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飞机坠毁现场的分析和复原——《在大漠那边》读后记(一) 作者 王麻子(昭昭若昏)10/07/06 美国 前言《在大漠那边》这本书记载了作者在中国驻蒙古大使馆任职期间亲手处理林彪飞机失事现场的经过,其中融汇了作者自己的经历,见闻,报告和感想等,是关于林彪飞机坠落在蒙古草原后的中方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林彪飞机失事现场是不可多得的最重要现场资料之一。 该书作者孙一先先生,从1965年到1973年在中国驻蒙古大使馆任职,职位是二等秘书和临时代办。林彪飞机失事时孙先生任大使馆的二等秘书,期间作为当时的中国驻蒙古的大使许文益的重要助手亲赴林彪飞机失事现场进行勘察和拍照,并回国将现场的勘探情况亲自向周恩来汇报。孙先生所提供的照片,现场步测平面图,死者文字说明图,飞机残件说明图等等资料成为中国政府及其专家们进行事故判断甚至政治判断的直接依据。《在大漠那边》虽然成书于林彪时间发生之后的三十四年之后,但是由于孙先生亲笔捉刀,使该书极具有史料价值。时光就是再流失几千年,只要人类还想继续研究林彪的死因,那么孙一先的《在大漠那边》就是一本不能不阅读和参考的详实历史资料。 孙一先的书虽然记载了林彪飞机失事现场的基本面貌,但是,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测量现场的时候没有使用起码的测量工具,这样就使他在文中使用的数据虽然能让人明白,如果能精确一点就更好了。其次,当时蒙古方面已经带去了一名解剖法医却没有利用,失去了一次彻底搞清楚林彪等人的生理死因的良好机会。这当然不是孙先生的错误。第三,描述现场的时候夹杂个人感情和主观推测太多,容易误导读者。所有这一切,是历史的局限造成的,并不能全部归咎与作者本人。事实上,孙一先当时并不是事故分析专家,仅仅是林彪事件的发生,历史将他偶然地将他推向了处理坠机现场的前台,能写出这本报告文学式的现场勘察纪录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至于他在书中所表达的现场分析,判断和观点,有一些是他的想法,有一些却是王海等人根据照片的想像,有一些却是别人的诱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林彪飞机是中弹起火还是迫降起火这样非常关键的问题,孙一先从一开始就推测可能是导弹击中而引起的,但是经过王海等人的诱导,他就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事实上,既是一名事故分析的专家也会出错,何况王海只不过是个优秀的飞行员而已,他的观点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逻辑上仍然漏洞很多。本人将在文章里详细分析推理。 本人不是事故专家,但是对于古往今来的任何遗迹都现场很有兴趣。这次对于孙一先所描写的飞机失事现场很有兴趣。通过林彪飞机事故现场的整理分析,而且还是基于孙一先的文字记载来进行初步的研究,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所以,笔者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使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抓住要点驾驭文字上所记载的蛛丝马迹,由此及彼,最后得到理想的合乎于逻辑的结论来。就分析复原林彪飞机失事现场这件事情来说,本文将从现场的重要遗迹着手,比如飞机的着陆点遗迹开始,然后根据孙一先对于死者的尸体特征描述,以及飞机机体残片的分布位置等等事实去探讨林彪飞机失事的前因后果。本人有幸能对于林彪飞机现场感到兴趣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实在是林彪飞机上九名死者的幸运。也应该感谢孙一先的记载和描述,他所观察得到的资料是非常丰富的,本人只不过涉及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本人的结论更为接近历史真实的话,那也是利用了孙先生的资料重新整理归类的结果而已。《在大漠那边》的内容确实相当丰富,关键是读者自己如何发掘和思考这些原始素材。 现在,本人将阅读《在大漠那边》之后的一些感想,札记,疑问,分析和推理整理成文并发在这里,相信有网友喜欢。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处于各种各样的考虑,没有将三叉戟喷气式客机的残骸和林彪等九人的的遗体搬运回国,而是任其泯灭在遥远的荒野之中,从而使后人们有了个说不完的聊天话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实在是个造福于民的大功劳。 在进入正文之前,有三点需要简单地说明一下。 首先,对于林彪飞机失事原因,本人在阅读孙一先的文章之前毫无具体的看法,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和观点,因此也不愿意附和任何人的说法和结论。 其次,本人对于林彪毫无好感,因此本文丝毫没有为林彪鸣冤叫屈的意思,所以也希望网友不要在这方面作文章,这是篇实话实说的东西。 第三,本人之所以分析研究林彪飞机失事现场,是被林彪飞机失事现场的神秘难题所吸引,这就是魅力。如果能揭开了现场的秘密,应该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至于林彪在中国政治旋涡中如何艰难,以及林彪的对手收拾他时使用了如何的手段等等,由于本人缺乏最基本的写作动力,故概不涉及。 另外,本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尽可能地不做不符合逻辑的想像。而是采用从已知的结果向未知的原因这一本人常用的反向逻辑思维的方法,就像解答一道代数题那样由已知条件开始算起,最后求出答案,尽可能地避免跳跃式推测,使读者和看官能跟得上本人的思路和推测。所以,读这篇文章着重点应该是逻辑的过程,其次才是国家利益的算计和惊人的答案。因此,本文绝对不涉及其中可能是存在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事情的探讨,更不会言及杯弓蛇影般的政治陷害阴谋论等等不着边际的俗人无聊想像。 好,希望读者能赞成本人的基本想法和出发点。那么,孙先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已知条件呢?我觉得孙一先《在大漠那边》所记载的林彪坠机的现场的描写是最有价值的文献,其中隐藏了非常重要揭开林彪飞机坠落之谜的钥匙和线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