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1930 |
lala1974_sohu@sohu.com |
理学是适应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在宋代产生的。它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新形式,标志着儒家思想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在明、清两代,理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在理学兴起的同时也出现了反理学思想。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自宋至清,未曾中断。乾隆年间是这一斗争的决战决胜时期。曹雪芹在文学艺术战线与戴震在理论学术战线互相配合同理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后,虽然朝廷仍高喊理学之应有,但至嘉庆时,在官修的《皇清经解》中,竞没有理学家一个字的解释。在知识界“学者自是薄程朱”①,“訾议宋儒,濂、洛、关、闽之书无读者”②。
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在反理学的斗争中,塑造了一个理学的典型形象——薛宝钗,等于树了一个鹄,让众人去射。
曹雪芹曾分散地多次介绍薛宝钗。第五回说: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第七回说:“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 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桌上同丫环莺儿正描花样子呢。”第八回说“先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 儿,密和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根据以上介绍,从容貌看: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簪儿,总之是白白胖胖的,容貌丰美。恰似神庙中的一尊泥塑,美则美矣,但毫无灵性和神采。若与林黛玉相比: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若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对比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薛宝钗是形美,美得庸俗。林黛玉是神美,美得高雅。
从性格看:罕言寡语,藏愚守拙。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清代乾隆年间,是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理学把封建道德伦理观念说成是“天理”,把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说成是“天理”的派生物和维护“天理”的正义力量。要从时,就是服从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服从封建道德伦理纲常规范。要随分,就是要随从封建礼教规定的男尊女卑的女性本分。男性是女性的天,女性绝对服从男性,是男性的附属物和奴隶。作为妻子,要服侍丈夫,要干一切家务,要生儿女,要包容丈夫的一切缺点和错误,甚至主动地替丈夫选婢纳妾。作为 母亲,要为儿子奉献和牺牲一切有冲突的自我意识。薛宝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遵守这一切,因此,被誉为品格端方。那时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既然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有才便是非德了,这样,女子有天大才能也只好罕言寡语,藏愚守拙了。由此可见,薛宝钗是在封建制度控制下,在封建文化思想的潜移默化下,成了一位封建化的女性。他已被自造的“心狱”严酷地禁锢起来。形成了理学追求的理想人格。
曹雪芹在薛宝钗第一次出场亮相时,便令她介绍冷香丸的采药制药方法,这是大有深意的。
宝钗笑道:“……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除了根才是。小小年纪倒作下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别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味的,不知是哪里弄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药末子一起,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呦!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功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么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哪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一段文字,首先告诉我们:冷香丸专治胎里带来的热毒。所谓胎里带来的,即是与生俱来的。所谓热毒,杨罗生先生指出:“热毒——私欲”。③可见冷香丸专治人与生俱来的私欲,也就是说冷香丸可以灭人欲。朱熹说:“天理存,则人欲亡。”④据此,可知冷香丸便是“天理”。薛宝钗用冷香丸治疗热毒的过程即“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哲学的核心,(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⑤)薛宝钗是这个核心的形象表达。
“天理”为何称之为“冷香丸”呢?
冷,是无情之意。理学主张灭人欲,便是禁欲主义。人有欲则有情,有情则热。禁欲灭欲,人便无情,无情则冷。
香,是时尚之意。理学被钦定为经院哲学,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岂不是最为时尚了吗?人们以时尚为香是非常恰当的。
丸,与完谐音,即完善之意。理学以其精致的理论,取代了董仲舒粗糙浅陋的神学目的论,使儒家学说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总之,冷香丸是冷酷无情的,为统治者推崇的完善的儒学——理学。
其次,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理学是用繁琐哲学的方法精巧构建而成的。
现在学术界对理学有如下的认识。
(1)林方直先生指出:“理学以儒学为基础,又吸收了宗教教条,形成一套反科学的中世纪繁琐哲学。”⑥曹雪芹则说冷香丸的制药方法“真真把人琐碎死。”这“琐碎”即“繁琐”的同义词,说明曹雪芹已经认识到理学具有繁琐哲学的特点。
(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中国哲学史》指出:“他(指朱熹)的学说是比较精致的。”汪石满先生指出:朱熹的理学“有一个庞大而精致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⑦曹雪芹则说制作冷香丸药料是四季的花蕊。李劼先生据此指出:“这位药丸似乎来自天地间的精气。”点明了花蕊是一个精字,至于制作冷香丸用的雨、露、霜、雪四样水,含着一个巧字,则是曹雪芹点明了的。曹雪芹对理学体系的评论:“精巧”与现在学术界的评论:“精致”是一致的。事实说明,对于理学,现在学术界达到的认识水平,曹雪芹早在二百多年前就达到了。
综上所述,曹雪芹通过这段文字,对理学作出了深刻的评论,对薛宝钗作出了理学典型的结论。
从这次亮相后,薛宝钗的全部活动无不遵循理学的规范。她素有冷宝钗之称,她的冷达到了失去正常人性的程度。例如,对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闻之者无不为他们的壮烈牺牲而感动,而同情,而悲痛,然而她却无动于衷,不改常态。这种冷酷无情,是理学禁欲主义必然的表现。再者,她的日常生活作风,更是典型地实践着理学的要求。例如,第四十回关于她的居室的描写:“及进了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这句话说明房内陈设简单,留下很多空间;房子空阔,人进去就觉得冷气袭人,再加上装修的颜色清淡,近似白色,于是人们刚一进门便觉得雪洞一般。一冷二净。接着便看到:“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总之,这居室的装修与陈设使人觉得色调轻淡、冷净、简单朴素。这不就是周敦颐无欲、主静的道德修养论的实践吗?
