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之428 --- 世界经济,在不确定的年代徘徊?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

  一向以“乌鸦嘴”著称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6月19日在英国《星期
日电讯报》上指出,中国如果停止购买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将会使美国经济立即停止
前进。世界经济的命运取决于中国对美国政府债券的兴趣。而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克
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则在《波士顿环球》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已经吸收世界存款的8
0%,当这个数字达到100%时,全球经济就将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那么,世界经济是不是真如这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所说,正处于摇摇欲坠之中?美
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上述问题对我国又有什么警示意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问题采
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

  李稻葵:我觉得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上述问题非常有意义,值得中国人警惕,提
醒我们注意美国经济的脆弱性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问题:一
是美国有没有能力继续消费;二是美国有没有能力继续借钱。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
出了问题,都会使世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但是,美国的国债水平不算太高,还没有
到出现金融危机的程度。首先,美国还有很多资产可以出售,例如优尼科。其次,美
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可以作为外汇储备。因此,美国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但是,有必要高度重视美元的贬值问题。因为美元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产生通
货膨胀,导致美国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和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
的衰退与恶性循环,继而影响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目前出现的中美贸易摩擦,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美国的预
算赤字占国民收入的近5%,达到每天10亿美元。巨额的预算赤字需要大量的资金
支持,这将使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占有优势地位,美国威胁中国的能力有限。您对此有
何见解?

  李稻葵:我觉得这个观点未必正确。大约五年前克林顿执政时,美国政府实现了
预算盈余。国债本身是一种金融工具,愿意买国债的人很多。至多美国政府把国债利
率提高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论战中,中国政府
打国债这张牌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中国经济时报:保罗·克鲁格曼还指出,“到某个时刻,中国很可能决定停止购
买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如果是这样,美元会急剧下跌,美国的利率会上升,房地产泡
沫会破灭。”您认为美国存在房地产泡沫吗?或者如果存在,泡沫成分有多大?其演
变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稻葵:美国经济,甚至整个世界都存在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世界各地快速增长
的房价是支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但是,泡沫破灭或者演变为金融危
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因为现在西方国家的人口结构非常有利于资产增
值。这部分二战之后出生的人购买力很强大,积累很多,开支较小。另外,泡沫破裂
的形式有两种可能:一是停止增长,猛跌50%,如香港;也可能跌10%,房价降
幅小一点。我个人觉得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些。

  中国经济时报:美元近来一直疲软,我国持有数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您认为怎
样才是优化我国外汇储备构成?

  李稻葵:外汇储备含有两个问题,一是规模,二是构成,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开看
。就总体规模而言,为安全起见,恐怕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规模。没有人知道,一旦中
国经济不被看好,外资的出逃将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例如最近就有很多
热钱进来对我国房地产行业进行投机。

  中国经济时报:有学者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通货本位制”来解决目前的“特
里芬难题”,理由是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
特里芬难题”而终至崩溃。请谈谈您的看法。

  李稻葵:全部或大部分投资于以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外汇资产是不合适的,但是
问题的关键在怎么用。针对这个问题有两件事情可以做:一是分散币种,把外汇储备
投资于一揽子货币;二是拿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外国的自然资源或以自然资源为主业的
跨国公司股票。但是,未必一定要直接购买企业,因为购买企业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国
际政治摩擦。但可以购买一部分大铁矿、铝矾矿等自然资源公司的股票,但不要购买
太多。不要把我国的外汇储备放到外国的证券市场,外汇储备会贬值,但实物不会贬
值。

  “特里芬难题”在短期之内很难解决。以前,特里芬和凯恩斯都提出过世界货币
的问题,但是很难实现。有人开玩笑说,特里芬是要拿世界语来替代英语。我觉得比
较务实的解决办法还是要限制外汇市场的过早开放,不能过早地搞资本自由流动。“
汇率市场化”不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IMF也没有要求市场经济国家必须“汇率
市场化”。汇率是要起到“锚”的作用,所以应以稳定为宜。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一方面,我国大量
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向美国这样的国家,转移“生产者剩余”;另一方面,购买大量
正在贬值的美国短期债券又向美国转移“消费者剩余”。那么,我们开放的目的何在
?开放的同时又如何保持一个国家政策的自主性,让开放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呢?


  李稻葵:从根本上讲,中国必须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发达国家
市场的比较优势战略,转移到依靠自己的大市场、大企业的大国发展战略上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