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堡森林
恺撒曾经把莱茵河看作日耳曼和罗马的边界。
但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平静。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从前12年到前9年派他的养子尼禄·克
劳蒂乌斯·杜路苏斯多次对日耳曼人进攻A,征服了多个日耳曼民族。他的兄弟提庇
留(Tiberius)从前8年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为止日尔曼的切
鲁西人。为了继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今天德国
黑森危b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
A
在被罗马人征服地区,也曾有过短暂的和平,罗马人与日儿曼人平等交易
罗马人将这一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省:“日尔曼尼亚”。但日尔曼人绝不是真心臣
服于罗马人。
罗马在日尔曼尼亚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对各个部落的贵族加以笼络,授予罗马公
民权。
切鲁西部落(Cherusci)首领海尔曼(Hermann, 拉丁文名为Arminius)就是被罗马
人挑中的少数精英之一。海尔曼年仅二十七岁,通晓拉丁文,曾经加入罗马军队在
巴尔干半岛作战,因而对罗马军事机器的优缺点一清二楚。他心中充满爱国主义的
使命感,苦思冥想寻求一个挣脱罗马枷锁的良方。
罗马人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激起了日耳曼人极大的不满。对日耳曼
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
罗马在东南欧的潘诺尼亚省发生暴乱,奥古斯塔不得不把提贝留从日尔曼尼亚调去
镇压,这样日尔曼尼亚总督的位置就由现任叙利亚总督瓦卢斯(Varus)接替。
瓦卢斯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的生活习惯异常荒淫放纵,来到日尔曼尼亚
后没有半点收敛。罗马官兵于是上行下效,军营里武备废弛,妓女成群结队,整天
莺声燕语,淫乱不堪。这种景象激怒了许多日尔曼人,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土地遭
到如此玷污。海尔曼乘此机会暗中联络,争取到很多部落的支持,准备起事。瓦卢
斯统帅三个罗马军团,加上仆从部队,有两万之众。这些部队是提贝留亲手训练出
来的,战斗力非同小可。他明白以日尔曼人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和罗马人进
行会战。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利用特殊地形打一场伏击战。
为了不让瓦卢斯发觉他的意图,海尔曼和其他部落首领经常前来拜见瓦卢斯,
表示臣服,请瓦卢斯仲裁各部落的纠纷。瓦卢斯兴致勃勃地按照罗马法的惯例一一决
断,炫耀他的学识和口才。海尔曼看见瓦卢斯对他信任有加,知道时机成熟了。
这时正值秋季,连绵的暴雨使道路泥□难行。罗马军队严重依赖后勤,在这种
条件下行军机动性会大受限制。海尔曼让北部的一个部落公开起事,诱使瓦卢斯前
去镇压。瓦卢斯这时依然认为海尔曼是他亲密的盟友,他居然向海尔曼咨询行军路
线.
海尔曼将伏击地点选在了条顿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A
条顿森林位于现在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个地名保留到今天。条顿森林是一
块高地,其中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生长着
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条顿森林的地貌到今天
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比如“胜利场”(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杀戮谷”( der Mordkessel),还能让我们依
稀看到当年血战的影子。A
瓦卢斯大军终于出发了。他们没有按照常规行军,而是把所有的瓶瓶罐罐都带
上,组成一支庞大的载重车队,队伍后面还跟了一大群妓女和小贩,好象不是去打
仗,而是去郊游。罗马人的行军路线起初还都是平原,但渐渐地势开始起伏,泥沼
开始遍布,让罗马人每前进一步都要费尽力气。这样瓦卢斯大军慢慢地开进了条顿
堡森林,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海尔曼的包围圈。
进入条顿森林以后,A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泥泞。瓦卢斯大军的队伍渐渐越拉越
长。就在这时,日尔曼人的攻击开始了。无数的弓箭和弹子从道路两旁的树林里射
出,毫无防备的罗马士兵纷纷倒下。受到突然袭击的罗马士兵没有慌乱,他们迅速
竖起盾牌,收缩队形,企图组成方阵迎敌,但是这里根本没有空间给他们组成任何
惯常的战斗队形。罗马大军且战且行,终于到达一块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瓦卢斯
下令扎营。于是罗马士兵冒着箭雨迅速修建起一座标准的罗马营垒,据垒坚守。入
夜,日尔曼人退了回去。
第二天清晨,罗马军团在大营外组成战斗队形,想和日尔曼人决战。海尔曼约
束部下,决不出战。不得已,瓦卢斯只好下令撤营,继续前进。这回日尔曼人没有
再袭击他们。瓦卢斯大军蹒跚而行,来到一座峡谷之前。海尔曼事先让人砍倒了几
十棵大树,挡住了罗马人的去路。罗马工兵忙碌半天,勉强清理出一条小径,虽然
能容罗马士兵通过,但那些马车就只能舍弃了。得到丢弃马车的命令,罗马士兵立
刻离开自己的队列,争先恐后地爬到马车上去取自己的贵重物品,完全不顾首长的
呵斥,片刻之间罗马大军乱成一团。
海尔曼看到时机已到,下令总攻。在雷鸣般的呐喊声中,日尔曼人象山洪爆发一
般从森林里冲了出来,海尔曼带领一批勇士挥舞着宽刃重剑冲在最前面。A被金银细
软压弯了腰的罗马士兵被一片一片地砍倒。瓦卢斯看到事情不妙,下令撤退,但来
时容易去时难,罗马军队此时被分割成几部分,罗马士兵仅仅是靠着常年艰苦训练
形成的本能,组成形状各异的密集队形,且战且退。日尔曼人的冲击一波接一波,
渐渐越来越多的罗马士兵倒在泥淖里,罗马军团的队形变得越来越松散。落单的罗
马士兵根本不是日尔曼人的对手,几乎全部被屠杀,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绝望的
瓦卢斯害怕被日尔曼人俘虏,自杀身亡。剩余的罗马士兵依然相当顽强的战斗,一
帮老兵在一个小山丘上组成一个环行防线,打退了日尔曼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
直坚持到天黑。这些人挖的防御工事和堑壕,到今天还依稀可见。到傍晚时分,战
斗已经基本结束了。两万罗马士兵中,只有不足百人生还。A
1875年,一座巨大的海尔曼雕像在条顿森林竖立起来,A高达53.46 米、手举利剑的
青铜雕像。1838年开始建造,前后共耗时37年。这座雕像至今仍然完好。
A
罗马人为在条顿堡森林阵亡战士竖的碑
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切卢斯克族威震四方,连易北河以东的许多东日耳曼民族都
遣使朝见阿米尼乌斯,表示恭顺之意。只有马考曼国王马波德自以为是罗马的盟友,
不肯有所表示。马波德的早年生活和阿米尼乌斯如出一辙:作为蛮族领袖的儿子,
他以人质的身份在罗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长大后回到祖国,并于公元前9年继承了
马考曼族的君位。马考曼族是古施瓦本人的一支,在公元前1世纪定居在今法兰克福
