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海外的几个著名网站转载了《世界日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背井离乡为哪般,登陆加国从头越》,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这个题目,读起来别扭,不知所云。
按“从头越”这个题意,作者似乎想说:“登陆加国,背井离乡这些难题都踩在脚下了”,但文中,作者其实是说“漫漫移民路上的心路历程”,“来到这里,他们意味著拥有的一切将不复存在,面临的将是失落,然后从零开始。”,原来,作者把“从头越”理解成从头开始了。
把“从头越”理解成从头开始,作者不是第一人。记得小学时候的一个好朋友,生性好动,喜欢捣乱,于是经常要写检讨。检讨中,他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引用伟人的话来增加检讨文字的分量,表示要痛改前非,从头开始。我谷哥了一下,发现这样理解这样用的人还真是大有人在,领导同志们常慷慨激昂:“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新的姿态揭开新的一页吧”,呵呵,有伟人作后盾哩。
执海外中文文字之牛耳的《世界日报》尚且如此,何况常人,何况领导。于是,澄清“从头越”的本来意思就有了必要,尽管我本不是一个咬文嚼字的人。
“从头越”出自于毛泽东著名的词《忆秦娥·娄山关》,是为庆祝长征路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而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意即不要说娄山雄关坚如钢铁,我们仍跨步从它的头上越过。正因为登上娄山关关口,关隘已在脚下,才能放眼远眺,看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世界日报》是海外的中文报刊,理解错了“从头越”还可原谅。但如果在以中文为国语的内地出现这种误解,那笑话就闹大了。不幸的是,这种“笑话”还真是不少,最近,中央电视台就闹了一出。问题仍然是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理解上。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名曰《雄关漫道》,作者显然把“漫道”理解成了“漫长的道路”,大概想说“雄关路漫漫”吧。实际上,“漫”是枉然,徒然的意思,“漫道”就是“不要说”、“莫道是”之意,“雄关漫道真如铁”就是说“莫道雄关坚如铁”。于是,央视的《雄关漫道》等于是个半截子话“雄关不要说”,用半截子话作剧名,莫不是一出喜剧?
是央视没落了还是中文没落了?建议央视的编剧们别从头越了,从头开始吧,先读懂毛泽东,再说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