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老师(1-2-3-4)

(一)

姐姐5岁半的时候,决定要学钢琴了。

首先要找的是,钢琴老师。

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懂乐理,要随便找个钢琴老师容易,但要想找个好的老师就难。

先是朋友给推荐了几位。一个是咱大陆人,嫁了个老外,离的近,可以先学半小时,收费也低些。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在她那儿学,说是教的顶好的。

打了电话,说是要先买了钢琴,再约时间上课。但我们还是想先见见老师,就约了时间。到了约定的时间,说是别的孩子仍然没有完,不让进。又等了半小时,才进了家门,老师仍和美国孩子的家长聊得热火朝天的。又过了20分钟,才看了姐姐,说是手指有力气,然后,说她要休息了,要轰我们走。

我对老婆说,这不是厚此薄彼,狗眼看人低,欺负咱是中国人吗?老婆说,也不一定,她好像是有一只眼睛不太好使,而且是挺累的样子。老婆是图近课时也短,还是想在这里学。我不太喜欢,说再看看别的老师吧。后来听朋友说,那大陆老师还抱怨我们问她学历,而且要求学生在家里必须要买最好的钢琴等等。我觉得这个大陆老师是非太多,花钱买罪受,还是算了。

另一位钢琴老师,是个美国人,听说是这一地区最好的,也有朋友的孩子在那里学琴。这老师一开始上课,就是一个小时,不教半小时的,而且要挑学生。另外离家很远,开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但据说来自大陆的那个钢琴老师,也一直跟这个美国人学课。我们就打了电话,约了见面的时间,说是先上一堂一小时免费的课。

开车过去一看,是一个很有教养的老太太,家里收拾得很干净。见了姐姐,谈了话,也让试了一下琴键,说是可以接收,并给了解释材料和买钢琴的店家。老太太人看起来颇严厉,但对我们还比较热情。

我们临走时,正有一个学生来上课,妈妈是韩国人,说是已经跟老太太学了十几年琴。看了一下,韩国儿子练起琴来,还顶像那么回事儿。韩国妈妈问我们:收啦?答:收啦!哦,看来这小姐姐还很聪明。一般的小孩,奶奶是不收的。韩国妈妈说。

我对老婆说,就是她啦。老婆说:这么大岁数,姐姐会不会成她的关门弟子呀。

我说,嘿,先学了再说,关门就关门吧!至少是个名师。


亨利·布兰特(Henry Brant,1913 - ):是钢琴老师的老师和前同事之一,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因其作品《冰原》(Ice Field) 获得2002年度的普利策(Pulitzer)音乐奖。

 

(二)

老太太有多大岁数,谁也不知道。时间久了,知道是一个犹太人。出来见客,包括教学生,都要先化好妆,然后才出门。

老太太讲课,也特别的负责任。说是教一小时,但往往要多教,而且学生因病因故缺了课,从来不多收费。她说,我16岁开始教钢琴,喜欢教小孩子,这样知道小孩的脾性,可以因材施教。且她比较会选曲子,选的曲子,学生都比较喜欢。

但是老太太脾气大,有一次姐姐迷上了游泳,课后没有好好练习,老师纠正的动作,老也弹不好,加上姐姐脾气也犟,说了也不改,就挨了老太太骂,说她态度不对,没有进展,下回别来了。骂得姐姐直哭。老婆在跟前,看在眼里,疼着心里,也哭了。老太太对老婆说,我不会放弃她的。其实只是吓唬她。回来老婆跟我说,不要跟老太太学了。我说那好吧,就再另外找老师吧。老太太大概自己也觉得不好,下次上课时还向姐姐做了检讨。她和我老婆说自己脾气不好,年轻时不爱学琴,打儿子,都送到医院去了。后来,又说,打儿子时,儿子叫唤(yelling),没什么大不了的(So What?)。

这样,姐姐仍然去老太太那儿上课,我们也开始联系新的钢琴老师。

一下子就联系到两个钢琴老师,都是美国人,其中一个是姐姐学画画的老师推荐的,画画的老师的女儿就在这个钢琴老师家里学,听说对学生很nice。于是就打电话联系,排队等了很久,原来是准备先送妹妹去学的,因为妹妹害怕姐姐原来的老师。说是如果教得好,姐姐也可以转过来一起学,离家近,收费也特便宜,15块钱半个小时。

到了见面的时间,带了姐姐妹妹一块去看,也是个女的,美国的音乐名校毕业,说是要姐姐,不要妹妹。还说不喜欢初学者,要教有一定乐理基础的。我说那好吧,不收妹妹,我们姐姐也不跟您学。