附近的美因河流域。即位之初的马波德很不走运:罗马将军德鲁苏斯为了征服所有
的西日耳曼人,向他的民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马波德见势不妙,就三十六计走为
上,带着族人向东撤退了。他们一直跑到易北河的发源地波希米亚,这里是东、西
日耳曼人之间的缓冲区,当时人口还不多,属于所谓的政治真空地带。马考曼族仗
着自己人多力量大,顺利地把这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连战连胜,其势力范
围南抵阿尔卑斯山脉,北至苏台德山脉,西起巴伐利亚高原,东达喀拉巴阡山脉,伦
巴第人、汪达尔人、卢吉人、查特人、塞蒙侬人、夸德人等周边地区的日耳曼民族
全部称臣纳贡,马考曼族俨然成为中欧霸主。马波德见此处山高皇帝远,便正式划
疆域,定法律,自称“Rex”(拉丁语“国王”的意思),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日耳曼王国。当时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尼亚总督提比略知道自己鞭长莫及,于是也就
顺水推舟地承认了马波德的国王身份,并和他结成了同盟。
阿米尼乌斯此时正要乘胜前进,联合所有的日耳曼民族,向高卢进军,见马考曼王
国居然没有加入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意思,心里自然恼火。他于是派人给马波德送去
了瓦卢斯总督的首级,表明自己希望双方结盟,讨伐罗马侵略军,共分高卢之意。
但如果不能蒙马波德恩准的话,他就只得先安内,后攘外了。偏偏此时提比略也派
来使团,卑辞厚礼地请求马波德,看在双方多年友谊的份上,不要落井下石。马波
德深知,此时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须得罪其中的一方。几经权衡利弊,他
视为罗马毕竟是老牌强国,阿米尼乌斯只不过是个走运的暴发户,一场战役的胜负
并不足以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何况在危急时刻背弃盟友,又是不道德的事,于是
决定保持和罗马的同盟,并把瓦卢斯的首级交给了提比略使团。阿米尼乌斯闻报大
怒,调动全部兵力,东下攻击马考曼王国,马波德也召集伦巴第、汪达尔、夸德等
族联军迎战。双方旗鼓相当,从公元14年初一直打到公元16年底,依然不分胜负。
日耳曼尼库斯乘虚而入,偷袭切卢斯克族的大后方,才把阿米尼乌斯打得惨败。但
马考曼王国此时也早已精疲力竭,日耳曼尼库斯撤兵之后,双方整军再战。这次阿
米尼乌斯大获全胜,而提比略许诺的救兵却迟迟不到,各附属民族纷纷转而投靠阿
米尼乌斯,一度强大的马考曼王国瞬间土崩瓦解。国民无不埋怨马波德的外交决策
失误,沮丧的贵族们在公元19年发动政变,众叛亲离的马波德只得落荒逃往意大利,
被提比略安置在拉文纳城软禁起来,靠难民救济粮度过余生。阿米尼乌斯在公元21年
被自己的亲属谋杀,马考曼民族因此得以幸存下来。
自从马考曼和切卢斯克这两个短命的地区霸权同归于尽之后,西日耳曼人便失去了
核心领导民族。在继续混战了一番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又改向罗马帝国称臣。不
过,还有很多民族仍然桀傲不逊:弗里斯人在公元28年和公元57年,查特人在公元
39年和50年,绍克人在公元42年和47 年,布鲁克特人在公元77年,先后攻击过罗马
的莱茵河上游防线,但都被比较轻松地击退了。其中绍克人在公元42年的那次入侵,
给罗马人送还了瓦卢斯军团的最后一面军旗。罗马帝国此后虽然几经内乱,但它的
北部边境(莱茵河──多瑙河防线)都还算是比较平静的。
83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决定将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向北移。在莱茵河以西
和多瑙河A以北及黑海沿岸修筑了几道巨大的界墙( Limes拉丁语,意为“边墙”),
总长约550余公里,,以防日尔曼人入侵。这项工程一直造到公元161年。
A
AA
这实际上是一道木栅墙,只是每隔数百米有一个石头造的堡垒。A莱茵──多瑙河边
墙示意图
AA边墙堡垒的遗址
1世纪的日尔曼,不包括斯堪的纳卫亚半岛
A
122年在哈德良统治下罗马人将内卡河和多瑙河之间的界墙再次向北移了20到40千米。
最后一次罗马将它的边境向日耳曼地区移动时在159年在安托尼努斯·比乌斯统治时
进行的。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
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罗马边境也频频告急,因而只得
采取外交手腕,挑唆日尔曼部落反对另一个部落。出于无奈,还得雇佣成群的日耳
曼人驻扎在罗马边境内,以反对边境外其他部落。
167年日尔曼族里的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
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
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
_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版图
日耳曼部落
从日德兰半岛北德和斯堪的纳维亚原始的日耳曼人部落衍生出了大约二十多个部落,
,他们没有清楚的种族共同体意识,各自以部落的名称相称A,可分为:
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多以农业为生;东日耳曼人
多以游牧为生。所有的日耳曼人中,尤以哥特人为强。
北日耳曼人是维京人诺曼人朱特人等。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阿勒曼尼人
/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
盎格鲁人、朱特人等.A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东日耳曼人中有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
A直到公元3世纪日尔曼人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红色及黄色)
哥特人
就可考记录所及,起源于波罗的海的哥特岛。
公元150年前后,原来居住在维斯瓦河下游的格皮德人和上游的部分哥特人由于经济
和人口方面的压力,突然开始倾巢南下,向图拉真的军队从未完全占领过的、喀拉
巴阡山脉以东的达西亚行省黑海沿岸平原迁徙。和其它日耳曼民族一样A,他们此时
的武器也不外是长矛和标枪,只有部分人拥有木制盾牌,而弓箭、短剑和盔甲的携
带者更是少之又少,骑兵的数量几乎为零,但数量和身体的优势使得这些人成为中
欧不可战胜的力量。他们所过之处无坚不摧,伯艮第、汪达尔、查特、夸德、马考
曼等日耳曼民族纷纷落荒而逃,奔向西南方的多瑙河中游平原避难。一般认为,哥
特人与格皮德人的南迁最终截止于公元196年,因为由维斯瓦河三角洲通向黑海的
“琥珀之路”在那年中断了,而它是哥特人与格皮德人在维斯瓦河流域生存的主要
经济来源。
这时哥特人分裂成两个部族----西哥特人,于二世纪定居于罗马尼亚;东哥特人,
定居于东方较远的黑海西北海岸。A公元248年,正当罗马庆祝它的建城千年纪念日
时,哥特人突然开始进犯莫西亚行省。这其实并不应该令人感到意外,早在公元2世
纪末,当哥特人与格皮德人出现在多瑙河平原上时,双方之间的武装冲突就开始了,
但规模都不算大。
公元238年,哥特人的仆从民族──卡尔皮人的入侵,彻底消灭了达西亚境内的所有
罗马武装。为了腾出手来抵御萨珊国王沙普尔一世,当时刚刚上台的戈狄安三世接
受了屈辱的和约,同意向以哥特人为首的达西亚日耳曼民族联盟纳贡。但在公元248年,
罗马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浦却出人意料地取消了应当缴付的这笔贡金,也许废除不平
等条约也是他千年庆典计划中荣耀的一部分吧。
