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5)--古镇风情 (图)

终于走到这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杯咖啡,一个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小时候的踏青和远足,是一件隆重的大事.上海的西郊公园,长风公园,虹口公园在记忆中是很郊外很荒野的地方. 即便是人民公园, 复兴公园, 静安公园那些靠近市区的园林也是一派绿草连绵微波荡漾的新鲜去处.

这十几年来,钢筋水泥的兴起高楼大厦的蔓延,将城市的疆野和意义拓展,使郊外的公园变成城市的绿地,而城市的花园则变成街心的岛屿.

如今的城里人要想舒展心身接近自然的话,只有探访更加遥远的古镇了.

几年前,在回上海的飞机上,看到一则古镇西塘的广告,烟雨朦胧中的水乡倩影让我那个第一次到中国来的老板一见惊艳.于是,就有了西塘之行

这次是私人回乡,便决定了去青埔朱家角.

现在看起来, 朱家角也不是那么遥远的,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途中,我们在青埔的一个私人陵园福寿园停留片刻,去一个亲戚的墓地凭吊一下. 我是第一次到那里,它的美丽宁静和有序让我十分惊讶, 与在欧洲时经常访问的公众陵园相比,它浩浩荡荡的毫不逊色毫不小气.一路进去,居然看到无数海上风流人物: 比如前上海市长曹荻秋,导演张俊祥,书法家任征,诗人卢芒,等等等等.
进入朱家角的主要街道是要付费的,一人十元.这让我多少有点郁闷.如果我们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也这样子设个收费关卡,上海市政府简直要赚翻了.

所有的古镇似乎都是一样的:三四条小街,一两座石桥,河边上有人家青瓦白墙,柳树下有酒家黄鱼红肉.

已经是午饭时间了,街道上依旧热气腾腾人潮滚滚.我们一路走一路在沿路的小店张望.先买了青埔的特产青豆烤笋丝,吃了再说.然后在香气扑鼻的红烧扎肉的大锅前裹足不前. 最后, 找到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饭店.

饭菜是很青埔的: 一条清蒸鱼一条红烧鱼,鱼很鲜美.一碗螺丝,一碗田螺,吃起来都有点费劲.最后还是要了两捆扎肉, 绑在粽叶里的红烧肉浓油赤酱入口即化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开这家饭店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还是个画家,店堂墙上挂的几幅油画虽然和古镇水乡不太搭调,不过,一个能文能武的商人,在买卖的行当中秀出自己的另类手艺,也算是别有一格了.

言谈之间,就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上海建筑师,同济大学毕业. 先在一家房产公司打工,后来自己出来搞室内装修. 他在这里用500万RMB买下三进三出的门面,用复古的风格重新装修,结果可以卖出5000万RMB.

我是完全相信这个故事的.这样的事情在上海太多了,已经不再是传奇了.

这些年来, 创新和复古正是上海的两大主题. 在这样的主旋律下, 艺术家可以变成商人, 做学问的可以做生意, 郊区可以变成城市,沧海可以变成桑田.

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