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的科学常识

古人吃饭一天吃两餐,吃的少,很少吃肉,符合身体的规律。因贪吃而生病的人,通过节食,素食,恢复了健康,从古到今,都有大量的例子。现代科学从生物学上,做试验,搞化验,证明人每天需要补充多少蛋白质,多少维生素,要少食多餐,要一日三餐等等。从中国古人修身的角度来看,这个常识就不成立了。孔子的弟子颜回住在穷巷子里,一天只吃一点东西,喝一点水,就够了。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每顿一小碗米饭,再加点泡菜,就行了。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二十多岁的样子。古人的饮食常识是寡嗜欲,淡滋味,食无求饱,少餐少食,老年人才吃肉,没有鼓励人增加营养的说法,反而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多食、杂食、饮食过度所造成。看人看的是精、气、神,不是看脸上有没有油光。

人的精神不宁,烦躁不安,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故需要补充营养。如果宁静无求,精神不乱,吃得就很少,也很少生病。一个馒头放在嘴里,慢慢的心安理得的咀嚼、下咽,也可以形成美味佳肴。现代科学鼓励人靠食谱、营养达到健康,除了催肥了身体,催长了身高之外,不但没有解决健康问题,反而引发了高血压、心血管等多种疾病。

每天保持八个小时的睡眠,也被奉为科学常识,形成一种观念,不睡足觉就不符合科学。不要说一个修行得力的人,就是一般嗜欲少,精神专一的人,也根本就不需要睡这么长时间,比如胡适每天只睡六个小时,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古人睡觉讲究省思虑,重德行,白天身心泰然,晚上就能达到入枕即眠、黎明即起的的随心境界。

现代锻炼身体的方法,鼓励增加运动量,因此制造了大量的器械。可是,除了流一身臭汗,鼓出一块肉之外,生病照样生病,还消耗精力,影响工作。古人养生,用书画、拳术、静坐、古琴,重点在于心的锤炼,身心合一,不需要大的运动量,不用花很多钱买大的器械,不用占用场地,就能达到很好的目的。国学大师钱穆多年静坐,双目炯炯,每天都精力充沛,靠的是“静”的工夫。

现代科学说,不要总是工作,要休息,要放松,要娱乐,造成了很多人一工作起来拼命,一放松起来玩命。各种各样的美食、游戏、娱乐,让人更加疲惫不堪,提前衰老。古人讲究行住坐卧都端正,一丝不苟,闹中求静,忙中求安,只是告诉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做事心要静,没有叫你要休息,要放松,要娱乐。很多不错的人,一天到晚的忙,照样精力充沛,一休息起来反而生病。

科学规定的一些常识,局限了人先天的能力,使人封闭在物质世界里,看不到更高层次人生活的真相,造成了人们忙碌、焦躁、麻木、紧张等等的精神状态。古人的生活常识,是让人返回到真正人的自然状态,提升精神的层次,和古人的常识比起来,这些“科学”常识,只能算“伪常识”了。

【白菘专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