另外一个钢琴老师,是我一个同事的介绍。同事的女儿,也跟这个老师在学钢琴,说教的不错的。这个钢琴老师,可以每天到你家里面来教课,用你自己的钢琴。而且收费也不贵。

经过和这个钢琴老师电话交谈,知道她要按月收费。学生因事因病缺课,也不会给补课。心想这样不知变通,弹钢琴哪儿能成!算啦,还是不要被这个老师吃定了的好。

正在犹豫的当口,老太太病啦。是上厕所时地板滑,摔断了胯骨。打来电话,说要住院休息一段时间。碰巧姐姐、妹妹同老婆回国一个多月,跟国内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老师学过几次钢琴。回来后就有点想老太太,我们就带姐姐去医院看老师,姐姐自己画了画,制成卡片,写上Getting Well Soon!送给老太太,老太太很感动,师生两个,就此产生了感情。

老太太病好后,姐姐就一直到老太太家学琴,进步也很快,很多的音节,都背了下来,练琴也比较投入。老婆也掌握了规律,只要哪个星期没好好监督姐姐练琴,一去准挨批。一得表扬,就松懈,也会挨批。所以姐姐对老婆说她不喜欢糖衣炮弹,喜欢在家里受妈妈批评,好到奶奶那里受表扬。

老太太知道姐姐喜欢瞎弹和画画,也就加以引导。姐姐弹起琴来,有时候也摇头晃脑,自我陶醉。

姐姐在家里练习累了,就瞎弹一段,让大人猜她弹得是什么东西,或流水、或小鹿什么的,大家瞎猜一气。姐姐自己倒也高兴,并尝试把自己瞎弹了的东西,写成谱子,上课时交给老太太看。

老太太也给改,还说不错,不错!姐姐以后,会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没说是音乐家!)。

李纳德·罗斯(Leonard Rose) (1918-1984):钢琴老师的小叔子,是马友友的老师。也是美国20世纪最富盛名的大提琴师和音乐教育家。

罗斯(中)和美国著名钢琴家伊斯特敏(右)、小提琴家斯特恩(左)的三重奏(Istomin-Stern-Rose Trio),2005年还被拍成电影,为名曲经典,被称作世界音乐史上的梦幻组合。

 

(三)

老太太不像其他钢琴老师那样要求她的学生参加考级,但是会推荐学生参加州里的比赛。一般在年终的时候,老太太还在家里开钢琴汇演,安排所有的学生和家长参加。去年大概有20多个学生,最小的一个学生才4岁,弹得还不错。姐姐是第二小,弹了两个曲子。

开始时姐姐自己担心出错,十分紧张。老太太就鼓励说没有关系,所有的人都有错,关键是你要有感情的投入,弹的曲子要使人感兴趣,不能让人昏昏欲睡。

一件事是老太太很会挑曲子,她自己觉得不好的曲子从来不让学生去弹。姐姐初学时的课本是Piano Discoveries、Piano Solos、Teaching Little Fingers to Play、Music for Little Mozarts、和Fingerpower Level one,还有好多旧课本用完后还给料老太太。后来用的是约翰-汤普森的教材(国内称大汤和小汤的《简易钢琴教程》和《现代钢琴教程》)、威廉-即劳克的独奏曲课本(Solos by William Gillock)、Martha Mier 的Musical Snapshots和巴赫(First Lessons in Bach)。但一个课本上难得有她喜欢的几首曲子。曾经让姐姐弹过几首东方的曲子,也弹过几首有点神秘感的万圣节的曲子,和好几首舞曲,姐姐都很喜欢。

另一件事是关于节拍器的事,老太太要求是打开节拍器,听了拍子,就再关上。开始我们以为,是老太太怕姐姐跟不上。后来聊天时才知道,老太太说曲子不是准确地按节拍器弹的,否则那不叫音乐,叫机器。所以不能准确地按照节拍器的节律来弹。

记得有一次,我老婆自己上课忙,由我带姐姐去老太太家弹琴。老太太在纠正姐姐的指法,说姐姐手指比较灵活,但弯曲度还不够,说一般的小孩,要先练弯曲,练完了弯曲,就不容易再灵活。灵活不是缺点,而是长处,这样弹起琴来,音域才宽,变化也丰富。