这样来看,薛宝钗的日常生活表现是:态度冷静,不苟言笑,端庄恭肃,俭朴无奢。好像对人生并无过高的欲望。其实不然,她在冷的外衣下裹着一个极热的灵魂,贪图贾府的富贵权势,热烈地追求着宝二奶奶的宝座。所以她按照贾府当权者理想的宝二奶奶的标准来设计自己,因此,她不像是一个青春活泼的少女,而像是一个主持家政的中年主妇。她那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品格,她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表现的温柔和顺,豁达大度的美德,都是矫情逆性的假面具。她这种仪表与灵魂的反差,说明她是个极端虚伪的假人。她与当时那些假道学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一样地满口仁义道德,一样地满肚子男盗女娼。她所提出的“金玉良缘”,实质是一笔大交易,高价的一次性的卖淫。
薛宝钗不仅是理学的实践者而且是一个理学的宣传者。她到处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经常规劝别人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也不是你我份内的事,……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这是要求女性必须严格遵守女圣人班昭在《女诫》中关于“专心纺织”的规定。她在诗社活动中,想独邀一社,但头一个诗题便是咏《太极图》足见其时时事事不忘理学。薛宝钗见不得违反封建礼教的男女爱情的一点影儿。宝琴作了十首怀古绝句,最后两首是蒲东寺和梅花观,由于此两首与描写男女爱情的《西厢记》和《牡丹亭》有关,便触动了她那极为敏感的理学神经,于是,借口史鉴中无考,要把它删掉。并且极为虚伪地说:“我们也不懂。”既然不懂,便无发言权;要求将它删掉,说明是深为懂得的。你看她对理学是何等忠诚。薛宝钗还听不得别人对理学的批评,只要听到便怒不可遏。第五十八回有如下一段文字:
宝钗笑道:“……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有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真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你看,她有多大的不平之气哟!俨然是理学捍卫者的口气。
北宋大儒司马光在《家苑》中规定:“男主外事,女主内事”,“妇女无事,不窥中门”。⑨朱熹在泉州、漳州任职期间,曾下令“妇女出门,必须花巾兜面。”⑩薛宝钗在这方面较他们更严。她要求妇女“珍重芳姿昼掩门”。大白天也要把门关得死死地,将闰房变成了牢房。现在我们用林黛玉的诗句:“半 湘帘半掩门”来和她对照,则理学与反理学就经谓分明了。前者的形象是封闭、保守、拘谨,死气沉沉。实在是没落阶级沉闷、阴暗的心态。后者的形象是自由、潇洒、无羁、生气勃勃,明显地表现出新兴市民阶层活跃进取的精神风貌。林黛玉的诗句,象一面照妖镜,照见了薛宝钗的原形——大观园中的理学代表。
综上所述,曹雪芹借用冷香丸指出薛宝钗是理学的典型。然后通过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使读者认识到薛宝钗的一生是忠诚地实践理学,热情地宣传理学,坚定地捍卫理学。以此为论据,证明薛宝钗确实是一个理学的典型。同时,在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中展开了对薛宝钗的批判。首先以物喻人,将薛宝钗比作艳冠群芳的牡丹;将林黛玉比作风露清愁的芙蓉,一个俗艳,一个高雅,以雅俗的明辨表现情感的爱憎。其次,以人喻人,将薛宝钗比作“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妃,将林黛玉比作“吴宫空自忆儿家”的西施,一个爱国,一个祸国,深刻地指明理学之为害——祸国殃民。
关于薛宝钗的结局,虽不是曹雪芹写的,但续作者没有违背原作的反理学思想。薛宝钗“孤儿寡母”清冷孤寂的孀居结局,象征着理学从此“门衰祚薄”了。
曹雪芹与戴震同时对理学的批判,表达了正在成长的市民阶层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古代反理学斗争的胜利终结。
注释:①章太炎:《訄书》、《清儒第十二》
②昭梿:《啸亭杂录》卷八
③《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二期第221页
④《语类》卷十三
⑤《语类》卷十二
⑥《红楼梦符号解读》第237页
⑦《中国伦理道德》第24页
⑧《红楼梦》第32回
⑨⑩《阳刚与阴柔的变奏》第208——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