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厨师长记账,这样大概消费多少,清楚了。他不愿意。我只能问你这碗面多少钱?
在上海的第二个早上,七点零八分,他拍下照片。
然后,我的手机响了,他来视频。在面店,不是缅甸。他吃的眉开眼笑,说,“牢好吃。咸菜香菇面。”二十元人民币。
那么第一天的油条呢?三元。生煎、锅贴和牛肉汤,二十元。
厨师长最喜欢去饮食小店,还会和老板或老板娘聊天,像给我收集写博素材。
我对世事的了解,厨师长传递,不用点击新闻标题,知道社会热点。
去年年底,厨师长说回国顺道游,想去泰国晒太阳。我嘲笑,你想被抓去缅甸啊。我不救你的。我们的游戏,《爱情神话》里的“老婆,救我”。
真奇怪,回去才两天,看上去精神气爽。除了前日那拿油条的手显得皮肤干燥,带着多伦多的气候。不过,很快会被上海的潮湿滋润的。
上海呀!上直角有上直角的魅力。而厨师长在浦东下直角,寻得一碗老盛昌分店面,比去武康路更自在。
Coelho Paulo 在Alchemy,(中文译《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如直译“炼金术”)写,“幸福的秘密就在于,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又要永远不忘记勺里的那两滴油。”
我回去仍然觉得还是上直角好,现在有新名词“梧桐区”。上直角为什么好呢?记得那时散步在那里,会想外国是不是这样?洋房与中国传统建筑不一样。步行在人行道,有读翻译小说之感。
上直角是上海的一部分,下直角也是上海的一部分。我虽从小看见过拥挤的弄堂日常,却避开学会用粗鄙的词。我甚至有点洁癖,不会称我妈或婆婆“老娘”,而是“姆妈”。上海老早有儿童游戏,“轧死老娘没饭吃”,听上去,很不好。男孩子玩的,几个人挤在墙,把一个人挤出去。
不过住上直角的确不代表人的素质就是上乘了。厨师长是南市老城厢出来的,他身上的优点我喜欢。第一,他说不欺负老实人。我属于他眼里的老实人。
他说才不要回去吃牛排呢。米其林的也不稀奇。他是上海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宴会厅出来的。前几年网上有一张集体照,我认出他了,家里也有一张。那才是眉清目秀的花样年华。我年轻时有虚荣心,不想出国,不想跳槽,却喜欢外企员工身上有朝气。厨师长身上的那股朝气,像九十年代初上海的样子,好像一切都会明媚灿烂。
父母都劝我们一起回去,婆婆也说了。我想婆婆平时也一个人,难道我不行。一起回去是省钱,从机场叫Taxi,一百三十元,厨师长给了一百五。
可是,如我现在杀时间记录,好像我跟着厨师长神游了,加上下次回去。我倒是要赚了。
再说,夫妻黏在一起久了,分开一个半月也好。
这次可托运两个行李箱,厨师长带一个。西洋参也比之前少买,只买一磅。好在国内的小红书流行,多伦多人好比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送礼,没有什么大不了。有六七块黑巧克力,好像五百克一块,忘记原价,特价$3。还有三大盒打折饼干,比利时的,看准什么时候过期,就行了。两大盒维生素C,上次朋友替我在Costco带买,以前会买很多。等等。
厨师长上飞机背双肩背包,女儿送的,绣学校名字,“2025”毕业年。
我记账,从厨师长离开多伦多开始,看看我一个人生活的花费。昨天下午,去T&T,给女儿买一个粢饭团(含油条)税后,$6.64。“抢钱”啊,想到厨师长会说。大概够他在上海吃十只了。
昨晚听见窗外下暴雨。半夜Coco在客厅叫唤。难道她终于意识到外公离开两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