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认识论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子的《道德经》是最不好解读的。

《史记》卷63说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这个信息大概给我们说明了老子的难以理解。

即使背诵了老子,甚至倒着背,未必能懂得《道德经》的含义,即使没读过《道德经》, 却可能和老子的有些想法沟通, 因为老子的理论大都是历史的总结。不读历史,没有批判现实主义, 老子的《道德经》就变成了梦呓。

老子又是最特别的。诸子百家只有他有著作,别的人都是后人纪录的。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不知道这个写《道德经》的作者到底是谁,没有争议的称法只能叫他为道德子了。

老子玄妙,老子深奥,老子不可思议,老子也很顽皮。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也许知道他的“道"为世人所不知,所以一开始就
提醒读者说,他讲得道是非常道。

老子的认识论是非常特别的,他似乎并不相信绝对真理。在孔墨尚贤成为显学的时候,老子却沐浴着阳光,伸着懒腰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思想意志精神一点也不感冒,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争吵的源泉。老百姓能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老百姓身体健康才是重要的,其余都是胡扯。


老子的认识论是相对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说,美丽这个东西不见得好,大家都知道了一个东西之所以为美,也就同时知道了恶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善良的原因,也就知道了不善良的缘故。 什么事情都是正反两面对立的,所以圣人从来不贪功,不说自己高尚,即使有了功,也不居功自傲。

老子似乎对人性善并不非常乐观。 老子非常强调人的好胜心,一旦自我标榜,那么别人就会不服气, 从而产生争斗。所以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不要为那些招人嫉妒怨恨的事情。

然而历史跟老子开了一个非常大的玩笑,那个高谈阔论的玄学却是以老子思想继承者自居的。这个事情产生的原因在于老子的另外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

既然老子说他的名词跟普通人理解的名词不一样,那么它的理论本身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解释。

老子的道也并不仅是相对性,老子对于他自己的理解的道是看得非常高大的。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

老子说,仁义这种东西害人不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没有信奉他的大道。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说,道这个东西就是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

那么道到底怎么来?道到底有多大?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无言的,它并不说明什么是道。 但是人却自然而然服从于道。譬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 太阳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天,什么是东边,它升起来为了什么,升起来以后人应该干什么。但是人逐渐就会懂得遵从这样的规定,没有人会跟太阳对着干,除非疯子。

所以老子的认识论是不同于孔墨的,他提出了认识的最终源泉以及基本方法。 从这方面说,老子比墨子更向前走了一步,因为他的道不但需要逻辑,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从这个方面来说,老子并不完全否认绝对真理,他似乎只是否认认识论的绝对真理标准。

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认识,概念,思想以至于万物全部来自于道。道是起点, 也是终极真理。

老子这种相对的认识论有时很简单,譬如老子说:知其白,守其嘿,抱残守缺。

既然认识论的标准是相对的,那么完美就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还是小孩时,我们往往一时觉得别的玩具非常好,后来发现并不怎么样,等到再回头时,拥有的玩具已经没有了。这样的经历伴随我们一生,所以老子说,即使那个东西不完美,我们也应该珍惜。

这是天下的至理啊,小到顽童的抢玩具大到治国管理。即使周勃之类的人并不完美,但是也许有一天你需要他呢?如果当初汉高帝没有一点抱残守缺的想法,在信任老婆的时候把朋友得罪光了,周勃还会为了你刘家天下拼命吗?

sympathy1 发表评论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认识,概念,思想以至于万物全部来自于道。道是起点, 也是终极真理。”

圣经也说,“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 道就是神。 圣经也是包罗万象的。”

老子倡导无为, 圣经也说不要论断人, 不要与人争竞。

两者似有不少共通之处啊, 很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