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多少桶水? 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前面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考虑,回答上来重赏,回答不上来重罚!” 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数据。眨眼三天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一个少年走向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池塘有多少桶水。国王命令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少年去看池塘。少年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就说说吧。”少年眨了眨眼说:“这要看那是怎样的桶。如果和水池一样大,那池里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少年。 启示:大臣们为什么解不开国王的问题呢?原来,他们全掉进了思维陷阱。而那个少年则撇开了池塘的大小,从桶的角度思考问题,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是啊,遇到难题时,我们有时只需换一种思维方式,或换一个思维角度。 2、去掉篮筐的底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此,比赛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进行,缺少激烈紧张的气氛。为了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方法,都不太理想。有一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仍没能让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起来。 终于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去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篮网样式。 3、打狗棍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惊惧不已,再次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拉了一块石头放在身上。然而不幸的是,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再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块石头放在身上。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揣上了四块石头在身上。可这次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因而依然是被狗咬了。最后为了有效地对付狗的攻击,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后来,有一个乞丐大着胆子放下石头拿起棍子还击狗,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三下两下就能将狗打散,既可以打单狗,也可以打群狗。 启示:一根棍子胜过无数的石头,思维一转天地宽。沿着一条思维发展下去不仅不能解脱,也许会被束缚得更紧。思路的突破,必须完全脱离旧的思维轨迹,闯入新的领地纵横驰骋。荆棘可能处处会有,但新路、大路、活路也往往从这里展现。 4、最大面积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篱笆外面。" 启示: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感到幽默而有趣,并为数学家的别出心裁而叹服,更使我们领悟,质疑、异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就要不断地思维。 5、游戏比赛 在一次企业管理的培训班上,做一个游戏。十几个学员平均分为两队,要把放在地上的两串钥匙捡起来,从队首传到队尾。规则是必须按照顾序,并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比赛开始并记时。两队的第一反应都是按老师做过的示范:捡起一串,传递完毕,再传另一串。结果都用了15秒左右。 老师说:“动动脑筋,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一个队先“悟”了,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同时传,这次只用了5秒钟。老师说:“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你还有潜力可挖!”怎么可能?学员们很不自信。这时场外没参加游戏的人急忙提醒道:“只是要求按顺序从手上经过,不一定非得传呀。”一个队明白了,完全抛开了传递方式,开始飞快地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让钥匙像自由落体一样从上落下,既按了顺序,同时也接触了每个人的手。时间是0.5秒;随即欢呼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