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爸打电话,老爸嘱咐我把最近写的文章寄给他一份。 我心里面有点胆怯。 因为最近的文章太过于八卦。 至于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八卦, 反省一下自己。 发现这两个月以来, 书看得少的了很多。以往每天在路上的往返1个多小时里面,我的包里面总是放着一本书, 一般一本书一个月不到就可以看完, 然后到学校如果有时间就会把感想随手写下来。 可是最近这几个月, 书只看了一本《欲望都市》。感想也没有写下多少。 所以把以前的老底给卖弄完了, 也就晃荡不起来了,只好开始八卦, 越来越觉得自己好像居委会的老太太们, 平日可以关心的也就这么点子家长里短, 为了有话题, 只好开始关注别人的隐私(虽然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是感觉也就不远了)。 昨天, 有人还书给我,顺便借其它的, 我看了看居然那本胡适的《打破浪漫病》我还没有看过。 就在回家路上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为什么要读书》。 我也就回想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小学的时候, 读书基本上是被逼得(不是说我老爸老妈赶着我去学堂), 而是因为家里那3大书架的书, 常常看姐姐还有她的同学来看, 总是缠着他们讲给我听, 但是她们看得慢, 觉得不过瘾, 所以干脆自己跟姐姐学了几个字之后,拿着词典看小人书,然后是小说。 等到小学的时候, 姐姐那一代人开始看琼瑶, 金庸, 我也就跟着看了一下。基本上是她们看什么我就跟着看什么。 等我上初中, 她们开始看阿加沙之类的, 我也跟着看。 她们看原版书,我也就跟着看。 所以,我读书一半看来是为了和大孩子们一样,想叫他们感觉我不是小孩子,可以一起玩。 可是中国的户籍制度决定了几代人为了改变自己的户口问题而努力向学。 所以很多的人开始被迫或者主动地去挤高考那一座独木桥, 很多人相信了古语“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后来有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还好, 我家里没有给我很大的压力。 反而是小学时候认识的小宁波给我上了一堂课,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否则你读的书只会桎梏你, 所以“世故练达即文章”, 高考完的我把所有的书和复习资料都卖了, 因为我相信知识已经是我的了。 再后来, 一直保持着有书可以借,就不买书的传统。到了国外,看中文书不容易借到, 每次回家就背一些回来。可是最近的上网码字却改变了习惯。发现,原来码字还是需要不断的看新书。要不就只能说些车轱辘话, 无聊的很。自己也会讨厌自己了。 读书以外还要保持和社会的接触,要不就会局限了视野,眼见为实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