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记 文 / 林海云
?有人说,来澳洲留学,如果没有经历过打工的话,那么留学的生涯就变得不完整。尽管打工所得的钱对于庞大的学费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但是打工,几乎是每个留学生都会选择的道路:因为这不仅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而且从心理上,对自己和父母是一种安慰,至少,“我有能力养活自己了”。
??因为打工,让我的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许多。每一份工作经历,都有不一样的欢笑和泪水。也许是因为我当惯了“衣来伸手,凡来张口”的悠闲生活,很多看似简单的活儿,自己真的做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基本上,我的打工经历基本上都是在老板无奈的叹息中度过的。
??中国餐馆里:洗碗洗到恨碗
??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从教会认识的香港人介绍的,因为她知道我没有洗碗的“经验”,就特别交待那里的老板,让我有个适应的过程。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番特别的交代,也许第一天,我就被fired(炒掉)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因为很高兴第一次有份工作,兴奋得睡不着,很早就起床,兴冲冲地出了门,全然没有发觉,那天的天气转凉了,穿着单薄的夏装在寒风中,瑟瑟索索地鼓励自己,没问题的,上了火车就好了!
??辗转了一个小时,才找到打工的餐馆,老板娘一见到我就开始皱眉头,“你怎么穿七分裤和凉鞋呢?这里是餐馆,很危险的,穿皮鞋和长裤,至少能保护一些。”哎,没有经验,没有“前辈”指点,上班第一天就被好好地训了一顿。
??开始干活了,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平时自己住的地方都不怎么认真地去洗,现在嘛,看在钱的份上,戴好手套,按照“指示”,一丝不苟地开始用除厕剂、刷子一点一点地清理起来。但是“认真”不是唯一的要求,“你快快洗出来”,不到5分钟,老板娘就操着浓浓的香港腔,扯着嗓子催我。拜托,要清洁,还要效率,您老人家试试。可怜的是,刚洗完的地板还是很滑的,一个不小心,就直接坐到地板上去,屁股上立马有了两块水渍的印记,想躲都躲不过去。老板娘就在一旁开始摇脑袋了。唉,真笨!
??一个小时8块钱,其实并不好赚的。要洗厕所,做饭,洗很多很多一直都洗不完的碗碟。每一次都要淘大概5斤的米,捧着一个硕大的盆,因为力气小,只能把盆靠着水池边缘,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掉。然后又要使劲力气地把盆从狭窄的过道里搬到电饭煲上,其间就要浪费我大概5分钟的时间,因为我知道,做得慢比做坏了“罪过”要轻些。可惜的是,尽管是努力不让自己出错,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用过的碗碟、杯子、筷子越积越多,“快快洗出来啊,这里还有很多碗,没有筷子用了”老板娘的嗓门又高了八度,(听多了,有段时间,我说话的时候都有点那个味道了),害得我不得不开始“为了数量,忽视质量”。可恶的是,里面的一些“元老”见我是第一天上班,似乎故意要整我一样,老板娘越是催,她就故意堆给我更多的大桶,还告诉我,她要用,要我先洗出来,我说,老板娘要我先洗出筷子,她就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跟我说,那我不管,我是急用的。可恶啊,每个桶,都是占了很多很稠的米糊,都要浸上好一阵子,用钢丝球拼命地刷才能刷掉,拜她所赐,我的手臂“粗”很多。那个时候,一看到了碗碟就恨不得把它们都砸碎了事,总觉得怎么也洗不完一样。
??不过还是有一些好心的人在一旁帮我。老板娘的儿子看到我搬不动很重的碗箱,正准备帮我一把,眼尖的老板娘在一旁就用广东话呵斥他:“让她做,我们是花了钱让她来做工的,不是让她来享福的。”平常我都听不懂广东话,觉得脑子跟不上,可惜,这次偏偏一字一句都听得很清楚,我谢过了他的好意,卯足了力气,硬是把碗箱搬到水池边。是啊,我是来拿钱的,总的做点什么才对得起那些钱啊。
