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爷最后的江湖。
姜爷解放前也算是江湖中人,因为识文断字,解放后在北师大图书馆做过管理员。
德胜门外护城河边儿,有片儿小山坡公园,常有人遛早,打拳,吊嗓子。
哪年我18 岁。
姜爷 72 岁,银发红颜,白衣飘飘。拳影霍霍,往来如风。
我坐在旁边的树上接连看了三天。
第四天,姜爷找我过去聊天。给我细讲北京的武林门派,衣钵传承,当年北平的侠客旧事,恩怨重葛。还有当今一年一度的民间秘密“坛会” (各门派比武大会)。听之不觉扼腕叹息,日日居然听到红日高悬。
姜爷得的是白猿通臂拳真传,一双手臂练得端的是回旋自如,神出鬼没。
我日日听讲不辍,一日,姜爷终于耐不住,要收我做徒弟。我偷笑,不肯。姜爷指着远处几个小伙子告诉我,哪两个练得是梅花桩和形意拳,央告了他好几年也不肯收徒。
姜爷说让我见见大师姐。师姐40岁,矮胖,两只膀子撑的衬衣袖子鼓鼓的。远看像在腋下夹了两只小兔子。我见了更加抵死不肯,声称难看难看。
姜爷无奈,只得教了我几个防身保命的损招儿,说是怕我将来吃亏。时至今日,估计单打独斗时想脱身逃跑应该不成问题。
我还是有些愧疚,去得少了。
两年后我带着烤红薯满山遍野寻姜爷。姜爷当日练功时趟出的小白圈儿还在地上,只是淡了许多。
hey3g 发表评论于
你当面说你大师姐难看?哈哈...
好文章.
优秀少先队员 发表评论于
哎,你有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真可惜啊。
我大学时,也很崇拜武林啊。北京的高校每年都在8月份左右举行武术比赛。也曾练得些花拳秀腿。大二那年我是临时上场替补的。自选剑套路,可剑指八方到了中间忘了过场的招数。好在谨记教练的教诲——表演套路讲究高低、远近的对比和动作的抑扬顿挫——就仗着自己小聪明,临时编了一个动作。从场地一角一路剑花分到另一角,飞身越起,右脚吸起,左脚一记穿心脚,在空中突然伸展身体向着来路反手一刺,右脚单腿落地,顺势接扑步定式——右手反腕儿举剑横搪、左手剑指直立护于胸前、甩头怒视左腿指向...够帅吧?后来居然得了第8名。这个项目一共有9名参赛选手。俺比最后那主儿多了一个创新点儿。倍受师妹敬仰啊。
千金 发表评论于
淡淡的文字, 流露着温情绵绵 / 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