菲利浦的决定显然过于草率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哥特人已经拥有了黑海沿岸最
强大的武装力量。汪达尔人和赫卢利人匍匐在他们的脚下,斯拉夫人和夸德人的君
主降为他们的奴仆,马考曼人和卡尔皮人向他们称臣纳贡,格皮德人、西徐亚人和
萨尔马特人与他们联盟。在哥特人看来,弱国如果不肯纳贡的话,那么强国就理所
当然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以使对方认识到这项费用的意义之所在。正当他们在多
瑙河北岸集结重兵,并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时,本应负责抵抗他们的罗马军团将士们
却突然转移了注意力,拥立他们的司令官帕卡提安努斯为奥古斯都,并准备联合哥
特人,向意大利进军。但在一位出身潘诺尼亚,名叫德基乌斯的元老的帮助下,帕
卡提安努斯很快被自己的部下刺杀。作为奖赏,德基乌斯取代菲利浦的内兄塞维里
安,被升迁为莫西亚行省的新任总督。
虽说几乎是一步登天,但德基乌斯可没有时间来庆祝,他面临着一个极其危险的烂
摊子:一方面,曾参预帕卡提安努斯叛乱的将士们还惊魂未定,他们随时都可能再
次闹事;另一方面,哥特人并没有因为帕卡提安努斯的死,而放弃对罗马帝国的入
侵计划。事实上,莫西亚的很多地区都已经被他们的股部队洗劫了。尽管德基乌斯
没有参过军,但因为长在在邻近的潘诺尼亚,他对莫西亚的当地情况比较了解,头
脑很灵活,手段也很丰富。一些忠诚度不可靠的部队被解散了,在数目上处于劣势
的罗马军放弃多瑙河防线,城戍部队改守面为守点,野战部队改盯人为区域联防。
这个新战术在整体上是很成功的,但有一点可能德基乌斯没有考虑到:部分被解雇
的罗马士兵因为退伍后的生活没有着落,居然投靠了日耳曼敌军,向他们出卖了罗
马军的部署情报。受此鼓舞,哥特王奥斯特罗高塔决定大干一场。
公元248年盛夏,奥斯特罗高塔率哥特、西徐亚、卡尔皮、泰法利、阿斯丁吉、袍西
安六族联军(后三者是达西亚的土著民族),号称30余万,水陆并进,穿越多瑙河三
角洲,向罗马军设在黑海岸边的主营马尔西安堡(在今保加利亚旅游胜地瓦尔纳附近
)扑来。大敌当前,德基乌斯镇定自若,他命令部下坚壁清野,使敌人找不到足够的
物资来制造攻城器械。奥斯特罗高塔见久围不下,于是分兵攻击周边小城,也没有
得到多少收获。对峙数月后,日耳曼联军终于粮尽撤退,罗马野战部队在他们归路
上的山谷里连续伏击,又消灭了相当数目的敌人,把奥斯特罗高塔一举赶回了多瑙
河北岸。此次大捷让罗马将士们对德基乌斯这位文官的领兵才能心服口服,他在部
队里的威望大增。不久后,德基乌斯被部下拥立,紫袍加身,于公元249年10月在贝
罗卡战役中杀死了阿拉伯人菲利浦与皇储菲利浦二世,成为新的罗马皇帝。
在奥斯特罗高塔败在德基乌斯手下后,他的民族一度面临重大的麻烦:格皮德国王
法斯提达看到哥特人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于是计划起来抢夺东欧的霸权。他先是
击败了北方的勃艮第人,然后就向奥斯特罗高塔宣战,两军在多瑙河下游平原上恶
战了一场。结果,哥特人略占上风,法斯提达撤回了喀拉巴阡山脉以西。奥斯特罗
高塔在此后很快去世,有可能是在战斗中负伤所致。他出身于哥特人中最高贵的
“阿马尔”贵族家庭,这个名字来自他的祖先阿马尔。奥斯特罗高塔自己名字的意思
似乎就是“东哥特人”,在他死后,哥特人也真的分裂成了东西两部,东部的叫
“Ostrogothi”,西部的叫 “Visigothi”。在拉丁语和日耳曼语里,这两个名字看
上去就是“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意思,所以后人一般也就如此理解和翻译。
但还有其它不同的解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这样的:“东哥特人”原来自称“GrvtvngiAvstrogoti”,
意思是“沙滩哥特人”,因为他们住在第聂泽河附近的沙质海滩上;而“西哥特人”
则自称“Tervingi”,意思是“森林居民”,因为他们居住在达西亚的森林里。也
有人说,“东哥特人”就是原来奥斯特罗高塔麾下的部落,而“西哥特人”原来自
称“Vesvgothi”,意思是“优秀的哥特人”。不管怎么样,这两部分哥特人在公元
3世纪中后叶分家了,双方的势力范围以第聂斯特河为界,“Ostrogothi”住在河东,
“Visigothi”住在河西,所以“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称呼无论如何也不能
算错。他们分家的原因我们至今还不清楚,或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分两次南迁的不
同部落,或者因为他们的生活习俗有差异,也可能是因为罗马人有意在其中挑拨离
间,就像两汉对南北匈奴,隋唐对东西突厥那样。
奥斯特罗高塔死后,克尼瓦成为他的继承者,时间大概是在公元249年。当时德基乌
斯正忙着在罗马进行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革,对边境防务有所疏漏。看到有机可乘,为
了报奥斯特罗高塔战败之耻,克尼瓦重新会合了卡尔皮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于公
元 250年再次进犯罗马帝国。卡尔皮人负责攻击重新回到达西亚的部分罗马军队,而
哥特军则兵分两路,其中一部分直捣色雷斯,将色雷斯总督普利斯库斯包围在该行
省的首府菲利浦堡;而克尼瓦自己则率7万大军,沿多瑙河岸西进,进围罗马帝国莫
西亚舰队和西徐亚舰队的主泊地诺瓦城。防守该城的是德基乌斯皇帝的心腹猛将─
─上莫西亚总督伽卢斯,他成功地挡住了哥特军的进攻,克尼瓦于是转而攻击尼科
波利斯城。德基乌斯皇帝得知莫西亚和色雷斯告急,立即带上自己的长子兼皇储赫
伦纽斯(此时已经被他封为“恺撒”和“帝国首席青年”),率军从罗马出发,昼夜
兼程地赶往巴尔干,寻克尼瓦军主力决战。这时,求胜心切的他大概没有想到,作
为常胜将军的自己,此行竟然会有去无回。
德基乌斯很快抵达尼科波利斯城,措手不及的克尼瓦立即解围,但还是被追上来的
罗马军在伯罗阿城附近击败了。德基乌斯以为哥特人已不足虑,于是北上攻击进犯
达西亚的卡尔皮人,并且打了几次大胜仗,差不多收复了整个行省。与此同时,罗
马发生了叛乱,一个名叫李锡尼的人自称皇帝,直到公元251年3月才被德基乌斯的
亲信瓦勒里阿努斯镇压下去。克尼瓦看准这个机会进军色雷斯,与自己的南路军合
围菲利浦堡。德基乌斯知道哥特人的这个动向之后,只好急忙从达西亚南下,翻越
崇山峻岭,去救援菲利浦堡。但他来得已经太晚了:看到情况已经绝望,菲利浦堡
里的一部分罗马士兵决定拥立他们的总督普利斯库斯做皇帝,以便与克尼瓦谈判;
另一部分则干脆贻d城投降,哥特人一涌而入,刚刚披上紫袍的普利斯库斯被杀,菲
利浦堡沦陷了。哥特军洗劫了这座富庶的都市,在获得足够的战利品后士气大增。看
到情况已经恶化,德基乌斯只得重新北上诺瓦城,与伽卢斯合兵一处,准备在敌人
从色雷斯返回的山路上伏击他们。5月,哥特军走进了包围圈,结果被打得大败,不
过罗马军也损失惨重。为了庆祝这次胜利,皇储赫伦纽斯晋升为“奥古斯都”,德
基乌斯留在罗马的次子霍斯提里亚努斯也被封为“恺撒”,父子三人同秉朝政。
A哥特人在公元3世纪中叶对罗马帝国的入侵
但克尼瓦的主力部队仍然没有被消灭,两军继续在莫西亚北部山区周旋。德基乌斯
企图在敌人进入多瑙河平原之前全歼他们,双方的决战在
公元251年7月,罗马皇帝德基乌斯为救尼科波利斯城,带军急驰巴尔干,与克尼瓦
哥特军主力在尼科波利斯城郊相遇。罗马军受到哥特人的前后夹击,哥特人的反复
而疯狂的冲击让罗马军大乱,德基乌斯长子赫伦纽斯被流箭射中心窝,死在他父亲
的怀抱里。德基乌斯挥剑拿盾,率先冲下山坡,罗马军绝望反击。哥特人支持不住,
向一小城撤退,杀红了眼的德基乌斯皇帝带军追入城,2万罗马全军没有一人出此城,
德基乌斯皇帝死于巷战中。德基乌斯的部下拥立了伽卢斯总督为帝,他为了能够立
即返回罗马,避免元老院另立新君,赶紧与克尼瓦讲和。双方签署的条约内容是:
两国从此结盟,互不侵犯;哥特人有权带走自己在巴尔干掳掠的所有战利品和战俘;
罗马帝国恢复每年支付给对方的贡金。但哥特人很快撕毁了和约,在要求提高贡金
未遂后,再次联合其它日耳曼民族南侵,直接导致了伽卢斯皇帝在公元253年的败亡。
不久,罗马皇位落入了瓦勒良和他的儿子伽利埃努斯之手。