??还有一个比较资深的大厨,见到老板娘脸色不好的时候,总是在一旁提点我:我找不到放小盘子的地方,他就马上指给我看,有的时候就直接帮我把盘子抢过去放;到了吃饭时间却看到我还在拼了命地洗碗,就扯着嗓子“凶”我,“你到底吃不吃饭啊?”;看到我受了委屈,不想说话,就过来跟我聊聊天,安慰我,“其实出来做事都是这样的,习惯了就好”。的确,这才是生活,它很清楚的教育你,“高学历”仅仅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里是被承认的,比如说,法学硕士只能够在法学的领域中被称为“高学历”,在其他方面就未必是。我的生活经验贫乏,于是在生活这个学科中,我等于是一个“文盲”。所以平常可以在其他人面前拥有的优越感,现在统统败下阵来。
??第一次只拿了35块钱工资,拿到工资的时候,还要很有礼貌地跟老板娘说一声“谢谢”,尽管她们也很客气的给我说“thankyou”。除掉车费只剩下20多块钱,虽然站得腰酸背痛,虽然实际上每个小时的纯收入只有4块钱,虽然要穿着满身油污的“工作服”在车站等上50分钟的汽车才能回家,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力换取的报酬,赚钱真的很不容易啊,但是我现在有能力赚钱,因为自己已经开始学着长大了。
??似乎老天为了显示“造人”时候的公平,总是用“秤”称好人的重量,加起来的总和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必为自己的某些短处而难过,因为毕竟自己总是有些优点的。可惜的是,我偏偏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短处有多么碍眼。在老板“勉强”让我打过几次工之后,终于有一次,因为手太滑,杯子就从手上摔出去,砸在地上,连自己要求它“牺牲”的不要太壮烈的时间都没有,老板娘就走过来,“你打碎了杯子?哎呀呀,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都做了这么久了,还这么不小心?”哎,真得很笨,就算要砸杯子,也不要挑老板娘进来的时候啊,我在心里暗骂自己。果然,一到放工的时间,老板娘给我工钱的时候,附加一句:“下次你就等电话通知才过来好了。”我明白,这份工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第二次进餐馆洗碗,是自己找的工,没有朋友的交代,我直接就是停留在“试工”阶段。以为自己有过经验了,天真地觉得这回应该“得心应手”一些。结果,一去就傻眼了:他们总觉得我应该知道碗放在什么地方,而且也应该“无师自通”地清楚自己的职责。老板只是很简单地跟我说“忙得时候要记得去收碗、擦桌子,不忙的时候就去洗碗。”所以,一遇到任何的问题,我都都只好去求助于其他的kitchenhand(厨房帮工)。虽然我很努力地要把碗洗出来,但是这只是我职责中的一小部分,在那里,我必须是“全能”的,洗碗,擦桌子,给客人点菜、送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实践经历”真的是可怜到拼凑起来都没有十个月,又如何去撑足一分钟的“表演”呢?洗碗的时候就听到旁边的两位大婶用似乎觉得我听不见的音调悄悄地评论着,“看看她的手就知道不是干这个的料!”原来,我的手已经说明了一切,我还能“伪装”什么呢?这份工的结果还是“等电话通知”,其实就是自己再找过了。算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其他的活干吧。
??巧克力工厂:快乐与泪水都源于巧克力
??去工厂包巧克力应该算是最简单的工作了,也是我做的最长的工作。因为澳洲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节日,Christmas和Easter,大家都把巧克力视为传统的礼物。于是,在这两个节日到来之前,巧克力厂就需要请一些临时的工人赶工,不需要经验,一教就能上手。
??一间一百平米的简易工厂,没有窗户,只有天窗和3个抽风机,十几张工作桌,留下中间的通道摆放一箱箱等待包装的巧克力,比起当年的“包身工”,我们的待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能够自由地去吃饭。老板是香港人,付工钱是记件的,不像“鬼佬”老板,给的钱是按时间算的,所以每个工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卯足了劲,恨不得把别人包装好的搬到自己的“地盘”上来,也因为这样,工人难免会因为抢不到巧克力或者是包装箱而产生矛盾。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来说,我们都是被剥削阶级,应该容易结成“联盟”;但是马克思又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都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阶级,所以很容易在经济问题上“自乱阵脚”。
