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效书生乱解禅(三)看到他的那一眼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莫效书生乱解禅(三)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都没说到什么是禅,实在是不合适。
  然而,会让看文章的人失望的是,到这篇结束,都不会有禅的定义。想找这个答案的人,可以转台了。
  然而,若真想明白什么是禅,就继续看下去。
  
  那么,什么是禅?

  禅宗公案最权威的辑录,是“指月录”。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有人问:月亮在哪里?
  另一人指月亮:看,在那里!
  问者看着手指:哦,明白了,这就是月亮。
  执指为月,大谬不然,可惜,众生之中,这样的人却是大部分。
  祖师大德言者谆谆,听者有几人明白?他们在讲月亮的时候,有多少人以为他在说手指,而抓住手指不放!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高地菩萨的境界,低地菩萨不能明白,天人的境界,我们人类不能明白。境界,当你没有证到的时候,都是猜测。
  我们人类知道的,其实只是人类本身所能了解的东西,只是站在人的立场,对世界的一些猜测。比如到底动物有没有思想,到现在科学上还不敢有定论。我们“只有人类可以思考”的假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问题的。
  我最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某个人的长相:有一个人你不认识也没见过,我和你描述的时候,用尽天下的语言,花上再久的时间,你都不会切实知道他什么样,只能有个模糊的感觉或者隐约的估计。而解决这一切,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小小小小的动作——那就是让你亲自看他一眼。再不需要任何其他信息,你就已经能把那个人和他的样子统一在一起,你就了解了你所需要的东西。(用我们陈总统水扁的话,就是罄竹难书啊)
  这就是“不立文字”、“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的道理,语言,在这时候,是没有用的。
  至于你怎么做到看他一眼,那才是你要努力的重点——而不是花时间精力去看描述他样子的文字,也不是花时间精力去找寻别人对他最精确描述,哪怕是最熟悉他最了解他和他生活了最长时间的人的描述。
  看到他那一眼,就是顿悟。
  实现那一眼的过程,就是渐修。
  人能决定和做到的,是找寻主人公的过程,而不是看他那一眼时的反应。不要猜测你看到他时的一切,也不用关心别人看到那一眼时的表现,激动、漠然、闭眼、发呆、犯傻、狂喜、微笑,等等等等,都是未知数,每个人也都表现不一,观摩再多别人的反应,对你也于事无补。
  你能做的,应该做的,其实就是去找他,去看他,而不是琢磨看到他时的情况,或者别人看到他的情况。
  你所做的,应该是寻找他,而不是坐在家里,看着别人对他的描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去加上自己的猜测,更加绘声绘色的描述他的样子。更不是用自己的想象,告诉别人:我亲自见过他,那就是他,他就是那样子。
  ——那是自欺欺人。
  那么,怎么去找他?怎样才能找到他?
  靠看别人对他的描述没有用,靠看别人怎么找的也没有用,听再多人讲他找的过程也没有用,那些都只能做借鉴,做参考。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移动你的脚,开始走路,用你的脚去找,而不是坐在那里空想,或者看别人寻找的故事,或者看别人描述的结果。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辛苦clear兄了:)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多谢衲子兄,“说破英雄惊煞人”,还是不点明的好啊:)
衲子 发表评论于
好文! 其实微风已经把"禅"兜底托出, 写得很直白了. :-)

这句话要加下划线:
"人能决定和做到的,是找寻主人公的过程"

clear 发表评论于

佛教修證講智慧,不是小聰小慧,而是般若,從根本了悟緣起性空。萬事皆空,此空並不是沒有,而是隨外緣起現,變化無自性。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宇宙間無獨立真實,故空;然確得緣生假相,非無;諸法亦空亦假、非空非假,才是中道實相。般若能離常識的實有破除觀念的固執,出入空有,呈現真俗無礙妙用境界。假名計執乃成思之形式概念,順俗權說為有,屬方便施設,獲世間知識,不執實亦見諦性,一樣是真理。般若智真、俗、中三諦圓融,心地自由活轉完全解脫,才能實踐利他的菩薩行,以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得度彼岸。活智之不落戲論,因為由攝盡一切法的「識」生起轉出。識者明了分別,是真如染淨皆備之潛藏藏庫,分說有八識,前五識眼耳舌鼻身變現客體境相,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執持法、我主體之見,而這些若主若客,紛從第八本識分化,反過來又受前七識熏染始能現起,本識與七識互為因果。此萬法唯識,非同「唯心」,蓋當代思想中的認知與存在,早也習慣此類能觀與所觀交互作用的表達了。

