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心灵成长是最大的灵修
这是俺读到过的有关修灵的最好文章之一
心灵成长是最大的灵修
作者:孤独求道
很多传统修行者往往认为“新时代”缺乏实修。其实新时代重视的是心修――心灵成长。新时代的大量灵性资讯也在做一个重要的心灵工作――信念转化,“相信才能看到”。心修看是虚,却需要实实在在的功夫,是连接到灵修最好法门。真正把心灵成长作为实修的还不多 ,很多传统灵修者还把实修只看作打坐练功一类 ,其实平凡的生活是修心的最好练功场、是最大的修。修心基本法门有两种,一种是静心、培养觉察、关照,一种是培养大爱、恒爱。像东方体系佛家、克氏基本是前者,西方体系基督、奇迹课程基本是后者 。二者是互相促进和互为检验的。静心的结果一定是有更多的爱、喜悦、智慧、创造力出来,这才是“空性”的意义,也是检验静心的标准。静心有很多种方法,如禅定、冥想,艺术也是极好的修法,但一定要和日常生活里的对境静心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没有日常的静心培养、只是练功时静心必然只是逃避和压抑。现在大家比较重视前者,实修后者的其实并不多、虽然大家都在喊,其中必然要整合智慧和情感。修爱是至简也至难的,简是说入手易、人人可行,难是说要真正达到不对物(人)而变的大爱、不对境(事)而转的恒爱是及其不易的,需要对自己潜意识的很多清理、化解,那正是我们今生甚至多世轮回的目的地。只有完全的爱才会带来真正的静心、平安、自由、解脱。
最高的修是灵修,所谓灵修就是和自己的灵魂――多次元存有连线、提升意识水平、转化自我人格、和上帝的意志对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其实已经是“无为法”了――“真理是无路可寻的国度”(克)。因为每个人的业力和使命不同、生命道路也不同,而与自己灵魂的连线也只有一些原则、却没有必然的方法。就如赛斯说:“要找到自己,向外求是没有用的。寻访明师,到处找「秘方」也是徒然。就算你找到了所谓的无上密法,在打坐上依法修行,也不能叫你找到「自己」。只有摄心自观,在静观中你才能体验到自己的真正的世界,以及「现在的自己」与「内在的本体」之间的种种多度空间关系。”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明师。其实明师的经验、指引是及其宝贵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们不应局限“明师”的概念,它应该包括有形的导师、无形的导师;普遍的导师、针对性的导师(这个尤其重要);外在的导师,内在的导师(更高的自我)――这个是终极导师。在寻师上,基本上我们只能做自己的准备和保持高度的敏感,师父找徒弟是更容易的。这个态度一样适用于“神恩”、“开悟”:“佛陀在不再寻求企盼时顿然开悟, 因为他让"悟"来到自己心中。我们虽然不能凭意志达到神恩, 但我们可以准备自我, 成为一片沃土, 一片欢迎它扎根的地方。”(派克)
在灵修路上,有很多人迷失在神通(特异功能)和境界的误区、执着于解脱与开悟。其实神通应该是自然的心灵能力,当然是好事――在不成为心灵成长的障碍时,超感观经验(包括“开悟”经验)也是宝贵的、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整个生命方向,但是,它们应该成为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必须肯定我们作为“普通人”的意义和价值――否则我们不会在这里!唯一值得我们进取的,就是自我人格的演化。佛学大师太虚云:“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也成,是名真现实。”赛斯说:““我非圣灵,我不要求人发清贫、服从之大愿,并且当然也不要求贞节。我会一贯要求人格的完整性,而也许到最后那是我唯一的要求。”《一的法则》说:“人格修炼是进化的核心――这些事情从第三到早期第七密度都是重要的。”最大的灵修,就是在我们的物质世界和肉体人格里活出灵魂的特质和维度――爱、智慧、自由、喜悦、宁静、活力、丰盛、优美、创造力……
最后强调一点:平衡努力和游戏心,这是求道和修行必须的功课。就如《奇迹课程》说:“请记住,在灵修道上,游戏人间和精进修行的心态,一样重要。”没有努力,没有付出,不会有任何收获的成就,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当然进取的方向是重要的。而同时保持一个游戏心的关照,可以使我们轻松上路,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甚至过程就是结果,没什么需要达成的――除了此时此地的自己。“享受一切,一无所需”(与神对话),这是个至高的境界,“基督一无所需,如果你有所需求,表示你着眼于小我的脆弱,你若一无所需,表示你已着眼于基督的大能。”(告别婆娑)整个宇宙都就是无尽的大戏,而我们皆为创造者的一部分,享受这个做迷藏游戏吧!