??在那里包装巧克力的,不仅有留学生,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没有固定工作的妇女,虽然是短期的工作,可是因为有不错的效益,所以她们虽然年纪比我们大些,但是抢活儿方面绝对是比我们年纪轻的“放得开”,而且手脚“麻利”得多。我就很“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阿姨,她有惯用的几个绝招:(1)踩点:她每天早晨来的不是最早,但是她一开始就观察“四周”,发现什么“货”比较短缺,就会先下手,多搬些,放在自己的周围,这样的话,如果在短时间内,这种货不能调齐的话,自己也能够“有备无患”。所以她的周围都是箱子,只留下一条很狭窄的通道,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左侧右勾才进得去。(2)东挪西凑:她总是用最“灿烂”的笑脸面对每一个“目标”,“可不可以先给我一些?”,得到了允许之后,就把她要的东西当作仇人似得狠狠地铲进自己的箱子里,虽说是东挪西凑,但拿到得会比别人原先有的还多,而且不用还;如果是搬了别人一整箱的话,还给别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说一句“我刚才借了一箱,现在还给你一箱,有借有还,大家要有钱一起赚”,让别人觉得反而欠她什么似的。(3)威胁、利诱工头:她觉得自己“资格老”,这就是优势,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直接问工头要,先是说“你看看,她们都搬了这么多,害得我们都没有了(她强调的是“我们”,目的是说明群众的基础所在),如果你不帮我拿些过来的话,以后我也多搬些留着,别人要我也不给。”然后又说“我们是讲道理的,我如果搬得多,别人跟我要,我都是给的,现在她们搬了这么多,你应该搬一些给我。”工头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去替她搬些过来。(4)欺骗新手:这招是让我觉得最不齿的。“小妹妹,你能不能先去帮我搬些巧克力来,我再搬还给你。”巧克力搬来了,下次是哪一次,不记得了。最让人光火的就是,“我们要有钱大家一起赚”是她的口号,但是遇上别人要向她先挪些的时候,语气立刻变成“我也没有很多,你去跟别人要啊,我这些只够我自己做!”边说还边把东西挪进去些,生怕一个不小心,别人就抢了去。
??说来可悲,区区的几块钱就能够把人的尊严和信誉践踏得消失殆尽,但是,仔细想想,在异国他乡的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无非是各人的对于金钱的态度和处事的方式不同而已,这样想,也就释怀了。
??与外国的打工者反而相处得愉快些,也许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的缘故,或者是因为英语没有熟练到能够“争吵”的程度。正好跟斯里兰卡的两位大婶是临桌,她们年纪大我很多,在她们眼里,我就象她们的女儿一般,所以她们比较照顾我,如果我缺了那些口味的巧克力或者是包装盒,她们都会很热情地对我说,拿去吧,没事的。那时候,我最常听到的英语就是“allright,justtakeit”(没关系,尽管拿),怎么听怎么觉得亲切。有一次,工头要我挪个位置,于是,就跟她们分开了一天,第二天,见到我的时候,他们就亲切地抱抱我,高兴地说“Haiyun,wemissyousomuch”(海云,我们很想你),“yes,metoo。”(我也是)我也很高兴地回应。工厂放假的时候,他们还跟我紧紧拥抱,说“Seeyounextyear。”(明年再见)。虽然是不同国度的人,但是她们给我的是一种关怀,一种体谅,就像亲人一样。那时候,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不完全因为语言的关系,只要彼此之间真心相待。
??那段日子只有短短的一个半月,但是我却学会了很多,比如说,包装巧克力的技巧,搬货堆箱子,贴标签,打包箱子;虽说不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因为每天都是从8点钟干到晚上6点,而且就连中餐时间都要掐着点,算准了时间,把饭先放到微波炉里热着,然后利用这些时间再回去搬一些货备着,再过来,用最快的速度把饭“解决掉”就投入到新一轮的“奋战”中,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因此,除去吃饭时间是坐的之外,一天有10个小时是站着的。于是开始的一个礼拜,每天下班只能够用“乌龟爬”的速度挪回家,然后就直着两条腿在床上呆着,尽管嘴上哀号着“明天不去了”,可是晚上做梦的时候,又看到可爱的money(钞票)在向我招手,所以,第二天就会很自觉地去上工。不过一个多月以后,我不仅免费吃了很多很多不同口味的巧克力,而且也让我的经济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改观,数着钞票的时候,受过的苦痛仿佛都消失了,因为挣到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足以让所有的不愉快随风淡去。虽说是吃了点苦,但是经历了这些之后,才发现自己所获得的远比失去的要多得多,因为学到了很多只有亲身体验才会体会的生活经验。