公元253 年。当时当政的是伽卢斯皇帝,在要求提高贡金失败后,哥特王克尼瓦纠
集了几个西徐亚和达西亚的日耳曼民族,坐着数十艘木制帆船,沿着黑海西海岸南
下,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爱琴海,一路打到小亚细亚西部的以弗所城下才返航。
负责镇守黑海沿岸的本来共有四支罗马舰队:西徐亚舰队、冒西亚舰队、色雷斯舰
队和本都舰队,但由于罗马帝国境内已经长期没有海盗了,他们的装备普遍年久失
修,根本没有出港作战的能力。蛮族海军在沿途洗劫了许多城镇,而没有遇到任何
有力的抵抗,顺利地满载而归。尝到甜头的东日耳曼人胃口越来越大,他们此后竭
尽全力地建造战舰,企图把整个黑海都变成自己的内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
计划首先吞并克里木半岛上的博斯普鲁斯王国,然后歼灭罗马帝国的四支黑海舰队。
A
公元3世纪日尔曼民族在欧洲的扩张的范围
博斯普鲁斯王国在公元3世纪中叶的灭亡,不仅使罗马帝国丧失了它在黑海沿岸最重
要的盟友,也给东日耳曼人提供了几处优良的港湾。公元256年,哥特、卡尔皮、博
兰等蛮族联军扬帆出海,沿黑海东岸南下,向罗马本都舰队位于高加索山脉西南麓
的军港皮提乌斯城发动了进攻。守备该城的罗马将军苏克西阿努斯利用不多的兵力
成功地顶住了敌人的猛攻,但当他在一年后被瓦勒良皇帝调回罗马领赏后,该港口
很快就落入了蛮族联军手中。皮提乌斯城被彻底拆毁,该港口内的罗马战舰和商船
更进一步充实了东日耳曼海军的实力。几个月之后,因为守军令人难以理解的疏忽
大意,卡帕多西亚省最重要的港口特拉布松(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土耳其在黑海上最
主要的港口)也被攻占,罗马帝国本都舰队在这里全军覆没,所有船只均被日耳曼人
轻松缴获。从这里出发,他们又逐步洗劫了整个本都省和卡帕多西亚省,也就是小
亚细亚半岛的北部。罗马将领们吃惊地发现,因为久疏战阵,他们长期以来引以为
荣的海军已经完全无法和血气方刚的敌人抗衡了。经过公元262年和263年的两次海
战,罗马帝国的西徐亚舰队、冒西亚舰队和色雷斯舰队都已名存实亡,就连专程赶
来增援的叙利亚舰队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哥特海军及其它蛮族对罗马帝国的侵略: A
公元260年,罗马皇帝瓦勒良被波斯国王沙普尔俘虏,罗马帝国由此四分五裂,陷入
了深深的危机。阿勒曼人火烧边墙,莱茵河下游的萨克森人和法兰克人乘虚而入,罗
马帝国从此丧失了它在莱茵河东岸的所有据点。以哥特人为主的蛮族舰队趁此机会,
也开始大举入侵黑海和爱琴海沿岸。曾经天下无敌的罗马海军,此时也陷入了灭顶
之灾。
哥特王克尼瓦驾崩之后,接替他统治东哥特民族的共有三个人:雷斯帕、维杜克和
塔尔瓦罗。其中到底谁是国王,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
们都既不是奥斯特罗高塔国王的后代,也不是“阿马尔”王室的成员。公元267年春
天,趁罗马帝国正陷于内乱的良机,部分东哥特人与其仆从民族赫卢利人坐着 500艘
帆船,从克里木半岛出发,一举攻破了拜占廷、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多座繁华
的希□城市。这些野蛮人所到之处,城内的金银丝绸被洗劫一空,妇女和青年男子
被掠为奴,老人和儿童被残酷地杀害,多座神庙和民宅被拆。幸好希□人的建筑都
是石头结构,不易焚毁,因此其许多遗迹直到今天都还能看得到。由于伽利安努斯
此时还有高卢帝国需要对付,暂时无暇东顾,他们这种暴行一直持续到7月份才结束。
蛮族联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贪心已经得到了满足,而是由于风大
浪急的秋天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在海面上航行实在太危险。但当他们回到海边
时,却吃惊地发现:由于没有派人看守,他们停泊在那里的帆船已经全部被火焚毁
了。这个可笑的疏忽不是没有原因的:日耳曼人虽然作战勇猛,但是缺乏组织性和
纪律性,每个人都想冲锋陷阵,而不愿意留守大营,因为在前线可以多拿战利品。
当地不多的罗马士兵侦察到了这一情况,所以果断地袭击敌军后方,起到了出其不
意的效果。没有了船只的日耳曼人被迫北上莫西亚,企图穿越多瑙河回他们的老家
去,结果在马其顿和莫西亚行省接壤的山区内遭到罗马军队的伏击,几乎无一生还。
哥特人并未因为这次失败而泄气,他们继续坚持不懈地造船。公元268年春天,空前
庞大的日耳曼联合海军从第聂斯特河口扬帆出港,穿越整个黑海,向爱琴海进发。参
加这支远征大军的共有东哥特、西哥特、格皮德、西徐亚、赫卢利、博兰等十几个
民族,帆船共计2000多艘(其中也包括相当数目被他们缴获的罗马战舰),总兵力号
称32万。罗马军队虽然占据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山崖的有利地形,但在兵力上占
优势的蛮族联军依旧所向披靡。5月,拜占廷再次沦陷,日耳曼海军在痛快淋漓地洗
劫了这座古城之后,又攻破了对岸的卡尔西顿城,随即穿越达达尼尔海峡,随即兵
分两路:东路军沿小亚细亚海岸南下,而西路军则向希□挺进。
一开始,日耳曼东路海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6月,以弗所、特洛伊和帕加蒙陷落;
7月,罗德岛、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陷落,日耳曼海军直抵安条克和亚历山大港外。
见敌人声势浩大,叙利亚和埃及舰队吓得都躲在港里不敢出战,就连意大利本土的
拉文纳和麦锡尼两支战略舰队也显得形同虚设。在这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迎击日耳
曼人的,是在一年前刚失去了丈夫的“东方女王”芝诺比娅(Zenobia),她此时统治
着从黑海到红海,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的广大土地,首都设在今叙利亚的帕尔米
拉。经过小亚细亚半岛上几次血腥的较量,蛮勇的日耳曼步兵终于输给了帕尔米拉
重骑兵,被迫狼狈不堪地撤回海上。在把东地中海上几乎所有的岛屿搜刮了一遍以
后,他们趁着秋风未起,向自己位于黑海北岸的根据地撤退了。经此一战,芝诺比
娅威名大振,罗马帝国在亚洲的版图丧失殆尽。
日耳曼西路海军的早期进展也很顺利。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享受了两百多年和平生活
的希□人,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尚武好战的民族了,他们长期没有修缮的城墙更是给
敌人大开方便之门。7月,日耳曼联军连续攻破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底比斯、阿
尔哥斯、伊庇鲁斯,在缴获大量物资和人口后北上温泉关,于8月初进围萨洛尼卡。
这次伽利安努斯被迫御驾亲征,与伊利里亚总督克劳狄合兵一处,沿多瑙河东进,
去救援萨洛尼卡。还没等到姗姗来迟的罗马援军赶到,已成强弩之末的日耳曼人便
解围北上,但却不幸地在半路上被伽利安努斯截了个正着,地点是马其顿南部的奈
苏斯城郊山谷。
奈苏斯战役被称为公元3世纪西方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包括同盟军在内,罗马
和哥特这一对老冤家各自在战场上投入了超过10万兵力。战斗持续了许多天,最后
以哥特人最重要的盟友-赫鲁利酋长瑙洛巴图斯向罗马军投降而分出了胜负。据说,
光是横亘在战场上的哥特人尸体就多达5万具,而瑙洛巴图斯则因功被伽利安努斯封
为罗马执政官,这个荣誉是以前从未被授予过蛮族人的。但我本人对这条记载十分
怀疑,因为在此后几年罗马执政官的名单中,并没有瑙洛巴图斯这个名字;再说,
以前色雷斯人马克西明和阿拉伯人菲利浦也都曾以皇帝的身份兼任过执政官,所以
这个职位以前并非没有蛮族人担任过。不管怎么样,罗马人的胜利是无庸置疑的。
部分留在船上的日耳曼人在爱琴海上会合了他们从小亚细亚败退回来的的东路军,
一道撤往西徐亚;另一部分日耳曼人被包围在格西克斯山脉里,而伽利安努斯皇帝
