そば、うどん、ラーメン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都是面,而日本人却会常常问我,中国有没有そば?有没有うどん? そば、うどん、ラーメン,或材料不同,或形状不同,自然是不一样的东西,精致的日本人将其分得清清楚楚。不太喜欢面食的我对面没有多大的研究,难以对这三种主食说一道二,日前的小诸之行却让我有了一次手打荞麦面的体验,对そば多少有了一点印象。
朋友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町内会组织的一日游,巴士将我们载到了长野县的小诸--一个我从未注意过的小地方。东京有很多“小诸そば”连锁店,我一直好奇它的名称,却从未进去吃过,原来“小诸そば”之名正是来自小诸之城。
位于浅间山脚下的小诸城起源于平安至镰仓世代,是信浓的名城,其城址怀古园(又称醉月城)春夏秋冬四季演绎着古城的浪漫。古城的附近有一幢4层楼的建筑“草笛明日香”,它的3楼即是我们去体验手打荞麦的道场,我们一行40人左右,被分成4人一张大桌,围裙、荞麦粉、水和擀面杖等早已被准备好,就等着我们的到来。穿上围裙,洗完手,我们聚集在一位长者的身边,听他讲述荞麦,看他示范和面、擀面、切面……
我们用的荞麦粉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园地,由于现在不是用人工收割,而是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所以粉会飞散,这样就低于他们想要收割的目标数,他们准备再扩充几亩地。随着荞麦的营养价值逐渐被科学地认知,日吃一碗荞麦面有益于健康的说法开始盛行,荞麦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应该是大有作为的。7分荞麦、3分小麦作出来的荞麦面最恰到好处,我们的小盆里放的500克的荞麦粉就是按这个比例配置的,500克粉对200克的水,夏天因为湿度高,180克的水就行了,冬天湿度低,则需要220克。
手打面的第一步是和面,将水倒入粉中时,需右手搅合粉让盆转起来,左手再倒水,这样水才能平均倒入粉中,倒完水,就可以和面了,和完之后,要让面休息一会。
让面休息的时候,长者又开始给我们开讲起来,他不光讲如何打面,而且还讲他的开店故事,讲他与学术界的联系…… 娓娓道来,他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的职业面人。他讲的很多技巧,我听了、看了,还是没有能全部记下来,所以我自己打面的时候,就漏了几个步骤,结果摊开的面不一会儿就有洞了,那个90cm长的擀面杖怎么也不听我的使唤,最后只好蒙混过关。我们亲手打的面,三分之一成了我们的午餐,三分之二被装入饭盒带回家享用。
去小诸之前,我对此次旅行并没有作任何的事前调查,回来之后,我查一下网页,才知道那位亲自教我们打面的长者尽是拥有6家荞麦面店的中村社长,他们一家人都从事面店经营,儿子、女婿个个都是荞麦面职人。中村家经营的这个荞麦面体验道场每年要迎接来自首都圈尽7000人左右的小学生来体验打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观光客来此体验。因为道场就在古城边上,体验完打面,又可以游览古城,一举两得。中村社长在此建起道场,真的非常高明。
中村社长从打面开始,还开发新的荞麦面品种,还著书立说,还设立“荞麦之花文学奖”,好厉害的一位长者! 他亲自为我们这些偶尔来体验一下打面的人讲课,已经令我惊讶,一个荞麦职人能做到事业家,能做到文学创作赞助者,更令我佩服! 怪不得被成为“永远的文学青年”的中村社长讲打面时,能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这次手打荞麦面之行让我领略到了一位真正的长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