??礼品店:收银机为什么老跟我过不去
??去礼品店打工只有很短的一天。这里打工都是需要经验的,没有经验就意味着没有希望,所以“前辈”们传授经验的时候,就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如果老板问你有没有经验的时候,你一定要说有,不然老板连试工的机会都不会给你!”因为他们的“教导”,就很善意地撒了个小谎,“我有工作经验”。但是,为了冒充有经验的样子,我只能在试工之前特地去其他的店观摩了一番,企图用“恶补”来掩饰自己的经验缺乏。可惜啊,往往“天不从人愿”,去试工的时候,老板要我收银,我就开始手忙脚乱。“+”号在哪里?收完了钱怎么算该找的钱呢?我记得……那个老板是……全都不记得了。没有办法,只要向她们求救“你们教教我,好不好?”一听,老板的脸色立刻就垮下来。不过还好,老板还是教我怎么使用,但是因为老是忘记要多打后面的两个0,5块钱就成了5分钱,所以账单老是打错,老板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老天保佑,让我多呆一会儿吧。为了弥补我的“过失”,我不停地在店里走来走去,摆货,整理,打扫,拼命地找事情做,看到我勤快的样子,老板脸上的线条终于有了一点点缓和。
??我开始从头学起:微笑着对客户说“hi,howareyoutoday,doyouneedabag?”(您好,需要一个袋子吗?);摆货要摆得漂亮,各种颜色都要上架,方向也很重要,必须要从节省空间、又能让顾客看得清楚的角度去考虑;紧俏的货,就要注意及时补充;卖不出去的货,就干脆打包起来收好;该降价处理的货,就放在一个筐子里,贴上“special”(特价)的标签,然后放到店的外头去;打价钱要打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样顾客才比较容易看清楚价钱,但是又不可以把标签遮住货物的主要标志上……学了不少,做了不少,但是也挨骂了不少,“这个也不会,你以前是做过什么啊?”
??但是最让我着急的是,原来我的英语水平还是贫乏得那么可怜,连别人问“荧光棒”“衣架”都听不懂,因为平常可以不需要用到这些词,就懒的去查去懂,觉得基本上用不到,如果实在不会说的话,就上超市自个儿慢慢找。可如今是回避不了了,“顾客就是上帝”,怎么能够连上帝的要求都听不懂呢?虽然每一次顾客找我问货物的位置的时候,我总是很仔细很认真地想把每一个单词都听懂,可惜的是,关键的单词对我来说都是new(新的),只好每次都去请教店里的老员工,很自然的,在老板的眼中,我这个新手的“分数”大概已经被扣成了负数。所以,下班的时候,老板故意先走,等我把货都整理完了以后,安排了一个老员工,给我算工钱,最后,当然免不了还是那句话,就是“老板会打电话跟你联系的”,我知道,这次又没戏了。不过总算是让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当售货员的滋味,虽然收银机老是跟我过不去,但是至少我懂得了怎么去“拨弄”它,怎么摆货上架,怎么收拾和整理货物,还有一些关于礼品店的基本运作。
??我周围的同学也是如此,不管是年纪比我大或者是比我小的,都在打工;各种各样的工作,服务生,洗碗工,店员,派传单,送pizza(比萨),工厂打工,等等,每一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悲伤的,但是每一份经历带个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成长就从这里开始,经验的积累也从这里开始。
??下一份工,我准备做什么呢?也许是发报纸,也许是打扫办公室,也许去餐馆里做服务生,更或许,我可以去做接听员。在澳洲,有许许多多的工作,打工并不是属于低贱的工作,打工不仅是正当赚钱的方法,也是锻炼人、磨练人的途径,这里的小孩,在16周岁的时候,就要接受一种成人礼:学校会发给他们一张实习的表格,让他们自己去找工打,是免费的服务两个礼拜,以后,他们就开始打工的生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就这样,宣示着一个人的长大!说来惭愧啊,居然捱到了22周岁,才开始“学着长大”。不过庆幸的是,我能够在这里体验到打工给我的快乐和成长,变得独立,变得成熟。所以,打工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又有机会去接触一些人和事,让自己的经历变得丰富,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