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什么是散文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我们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文体。说最熟悉,是因为所有有文化的人都阅读过它,说最陌生,是因为要确切地说明什么是散文,又颇感不易。个中原由,既是由于散文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最不固定,具有很大的游离性和随意性,又是由于散文这种文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导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变化,散文的文体概念因之具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的特点。所以当我们今天说散文和写散文、读散文时,对散文理解常常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散文文体概念的演变进行考察,对散文进行文体定位,明确散文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散文就是指散体文章。从写作的实际来看,早在商代就有了散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就是早期散文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极其简单的记事,单纯而又质朴,但作为与诗歌相对的一种文体,显然已经独立存在了。
《周易》、《春秋》的问世,表明人们对散文艺术开始重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相继出现,说明人们对散文记事功能的掌握已达到相当水平;《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散文的先后推出,不仅说明人们对散文的论说功能已非常了解,而且说明人们对散文的结构艺术和体制特点也有相当的认识。宋玉的《风赋》、《高唐神女赋》的出现,更表明人们已能用散文进行抒情写意。可以说,至战国末期,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已经完全趋于成熟,但人们却无散文文体的概念。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人们对于文体的认识较之先秦有了明显的进步,具有了初步的文体意识。由于以诗歌、辞赋、散文为主的文学创作日益繁荣,文学作品的地位空前提高,逐渐出现了文学与学术分离的趋势。魏晋时期,文学进入了所谓“自觉的时代”,不仅能诗善文的文人辈出,而且有关文体分类和探讨各类文体特点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刘勰《文心雕龙》按当时流行的观念把所有文体分为“文” 和“笔”两类,“文”指韵文,“笔”指非韵文。前者指的是具有节奏韵律的诗、骚、赋及乐府,后者指的是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议论、抒情性的文章,其中既包括诸子、史传在内的文学性文章,也包括缺少文学性的诏、诰、奏、疏等实用性文章。
南北朝时,散体文章在形式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变化,骈词俪句成为文章的主要形式,对偶日工,以致出现了整齐固定的四六句式的骈文。作为文体名称的“散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书中引杨东山论文说:“山谷(黄庭坚)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此处的“散文”显然是指与诗歌相对的散体文章。事实上,整个古代都没有产生文学性“散文”这一概念,一切文学性的和非文学性的散体文章都纳入“散文”这一范畴。
现代散文——定位为文学文体。
随着小说、戏剧等新文体的出现和成熟,并已取得与诗歌、散文平起平坐的地位之后,再以宽泛的“散文”概念去概括散体文家族,既力不从心,又不合时宜。因此,在西方 “Essay”散文概念影响下,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性散文文体概念便开始出现,学者们对它的文体定位的探讨也随即开始,首先有人明确地把散文归为文学的范畴,把非文学的文章排除在散文在外。继而又明确地将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提,归为四大文学样式。从而正式确定了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念。但还是把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和电影文学之外的一切文学体裁,都归入散文,它包括杂文、随笔、小品、速写、游记、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个性”“抒情”“自由”。
随着散文创作的日益繁荣,散文大家族中其他一些成员的个体特征迅速形成并鲜明地表现出来,它们几可以和散文称兄道弟,分庭抗礼,如杂文、报告文学、科普小品等,先后从散文家族中独立出来,使散文的概念内涵越来越纯文学化。
新时期散文的文体定位。随着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热潮的涌动,散文表现手法多元化的出现,以“文化散文”为代表的具有大散文气度的散文革新走向,推动着各种 “新潮散文”文体革命的进行,使散文文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对散文文体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综合各家言说,结合目下文坛实际情况来认定的。我们认为,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文体。
散文的境界与立意