则在当年9月动身回意大利镇压骑兵将领奥利奥卢斯的叛乱去了。他在那里被部下谋
杀,克劳狄总督自立为帝。没过几天,一批阿勒曼人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流
域。克劳狄击退了他们,然后又回罗马过冬。当他正在永恒之城的豪华澡堂里享受
蒸汽浴时,格西克斯山脉里那些以哥特人为首的日耳曼将士们却正在萧瑟的北风中
冷得浑身发抖。克劳狄并没有忘掉这些敌人,他希望在马其顿的深山里一点点耗尽
对方的粮食储备。269年春天,他动身前往巴尔干,在马尔西安堡附近大破哥特军,
从此被尊称为“克劳狄·哥提库斯”(哥特人的征服者克劳狄),以与公元41-56年
在位的克劳狄皇帝相区别。
但是顽强的哥特人并没有投降,他们化整为零,继续在马其顿和色雷斯的群山中和
罗马军兜圈子。与此同时,一支由西哥特人、格皮德人和卡尔皮组成的陆军从多瑙
河三角洲南下,另一支由东哥特人和赫卢利人组成的海军由第聂斯特河口西进,企
图把他们的同胞从困境中解救出来。269年底,日耳曼陆军在海穆斯山打了一场胜仗,
但瘟疫很快削弱了他们的实力;而哥特和赫卢利海军则在色雷斯海岸被赶来增援的
埃及舰队击退。至此,黑海霸王哥特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公元270年初,
朱同人和汪达尔人开始进犯潘诺尼亚,克劳狄皇帝委任骑兵将领奥勒良为巴尔干军
区总司令,率部前去抵抗他们。不久后,瘟疫从日耳曼人那里传入了罗马军营,导
致克劳狄皇帝于当年1月病逝。
奥勒良和他之后的几位皇帝都颇具军事才华,在他们统治时期,东日耳曼人南侵的
势头被暂时遏制住了。但在戴克里先皇帝在位初期,西日耳曼人又隍7d始不安分了:
住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海滨的弗里斯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开始蠢蠢欲动,他
们的特点是擅长航海。公元286年,这三个民族的联合海军从易北河口出发,沿着英
吉利海峡西进,把不列颠南部和高卢北部的沿海城镇完完整整地洗劫了一遍,好不
容易才被罗马军队赶走。此后,莱茵河防线也多次受到法兰克人和阿勒曼人的攻击,
损失十分惨重。直至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罗马帝国才改变它长期以来被动挨打的局
面。
公元341年,一位名叫乌尔菲拉的阿里乌斯教牧师被君士坦丁堡教廷委任为哥特主教,
北渡多瑙河,到那片还之前没有基督套b踏足过的荒蛮土地上去宣扬自己的信仰。乌
尔菲拉的父亲是西哥特人,母亲是希□人(在哥特海军南侵的某次战役中被他未来的
丈夫抓获),所以不仅精通这两种语言,也熟悉这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所有日耳
曼民族一样,哥特人生性残忍而又淳朴,天真而又执着,对于传教士来说,这再合
适没有了。更何况,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什么象样的宗教,除了对一些希□神祗有
些印象以外,就只有一些原始宗教了。那些自然神祗要求他们奉献血腥的礼物,比
如动物和俘虏的内脏之类。这样简单的信仰在经过千锤百炼的阿里乌斯教义面前自
然不堪一击,乌尔菲拉主教在西哥特人那里大获成功,并很快把信众发展到了邻近
的东哥特人、格皮德人、卡尔皮人、赫卢利人等东日耳曼民族中。但《圣经》是本
大部头的书,全靠口述和记忆宣讲,相当地不方便,而哥特人中懂拉丁文和希□文
的人又极少。乌尔菲拉主教于是决定,利用希□字母,为哥特人发明他们自己的文
字。经过他的多年揣摩,哥特文终于诞生了,哥特语就此也成为日耳曼民族中第一
种可以书写的语言。乌尔菲拉主教亲手翻译的哥特语《圣经》文笔优雅,句意准确,
因此迅速得以广为流传。虔诚的哥特人把它的全文用金银制成的字母镶嵌在紫红色
的羊皮纸上,称为《银圣经》
。它至今还近乎完整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博物馆里,被誉为瑞典王国价值
连城的镇国之宝。
应上级组织的要求,乌尔菲拉主教在公元348年功成身退,回到多瑙河南岸的莫西亚
行省,负责管理当地的哥特移民,这一干就又是33年。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大量日
耳曼人已经成为了基督徒──不论是阿里乌斯教徒,还是天主教徒,这对于罗马帝
国都是一件好事。现在他们有了共同的信仰,人们有理由相信,帝国的北方边界将
会比以往太平得多。然而,接下来的事实却与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西哥特领袖阿
塔纳里克在公元355年和369年两次掀起了迫害基督徒的运动,不论是天主教徒,还
是阿里乌斯教徒,都受到了无情的打击。乌尔菲拉主教对此爱莫能助,他只能在多
瑙河南岸收留那些流亡者,并用书面和口头形势为阿里乌斯教徒的生存而辩护。
公元369年9月,罗马──西哥特的元首高峰会在多瑙河上的一条船上举行。瓦伦斯
对阿塔纳里克。瓦伦斯皇帝以为阿塔纳里希是正式的西哥特国王,但其实他只是当
时几位哥特领袖们的全权代表。双方都不直接与对方谈话,而是坐得远远的,通过
卫兵和翻译交流信息。最后他们达成了口头协议:双方立即停战,交换战俘,阿塔
纳里克停止迫害基督徒,罗马帝国恢复支付给西哥特人的岁币。整体来说,这是一
个对西哥特人比较有利的条约。最后瓦伦斯与阿塔纳里克亲切地握手──严格地讲,
并不是握手,而是互相握着手腕,这是当时流行的习俗。罗马帝国支付给西哥特人
的岁币都是纯金的硬币,其中包括西方古代史上创记录的几块巨型金币,比成年人
的手掌还要大,重达412克,这就是和平的代价。但不幸的是,它能维持住的和平时
间极其有限,因为那个即将诱发民族大迁徙狂潮的幽灵,此刻已经开始徘徊在亚欧
大陆之间的茫茫草原上了。
在黑海A卫星上所见的黑海
北岸,克里木半岛的东方,有一片三角形的洋面。它今天的名字叫“亚速海”,但
在古代,罗马人却管它叫做“莫提斯海”。那时,莫提斯海比现代要宽广得多,它
浅浅的海水一直向东北方蔓延到顿河下游平原的中部,又从那里向东扩展至伏尔加
河下游,即今天的伏尔加格勒附近。顿河和伏尔加河两股强劲的淡水也注入这片区
域,使得在不到一米深的低盐度海水下,淤积起了厚达三至五米厚的河泥,从而形
成了莫提斯大沼泽。这是古代欧洲最庞大的沼泽,它里面鱼虾丰盛,水草繁茂,但
深不可测的泥潭也使它成了几乎所有陆生动物的死亡陷阱,能够自由地在里面出没
的,只有一种陆生动物:鹿。由于它看上去完全无法穿行,所以千百年来,居住在
其两侧的人类,都把这里当作世界的尽头。
公元349年夏季的某个清晨,一头小鹿正在莫提斯大沼泽的东缘悠闲地吃着草。此时,
几个骑马的猎人发现了它,一场追逐立即开始了。见小鹿蹦蹦跳跳地跑进了沼泽的
深处,猎人们感到再追下去实在太危险,就勒住了他们的缰绳。但没想到,小鹿也
停了下来,还歪着头看着他们。见到这种情况,一个猎人提议说:“这头鹿显然已
经累了,再追下去,也许就能逮住它。更何况,既然是鹿能去的地方,我们的马当
然也就能去!”同伴们听他说得有理,便又继续开始了追逐,并且在经过的地方都
用丢下的树枝做上了记号。可是小鹿向西跑跑停停,猎人们就是抓不住它。当天色
已经□
'7d始黯淡下来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小鹿失踪了,而自己脚下的土地也已经不再
潮湿。在不知不觉中,靠着小鹿的指引,他们成为第一批走通了莫提斯大沼泽的人。
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就是肥沃的西徐亚草原。此时西徐亚的主宰-东哥特人,在
数百年后还愤怒地诅咒着那头无辜小鹿的亡魂。
这些猎人们既不是日耳曼人,也不是波斯人,更不是罗马人或希□人,而是与欧洲
人还从未谋过面的匈奴(胡人)。
他们出现似乎跟我们中国的王昭君还有点关系。
匈奴是个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
扰中国中原一带。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西汉晚期,匈奴发生
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汉武帝把王昭君许配给了他.