最近的一次家庭演奏会后,老婆和家长讲起他的目前两个男学生的不同。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韩国的男孩子,老太太说他是人比较聪明,谈得技法很好,在州里比赛,得了第三名,其它功课也好。但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音乐家(musician)。因为他弹的是表现他自己,你看我多棒(除了一支曲子,可能就是获奖的那支)。另外一个学生,就是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但对其它功课不感兴趣。弹琴时就很投入,弹肖邦,就是肖邦;弹莫扎特,就是莫扎特。家长也觉得他能感染听众,而且很伤感,有艺术家的气质。

还有许多点点滴滴,都使我们受益匪浅。老太太说在纽约时,她曾经教过一个叫晶晶的中国女学生,技术上非常的出色,但她弹完,大家都会说:哇,说是就像看一个出色的Circus表演。可是,由于感情上没有投入,给观众的印象就不深。

说起华人大提琴手马友友,她说马友友人很聪明,原来是拉小提琴的,9岁时已经很出名。在朱莉娅音乐学院少年班学习时,跟他丈夫的弟弟李纳德-罗斯先生改拉大提琴。当时老太太也正在那里教课。她说马友友拉起琴来,十分投入,混身都在动,非常感人,是她见过的最好的音乐家。

于老太太的教学之道,老婆现在是越来越推崇。所以就希望妹妹也报名,一块儿去学钢琴。老太太也看早就看重妹妹的性格和聪慧,认为她会比姐姐学的快,基本功打得会更扎实。老说:妹妹什么时候也跟我来学琴?

妹妹怕老太太的严厉,就说老太太长得不cute,因此想跟别的钢琴老师学。

关于妹妹第一堂课时撒泼,老太太说,没关系,说我小时候上第一节钢琴课,也不合作,只想吐。但像这样特别要面子的孩子,学起琴来,进步就比较快。

         

          

    

  

钢琴老师给姐姐上课时用的部分教材

 

(四)

姐姐上课时,经常和老太太聊天。有一次她问老太太为什么自己不当音乐家?老太太说,是她的爸爸不让她当,因为当音乐家不挣钱。所以她就考了大学,开阔了视野。然后再到学校里面教书,这样就比当纯粹的音乐家生活要容易。所以她也不后悔。

后来,老太太给我们说,她自己的手很小,但她懂很多弹琴的技巧,可以让别的人听不出来,说这一点,姐姐的手指长,也有个性,会比她弹得好。另外老太太说当音乐家很辛苦,一是要有时间上的投入,二是要有天赋,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音乐家。她说莫扎特4岁开始谱曲,6岁就写小园舞曲,8岁就写第一部交响乐,真的是个天才。但是莫扎特这个人一生都很压抑,死得又早,实在是可惜了。

最近,才详细的看了一下老太太两年前给的材料。一个记者的报道,说老太太6岁开始跟母亲学琴,随后在美国音乐学院(Juilliard音乐学院的前身)的少年班(Pre-college Division)拿到钢琴毕业证书,16岁开始在少年班教钢琴课。

朱莉娅音乐学院号称是美国音乐界的哈佛。是1905年建校,最初叫美国音乐学校,一个叫朱莉娅的纺织品资本家,在1920年捐资建立了朱莉娅研究生院。几年后美国音乐学院和朱莉娅研究生院合并,改叫现在的名字,每年招收700多名音乐、舞蹈和戏曲等表演艺术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少年班是朱莉娅音乐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8-18岁的对音乐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从九月到第二年五月的每个星期六上课。学生除了接受所选专业的基本功训练之外,还进行乐理知识、作曲、听力、导演、和声乐综合训练。很多人像老太太一样,只上朱莉娅的少年班。马友友,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老太太打趣地说,当时她当老师时的岁数小,带学生到舞台上表演时,主持人赶她也站到学生队伍中去,事后为此还向她道歉。

在老太太的老师中,包括40年代朱莉娅音乐学院的院长Ernest Hutchinson和许多美国早期的钢琴家、作曲家,如获得2002年普利策音乐奖的Henry Brant等人。

后来老太太听从她的父亲的劝说,在纽约的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取得了艺术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又在朱莉娅音乐学院的少年教授近30年的钢琴课。同时也在曼哈顿音乐学院(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少年班代课。所以对教小小孩有经验。1973年她和丈夫搬到我们目前所在的城市,在地方上的一所大学里,又教了14年的钢琴课。

从1987年至今,老太太在自己家中开班授徒。她的学生,在州里面拿过很多大奖。她自己,也荣获2002年本州音乐教师协会颁发的杰出教师奖。

钢琴老师获2002年州优秀音乐教师奖时的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