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市郊的士林官邸过世,当时行政院随即宣布4月6日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国丧」,“国丧”期间军公教人员一律着素服,并配戴宽二吋半的黑纱,为蒋介石戴孝。
当时更规定彩色电视画面一律改为黑白,全台停止娱乐、宴会及各项庆祝集会30天,后来因为停止娱乐30天影响太大,才改至4月16日蒋介石移灵为止,但为表“举国”哀悼,4月16日至18日则是禁屠3天。
移灵大溪陵寝时,全台民众就地肃立致哀一分钟,从台北到大溪62公里,二百多万人沿途设案路祭、跪拜迎送,甚至不乏荣民、荣眷哭倒在地,如丧考*﹔而凡是不合丧悼气氛的广告都拆除,交通路口则搭建牌楼,甚至包括医院等多数行业全都停止营业。
当时政府对外发言,也均以「崩殂」、「陵寝」、「谒陵」等帝王级的语句形容。
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气氛,凡是不配合政府政令的活动一律都要取缔,包括学生若在此时偷偷办舞会,一经查获,学校均会记过处分,但尽管如此,民间娱乐活动仍然在高压气氛下进行。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来台访问,蒋介石一身笔挺军服,前往松山机场迎接。艾森豪是欧战的英雄人物,蒋介石则结合中国各党各派进行八年抗日战争,两人都是二战代表人物之一。在美苏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在远东防堵共产势力的一座堡垒,美国政府将物资和军队输往台湾,使蒋介石无后顾之忧。1960年台湾同时发生「雷震事件」,雷震组党失败,推迟台湾民主化的进程。此一时期美国政府因为与蒋介石友好,并未对蒋箝制台湾民主而表示不满。
蒋介石拄着手杖,坐在竹椅上,留下这祯台湾人熟知的照片。照片中的蒋介石,是个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老人。蒋介石一身极具争议,但是他的简朴作风、平实平淡的生活习惯、不讲究奢侈派头,是比较为人民所公认的。这种风格虽然不见得影响妻子宋美龄,但是与蒋经国极为相似;蒋经国的简朴随兴更胜于蒋介石。蒋介石的健康状况,直到1972年8月的一场意外的车祸,才急速下降。蒋介石的座车被一名少将的座车撞上,使蒋必须接受长期治疗,不堪其苦
手执军刀,神采焕发,蒋介石位于权力的顶峰。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挥师北伐,一方面完成总理遗志,一方面和汪精卫、胡汉民、李宗仁、***等势力展开斗争。汪、胡在国民党内的辈分高过蒋介石,均是文人出身。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军阀,在东征、北伐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均贡献卓著,但长期以来一直是蒋介石明争暗斗的对手。而***在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下,周恩来、***、陈赓等人均曾是黄埔军校的一员,与蒋介石协力统一中国的大业。
有别于官方照片中高高在上的英姿,蒋介石面容哀恸。1937年,在革命元老朱培德上将的葬礼上,蒋介石对这位于北伐、剿共期间尽心尽力的老将感伤不已。蒋介石在30年代,一共对***发动五次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于江西瑞金被迫弃守,展开震动中外的「长征」,***率领八万八千人突围,在两万五千里的大考验下,完成艰巨的任务,虽只剩六千人生还,却在陜北立稳了脚跟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这年他六十二岁。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短短四年间,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节节逼退。原本蒋介石思忖既能度过险恶的八年抗战,对打击***自然更是信心满满。然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激起经济的动荡,人民对中央失去信心,这成为国民党顿失政权的最大原因。抗战期间,蒋介石尚从容自若,而在国共内战后期,蒋介石屡屡情绪失控,大声咆哮。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并以「联俄容共」的实际行动,结合国、共的政治与军事力量。1925年孙中山过世后,蒋介石在1926年因「中山舰事件」排除***势力,1927年更以流血方式发动「清党」,自始双方种下深仇巨恨。在***的眼中,蒋介石违背「总理遗嘱」;在蒋介石的认知下,孙中山曾说「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因此「联俄容共」只是阶段性策略,与其让***夺权成功,不如「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