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出世之惑」,乃指菩萨之「留惑润生」者也。
菩萨,梵语菩提萨 (Bodhisattva)之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即菩萨乃觉悟的有情众生,也可说是菩萨发心要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为何要菩萨「留惑润生」呢? 是因菩萨不忍众生的无明苦难,所以虽广学达到解脱的各种方法,却不直接证入最终涅盘,身处浊世以自身体会的真理帮助世人,甚至发愿生生世世再来人间普度众生。 菩萨的「留惑润生」行径,就像维摩诘居士云「众生病故我病」,示现疾病化导佛子;又如青颈菩萨代众生受一切毒害,犹孔雀以苦严身。又,菩萨身处於惑世,而常觉不惑者,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世,「苦海常作度人之舟」;地藏王菩萨大愿济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古今多少高僧大德,从圣典中习得这些菩萨的悲智愿行,誓尽形寿奉行菩萨道;他们总是「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在世间帮助苦难的人群,也因此在世上留下伟大的模范。
【扶习润生】
?
天台宗用语。用以表示通教三乘共十地中的第九菩萨地修相之语。
又作「誓扶习生」,其义虽与「留惑润生」之用意类似,然所用以润生者,则有「习气」与「惑」(烦恼)之差别。「留惑润生」之说,见《摄大乘论》〈彼果智分〉所载;而「扶习润生」之义,则为《大智度论》及天台宗所说,天台家以为通教菩萨为了成佛,须在三界受生才能行化他的事业,但在第七地时已断见惑与思惑之二烦恼,因此若要在三界受生,就必须保存习气,用誓愿力来扶助习气。这样才能润业、受生。通教菩萨为了化他而采用这种受生的方法,就是扶习润生。其所以称为誓扶习生,《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六云(大正46·322b):「誓扶习者,大品云:留馀残习以誓愿力,及扶馀习,而生三界利乐有情。」藏教菩萨,由於见思二惑未断而生於三界;别、圆二教的菩萨,则由无明惑之力亦受生於三界。因此,此扶习润生之义唯限於通教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