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老城内,最古老的历史遗迹,就是西墙。风雨中,它存在了近三千年。
在犹太教和以色列的历史中,三千年前的大卫王是最重要的一位君王。耶路撒冷周围,遍布着有关他的遗迹。他重要的历史贡献是统一以色列和建立起犹太主旨,也就是后人所言的犹太教。他的大以色列王国,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幅原遍及现在的叙利亚和约旦,他成为后世敬拜的国父。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所罗门于公元前830年,在耶路撒冷东面的山顶上,修建了气势宏大的圣殿,称为圣殿山。圣殿山的最高点,名为“圣中之圣”,收藏着犹太人与上帝订立的“十戒”圣碑。二百五十年后,这个圣殿毁于战乱之中,圣碑也流失无寻。
五个世纪以后,在圣殿的石基上,新的当权者,又建了第二个圣殿。但好景不长,罗马人侵占了耶路撒冷,不仅毁灭了犹太人的第二圣殿,并把绝大部分的犹太人驱逐出了耶路撒冷和周围地区。耶路撒冷,这个曾经是最 辉煌的犹太文化和宗教的圣地,只留下了圣殿西侧那经战火后尚存的断壁残垣。
从那以后,近两千的岁月中,耶路撒冷更换了数不清的主人,却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允许犹太人重返家园。流亡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就把西墙恭奉为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圣地,用以寄托对故国,对宗教的忠贞和怀念。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西墙也被称为“哭墙”(Wailing Wall),因为每一个能回到西墙祈祷的犹太人,都会面对大墙,哭诉亡国的悲痛,流亡的辛酸。直到1948年犹太人重建了以色列国;直到1967年以色列强占了耶路撒冷,犹太人才重新成为了西墙的主人。
西墙远眺
我们进入西墙时,首先映入眼中的,就是那面飘扬在大墙对面以大卫星为标志的以列国旗。
西墙前,聚集着上百名祈祷者和游客。有趣的是,男人和女人必须分开,不能在同一区域祈祷。进口处的大牌子上,写着对参观者的规定。如不许对祈祷者照相,不许喧哗等。对服装也有要求,女人不能穿裙子入内。正好看到一游客身着短裙,往女祈祷区走,服务人员急忙上前,用一块大围布在她腰上围了起来。对男人,头上除了可戴犹太小圆帽外,不许戴其它的帽冠。我要了一个纸做的小白帽,顶在头上,算是对主人的尊敬了。
人群中,为数众多的是身着黑礼服的犹太教士。他们每人手捧一本经书,口中念念有词,身体前后摇动。墙的顶端,还有专门为教士们建立的经室,里面储存大量的希伯来文经书,供他们随时查用。那些非教士的祈祷者,多是站立不动,低头闭眼,喃喃轻声。大墙的石缝里,塞满了折起来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的是每个人的祝愿和希冀。天亦有情,西墙边两千年的诉求,终于如愿以偿----西墙又回到犹太人的生活之中。现在,在墙边恸哭得人很少了,这大概是人们不再把西墙叫做哭墙的一个原因吧。
我们在第二天的早晨,又一次去了西墙。不仅为了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也是为了参观那条著名的“西墙隧洞”。西墙隧洞是考古学家为研究西墙,沿墙开挖的地道,正好与到当年圣殿山引水的暗洞相连。在这个隧洞里,可以观赏到圣殿山时代进入圣殿的大桥下巨型石拱;也可以找寻出深埋于地下22米处的西墙石基。面对这些两千多年的遗迹,不能不敬佩古代犹太人的智慧和勤劳。
大卫王的墓穴
从西墙出了老城的南门,西行不远,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圣地锡安山(Mount Zion),传说中的大卫王坟墓就在这里。一个公元四世纪修建小教堂,把墓地和耶酥最后的晚餐的遗址包容在一起。绣有大卫星的深紫色丝绒覆盖在硕大的墓石上,神龛上供奉着珍贵的祭品,象徵着自称是大卫王子孙的所有犹太人的崇拜。
大卫墓旁大屠杀Holocaust纪念馆
与这犹太历史最辉煌一页相对应的,是犹太历史上最苦难的时期。在教堂小院的对面,座落着一个纪念馆,纪念二次大战间死于希特勒大屠杀的600万犹太人(Holocaust Museum)。把纪念馆建在大卫王的墓旁,其用意,是很令人发醒的。
我在想,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忘祖先,不忘耻辱。犹太民族在西墙边两千年的哭诉,就是在时刻告诫自己这两个不忘。最简单的道理,弱了就要挨打,就会亡国。
西墙上的金顶清真寺。
从西墙的广场上,抬头向东望去,就在西墙的正上方,可见在当年圣殿山的遗址上,建造的金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 那是耶路撒冷被穆斯林统治时,回教徒为纪念他们的圣人穆哈默德升天而建的。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吞咽的苦果,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实。而对全人类来说,它却是历史和文明的又一瑰宝。下一节,讲我们在清真寺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