佛教修證講智慧,不是小聰小慧,而是般若,從根本了悟緣起性空。萬事皆空,此空並不是沒有,而是隨外緣起現,變化無自性。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宇宙間無獨立真實,故空;然確得緣生假相,非無;諸法亦空亦假、非空非假,才是中道實相。般若能離常識的實有破除觀念的固執,出入空有,呈現真俗無礙妙用境界。假名計執乃成思之形式概念,順俗權說為有,屬方便施設,獲世間知識,不執實亦見諦性,一樣是真理。般若智真、俗、中三諦圓融,心地自由活轉完全解脫,才能實踐利他的菩薩行,以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得度彼岸。活智之不落戲論,因為由攝盡一切法的「識」生起轉出。識者明了分別,是真如染淨皆備之潛藏藏庫,分說有八識,前五識眼耳舌鼻身變現客體境相,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執持法、我主體之見,而這些若主若客,紛從第八本識分化,反過來又受前七識熏染始能現起,本識與七識互為因果。此萬法唯識,非同「唯心」,蓋當代思想中的認知與存在,早也習慣此類能觀與所觀交互作用的表達了。

佛教修證講智慧,不是小聰小慧,而是般若,從根本了悟緣起性空。萬事皆空,此空並不是沒有,而是隨外緣起現,變化無自性。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宇宙間無獨立真實,故空;然確得緣生假相,非無;諸法亦空亦假、非空非假,才是中道實相。般若能離常識的實有破除觀念的固執,出入空有,呈現真俗無礙妙用境界。假名計執乃成思之形式概念,順俗權說為有,屬方便施設,獲世間知識,不執實亦見諦性,一樣是真理。般若智真、俗、中三諦圓融,心地自由活轉完全解脫,才能實踐利他的菩薩行,以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得度彼岸。活智之不落戲論,因為由攝盡一切法的「識」生起轉出。識者明了分別,是真如染淨皆備之潛藏藏庫,分說有八識,前五識眼耳舌鼻身變現客體境相,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執持法、我主體之見,而這些若主若客,紛從第八本識分化,反過來又受前七識熏染始能現起,本識與七識互為因果。此萬法唯識,非同「唯心」,蓋當代思想中的認知與存在,早也習慣此類能觀與所觀交互作用的表達了。

来源: 吮露鶴 于 04-07-28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罢了啊,没看懂,等着再看。
罢了 发表评论于
同意b37兄的观点,give you five! 更欣喜微风兄的一份自知之明。微风兄若是读了大藏经后再来这里发表高论,那一定会大不相同。到那个时候有没有一桶水虽不敢说,但桶里的水一定会比现在要多得多。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采薇啊,前面是砸人用的,自然要那个一些啊:)
后面本来都没打算写,砸完了了事,这不是说串了么。。。留点儿余韵容易啊,那就又成了文人禅,岂非自打耳光吗?——不过估计最后还是跳不出这个圈子,麻烦麻烦!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孤云啊,我也是写着玩,您就凑合着看吧:)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哈哈,这个骂人不吐脏字儿啊,还得看知识分子啊,佩服佩服:)
采薇^^ 发表评论于
恩,觉得三篇之中这篇才真正好!

前面仿佛跟谁闹别扭,满腹怨气状,意思表达太充分了,稍嫌罗嗦了些.

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一点点余韵可以回味才好.

这篇里那个比喻很棒啊,贴切死了,立刻就明白了,栩栩如生,罄竹难书的....
静爱孤云 发表评论于
佩服一下,一发就是三篇。我这个纯粹的不懂禅与佛的凡俗之人慢慢来读。拜微风的深厚功力,如此通俗娓娓地讲来,门道我自是看不出了,看热闹也实觉受益匪浅。:) 继续吧。
b3706 发表评论于
微风实在厉害,乱解禅已经到了第三部了。

哈哈,说起来,我们既不是门外汉又不是门内匠,充其量是个看大门的老汉。在这大门,见过并认识一些进进出出的专家学者,见过更多想进来混一混的学人。天长日久耳熏目染,我们也能听说一些专业名词和一大堆故事。闲暇时四处转悠,偶见有人聚堆闲聊,便凑向前去抛出些名词和故事,当然要抛得玄而又玄才行。因为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吗。众人一定惊呼“专家呀专家呀”。那当然,我们是专家堆里混出来的吗。

那要是专家们聚堆闲聊时如何应对?外行了不是?!专家们何许人,时间那么宝贵,哪有闲工夫来聚堆和闲聊。

夏天炎热,冰水解暑。五十与一百,实则半斤和八两。

得罪,得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