很多传统修行者往往认为“新时代”缺乏实修。其实新时代重视的是心修――心灵成长。新时代的大量灵性资讯也在做一个重要的心灵工作――信念转化,“相信才能看到”。心修看是虚,却需要实实在在的功夫,是连接到灵修最好法门。真正把心灵成长作为实修的还不多 ,很多传统灵修者还把实修只看作打坐练功一类 ,其实平凡的生活是修心的最好练功场、是最大的修。修心基本法门有两种,一种是静心、培养觉察、关照,一种是培养大爱、恒爱。像东方体系佛家、克氏基本是前者,西方体系基督、奇迹课程基本是后者 。二者是互相促进和互为检验的。静心的结果一定是有更多的爱、喜悦、智慧、创造力出来,这才是“空性”的意义,也是检验静心的标准。静心有很多种方法,如禅定、冥想,艺术也是极好的修法,但一定要和日常生活里的对境静心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没有日常的静心培养、只是练功时静心必然只是逃避和压抑。现在大家比较重视前者,实修后者的其实并不多、虽然大家都在喊,其中必然要整合智慧和情感。修爱是至简也至难的,简是说入手易、人人可行,难是说要真正达到不对物(人)而变的大爱、不对境(事)而转的恒爱是及其不易的,需要对自己潜意识的很多清理、化解,那正是我们今生甚至多世轮回的目的地。只有完全的爱才会带来真正的静心、平安、自由、解脱。
最高的修是灵修,所谓灵修就是和自己的灵魂――多次元存有连线、提升意识水平、转化自我人格、和上帝的意志对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其实已经是“无为法”了――“真理是无路可寻的国度”(克)。因为每个人的业力和使命不同、生命道路也不同,而与自己灵魂的连线也只有一些原则、却没有必然的方法。就如赛斯说:“要找到自己,向外求是没有用的。寻访明师,到处找「秘方」也是徒然。就算你找到了所谓的无上密法,在打坐上依法修行,也不能叫你找到「自己」。只有摄心自观,在静观中你才能体验到自己的真正的世界,以及「现在的自己」与「内在的本体」之间的种种多度空间关系。”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明师。其实明师的经验、指引是及其宝贵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们不应局限“明师”的概念,它应该包括有形的导师、无形的导师;普遍的导师、针对性的导师(这个尤其重要);外在的导师,内在的导师(更高的自我)――这个是终极导师。在寻师上,基本上我们只能做自己的准备和保持高度的敏感,师父找徒弟是更容易的。这个态度一样适用于“神恩”、“开悟”:“佛陀在不再寻求企盼时顿然开悟, 因为他让"悟"来到自己心中。我们虽然不能凭意志达到神恩, 但我们可以准备自我, 成为一片沃土, 一片欢迎它扎根的地方。”(派克)
在灵修路上,有很多人迷失在神通(特异功能)和境界的误区、执着于解脱与开悟。其实神通应该是自然的心灵能力,当然是好事――在不成为心灵成长的障碍时,超感观经验(包括“开悟”经验)也是宝贵的、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整个生命方向,但是,它们应该成为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必须肯定我们作为“普通人”的意义和价值――否则我们不会在这里!唯一值得我们进取的,就是自我人格的演化。佛学大师太虚云:“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也成,是名真现实。”赛斯说:““我非圣灵,我不要求人发清贫、服从之大愿,并且当然也不要求贞节。我会一贯要求人格的完整性,而也许到最后那是我唯一的要求。”《一的法则》说:“人格修炼是进化的核心――这些事情从第三到早期第七密度都是重要的。”最大的灵修,就是在我们的物质世界和肉体人格里活出灵魂的特质和维度――爱、智慧、自由、喜悦、宁静、活力、丰盛、优美、创造力……
最后强调一点:平衡努力和游戏心,这是求道和修行必须的功课。就如《奇迹课程》说:“请记住,在灵修道上,游戏人间和精进修行的心态,一样重要。”没有努力,没有付出,不会有任何收获的成就,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当然进取的方向是重要的。而同时保持一个游戏心的关照,可以使我们轻松上路,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甚至过程就是结果,没什么需要达成的――除了此时此地的自己。“享受一切,一无所需”(与神对话),这是个至高的境界,“基督一无所需,如果你有所需求,表示你着眼于小我的脆弱,你若一无所需,表示你已着眼于基督的大能。”(告别婆娑)整个宇宙都就是无尽的大戏,而我们皆为创造者的一部分,享受这个做迷藏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