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东汉初年,匈奴贵族中的反汉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
汉朝,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东汉明帝、和帝
时期,汉军数次攻打北匈奴,直至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大败,只得向西逃
窜。
北匈奴战败后,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此立足后,又出没于天山
南北进行掠夺。公元2世纪初,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
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
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
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
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
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160年左右,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带领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西迁,人数并不
多,估计为20余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4,其余的大部分,约60余万人仍留居漠北。
匈奴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最终在欧洲边缘阿兰人居住的土地上停留下来。
阿兰人属突厥系游牧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王国。4世纪下半叶
(约360年),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杀死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在阿兰国休整后,北匈奴恢复了元气,暂时居住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西面,
居住著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另一
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
匈奴人对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垂涎不已。
在公元365至370年之间,一股胡人似乎曾经越过莫提斯大沼泽,对东哥特王国发动
过试探性的攻击,但很快便被击退了。它很可能并不是一场认真的战争,胡人只是
想借此探一下东哥特王国的虚实。另一些越过莫提斯大沼泽的胡人,也许是一两个
部落,态度则十分友好。他们给埃尔马纳里克和其他东哥特贵族们表演自己高超的
射击和狩猎技术,很容易就获取了他们的好感,并被允缸5c以雇佣兵的身份留在东
哥特王国生活。随着阿兰国在胡人压力下的逐渐崩溃,一些阿兰人也被迫逃入东哥
特王国,并在那里和当地人发生了冲突。埃尔马纳里克指派这些胡人雇佣兵去镇压
阿兰人,结果当然是轻松地获胜了。此时,埃尔马纳里克似乎并没有因此提高对胡
人军事能力的的警惕性。也许他认为,这些人虽然弓马娴熟,但数量太少,还不足
以对自己庞大的王国形成威胁。但随着胡人在彻底征服阿兰人后,开始把主要注意
力转向西方,双方的实力对比立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公元374年的冬天,东欧地区不同寻常地寒冷,很多牲畜和野兽都被冻死了。此时的
亚洲西北部,大概也同样受到了寒流的侵袭,很多胡人部落的生活都没有了着落。这
些古代野蛮人的行动受气候的影响极其巨大,我们前面提到过,四百多年前,哥特
人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被迫远离他们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故乡,南迁到西徐
亚的。听说黑海北岸的气候较为温暖,一位胡人酋长巴拉姆贝尔(这显然不是个标准
的胡人名字,估计是东日耳曼人或中亚的波斯、突厥民族给他起的外号,以后各胡
人头目的名字也大多如此)决定带领他的整个部落,向西方草原上迁徙。受自然条件
的逼迫,几个其它的胡人部落也很快跟着效仿,他们兵分两路,南路走莫提斯沼泽,
向克里木半岛进发;北路沿莫提斯沼泽的边缘西进,直扑东哥特王国的心腹地带而
去。此次大规模的入侵,完全出乎埃尔马纳里克的意料。这位“东哥特的亚历山大
大王”对敌人的实际情况显然缺乏认识,和以往常常前来骚扰的小股胡人部队相比,
此次侵略军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装备精良,战术新颖。当成千上万名胡人骑兵突然
像鬼魂一般从莫提斯大沼泽中冒出来时,东哥特人的震惊和恐惧是难以形容的。他
们虽然竭力抵抗,但仍旧连遭败绩。附属于东哥特人的萨尔马特人首先投降了,胡
人向他们索要的第一样东西,是被称为 “亚马逊女郎”的萨尔马特族少女。没有了
萨尔马特人的协助,东哥特人就失去了他们所仰仗的最主要的重骑兵部队,在军事
上的劣势变得更加明显。
也许是上帝希望让东哥特人沉沦,正当埃尔马纳里克在考虑如何抵抗这些可怕的入
侵者时,他的王国内部突然祸起萧墙。在臣属东哥特人的众多民族中,有一个叫做
罗索蒙族。为人极其好色的埃尔马纳里克-据说他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放过-包
养了一位罗索蒙族的情妇,名叫苏尼尔达。苏尼尔达的丈夫是罗索蒙族常驻东哥特
族的外交官员,为了便于自己和苏尼尔达偷欢,埃尔马纳里克又把他派回罗索蒙族
办事。此人其实对自己的妻子与埃尔马纳里克的暧昧关系早有察觉,他之所以一直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目的就是要利用妻子窃取东哥特人的内部情报,以便争取本民
族的重新独立。在他返回家乡后,罗索蒙族很快就发动了叛乱,但却还是被东哥特
人镇压了下去。埃尔马纳里克发现了苏尼尔达的间谍身份,于是在暴怒中下令对自
己的情妇加以极刑-把她的四肢分别系在四匹马上,鞭声一响,这位美人就被撕成
了碎块。马和鹰是日耳曼民族的圣兽和圣鸟,所以他们经常用马对重犯行刑,以示
他们得罪于神灵了。四马分尸之刑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西亚地区,后来
逐渐传入欧洲(也包括罗马)和东亚,在中国又演变成了五马分尸-连犯人的头也要
被系在一匹马(或一辆马车)上。直到18世纪中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还曾对企图谋
杀自己的一位刺客施以这种酷刑。苏尼尔达的两个哥哥萨卢斯和阿米乌斯决心给妹
妹报仇,于是趁埃尔马纳里克不注意时,冲上去用剑刺进了他的肋部。这两个刺客
被立即干掉了,罗索蒙族也遭到了斩尽杀绝的命运。但埃尔马纳里克本人也同样受
了重伤,身体极其衰弱,无法再领兵打仗。巴拉姆贝尔听说这个消息,便在公元375年
初加强攻势,东哥特人及其盟军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很快全线溃退。病榻上的埃
尔马纳里克在了解战况后,知道大势已去,又不忍看到自己亲手奠定的偌大王国覆
灭,于是伏剑自杀。据说他死时已满110岁的高寿,但实际上大概只有70岁左右。当
然,在时当的东欧,这个年龄已经可以算是人瑞了。
埃尔马纳里克之父阿奇乌尔夫有四个儿子:长子安西拉,次子埃丢尔夫,都早卒;
三子乌尔图尔夫,也先于四弟埃尔马纳里克即王位就去世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儿子,
名叫维尼塔里乌斯(又名维德米尔)。此人骁勇善战,甚得埃尔马纳里克信任,常常
任命他主管兵马,在东哥特人中的威望和地位不亚于埃尔马纳里克的亲生儿子胡尼
蒙德。埃尔马纳里克死后,胡尼蒙德主动向巴拉姆贝尔投降,维尼塔里乌斯因此成
为希望保持独立地位的东哥特人的唯一领袖。他率残部退往今白俄罗斯、摩尔多瓦
一带,镇压了那里原本向东哥特人臣服,而此时倒向胡人的安特人,把安特国王博
兹和他的所有贵族都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刑罚说明,维尼塔里乌斯多半不是基督徒
)。由于东哥特王国地域广大,胡军兵力分散,暂时无暇西顾,维尼塔里乌斯得以在
当地保持了将近一年的独立。
截止到公元375年夏天,胡人已经控制住了整个顿河流域,原先臣服东哥特人的各个
西徐亚民族,此时都争先恐后地改投新主。巴拉姆贝尔看到局势稳定,时机成熟,便
移兵西进,去攻打维尼塔里乌斯。可是对方的抵抗异乎寻常地顽强,连续两次交锋,
胡军都没能占据上风。正在此时,胡尼蒙德派遣自己的长子格西蒙德率部赶来增援
胡军,战况于是急转直下。维尼塔里乌斯在混战中死于巴拉姆贝尔的箭下,他的男
性部曲被胡军斩杀殆尽,只有在哥特人中地位仅次于“阿马尔”家族的“根斯”家
族在一些忠心的胡人雇佣兵的掩护下,幸运地突围而出。他们翻越喀拉巴阡山脉,逃
向西南方的多瑙河中游平原,投奔早些时候已经聚集到那里去的部分萨尔马特人和
阿兰人。这块风水宝地在此时显得异乎寻常地拥挤:公元2世纪时,它的原住民是马
考曼人和夸德人;公元3世纪时,从北方搬来了汪达尔人和伦巴第人;现在又跑出来
了东哥特人、萨尔马特人和阿兰人。这还不算,西方的伯艮第人、东方的格皮德人
也都不时过来凑热闹,而且这些人又多半是各个民族中身经百战的骁勇将士,谁都
不是好惹的。为了争夺仅有的生存空间,各方的武力冲突愈演愈烈,“根斯”家族
被迫又折向东方,前去投靠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东哥特人知趣的离去,虽然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瑙河中游平原上各方势力间的矛盾,但此后胡人日益增长的压
力,最终还是导致了这些日耳曼民族发动了向西、南两个方向爆炸般的大迁徙。但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暂且按下不表。
在消灭了维尼塔里乌斯集团以后,巴拉姆贝尔一方面杀光了他的男性部曲,另一方
面留下妇孺供胡人们享受。他本人娶了维尼塔里乌斯的侄女瓦达梅尔卡为妻,借以
搞好自己与阿马尔家族的关系。现在大部分阿兰人、东哥特人和萨尔马特人都已经
向胡人臣服,他们被允□c保留自己的社会组织和相当的领地,但在军事、外交和领
袖继承等重大问题上都要向胡人报告,否则就不能付诸施行。而胡人自己,则仍旧
保留着原先十几个部落联合议事,民主表决的传统。但通过此次西徐亚之战,巴拉
姆贝尔在胡人中的威望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其他部落的酋长,议事总坐在正中间,有
点部长会议主席的架式了。此外,附庸民族的一些重要领袖,也经常被邀请参加胡
人的这种酋长议事会,他们没有表决权,但可以用自己的意见影响胡人的决议。
东哥特王国覆灭的消息,使长期占据着达西亚平原的西哥特人和格皮德人大为震惊。
以国力而论,他们远逊于埃尔马纳里克领导下的西徐亚民族大联盟,最近又因与罗
马人的长期战争而遭受了相当的损耗,自然无法同势如破竹的胡人相抗衡。当时的
西哥特人也还处于部落联盟的状态,与瓦伦斯皇帝谈判的阿塔纳里克就是其中一个
部落的酋长。他信仰古希□多神教,对基督教和罗马帝国都持敌视态度。另一位可
能比阿塔纳里克更具势力的酋长名叫弗里提格,他是阿里乌斯教徒,所以向来对罗
马帝国也比较友好。当胡人及其盟军在公元376年攻击西哥特人的第聂斯特河防线时,
这两位酋长对待此事的态度也截然相反。阿塔纳里克主张应该坚决抵抗,弗里提格
则认为难以获胜,不如向作为自己盟友的罗马帝国求救。两人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阿塔纳里克于是独自率领族人北上迎战胡军,而弗里提格却在后方按兵不动。如他
所料,很快就传来凶信:胡军在半夜抢渡过了第聂斯特河上游,然后南北夹击,大
破西哥特和格皮德联军。向来行动迟缓的格皮德人撤退不及,被迫举族投降;阿塔
纳里克带领残兵败将逃回大本营,得知弗里提格已经和另外两位亲罗马的酋长阿拉
特乌斯和萨夫拉克指挥部下南渡多瑙河,去投奔瓦伦斯皇帝了,不禁捶胸顿足。现
在他被封锁在多瑙河三角洲上,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整兵与胡人再战,但双方实
力悬殊,必定百战百败;二、向胡人投降;三、学弗里提格的样子,去投靠罗马帝
国。反正都是向敌人投降,罗马人无论如何可恶,文明程度比胡人毕竟还是强多了。
想到这里,阿塔纳里克咬咬牙,下了最后的决心。
五大三粗强蛮凶狠的哥特人何以敌不过肤色深暗身材矮瘦胡人?
