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整风之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江青集团对批判极左思潮的反扑 

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整顿各项工作的斗争,顺应党心民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在不长的时间内使许多领域里的工作出现了明显的转机和起色。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的这些努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超出了对极左思潮批判的范围,实际上开始了对“左”的错误的清算,这是不妥协地反对极左思潮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周恩来等人的努力遭到了江青等人的激烈反对。此事件后,在理论和实践上与林彪集团都十分接近的江青集团,一度曾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如果说1972年上半年他们对周恩来等的工作还只是警觉和不满的话,那么,在下半年,随着深入发展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已经危及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便全力展开了对周恩来等的反扑。 

周培源的文章发表后,江青等人立即感觉到这篇文章的分量和意义。在张、姚的指使下,《文汇报》连续发表文章,对周培源的文章进行围攻,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周恩来。1972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篇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更是戳到了江青等人的痛处,他们决意下大力量刹住这个"1972年下半年出现的修正主义回潮"。姚文元看了龙岩等的文章后当即提出:"当前要警惕的是右倾思想抬头",江青认定"这个版(指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2版)就是要在全国转移 斗/ 争 / 大 方 向"。 

10月至11月间,张春桥、姚文元等到上海活动,张在市委常委会上攻击说,当前有一股右倾翻案风,有一种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思潮,"不管四面八方刮来什么风,上海都要顶住",这样,在批林整风运动中,以龙岩等人文章的发表为标志,在批极左与反对批极左的问题上,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与江青集团的矛盾、斗争,终于不可避免地尖锐化、公开化了。

11月28日,根据周恩来反对级左思潮的一贯思想,中联部、外交部在关于召开外事工作会议写给周恩来的请示报告中提出:拟召开一次全国外事工作会议,联系外事工作实际,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30日,周恩来对报告作出"拟同意"的批示。第二天,张春桥批示将报告送"总理再阅",并批:"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否仍然是极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极左和无政府主义?我正在考虑。" 

12月2日,江青在批语中进一步提出应批林彪卖国贼的"极右","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江青等人以其特有的语言,从反面准确地说出这场斗争的实质。 

此事件后,毛泽东的认识发生了一些重要的积极变化。但是,在全局上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这种变化是相当有限的。随着批判极左思潮的深入,特别是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要越来越多地触及"左"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本身时,它也就超出了毛泽东所能接受的限度和范围。 

1972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社王若水写信给毛泽东,表示"很同意"周恩来关于《人民日报》等单位要批透极左思潮的意见,认为批极左不仅适合机关内部的实际情况,对报纸宣传方面的情况也同样适用。王若水在信中还反映了张春桥、姚文元反对批极左的情况。 

12月17日,毛泽东在同张春桥、姚文元的谈话中,谈到了对王若水来信的看法。他说: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呢。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是极左?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毛泽东的结论成为"九芬蝗?事件后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纠正"左"的错误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批判极左思潮的提法很快就从各种文件、文章中消失了,批林整风运动的重点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73年两报一刊的元旦社论,把林彪一伙的实质概括为对内"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对外"反华反共反革命",只字不提批判极左思潮,提出要把批判的矛头始终对准林彪,"牢牢掌握这个斗争大方向。"1973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则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即林彪的极左),那就不但打不中要害,分不清是非,而且会偏离斗争大方向"。这种明显的变化立即引起了人们普遍的疑虑和不安。许多地方反映,"批林联系实际的问题又成了问题","不知应联系什么实际","到底是反左还是右?"基层纷纷要求省委明确态度,省委又因不摸底而含糊其辞。一些企业不敢再提劳动竞赛,一些学校不敢再提"以学为主",一些农村地区也不敢再公开提《六十条》、按劳分配、自留地等问题了。一些了解底细的省、市,则已经改弦易辙。1973年1月在北京市召开的批林整风座谈会上,强调的是"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借口批判'极左'思潮,否定文化大革命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否定革命的群众运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在2月初召开的辽宁省批林整风座谈会上,认为从1972年9月以后,把批极左思潮、无政府主义当作林彪路线的实质来批,是"没有抓住林彪反动路线的要害"。毛泽东的最后裁决虽然改变了批林整风运动的方向,但是,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因为它的正义性、它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所得到的越来越多的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使它仍然以巨大的惯性向前发展着。周恩来等人也在可能的条件下,顽强地继续领导着这场艰难的斗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