“境界”一说虽然常常用于对诗词的创作与鉴赏,但同样适用于散文。因为散文和诗歌一样,无论写景状物、记人叙事,都是为了抒写主体的个性情感,都是以描述情景、创造意象、营造意境为中心,都是以浓烈的情感感动人,以美妙的意象、意境感染人为主要的美学追求的。所以,散文和诗歌一样,也需要一种“境界”,也应追求一种“境界”。创作散文也和创作诗歌一样,首先要确认和追求的就是散文“造境”、“写境”的这样一种境界艺术。
散文的境界也和诗词的境界一样,具有相同的内涵构成和美学价值。散文和诗歌都是作用于读者情感的。情感不真不足以感动人,情感不强烈则不能震撼人,情感没有普遍性意义就无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美的衡量,永远都着意于对作品的思想情感与立意价值的评价。所以,散文的情感投入、立意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文是为了达意。要作文就要先立意。立意是行文的出发点,也是行文的终极目的。立意有无价值,深刻、新颖程度如何,往往是衡量文本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尺。古往今来,人们都把立意视为文本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非常重视文本的立意。所谓立意,就是作者通过文本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写作意图。据此概念衡量,散文的立意相对来说要宽松得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无论叙事状物,散文的目的都在于写情写意。而情意的表现形态又千差万别,或隐或显,或强或弱;或者就是一种情趣,一种感觉,一种意绪,很难用明确的观点、见解、主张、思想之类的概念来确切说明。正因为这样,散文尤其要讲究立意,散文的立意也就更难把握。可以说,散文是立意的艺术。散文家的功夫首先就表现在立意上。散文的题材散,没有意,就会是一盘散沙。没有丰厚的审美意蕴,就不能充分发挥小题材、小文本的文体优势,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审美享受。散文文体的个性化色彩强烈,依情依性而流走,而人性则善恶皆备,美丑俱存,容易使文本失之低俗。所以散文立意的精彩与否,决定文本境界的尊卑,品位的高低。
论形式精美,散文不如诗;论主题的凝重价值,散文不如戏剧、小说;论表意的直接明白,散文不如史传与论文。但是,散文的文体优势也在于这种自由与灵活,在于赋予这自由灵活的文本以超乎平常的审美价值与灵性立意,使文本在读者心中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效应,甚至超越时空局限,产生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加之散文表达随意,也就容易使文本流于平庸。作者可能是想写就写,有感即发。写出来一吐为快,轻松惬意。而读者则是有求而来。或求消遣愉悦,兴起而来,尽兴而去;或求有所教益,怀抱热望而来,以求满载而归。如此种种,则有赖于散文文本立意的多样性。立意的多样性会使文本境界呈现出多样性。
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主角,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独立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等内涵价值。
写景状物类的散文与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的虚拟景物、为人造境、为事造境不同,它写的是真景真物,真社会,真自然。作者其所以写它,是为了有所寄托。其景其物所蕴涵的灵气、情意是作者赋予的。所以,虽然这类散文的题材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如异域风情、建设新貌等。但它一般不从新闻的角度着眼,而是通过描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异域风情等来反映社会,反映时代,抒写作者的感物情怀。无可否认,目前有些写景状物散文或者是主观上有意追求新闻效用,或者是实际上产生了新闻文体的作用,但只是这类散文中的一部分。
写景散文 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如果说散文是美文,那最能充分散文美质的,恐怕要算这一类了。这类散文是最具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因而也是最受读者青睐的一类。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大多是这类写景散文。这类散文由于表现手段不同,也可以分成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写实景物的。这种以对自然的、人工的景观的精确描写见长,实景实写,不隐喻,不象征,一切意义都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几乎看不见作者留下的主观痕迹。在文中,花鸟虫鱼,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等,都是自然地、原形原貌地再现。如同小说中写景一样,让作者的主观意图从景物、场面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作者就像是一位摄像师,一路摄来,风景次递呈现,不加修饰,不加评说。但写得细腻,写得真切。作者的个性、气质,从用语遣词的习性与风格中显现出来,因而景物也显得生动而有灵气。读起来就像是在随着作者行踪往前走,看到什么,感受如何,全是作者自己的事;也像是欣赏一幅有禅意的风景画,要反复品味,掩卷而思,才能有所得,有所感。
第二种是写感觉化景物的。从主观感觉层面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描写,而是用作者的特定心境、特别感觉去扫描景物,使景物出现一种主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