胡军在三个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一是武器,二是马匹,三是战术。他们的士兵
全都佩戴铁制的头盔,保护着眉毛以上的整个头部,大大降低了战场上的死亡率;
他们在近距离作战中使用绳套,能够准确地把敌人像套马一样套住,然后在地上拖
拉至死。但他们最可怕,最著名,也最有效的武器还是他们的弓箭。□
'7d箭这种东西对欧洲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无论是罗马人的弓箭,还是波斯人的弓箭,
弓弦和弓背的弹性都很差,只能拉长几厘米的距离,箭本身又太重,所以有效射程
不过30米,在此之外没有什么杀伤力。胡人的弓箭与此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它们
的弓弦能够被拉长30厘米,有效射程超过200米,在 100米内足以杀人,而且准确性
极高。现代学者根据出土文物,仿制了胡人的这种所谓“反背弓”。经射击运动员
测试,它确实能够达到这样的威力和精准度。胡人将士用的箭都是由后勤人员现场
组装的,交战或打猎之前,他们根据不同的对手,到后勤车队那里去领取不同的箭
头:有专门用来射鸟的、射兔子的、射鹿的、射牛的各种规格。当然,也有专门用
来射人的。射小动物的箭头以骨制为主,而射大猎物(包括人)的箭头则以铁制为主。
每名胡人士兵一般随身携带大约30支箭,当这些箭射完后,他们就立即弛回后勤车
队取新箭,所以几乎从来不必为缺乏武器而担忧。
胡人的战马非常有特点。每匹胡马长得几乎都一模一样,如同克隆出来的亲兄弟,
这点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明。它们的头很宽,眼球突出,腿腕较细,肩高比欧洲马
普遍要低20厘米,鬃毛很长,尾巴蓬松,看上去又矮又长,活像头驴子,显得非常
单薄瘦弱。但它们在绝对速度上超过欧洲马,耐力上更胜一筹,还特别擅长在山地
上奔驰。在载人的情况下,它们能够每天高速奔跑100-200公里,这样连续跑上一
个星期都没有问题。换成欧洲马,此时肯定已经累死两三匹了。在困难的情况下,
它们也有着惊人的毅力,能够忍受严重的伤痛,并且不需要主人的很多照顾,习惯
于自己找食。而且胡人都习惯带好几匹马上战场,马匹一感到疲倦、病痛或饥饿,
他们就立即更换,所以推进的速度疾如风雨,独特的高桥马鞍更保证了骑士不容易
从马背上摔下来。胡人的孩子几乎刚学会走路就被父母扶上了马鞍,他们在马上待
的时间比在地上待的时间长得多,甚至连吃饭和睡觉都不离开马鞍,以至于走起路
来像老海员那样摇摇晃晃的。胡人和胡马的关系不仅密不可分,而且异常和谐。他
们爱马和爱自己的家人一样,战马身上的关键部位(比如头部、颈部和胸部)都被包
上了金属铠甲(铁浮图?)。为了避免马背因长期骑乘而被鞍磨伤,他们还常常在马
鞍下垫上一些半生的肉片来润滑。当时有报道说,他们就吃这些被马鞍压软和捂热
的半生肉,再杂以一些野菜根。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但考古研究表明,
胡人们一般还是以熟肉和乳制品为食的。他们忍受饥渴的能力远远高于欧洲士兵,
可以饿着肚子连续两三天行军和作战,这就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本来已经很可观的
军事效率。
胡人的战术也使欧洲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他们的骑术令人叹为观止,能够全身
离鞍,可能就是双脚站在马镫上射箭 (但奇怪的是,欧洲人并没有能够从胡人那里
学到制作马镫的技术,他们的马镫是在公元6世纪末入侵东欧的阿瓦尔人传来的。这
也许是因为阿瓦尔人在东欧的统治时间较长,政局比较稳定,便于文化技术交流的
原因);还能单脚离镫,转身向背后射箭,所以四面八方都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
在开战时,他们依靠自己弓箭射程远的特点,总是先发制人,在上百米外用密集的
箭雨压下敌人的锐气。在近战中,他们500-1000人为一组,做一种显然事先计划好
的、十分复杂的曲线运动来迷惑并打乱对方的阵形,以便造成本方的局部优势。当
战斗呈胶着状态时,他们便作出撤退的姿势吸引敌人追击,然后突然返回来,从两
侧夹击追兵。和他们交锋的军队都有一种经历暴风雨的感觉:先是看见在远方的地
平线上升起了一片云彩,那是胡人高速行军时掀起的尘土;然后能听见闷雷般的轰
鸣,那是胡马的马蹄铁踏击地面的响声;在连敌人的影子都还看不见的时候,突然
间大雨倾盆:无数胡箭已经像非洲沙漠中的蝗虫那样,遮天蔽日地飞过来了,这就
是著名的“死亡之雨”。除此之外,胡人还有另一个明显的优势:他们的目光特别
犀利,尤其善于在夜间和雨雾等能见度差的环境中发动突袭。在公元4世纪,大部分
曾与胡人交战的欧洲将士们至死都不知道,杀死自己的敌手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子。
就连少数见过胡人的日耳曼人,也被对方的容貌吓得魂飞魄散:他们古铜色的面孔
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眼睛小得让人根本看不清,嘴里发出一些短促的声音,与其
说是人话,还不如说是鸟语兽言。而且胡军是不在战场上抓男性战俘的:凡是进行
过武装抵抗的对手,一律格杀勿论,虽然抓住俘虏可以获得奴隶和赎金。只有在一
开始就老老实实投降的人,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存。
公元376年底的某一天,阿塔纳里克率领最后一批西哥特人,踏上了凄凉的南渡之旅。
这虽然违背了他当年“永不踏上罗马帝国的国土一步”的誓言,但在胡军铁蹄
日益逼近的逼迫下,他的确别无选择。敌人推进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他们无法
带走自己大部分的行装。包括罗马帝国当年进贡给西哥特人的大批金币,A
逃窜至多瑙河流域。
在西哥特人交出所有男孩作为人质并上缴所有武器的条件下,得到罗马皇帝瓦伦
斯的允许,让约一万五千名西哥特人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色雷斯地方避难。
不久,负责向西哥特人供应粮食的罗马官吏贪赃枉法,强迫西哥特人出卖自己的子
女换取粮食,西哥特人忍无可忍,便联合东哥特人的残部,伺机举事,不料罗马人
却抢先动手,负责日耳曼人事务的罗马将军鲁西皮乌斯竟布下鸿门宴,杀死了日耳
曼人的首领。劫后余生的菲 列德根立即起兵,率领西哥特人发起暴动,杀死了鲁西
皮乌斯,击溃了前来镇压的罗马军团,从此,罗马帝国的安全和日耳曼人的和d辱同
时宣告终结。
公元378年8月,罗马皇帝瓦伦斯与叛军西哥特军在色雷斯重镇阿德里亚堡城郊相遇,
瓦伦斯驻营等待西罗马军的到来。而此时西罗马军还在多瑙河北岸犹豫,不敢贸然
渡河,因为对岸发现了东哥特人的部队。西哥特人也在等东哥特援军,想尽量延迟
决战,两边使者往来,皆为援军。9日下午,东罗马军不待西罗马军,首先发起攻击,
A
西哥特前锋见罗马冲过来,喊叫起来,西哥特人立即反击。在双方势均力敌时,罗
马军投入全部预备队冲击西哥特人的左翼,西哥特虽然被打退,仍在绝望死撑。这
时,罗马军背后出现东哥特军、萨尔马特军与匈奴军,战争结束。4万东罗马军精锐
被歼,皇帝瓦伦斯死于剑与火中。这一战斗大大地动摇了罗马的根基.
