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之泪

尼日利亚内战失控,军阀武装屠杀平民,在非洲,这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但由于有一名支援当地医疗工作的美国籍志愿医生莱娜·康德里克留在那里,于是美军派出精锐的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秘密潜入这片非洲丛林中营救莱娜医生,老牌的动作影星布鲁斯·韦利斯饰演这支“海豹”小分队的队长沃特斯。这支小分队顺利地找到了莱娜,但莱娜坚持除非把她照看下的70位难民一起带出边境,否则她誓死也不会离开这里。特种部队士兵在接受训练的那一天起就得学会以任务为重的处事原则,而现在则可能要带上一批与任务无关甚至会彷碍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人,把莱娜打晕强行带走可能更符合现实中的海豹队员作风,但在电影中编剧正是要故意制造这种良心和命令的冲突,让这些训练精良的特种兵在军人的天职和道德之间作出选择。这就是本文介绍的电影《太阳之泪》的基本情节。

专门以“海豹”突击队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多,1990年查理·辛主演的《NAVY SEALs》是我所看过的最早的一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即使是已经被好莱坞电影眷养得口味刁钻的军事电影迷也觉得这部又老又旧的片子拍得比较专业。而1998年的《G.I. JANE》虽然情节糟糕,但对于“海豹”队员的选拨和训练的情景还算拍得精彩。《太阳之泪》要算是第3部(以我所知)以“海豹”突击队为题材的电影了,由于是这样的题材,加上预告片中出现的特种作战装备,使军事迷尤其是特种部队迷对这部电影有极大的期待。

然而电影上影后却是恶评如潮,如果要评选2003年度最令人失望的军事题材电影,《太阳之泪》一定会上榜。老实说,这个题材是好的,尽管在国内有人批评此片在粉饰“美国人民解放军”的高大形象,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剖析人性、赞颂理想主义的电影,片尾有一段话大意是“许多惨绝人寰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善良人们的不作为”也正是本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但由于电影上影前给予军事迷过多的期待,片中的“海豹”队员犯下一个又一个明显的错误,再加上一大堆显眼的穿帮镜头,导致许多军事迷看完后破口大骂。

当然,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穿帮镜头的电影,就算《拯救大兵莱茵》、《黑鹰坠落》这样受欢迎的电影中只要细心地找也能找出一大堆错误来。其实很多所谓的“穿帮”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必然硬伤,由于拍摄是分段进行,可能先拍了结尾再拍开头,也可能是几组人同时拍摄不同阶段的画面,再加上制作时间紧迫,剪接到一起的时候难免会有衔接不了的地方,诸如衣服的颜色、新旧、左右的对调等等,这些“穿帮”大家可以当成趣闻看待。但正所谓瑕不掩瑜,如果片子好看,一般观众都也不会在意这些问题,但如果片子太烂,这些小错误自然就会显得很刺眼。而这部电影的军事指导也正是为《黑鹰坠落》担任军事指导的前海豹2队退役队员哈利·哈姆弗瑞斯,可见再好的军事指导,遇上烂剧本也不能起死回生啊!


拍摄这部电影并不需要什么演技,布鲁斯·韦利斯始终就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从头到尾拿着一把瞄准镜装反了的M4A1。


在这个高空跳伞镜头的拍摄中,一位特技演员被一股意外的气流吹到距离原定落地点至少300码远的海上,最终没有找到。这个画面是拍摄成微光夜视镜的效果的,虽然AN/PVS-18也可以安装到头盔上,但在跳伞过程中没有一人头戴夜视装置。


两架F/A-18起飞时翼下挂着导弹,只是看上去不像空对地武器

飞行途中突然变得翼下空空如也


进入攻击位置后又突然挂上导弹,然后8枚导弹就把所有的叛军都消灭了。

除了穿帮镜头一大堆外,影片在海豹小分队的战术表演上也乏善可阵。不得不承认,电影其实只是娱乐(另一些则是艺术)而不是教学,但不得不承认,军事迷看电影是最注重这些画面的,像《黑鹰坠落》、《生命的证据》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代表,而《太阳之泪》却可以称得上是差的代表。片中其中值得称赞的情节只有两处,一是在狙击手的掩护下对被屠杀中的小村庄进行的突击行动,二是在最后撤退时使用的“地狱火”(Hell Fire)战术。

“地狱火”是美军特种部队巡逻侦察小队最常用的脱逃术,当侦察小队突然遭遇到敌人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队员会马上向敌人方向全自动扫射,打光弹匣后马上向相反方向脱离;最接近他的队员在他开火时也指向射击方向,打光弹匣后又马上脱离;紧接着另一名离他最近的队员也在做同样的事,就这样如此轮流开火和撤退,在敌人还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之前逃到敌人看不到的地方。引用绿色贝雷帽的士兵对这种战术的形容:“前30秒内,就像是上帝庇佑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能够挡得住这种火力与震撼力;在30秒后,上帝庇佑人多枪多的一方。”所以当片中的海豹队员和没有经验的难民不能及时撤走后,面对强大的敌人攻势,被打得无还手之力。


