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披着绿色彩衣的姑娘--梅雨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梅雨潭

我去梅雨潭,也是因为朱自清老先生的那篇文章。记得是一篇背诵课文,我只能记住第一句: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那到底是一潭怎样的水,一种怎样的神奇的绿呢?我要去看个究竟。

我是3月底去的温州,坐公交车,2块钱2个小时辗转到瑞安,再走半个小时到仙岩。梅雨潭在那一片山里。相传昔有“九狮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但除了梅雨潭我只见到龙须潭,雷响潭。等于一条小溪从山上往下流,跨了3个大断差,形成了3个瀑布潭。梅雨潭因为朱老先生的那篇文章最为出名。

小时候吃苹果,我总喜欢先挑小的,最大最好的留在最后。这个习惯至今没有改。我决定走反路最后去看梅雨潭。3月底的仙岩已经郁郁葱葱了。我静静的开始融入大自然里,静静的爬山。因为不是旅游季节,偶尔能碰上几对游人。爬过一些名山,仙岩的山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和梅雨潭一样,郁郁葱葱的绿,绿的茂盛,绿的生机勃勃。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凡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地方都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一个人去过的地方回忆起来都是景色。而2个人你可能印象更深的是人。山间无数凉亭,我索性躺在石椅上,聆听寂静的山谷里的流水声。远离喧嚣的都市人群,排除任何凡心杂念,聚精会神的听流水的声音。它和我熟悉的海浪的声音不一样,时而柔和时而清脆,像一个技艺精湛的琴师在抚琴。我听得如痴如醉。

不知什么时候,凉亭里进来了一对青年男女,那个女孩子的耀眼的红袜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忍不住就攀谈了起来。他们是浙江本省人,来这里算是结婚旅行。我的心忍不住和他们一起变得激动起来,接过他们的旧式相机,很慎重的为他们取景,小心翼翼的按下快门。那对新人不知道他们还好吗?我希望充斥着我的祝福的那张合影会清楚地记录出他们新婚燕尔的亲密和仙岩的绿,会伴他们一生一世。

走过山顶的龙须潭和山腰的雷响潭,沿着仙岩寺左侧翠微岭山路往下走,梅雨亭就在眼前。亭对面相传是黄帝轩辕氏在此修炼的升仙岩。我终于看到这令人神往的梅雨潭了。潭边有为纪念朱自清老人家而建的自清亭。上面刻着那篇脍炙人口的《绿》。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绿》



老实说,潭水的绿和朱老先生写的绿相去甚远。可能是朱老先生的文章写的太好了。老先生对梅雨潭难道是一见钟情?或是他在这里看梅雨潭的时候想到了他的恋人?不然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来。我默默的猜想着。也许当时的梅雨潭水也和我现在看到的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

可能说的有点过了,我去时还是早春,瀑布水很小,看不到瀑布撞击在岩石上的梅花点点,但周围的一切都渲染上了梅雨潭的绿,潭水更是像碧玉,深不可测。小时候的那片课文让我给梅雨潭穿了一件彩衣,我一直在想象着它有多么多么的美。很多人告诉我不要去梅雨潭,去了会让人失望。失望是有那么一点的,特别是脱掉了我给她穿的彩衣以后。但她的这一身绿衣裳却更让我终生难忘。我忘不了那郁郁葱葱的世界,无处不透着静谧,安详,柔和,她和我看到的九寨沟的水有一点像,会让你瞬间忘记时间的流逝,忘记生命的存在。

我离开仙岩的时候,天已黑。我错过了最后的一班回温州市的公共汽车。
别了,我的穿着绿色彩衣的姑娘。

现在想想,失望远远比不上我对她的眷恋。事隔2年,偶尔,我的心底还是会浮现那一片葱郁幽静的绿。她,也许不是最美的,但是在我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特别的。


40hutu 发表评论于
景由境生,触景生情。
看客也是景,好景也识人。
北鹤 发表评论于
温馨, 葱郁, 宁静,至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