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中国功夫杂谈---中国武术击中要害 2006-01-11 04:40:39 点击:1214 中国网 2006 年1 月11 日 《亚洲时报》2005年12月21日文章:中国武术击中要害(作者:Eric Koo /埃里克•库) 功夫(武术)是能够经历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洗礼,随后融入现代商业社会并发扬光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功夫仍由民族团体、地方团体和宗族团体等中国人的传统组织来传授,也有一些大多设立在美国、中国大陆或台湾等地的正规武术学校教授武术。但真正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并赢得人们对中国文化喜爱的却是电影和电视剧对功夫世界的改编和重新诠释。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人就通过拍摄电影让中国功夫征服了全世界无数华人观众的心。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电视变得十分普及后,改编自长篇小说故事的电视剧成为了华人观众的最爱。这些原著长篇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那就是武侠或者说武术英雄。男女演员身穿五颜六色的服装,挥舞着中国长剑或大刀等道具,这类娱乐性制作很对全世界许多华人观众的胃口。 武侠的世界,恰如西方亚文化传奇故事中的“地牢与龙”模式一样都是虚构出来的。但武侠的世界完全植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讲述了许多行侠仗义的剑客、美若天仙的少女、武功高强的少林和尚以及无恶不作的反派人物。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典型的小说式的武侠片,香港和台湾的电视连续剧和电影衍生出了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如分别以浪漫、历史、经典、超自然、传奇或宗教故事为题材的。 例如,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就描述了秦始皇、成吉思汗和康熙皇帝等中国著名人物的生平故事,从而强化了华人观众对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然而事实证明,中国大陆更加雄心勃勃。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大陆的影视工作者就设法将《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古典文学经典搬上荧屏拍成影视作品。 中国影视工作者竭尽全力保持影视作品严格忠实于原著小说,将很大的人力物力心力花费在了影片拍摄和服装道具上。但由于市场宣传推广不力、文化差异、缺乏对西方观众吸引力等原因,导致中国这些大制作的影视作品在国际娱乐市场鲜有重大反响,只能由中国国内消化这些电视剧和电影。 到目前为止,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视剧和电影类型仍是武侠题材。被中国电影人、电视人频繁改编次数最多的就是职业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作品。他也是中国文学界最成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有历史学背景积淀的金庸才华横溢,他成功地将历史元素、幽默、浪漫、人性和政治融于一炉,写进他的武侠小说中。他对场景和人物性格的描写十分生动,贴近生活,很容易让读者联系到自己身上。最重要的是,他的小说情节如此跌宕起伏,使得电影制作人能够很容易将他写的故事改编搬到大银幕上。 他在书中描写的主题还涉及超越了语言障碍的典型人际关系,这为戏剧表演提供了再好不过的素材。金庸的作品还向中国现代的读者描绘了中国历史的概况,读者从中能读出人文主义观点。 例如,金庸的名作《神雕侠侣》描写了传奇剑客杨过的人生、冒险经历以及他和自己美丽的师父小龙女之间的爱情。这部小说中表现了当时社会对杨过和小龙女之间感情的排斥,因为当时的礼教不能容许学生和老师之间出现亲密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在过去是一种禁忌,但即使到了当代仍不被一些较为保守的中国社会团体接受。 《神雕侠侣》问世后大受欢迎,这部小说至少由香港、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四个地方的娱乐工作者改编制作了五个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日本人甚至还制作了这部小说的动漫版。除了武侠小说的属性外,《神雕侠侣》很快就被视为中国最出色的当代浪漫文学作品之一。 然而,西方小说家在其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后可以成为国际名人,但金庸的名字却只在华人世界为人所知。他的武侠小说作品只吸引着能够阅读或写中文的读者,以及能够欣赏改编自其作品的电影电视剧的观众。不过,金庸的作品还是受到了全世界数亿甚至数十亿华人的喜爱,改编自他的作品的影视产品数量之多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影视制作者努力让他们的作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事实,而这则成为向华人观众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非正式渠道。比如,中国观众就从影视节目中了解到,他们的男性祖先直到清朝才开始留辫子。 也有许多中国人认为,历史事实和银幕上描绘的一模一样。事实上,由于娱乐产业具有商业性的特点,它的生存取决于能否留住观众的目光,因此真正的历史和影视作品中的历史并不完全吻合。比如,荧屏上的人物都身穿五颜六色的服装,而这些服饰过去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那时的染色和纺织技术还很原始,也没有现在这么普及。 荧屏上的武侠人物似乎都能施展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动作,如飞檐走壁等,给观众带来很大的视觉享受,但是从历史现实主义的角度说,这却很难让人信服。到20世纪早期,电脑特效在电影电视上逐渐普及,挥舞宝剑就能导致爆炸或导致地面出现裂缝的场景已不能像以前那样引起观众的兴趣,因为身处信息技术时代的他们面对着无处不在的电脑特效,他们已经麻木了。 就在这时,完全由中国演员班底出演、完全中文普通话对白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按照中国电影的欣赏标准,《卧虎藏龙》的故事主线和电影特效乏善可陈,如果这部电影没有打进美国市场的独特地位,它可能最后也就被归类为具有一定艺术情调的老派武侠电影而已。然而,这部电影成为了中国人骄傲的源泉,因为西方人最终认可中国思想、中国概念和文化价值观(如武侠)进入他们的市场,从而为中国文化扩大国际声誉开辟了道路。 武术和武侠题材这种娱乐形式日益繁荣,激发了许多中国人去学习、研究和理解丰富厚重的中华文化和政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