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小名叫「嘓嘓」,因為好叫,聽起來親切,尤其像一隻小動物。我幾乎是成天這樣喊他。至於他正式的大名「承恩」,卻鮮少派上用場,頂多有人追問,我才介紹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承恩」。 隨著他語言學習能力的躍進,有段日子,他幾乎像個拷貝機。十分鐘;前我才說過的話,他立即找機會用了出來,妻和我自然是理所當然地得意、讚美他:「哇,嘓嘓好棒,腦筋像電腦耶!」孩子卻仰臉皺眉正我們:「我不是電腦,我是以前的承恩。」「以前的」?「承恩」?他的子腦袋瓜真的理解了嗎?頗令我們驚訝! 再一次是我某日發燒,外頭雷雨大作,便以「尿療法」自救。昏沈中隨手拿了嘓嘓的玩具杯當盛器,那麼巧,原本他不玩那東西的,那天竟興起要找,於是四下轉頭問:「我的杯杯呢?」 遂被他瞧見我手中拿著。平日我清晨喝尿,他尚在睡夢鄉,不曾瞧過。那天他走近我,不是來索去他的杯子,竟然一臉憐恤又疑惑的表情問我:「爸比!你要喝尿嗎?」 他怎麼知道的?我險些驚得把那「珍貴」的尿汁打翻了! 生活中類似這樣使大人「不解」、「意外」的場景很多。後來我聽說了一個笑話。有位阿姨看到她三歲的姪子臉上掛著兩行鼻涕老是不擦,便費心想了法子,假裝很緊張地蹲在他前面告訴他:「寶寶,你鼻孔下有兩條毛毛蟲,如果不把牠們抓走,會鑽進你的鼻子裡咬你呵!」哪知道,這小娃兒反而輕笑地回擊他阿姨:「俄知道我感冒了。阿姨,你好傻!」 帶著孩子的日子裡,就是這樣,一朝不見,一夕睡起,寶寶各方面的躍進就像那豌豆苗抽長的感覺,常給我目瞪口呆的欣慰和快樂。事實上,我們無法揣知小生命成長的速度,他們每一個階段成熟的程度,永遠超過父母所想像,才會不斷出現像那出糗的阿姨一樣的窘境。不過,這卻是天下為人父母者,一輩子頂愛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