对于片中“地狱火”战术的表演也有人批评各人之间的火力衔接不够紧密,而且由于是在敌人大规模进攻后才开始的,充其量只算是互相用火力掩护撤退,不算是让敌人震撼的“地狱火”。

不管褒贬如何,大多数军事迷都承认,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还是看装备,这也是本文介绍的重点。电影里面出现了许多目前“海豹”突击队所使用的装备,包括M4A1突击步枪、MK43 MOD0机枪、M249伞兵型轻机枪以及其他一些武器装备。片中的小分队一共有8个人,其主要武器的列表如下:

 武器瞄准装置其他附件


其中7人合照,没有在这张剧照中露面的是另一名榴弹手。

队长M4A1AIMPOINT COMP前握把,AN/PAQ-4激光指示器
尖兵M4A1AIMPOINT COMP消声器
榴弹手×2M4A1AIMPOINT COMPM203榴弹发射器
机枪手1M249伞兵型机械瞄具-
机枪手2MK43 MOD0机械瞄具-
精确射手M4A1MARKSMAN 4×21消声器
狙击手M25Leupold 10×-

片中的M4A1都采用了KAC公司生产的RIS护木,护木的上下左右各有一条M1913标准导轨,再加上机匣顶部的导轨,共有5条导轨用以安装各种战术附件,以这种M4A1为平台再加上一大堆标准接口附件的整个武器系统被称为SOPMOD M4,是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部队使用的步枪系统。但片中出现的M4A1附件中除了AIMPOINT COMPAN/PAQ-4和前握把外,其他附件都不是SOPMOD系统中的标准配件,例如精确射手和尖兵使用的消声器就不是KAC公司生产的M4QD消声器,而是其他牌子的消声器;而精确射手所使用的瞄准镜也不是特种部队采用的Trijicon公司的ACOG TA01TA31型4×32瞄准镜,而是Combat Military Optics公司生产的“MARKSMAN”(意即“神枪手”)型瞄准镜,由于这个瞄准镜安装在可拆卸提把上,增高了瞄准基线,因此在枪托上加装了一个贴腮板。在片中海豹队员夜间行动时在M4A1上安装上一个M983微光夜视镜(军用型编号AN/PVS-18),这种小型夜视镜不但可以戴在头上,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武器上充当夜视瞄准镜。但由于M983上没有瞄准用的分划,因此要把夜视镜安装在反射式瞄准镜的后面使用。

在道具方面的其中一处失误是两名榴弹手的M4A1上没有安装榴弹发射器的瞄准具,也许在近战中这些训练精良的特种战士可以准确地直射40mm榴弹,但没理由不考虑射击300米处目标的可能性吧?另外还有一个严重的失误,布鲁斯·韦利斯使用的M4A1AIMPOINT COMP瞄准镜给装反了,而其他人却是正确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据26提供的资料,是由于拍摄那一场进入村庄找寻女医生的夜间情节时,要安排在主角的M4上的Aimpoint后面加上夜视镜,而当天枪械道具师Harry Lu本人并不在现场,枪械交由他的另一位同事负责,由于时间紧迫,这位派驻现场的人员临时把瞄准镜整个反过来安装,以便留出空间在后面加上夜视镜,结果后来是因为疏忽而没有在拍摄白天的镜头前及时更正过来。


榴弹手的步枪上没有M203的瞄准具

这个消声器很难看出是什么牌子,但明显不是KAC的M4QD消声器


在M4A1上拆卸M983夜视镜的动作,这个角度看也很明显地发现瞄准镜的目镜是向着前方的。

片中出现的那一挺M60E4机枪其实是专门为海军特种部队研制的MK43 MOD0,由于本站已经有介绍M60系列,所以MK43 MOD0M60E4的区别在这篇里就不多作介绍了。M60机枪虽然属于通用机枪,但海豹部队早在越战时期就已经把这种笨重的机枪作为侦察小分队的单兵操作轻机枪使用,虽然在越战中海豹部队也大量使用了斯通纳63作为火力支援武器,但7.62×51mm弹的射程和穿透能力都优于5.56×45mm弹。越战时的海豹队员把一个帆布弹袋挂在枪身左侧以携带供弹链,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而MK43 MOD0则设计有专门的随枪弹链箱。虽然MK43 MOD0还提高改进了供弹零件以提高可靠性,但据说海豹部队仍然抱怨其可靠性不足,为此海军地面武器研究中心又要求FN公司以MK46 MOD0为基础研制一种7.62mm口径的轻型机枪,这种名为MK48 MOD0的新机枪在2003年8月正式交付海军特种部队使用,这样新的武器自然无缘在本片中出现。


