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风中本无桥,桥在心中,心又何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如今回首,二十岁的时候,由于青春期激素分泌过剩,才会写出那许多诗来。而看着那些泛黄的诗笺,岁月悠悠,便往往有了那个时代充满诗意的错觉。近来时尚的关于八十年代的回忆,大多基于这种错觉。
 
       偶然看到1980年北大学生竞选的一些老照片,一片蓝制服臃肿棉袄的海洋,提醒我那是一个匮乏的年代,那也是一个渴望自由而不得的年代。诗化那个年代不过是一代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自慰,倒映出现在虽然物质丰富得多,人的物质化却也赤裸裸得多,精神与心灵面临的困境其实与八十年代并无两样。
 
       这首诗写于一个夜晚,当我和一位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的朋友大聊文学人生,喝了二十多瓶啤酒后摇摇晃晃归来。后来好象就没再见过这位朋友,只记得他姓周,名字已想不起来了。我的生活中,象这样彼此成为短暂过客的情形有过多次。过去了,便似“你看风景,风景看你”那样藏在记忆里。

    “三岁看小,五岁看老”。读这首诗,你会知道我当年就充满迷惘生活没有方向,现在又能怎样呢?只不过懒得再说了。
 
青春岁月(1981年)
 
我们的生活
啤酒杯里的阳光
 
灰蒙暮色里
一盏初燃的橙黄
 
为达到极限
久久踟躇在数轴上
 
一个不定方程
一个没有方向的矢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