第三种是写情意化景物的。这是一种在比较深厚的情感层面上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的散文。这是用比较传统的写景抒情法写作的,属于大众化的一类。作者用有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从而又通过所描述的景物来感染读者。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景物不产生变异效果,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只是变得含情含意,或有情有意。在写法上,有的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先写景,再写情,写得情景交融。有的是移情入境,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情感自始至终与所写景物相和相融。也有的是边描摹景物,边站出来抒情,让抒情与描写相伴相随。还有的是全篇写景,适时点化。无论用何种方式,这类散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让诗情画意强烈地、直接地作用于读者,达到情丰景美、怡神悦目的境界。
状物散文 。 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的。这类散文的所写物件很宽泛,可以是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类的各种生物,小猫小鸟,红花绿草之类;也可以是人类世界的各种器物、用物,车船犁耙,铅笔篮球之类。它可以是写一物,也可以是数物合写。这类散文一般以描形摹态为主,但也可以叙述一些物件的“故事”,写得有情有态,借此言志述怀。
这类散文写作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给物件写形写态为主,侧重于表现物件的本原状态,用工笔描画,以细腻逼真取胜。写出物件的特性特貌,让人长见识,开眼界。这样写物,还可以写得另有寄托。
第二种是寄情寄意地描摹物件,让物件也有情有意,可喜可爱。也可以描述有关物件的故事,或是睹物思人,或是托物喻人,通过写物来写人,写得人与物共悲欢,同哀乐。或者是通过写物的命运折射人的命运,从而写出人情世态,反映某些社会现状、社会特征。
第三种是写人格化的景物的。这类散文在写景时,是把景物作为一种人格象征体来描写的。作者笔下的景物,既不是原生形态的景物,也不是感觉化、情感化的心理景象,而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形象出现的。
第四种是理念寄托,通过写物来写出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理性体认。在写法上,可以借物寓理,也可以借物明理。作者借助于物件本身所原有的特质特性,充分展示,深入开掘,使之升华为一种哲理意蕴,然后适时评说,让人们在观物、赏物的同时,能解读物性,品评物美,进而从物件的审美特性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抒情写意类
抒情写意的散文在内容上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在表现手段上则以抒情为主,并辅之以描写、记叙和议论。这类散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让读者走进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产生不由自主的感动。
其实,散文本来就是为了写情,叙事、写景、状物也都是为了抒情,情感是建构文本的基础。在散文作者笔下,都是“情化”了的世界。即使是议论类散文,也是因为其情理兼备而显示出文学特征的。抒情散文与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文本构成的主体,更加突出情感的激越与强烈,以图激发起读者心理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写得诗情洋溢。其抒情方式与诗歌接近,以诗人的个性化的直接感性状态和诗性的激情对现实进行折射。但它比诗歌更灵便自由,它不受字数、句式、韵律、节奏等局限,任情挥洒,把主观感受宣泄得更强烈、更鲜明。它可以多角度、长镜头地摄入生活,表现情感,因而可以写得比诗歌更厚实宽阔。但这类散文的抒情效果、文辞美感确实和诗歌有异趣同工之妙。
在我国古代,人们强调“文以载道”的社会功用,作为纯文学的散文概念不明晰,但用散体文章抒情,无论创作者还是阅读者,这种意识却是很自觉的。所以,古代的抒情散文也很发达。有辞赋体抒情散文,用华丽的辞藻,托物写志。哀祭体抒情散文,或者直抒胸臆,长歌当哭;或者触类伤怀,寄托慨叹。有书牍体抒情散文,一种不受任何体例、格局拘束的自由抒情文。还有序跋体抒情散文,或依伴议论抒情,或借助叙事写景抒情。
在现、当代散文研究界,有的按照所抒情感内容,分为感伤、欢乐、愤怒、瞑想等类。有的则按其抒情方法分为: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谈天说地、记人叙事、瞑想或象征、议论或讽刺等类。我们在这里对抒情散文的内涵界定得狭义一些,更强调情感化一些。按抒情手段分为两种:
直接抒情写意的抒情散文 即不依附,或较少依附于写景叙事,即使依附,也是比较虚而不实的,或者是简略的,而主要是依靠直接抒情方式,让情感不加掩饰地倾泄、流淌。这是一种最能充分展示出抒情主体的个性美的文体。
还有一种是短章短篇,信手写来,将自己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感受和情绪写下来,三五百字,全无依傍。就那一瞬间感觉,就那一缕情丝,细细地、静静地倾吐出来,有情趣,更有意趣。看起来,读起来都像是散体的诗。
还有一种是用诗的体式,诗的语言,夹杂着散章散句,以诗为文,以诗情诗笔来写散文,直抒情怀,写得诗味浓郁,韵味悠长。
依附性抒情散文 是指依附于其他表现手段和表现对象来抒写情感的这类散文。如果说直抒胸臆的散文是以情感抒写的真率直白、酣畅淋漓来感动人、吸引人,那么,依附性抒情散文则是以情韵悠长、涵蕴无穷来感染人、陶冶人的。
有的依附于叙事、记人来抒情的。这类散文与记叙类散文的区别不容易把握,但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区分:一是记叙类散文记人、叙事细腻,可以借鉴小说等文体技巧作深入细致的刻画,即求传情达意,也求写神写态。叙事抒情类散文的记叙相对来说要粗略些,更在意情致一些。即使描摹形态,也是为了强化主观情感、主体心态,为了达到感染人的目的。
