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

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工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个周末,DC国家艺术馆在展出 “达达”艺术流派的作品。

艺术馆大门口悬挂着杜尚的著名画 “pencil on reproduction of Leonardo da” 牌子上是这样介绍的:

Dada, one of the crucially significant movements of the historical avant-garde, was born in the heart of Europe in the midst of World War I. In the wake of that brutal conflict, Dadaists raucously challenged tradition, and art-making was changed foreve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museum exhibition of Dada art ever mou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ada features painting, sculpture, photography, film, collage, and readymades emerging in six cities: Zurich, Berlin, Hannover, Cologne, New York, and Paris. The exhibition presents many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ism, as well as others less known, including Tristan Tzara, Hans Arp, Sophie Taeuber, Hans Richter, Hannah Höch, Raoul Hausmann, George Grosz, John Heartfield, Kurt Schwitters, Max Ernst, Francis Picabia, Man Ray, and Marcel Duchamp.

美国展区迎面是一条大标语 "There is no Dada in New York, Every New York is a Dada" . 标语下面则是旋转不停的瞳孔。

回来后查了一些中文的资料:

1916年,正值一战时期,达达主义在瑞士苏黎世诞生。由于战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 著名地法国和德国国籍- 聚集在苏黎世的避难所(中立瑞士提供)。他们很恼怒, 于是起来抗议历史悠久的传统。达达主义作品以无意义、滑稽和不和谐为宗旨。提倡颠覆传统美学、文化价值。

在一战期间,美国纽约也和苏黎世一样成为大批流亡艺术家和作家栖身的场所。从法国流亡美国的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和弗朗西•毕卡比亚结识了美国艺术家曼•雷。1916年,这三人成为美国“反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

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达达名字的由来又很多种说法:最普遍的传说是:几个艺术家为了给这个新文化运动起一个名字,就用裁纸刀刺一本法德字典。结果刀尖碰到了达达这个词,法语是爱好马 "hobby horse" 的意思。

• Dada had only one rule: Never follow any known rules.

一大早想起Dada,是因为混谈卡儿带起的一番醉话。

• 帅哥的最高境界是不帅。 -heka- ♀
• 醉的最高境界就是醒... -fire- (0 bytes) (2 reads) 2006-04-
• 文学城最高境界是玩命灌水。 -heka- ♀
• 灌水最高境界是不灌水了。早上好! -水儿~- ♀ (0 bytes)
• 最高的思想境界是不想Very Happy -fire- (0 bytes)
• 活着的最高境界是不吃不喝。Very Happy -heka- ♀
• 我觉得最高的行动是无为。哈哈 -heka- ♀
• 我觉得最强的书无字。 -heka- ♀
• 我觉得最高的雄辩就是无言。 -heka- ♀
• 我觉得爱的最高境界是不爱。 -heka- ♀
• 我觉得美的最高境界是丑。 -heka- ♀
• 咔咔,我觉得高兴的最高境界是胡言乱语。-miguoguo

想继续,却深入不下去了。 

想先从“美”谈起,结果经由巴拉图的美学观点牵出一串思想家们,实在是佩服得紧啊,那些让上帝发笑的人。

看了“青山那边”是一定要回帖的,又想到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转贴上来,赫见老伯长叹:“惟斯人,吾谁与归?” 多像身在庙堂却心忧天下的仁人。于是去看《岳阳楼记》, 范仲淹对中国历史的忧叹,逼得我去茶摊关心一下国家大事。

那里贴的西山会议发言总是要看的,真的比古文还难懂了。。。

电脑上冒出个小人,啥都别干了,当妈妈的时间到,去喊女儿起床!!

就这样,在一片喧闹声中,脑袋里的轱辘一直的转动,连眼睛都适应不了这不停的变化。都是达达主义闹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