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为潘钟祥论文集序

    潘钟祥教授是我的多年好友,他于1906年6月生于河南汲县。1931年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即参加北平地质调查所的工作。1932年随该所技师王竹泉赴陕北找油,进行了大量的石油普查和勘探工作,取得了成功.1936年又去四川调查石油地质,为当时的资源委员会勘定了巴县石油构构造的钻探井位,为四川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40年至1946年他去美国进修,先后在堪萨斯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学习,1946年获博士学低同年返国,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解放后他转入北京大学任教。1952年随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历任石油系和勘探系主任。1952一1966年间,他一方面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石油地质和世界油气田地质学的教学,一方面又对国内许多油田的石油地质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油气普查勘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得到石油部门的极大重视。十年“文化革命”期间,潘钟样教授横遭迫害,受尽折磨。然而,他那颗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却从未抿灭过。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又以古稀之年,重新焕发青春,继续石油地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连续发表了几篇具有独创性的论文,受到国内外石油地质界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赞赏。播钟祥教授长期患有心脏病,由于操劳过度终于卧床不起于1983年10月25日与世长辞,使我国失去了一位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也使我失去了—位好友。

    潘钟祥教授的知识渊,除他在古植物学、矿床学和地质制图等领域都曾有许多重要的建树而在石油地质学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1941年他在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会刊(AAPG)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陆相地层也可以生油并能形成油田。这在当时是一种新颖的见解。它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找油工作有着重大影响。1973年以来,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三角洲与石油的关系、基岩(古浴山)油藏的分布规律以及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等重大课题上。并发表了相应的论著。对我国的石油地质学研究起了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在长期的教学中,他还主编了《世界油气田地质学》,与苏联专家粱布兴合著了《石油地质学原理》,这些著作在石油地质的教学和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实践中,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潘钟祥教授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地质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陷踏实实地工作,把教育青年b培养后进作为自己的天职。我们大家都要向潘钟祥教授学习,特别是学习他那严谨治学、认真工作、诚恳待人和谦虚诺慎的精神。

    《石油工业出版社》决定出版《潘钟样石油地质文选》,这是一件大好事。借此机会,不揣冒昧,写此短文,以表纪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