二是记叙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一般都会铺叙出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即使是写几件事,写几个片断,或写一个人、一群人,它也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述线索,或以人为线,或以物为线、时空为线,能给人一种完整感。而叙事抒情散文则不太在意记叙的完整性、连贯性,全由情绪驱动,围绕主体情感的抒写需要,可以把不相干、无关联的人和事组合起来,全以情绪、意绪的发展为依归。
三是记叙类散文也是为了抒写情意,但其情意的表现、表达要含蓄些、隐藏些,显现得淡一些。而叙事抒情散文的情意显现则鲜明、强烈、浓厚得多。它往往让强烈的情感伴随着记叙的全过程,或者是边记叙边抒情,还带上适当的议论,或者是用一种饱含情绪的叙述,写出来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情化”“意化”了的人和事。
有的依附于写景状物来抒情的。这类散文构思新颖别致,抒情强烈而又富于感染力。它与写景状物的描述性散文比较,有如下区别:从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情况来着,它更少些客观性的、细致的、能真切地摹形写态的描写,而是比较多地运用情绪化的抽象描写,不刻意求真显真,而更在意景物最切合主体情感的神韵、意象。因而它更多的有运用渲染、烘托等写意性表现手段。而且其描写对象也不是单纯的客观外物,而常常伴随着对主体心态、情感状态、表情状态等的着力描写,把抒情主人公也当作表现对象。
从抒情技巧来看,它更多些主观性的直接抒情,而且这种抒情方式运用得更大胆,更普遍,常常是贯穿始终,而且渐进渐浓,看得出明显的抒情线索,也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氛围。同时,抒情与恰到妙处的议论交互为用,升华情感,使文章的情趣与意趣相伴,交相辉映。
还有的是综合性地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写意的。在这类散文中,抒情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它却可以同时获得激情洋溢、形象鲜明、意蕴深厚的多重艺术效果。这类散文叙事时粗线条勾勒,像做雕塑。描写时或者是浓墨重彩,像画油画;或者是轻描淡写,像作国画。无论记叙、描写,都伴随着抒情进行。而议论、意蕴或是在描述的意象中象征、蕴含,或是与抒情相伴的点化、宣示。
记人叙事类
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以把散文分成不同类型。在古代,散文概念内涵非常宽泛,所涵盖的文章类别也很繁杂。刘勰《文心雕龙》所分散行体文章就有三十三类。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删繁就简,将包划分为十三大类。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法,但都因为分类标准杂而显琐碎。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没有将文学散文与非文学的散体文章区别开来。
新文化运动伊始,首当其冲的是古代“散文”--文言文。从反封建文化专制的目的出发,首先就是将文言改为白话口语,还文化予大众;然后是将其只为圣贤立言的功用,扩展到强调个人的抒情言志,使其成为文学文体的一个种类,甚至提出了“美文”的概念。伴随着古代散文观念的变革和现代散文观念的形成,散文的分类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借鉴各家说法,依据目前散文创作的实际情况,从方便于把握的目的出发,我们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将散文分成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并分别予以定义和论述。
记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记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这是散文中的一种基础文体。初学者大多从此类文体起步,中小学生的写作训练、阅读训练也是从此类文体入手。许许多多专业类作者或非专业类作者也大都能无拘无束地写这类散文。在散文大家族中,此类散文作者最多,作品最多,所反映的范围也最为宽阔,可选用的题材最广泛,所包含的内容也最丰富。
记人散文 记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记一个人,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记人散文像通讯、报告文学一样,记述的是真人真事,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散文。其特点在于: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它不是像小说可以虚构故事,只是展示一个真实事件的真实过程,它可以取舍、删简、组合,可以有意安排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以在叙事的同时倾注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行评说褒贬。目前散文界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越来越讲究叙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读起来像小说。这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叙事的艺术效果,并没有泯灭它与小说的基本界限。
二是叙事散文叙述的是真实事件,这一点与通讯、报告文学相同。但散文写的事情可大可小,可取新鲜的,也可用陈旧的,而且比较常见的是一些琐碎的、平凡的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叙述来传递作者的主观情感。它不像通讯、报告文学选材要求是新闻题材,讲究事件本身的时效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以此达到作用于社会、人生的目的。它可以作杂记、散记、侧记等,可以记一件事,也可以记多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