前,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同样诞生在这里,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年轻人留长发戴蛤蟆镜 这一年,年轻人最喜爱的歌曲中,有一首是音乐家谷建芬创作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二十年后新生活的期盼。 在上海南京路上,理发馆里的发型样式多了起来烫发受到爱美女孩的青睐而在上一个猴年,理发业曾被规定要抵制各种奇型怪发,大多数女孩子不是梳辫子就是齐耳短发。十二年后的街头,人们的面貌已经悄悄改变。 这时候,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仍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四大件。在乡村的迎亲队伍中,作为嫁妆的自行车,被郑重地驮在另一辆自行车上。 ■李谷一演唱《乡恋》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恢复排演老舍的名剧《茶馆》,北京城掀起一股《茶馆》热。随后,《茶馆》到欧洲和日本巡回演出,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在名为《三峡传说》的电视片中,李谷一演唱了主题曲《乡恋》。这是一首面对三峡旖旎风光倾诉乡愁的抒情歌曲,演唱中李谷一运用了“气声”,引起巨大争议。有人对李谷一演唱时离麦克风的远近、喘气次数的多少、打击乐器的伴奏一一提出商榷,认为她严重模仿了西方和港台的黄色唱法。 三年后,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李谷一第一个登台,唱完《乡恋》之后,又一连演唱了六首歌曲。 ■《庐山恋》轰动一时 这一时期,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片改编自张弦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农村青年的爱情悲剧。在一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小山村,豹子和同村女孩存妮秘密相恋,被村里人发现之后,存妮迫于压力自杀,豹子以强奸罪被捕入狱。影片开启了人们正视人性,讴歌爱情的时期,片中吟唱爱情的主题曲风行一时。 进入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人们着装的色彩丰富起来。这一年上映的故事片《庐山恋》轰动一时,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成为年轻人谈论的话题。 ■农民开始包产到户 五月,邓小平发表讲话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1980年年底的时候,邓小平为人们描绘了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生产总值800到1000美元的目标,他把这个目标称之为“小康”。 这年秋天,王本跃种棉花收入8100元,成为小王庄大队的冒尖户。年末的统计表明,在中国农村,仍然坚持原有制度的地方产量不增不减;包产到户的地方增产30%到50%。 农历年过去之后,高唐县在王庄大队召开现场会,要求“户学王本跃,队学小王庄”,很快,高唐县全部实现包产到户。 ■中关村出现第一 家民办科技机构12月23日,北京中关村的街道上悄悄挂出了一个牌子———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两间简陋的木板房,十几个利用业余时间工作的人员,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