MK43 MOD0的外形与M60E4几乎完全一样,但采用不同的导气箍。

至于5.56mm口径的MK46 MOD0轻机枪是以M249伞兵型为基础改进的特种作战型号,目前已为海豹部队所装备。所以有些观众会误以为在本片中出现的那一挺轻机枪就是MK46 MOD0。但其实电影中使用的只是一挺安装M249早期护木的Minimi的伞兵型。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面这挺M249一直都使用100发容量的软弹袋,但在最后进攻抵御尼日利亚叛军的大举进攻时却莫明其妙地变成了200发容量的塑料弹箱,不知道是因为道具组的疏忽还是因为剪掉了其中一大段镜头。


在刚开始反击叛军时还是挂着软弹袋

一转入防守马上就变成塑料弹箱

至于片中狙击手所使用M25狙击步枪可能是用M14改装的,护木和机匣看起来都是“美国政府”型,但快慢机或快慢机锁都没有装上去,只留下了一个黑洞,所以也有可能是用春田M1A故意改装成“美国政府”型的外表,再加上瞄准镜来扮演M25——虽然有一些观众认为是M21,但我认为是M25,尤其是枪上的瞄准镜看起来很像是Leupold Mark 4 M1,而明显不是ART,两者的区别大家可以点击前面提供的链接去看看

另外这把步枪在前后两次战斗的使用中还出现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首先是在雨中对小村庄进行突袭时,明显没有安装消声器的M25却发出了类似消声器的效果声,但在射击混在平民中的奸细和与敌人正面战斗时这把M25的枪声却非常“正常”。这很可能是拍摄前导演就没有考虑到应该在秘密袭击中使用消声器,但后来出现出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在后期制作时就配上了消声效果的枪声。


M25狙击步枪,这个镜头中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射击跑得并不远的奸细时为什么不用机枪或突击步枪,而要用安装了高倍率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

有关M25“消声”的问题也出现在片中那一把用于精确射击的M4A1上。在突袭村庄时这把安装了消声器的M4A1枪声微弱,枪口焰也极小,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但最后在抗击尼日利亚叛军进攻时,这把仍然安装着消声器的M4A1不但枪声响亮,甚至在消声器前还喷出了巨大的火球,而尖兵所使用的那把同样安装有消声器的M4A1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消声器前喷出巨大火焰的M4A1

片中的“海豹”队员使用的辅助武器多数是Mk23 MOD0,也有个别队员使用Mk24 MOD0Mk24 MOD0其实就是专门为海军特种部队生产的SIG-Sauer P226,这把手枪小巧灵活,而且准确性也很好,而Mk23不但笨重,而且数量也太少。“海豹”突击队曾订购了1千把伯莱塔92“Brigadier”型作为Mk23的补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性能更好的SIG-Sauer P226,而且大量订货。在本片中突击队员在Mk23 MOD0上安装的消声器倒很像标配的KAC消声器,不过据说民用市场上的消声器都是“干”的,而不是军用的“湿”式。


由于片中许多装备都不是正式的军用装备,因此估计这些MK23也可能是用民用的Mark23在扳机护圈上钻一个LAM安装孔来改装的。


狙击手使用的Mk24 MOD0手枪

另外负责探路的尖兵还使用一把12号口径的霰弹枪,外形比较像雷明顿870型,在枪口上安装了横向扩散装置,机匣左侧加装了鞍形弹夹,夹着6发后备弹药。电影中还出来了M72反坦克火箭筒。虽然美军现役的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是瑞典的AT-4(美军编号M136),不过66mm口径的M72无论体积和重量都更适合远距离渗透的侦察小分队使用,如果要对付普通的火力掩体而不是重型装甲车辆,M72的能力还是足够的。


留着莫霍克式发型使用霰弹枪的尖兵。


用M72射击尼日利亚叛军。

反面角色使用AK突击步枪基本上已经成为美国战争片中的一种模式,当然在许多非洲的战乱地区也确实是遍地“卡拉什”。如果说这部片子有什么地方比起最近两年来一直都很热门的《黑鹰坠落》有什么优秀之处的话,大概就要算是片中使用的AK型号比较杂,既有锻压机匣的AK-47,也有冲压机匣的AKM,既有中国货,也有东欧货,这一点是比较符合非洲战乱地区的真实情形的,相比之下,在《黑鹰坠落》中的AK却全都是中国生产的型号。此外基本上叛军使用的武器都没什么吸引人的亮点,不过也这是反角群众演员的缩命了。随行的难民也使用了一些缴获的AK步枪,但由于作战经验不足(“海豹”队员也没有把他们组织好),因此起不到大的作用。


左图是一把AK-47,右图是一把中国生产的冲压式56


一把埃及生产的AKM,但注意这个画面是反的,抛壳口到了左面。据本片的枪械道具师说,是由于剪接时弄反了胶片所至。(26提供的资料)


片中出现过一把SKS

RPG-7这类近年来热门的道具也出现在这部片子里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