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哥开了一个好题材---探讨韩信之死。上次我在“萧何(9)”后面跟了一贴,巴哥忙着上茶,流眼泪,没顾得上争论,我也没机会“抬扛”。所以,看到巴哥的新贴,真高兴,又能探讨探讨了。写一点自己的拙见,就教于八哥和有兴趣的网友。
首先强调一点,八哥的“萧何”是基于“史记”原文的。因此,关于韩信之死,“史记”写的明明白白 ,韩信谋反,吕后和萧何不得已联手杀了韩信,与皇帝刘邦无关。对此,我同意巴哥的立场,写历史人物和故事应以史籍为准。而在下面要争鸣的是:基于“史记”本身,探讨一下关于韩信死因的其它可能性,讲白了,就是会不会是刘邦下令杀的韩信。
巴哥说,“关于很多人说韩信之死是刘邦的授意,我有自己的看法。刘邦害怕韩信掌兵权,这没得说,然而我始终认为刘邦不是个嗜杀的人,他真想杀掉韩信,那在汉6年抓住韩信之后,就以谋反为名砍了他就是了,干吗还要浪费4年的俸禄养韩信,而且被抓和被杀用的是同一个罪名?”
我同意,刘邦不是个嗜杀的皇帝。汉6年,刘邦梦游云梦抓韩信,但没杀韩信,有两个原因,一是证据不足,韩信亲手交出了钟离末(左目右末)的人头,刘邦只能讲:“人告公反”,实际上是欲加之罪。二是刘邦的天下虽得,但还不稳固,各地诸侯还在伺机而动,如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等,韩信还有使用价值。但到了汉十一年,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刘邦已经准备逐个消灭异姓王,韩信虽软禁长安,没有兵权,但一旦与彭越、黥布等里应外和,威胁极大。再考虑到刘邦死于下一年,刘邦也一定预感到自己的来日不多,为刘家天下的长治久安,把韩信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帅才,留个活口,刘邦会做这样的傻事吗?最后,从汉六年被俘,到十一年被杀,韩信一直没有服过气,那点兵点将的故事;那安心让樊哙称臣的举动;那称病不从朝的傲慢,处处显现了他“死不改悔”的叛逆,刘邦,或者换任何一位君王,能放下心,留他一个活口吗?这已经不是“嗜杀”不“嗜杀”的问题了,是事关天下能否安宁的重大决策了。
再来看“史记”本身的矛盾。
高祖本纪:汉十年,“八月,赵相国陈希反代地,九月,上自东往击之”,汉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希等未毕,。。。。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就是说,汉十年八月,陈希反,刘邦九月去平叛,到汉十一年尚未结束。但在韩信列传中:“汉十年,陈希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 至希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 后、太子。部署已定,待希报”。一是何年何月韩信暗通陈希阴谋反叛不清,是在陈希反叛之前,还是之后?二是“部署已定,待希报”,陈希已于汉十年就反叛了,刘邦也大军出征讨伐去了,韩信还“待”什么“报”呢?已经约好了陈起兵,韩作乱,现在陈起兵快一年了,韩信还没动静,还在“待”,“待”什么?待陈希把刘邦活捉了或杀了?那也用不着韩信造反了。
最后是抓杀韩信的借口和过程。
全部起因只来自一个人的密告。萧何做事一向慎密,把韩信召来问问,甚至关押起来,等刘邦回来坐实后再杀,都符合他行事的风格。唯独这将武士埋伏好,人来了立刻开斩,确实不是萧何所为。而萧何却不得不为,这里头的原因,如果仅仅是为了服从吕后一个人的主张,怕是很难说服人的。再说韩信,如果他真的有志于谋反叛乱,而且已经在事发的节骨眼儿上了,他还会从容不迫地去朝贺皇上凯旋吗?他要起兵闹事,必有探眼、耳目于长安各处,特别是皇宫。象刘邦胜利凯旋这么大的新闻,他会不知道?萧何是去骗他呢,还是去自投罗网?
我同意巴哥所说的“刘邦对韩信(也包括其他臣子)有超人的威慑力,只要有刘邦在,韩信不敢乱动,这从几次韩信都糊里糊涂被刘邦夺了军队可以看出来。”这正是刘邦作为伟大政治家的本钱。不仅韩信不敢乱动,就是充满政治智谋的“四大天王”----萧何,曹参,张良和陈平,也不得不对刘邦俯首称臣。他们都是打天下的第一代, 不存在盲目的忠君思想,只能是简单的一个字“服”,发自内心的服。刘邦个人品质很差,但极具识人之明,对每个人的特长了如指掌,当然也包括他的老婆吕后。吕后的政治才干和野心,刘邦不会不知道。急于置韩信于死地的欲望,吕后绝不少于刘邦,因为刘邦死后,她驾驭不了韩信。在刘邦百年之前,除掉韩信,应是刘吕的共同利益所在。假手于吕后杀韩信,既符合刘邦的利益,也为吕后在一个个功高镇主的老臣前树立了权威----韩信我杀得,谁我还杀不得?刘邦死后,吕后称制时,众老臣的容忍,就说明了他们都读懂了刘邦的“生前嘱托”。这出双簧戏,经历过文革的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吧。
再说说萧何。每次谈到萧何和韩信,我总想到了我所敬爱的总理和贺龙。南昌起义是周做贺龙的工作,导致贺龙起义,建立了共产党的第一只军队。贺龙终身把周尊为导师和兄长。贺龙蒙难前,最后离开的是藏身几个月的周家,是周亲手将贺龙交给了残害贺龙的人。周说的是,我这儿也不安全,换个地方,我到秋天去接你。周不是不了解贺龙的过去,也不是不了解贺龙的忠诚,导致他出卖(请原谅我用这个词)贺龙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毛对他讲的一句话,我看贺龙是保不住了,你也别再保他了;不外乎就是中国士大夫沿袭了两千年的“愚忠”。对萧何,冤死一个韩信,只会增加他在刘邦心中的忠诚度;对周恩来,放手贺龙去承受残害,更使自己跟上了伟大领袖的步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历代的明相们的所作所为,真有些相似之处。
所以,韩信无论是真反过,或是想反但没真动;或是千古奇冤,根本就没那一回事,都不是重要的了。在汉初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刘邦快死的最后两年(他不是暴病死的),杀韩信以利刘邦吕后家天下的长治久安,是必然的选择。究竟是吕后自己杀的,还是刘邦指使杀的,太史公说是前者,我们以史为鉴,不便妄言。但我却在那埋伏过武士的幕后,看到了刘邦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