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的今天!
一声划破长海夜空的呼啸改变了中国 !
(——甲午战争点燃了导火索)
"甲午战争,或做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则作日清战争(日清戦争),是清朝中国和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起因
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直逼汉城,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开赴朝鲜,驻守牙山,并按照《天津条约》的规定通知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此时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希望早日平定起义,以使中日两国撤兵。6月10日,起义军与政府达成了《全州和约》,汉城趋于平静。至此,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共同撤兵,但遭到了日本的拒绝。日本蓄意制造事端、挑起战争的图谋已昭然若揭。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过程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结果及影响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准备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侯德健的歌词中淡淡的文字“...百年前宁静的深夜里,枪炮声隆隆的黑夜里...”又岂能道尽帝国间博奕的浓烟和臣民背负的屈辱!
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
当日,“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7时20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时下战斗命令。7时45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7时52分,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企图逼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在“秋津洲”“浪速”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人员伤亡惨重。于是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济远”舰则作战英勇,伤亡亦惨重。
8时10分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借机西撤,并发尾炮攻击“吉野”号。8时30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英国“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先后驶来。“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9时15分“浪速”发出信号勒令“高升”号“停轮”,下午1时“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下午2时“操江”舰“秋津洲”追上也被俘虏。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并篡改海战时间,掩盖事实。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事后 由于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租用外轮,违反国际法。英国驻日使节一度抗议,而“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却一口咬定,“高升”号是被中国军队非法占据,日舰实行“临检”,该船不服从命令。而英国政府从自身利益政策,也出现种种指证日本无罪的舆论,此事件草草结束。
——却点燃了中日帝国间博奕的滚滚浓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