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淘金'

我欣赏原创作品,也羡慕它们的作者;但我更愿意看转贴的,因为它至少经过两个人,结合了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就象经典和名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年前,我在加拿大多伦多街头邂逅了在唐人街寻找 " 剥葱头 " 之类工作的前北京同事,十年后,我在山东老家邂逅了在中国作合法 " 人贩子 " 生意的加拿大熟人。短短十年,中国经济从 " 六四 " 后前景不明的局面中走了出来,到今天呈现出某种繁荣景象,中国人的 " 出国潮 " 也开始出现某种回流趋势,人称 " 海归现象 " 。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其实,自从中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重新开放公私出国留学、经商、旅游的大门以来,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 " 出海热 " 至今方兴未艾,其中的留学潮已经从最初的公费公派,扩展到自费打工,到今天更延伸到有钱人送孩子到海外读大学本科,甚至读中、小学,也就是那种既不靠公费、亦无须打工的 " 小留学生一族 " ,但今天与二十多年前、甚至十年前相比,有一个重大的不同:过去是多数中国人出国为了 " 淘金 " ,即使 " 白领 " 也心甘情愿 " 沦 " 为海外 " 蓝领 " ,滞留不归;如今则是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出国只为 " 镀金 " ,学成后则打算回国 " 淘金 " ,再加上还有许多早期出国并留在海外的老留学生,为种种国内 " 淘金者 " 的故事所激动,蠢蠢欲动,想挤入蔚成景观的 " 海龟 " 大军。至于当年有多少人出国 " 淘金 " 美梦破碎、今天又有多少人回国 " 淘金 " 宏愿落空,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据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最近的一篇报道称,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超过 58 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 6 万多人,目前共有 15 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 5 万多人),另外 16 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 27 万人正在海外就读。

该报的这篇报道还说, " 海龟 " 队伍在近几年日益壮大,仅 2002 年就有超过 1.8 万人回国,主要原因是 " 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黄平是一个专门研究全球人才流动的社会学家,他本人也是曾经留学英国的 " 海归派 " 人士,他认为,虽然总的来说,中国还是处在人才往外流的阶段,但这些年有一个变化,学成的中国留学生要面对欧美人才市场饱和程度和就业机会的问题,已经就业多年的,则要面对职业晋升艰难的问题,而恰好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又开始出现了一个至少发展势头还不错的情况,机会也比较多,第一个真正的回流浪潮其实是 1997 年香港回归, 97 年以后连续两、三年,大概有几千名大陆留学生从欧美到香港就业,补上了 97 年前许多香港专业人士移民国外留下的职位空缺;第二个浪潮才是最近这三、四年,这次是回大陆创业或工作,包括举家回国定居的和仍然 " 一家两国 " 的,虽然回流者与滞留不归者相比还是少数,但其规模是 1980 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每一年回国的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甚而至于在北京、上海,回国留学生现在找工作都很难了,以前,只要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博士,基本上都是抢着要,现在,哪怕你是一个国外名牌大学的副教授,虽然也还能找到工作,但必须转一圈,找好几家才能找到。

中国将走台湾的路?

谈到 " 海归 " 为什么能够在近些年来成为一种 " 现象 " ,从英国 " 海归 " 中国的北京昌盛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骏说,促使许多留学生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强大了,中国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过去,在世界这个大游戏里,经济也好,政治也好,中国是没有人带你玩儿,今天是人家不能不带你玩儿。就拿我这个领域来说,十年前,我去马来西亚槟榔岛,当时全球 500 家大公司中有 300 家在那里设有工厂、办公室,而今天, 90% 的东西,不管是生产、不管是企业、不管是研发机构,都挪到中国来了。很简单,中国分量不一样了。那作为海外的中国人,他回来,第一,他有归属感,第二,他有机会,不管是赚钱也好,发展事业也好,这些在外面的人突然发现,你回来,你才有更大的价值。 "

/>
王骏还把中国大陆的 " 海归现象 " 与台湾早些时候出现的类似现象加以对比: " 台湾和我们的进程一模一样。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台湾人出国很困难,国民党不让走,生怕学完以后跑到大陆去,对出国留学有很多限制,所以那个时候走的人,出去以后都不回去了,就像我们当时出去一样,有一种觉着终于逃出了牢笼一样的感觉。但是,十年以后,七十年代末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台湾半导体和 IT 业的发展,因为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你再看看,自然而然,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很多美国硅谷的高薪人士和大老板,都跑到台湾去创业。 "

可是当初中国开放留学大门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对人才回流的吸引力,许多人认为,在全球的人才争夺战中,贫穷、落后的中国大陆不太可能走先苦后甜、先窄后宽的 " 台湾道路 " ,而更有可能重蹈某些发展中国家举国精英都被西方吸引走的覆辙。

后来的大量例子也似乎证实了那些悲观者的担忧。就连中国的教育学家和政协委员都在哀叹,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竟然成了欧美大学的预科班。据说,清华大学许多班级的同学聚会都是在美国召集,因为那里是全班同学最集中的地方。

但学经济学的田军早在十年多前就认定,台湾的今天就是中国大陆的明天。

1992 年,现任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田军还在英国留学,那一年,他与另外 15 名留美、留英的大陆经济学者前往台湾考察,对许多回归的台湾留学生后来成为商界、政界精英的例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们曾经议论,也许在十年、或二十年后,中国大陆也会走上台湾这条道路。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田军早已回归,回忆当年他们在台湾的议论,他说: " 应该说,基本上我们议论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中国走到今天,中国留学生回归的比例、人数以及在政府、经济界、教育界发挥的作用,可以和台湾留学生在台湾发挥的作用相比了。 "

" 海龟 " 们的 " 淘金观 "

当然,对于回国能否 " 淘 " 到 " 金 " ,不同的 " 海龟 " 则有不同的看法。

从加拿大 " 海归 " 的龙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说,如果你只想挣高级打工的钱的话,国外是一个打工的更好的地方;但如果你想创业的话,目前来说,中国是一个创业的非常难得的好地方。他还引述他的一个朋友的话说:如果你想做中国生意,你就应该回到这个生意的中心──也就是中国──去做。

但我的同学、从澳大利亚 " 海归 " 的上海律师阿龙认为,中国确实有很多机会,但能否淘到金,还要看每个人的能力、运气, " 你作律师每年可以挣到二、三百万,并不意味着我也能挣到这么多钱。 "

从美国 " 海归 " 的深圳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建成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法制也健全了,想通过投机、钻法律漏洞的方式,像过去那样一夜暴富,不那么容易了。

我在山东老家邂逅的那位加拿大 " 海龟 " 的 " 淘金观 " 则是: " 最容易赚钱的地方是那种不是太穷、也不是太富的地方。中国就是这样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不违法也能赚钱。 "

确实,他做的就是合法 " 人贩子 " 生意──帮助 " 大款 " 的独生子女出国留学。不是太富,所以想让子女到更富的国家留学;又不是太穷,所以能够拿得出钱来,让我的这个朋友大赚合法的 " 中介费 " 。

BBC 中文网记者 魏城

爱之昧 发表评论于
你贴的可比我的点激率高多了!
麻心汤圆 发表评论于
真能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