两年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利用西哥特人群龙无首且内讧纷起之机,于公元382年在
君士坦丁堡城下重创西哥特军,此后双方达 成妥协:罗马在多瑙河畔划出一块区域
给西哥特人居住,而西哥特人则向罗马帝国提供兵源。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利用这
A
一时机再次率领起兵,虽经波仑提亚惨败也毫不放弃,经过一系列 征战,_终于在
城
内奴隶的配合下,于410年8月24日攻克了罗马A,大肆劫掠三日后离去。此后,阿拉
里克和其继任者鲁道夫
相继死去,西哥特人在罗马的封锁下,因缺粮不得不转向北非,不料又遇风暴无法
成行,走投无路,遂向罗马求和,双方再次达成和约:西哥特人作为罗马的同 盟者,
得到高卢西南和西班牙北部的土地,于公元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定都土鲁斯.这
是罗马帝国版图内的第一个日耳曼人国家。
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
河畔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西哥特国王战
死.匈奴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打起了内战。趁此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
底人组成
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又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后来,阿
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
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死在战场上,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下去,逐渐
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后来有人猜测匈牙利和奥地利人有匈奴人的
血统。A476年的日尔曼
到了五世纪中,罗马帝国的皇帝已经没有权力了。456年到475年日耳曼人里西梅尔
统治意大利,这期间,在466年到476年之间的五位罗马皇帝都只是他任意拔擢、罢
黜的傀儡。
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廷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
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
理意大利。493年狄奥多里克在宴请奥多亚克时背信地杀死了他,收编其余部,建立
了东哥特王国,以拉文纳为首都。其领土包括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和达尔马提亚
一部分。A
当时西罗马帝国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西罗马帝国的遗民的人数也远远多过东哥德人。
西罗马帝国的遗民适用罗马法,而东哥德族人则可以说是独立于西罗马帝国遗民之
外,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受自己同族的贵族治理。大部分西罗马帝国的社会制度
在意大利保存了下来。
狄奥多里克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之下意大利比五世纪许多皇帝统治之
下的情况还要好。在城市里,古典时代的法律学校与修辞学校仍然兴旺。狄奥多里
克改变税制,试著使赋税更为公平。
对外政策方面,狄奥多里克透过一系列的联姻把一些其它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组成
联盟。狄奥多里克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汪达尔王国的国王,一个女儿嫁给西哥德王国
的国王,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勃艮地王国(约在今日法国隆河(Rhone)河谷一带)的
国王,狄奥多里克自己则是娶了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Clovis)的妹妹。如此一
来,
东哥德王国成了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彼此之间因联姻而建立的关系的中心。
狄奥多里克也成了西哥德王国的摄政王,因此,狄奥多里克的影响力从今日的葡萄牙、
西班牙、法国西南部一直延伸到意大利。
狄奥多里克统治之下的东哥德王国对西罗马帝国的遗民跟东哥德人有双重的制度。
一方面,狄奥多里克是东哥德人的国王,另一方面,他是东罗马帝国的官员,治理
著为数众多的西罗马帝国的遗民,而东哥德人的角色像是他们的保护者。信仰方面,
西罗马帝国的遗民信奉的是正统派的基督教,而东哥德人信奉的是基督教里有争议
性的阿里乌派(Arianism)。
东哥德人与西罗马帝国遗民之间的互信基础也不够。可以说,东哥德王国在意大利
成功的统治,靠的其实是狄奥多里克个人的能力。一但狄奥多里克不在位了,这样
的统制机制其实并不稳定。A
狄奥多里克在526年去世。继位的是狄奥多里克未成年的外孙阿塔拉里克(Athalaric),
而阿塔拉里克的母亲,也就是狄奥多里克的女儿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则为摄
政王。
527年,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535年,又派贝利萨
留攻打东哥德王国。
贝利萨留很快地在535年攻下了西西里岛。536年,贝利萨留攻下了那不勒斯及罗马。
在贝利萨留的攻打之下,东哥德王国的王位从狄奥多里克的家族转移到了另外一位
领袖维蒂吉斯(Witigis)的手中。536年,维蒂吉斯在对抗贝利萨留的战争中即位
为东哥德王国国王。维蒂吉斯是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在当时唯一存活的小孩
──玛瑟逊莎(Mathesuentha)的丈夫。不过这桩婚姻只是支持维蒂吉斯的王位继
承的政治婚姻而已。
维蒂吉斯统治之下的东哥德王国还是无法抵挡东罗马帝国的攻击。贝利萨留继续向
北攻下了米兰,并且在540年攻下了东哥德王国的首都拉文纳。维蒂吉斯与玛瑟逊莎
都被俘掳。
这个时候,查士丁尼一世给了东哥德人一个“慷慨”的协议:东哥德人交出他们一
半的财物给东罗马帝国,则可在意大利西北部保有一个独立的王国。贝利萨留将消
息告知东哥德人。东哥德人并不信任查士丁尼一世而比较信任贝利萨留,他们提出
一个条件:只要贝利萨留背书,他们就接受协议。然而,这个条件却使得协议陷入
僵局。AA哥特人的黄金饰物
A
540年,因为维蒂吉斯的失利,一群贵族认为他们需要一位新的领袖。这群贵族的首
领艾拉里克(Eraric)支持贝萨利留。在征得其它人的同意之后,他们决定要将王
位让给贝利萨留。贝利萨留还是对查士丁尼一世忠心的。他假装同意这项提议,前
往拉文纳进行加冕,然后出其不意地逮捕东哥德人的领袖,并且将全部东哥德王国
置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这次没有“慷慨”的协议了。
东哥人对贝利萨留的提议让查士丁尼一世起了疑心。查士丁尼一世对贝利萨留之举
大为不满,将他调往东边对抗波斯帝国,而将意大利置于东罗马帝国另一位官员约
翰(John)的管理之下。
伊狄巴德在位仅约一年(540年-541年)。接下来继位东哥德王国国王的的是艾拉里
克(541年),但是旋即被杀害。再接下来在541年被选为东哥德王国国王继位的是
托提拉(Totila)。托提拉与立场偏向东罗马帝国的艾拉里克不同,是一个立场偏
向东哥德人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带领东哥德人反抗东罗马帝国。
当贝利萨留在545年回到意大利的时候,发现情势已经改变了。艾拉里克已经被杀害,
亲东罗马帝国的东哥德贵族也被推翻,整个意大利北部又被东哥德人占据,东哥德
人甚至还将东罗马帝国的势力逐出了罗马。
贝利萨留再度夺回罗马,但是与贝利萨留已有嫌隙的查士丁尼一世没有给贝利萨留
足够的支援与补给,使得贝利萨留只能采取守势,并且失去了罗马。548年,查士丁
尼一世以他信任的纳西斯(Narses)将军代替贝利萨留。
纳西斯没有让查士丁尼一世失望。在纳西斯的征服行动中,托提拉于552年战死。552年
继位为东哥德王国国王的德亚(Teia)也于553年战死。德亚是最后一位东哥德王国
国王。
历史上有记载的东哥德人的抵抗一直持续到550年代末。
A哥特人的整个迁徙路程。黄色为哥特,白色为西哥特,深黄色为东哥特
在 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国持续的稍微久些。五世纪末期,法兰克的克诺维斯将西哥德
人驱离法国,越过庇里牛斯山。克诺维斯死后,他的王国分裂,西哥德人暂时不受
侵扰。711年,新的威胁从南方而来。伊斯兰军队从北非渡海而来,在四年的时间里
摧毁了最后的哥德王国。西哥特人退居北部阿斯图里亚斯地区。
哥特人早已推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他们的名字却留了下来。
12~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
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美术(Gothic
Art)。其最早产生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哥特式美术包括哥特式建筑雕刻绘
画及工艺美术等。A
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但已不是城堡式,而是由尖角的
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垂直轴的骨架结构承载建筑物的
重量。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包括钟塔也和教堂的轻巧、垂直的形体一
样,高耸云霄。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
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生机的反映。
勃艮第人
原先定居在斯堪德纳维亚半岛,其后又迁移到丹麦半岛北端的勃恩岛,勃恩在
古挪威语中就是勃艮第的意思。后移至维斯杜拉河下游。3世纪,侵占了瑞士的
西部,3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朝。4世纪六七十年代,带领洪流汹涌的日尔曼
开始大规模的冲击西罗马帝国的边境并不断向南推进。
公元411年,勃艮第国王首领是甘地卡扶持了一个罗马傀儡皇帝乔维努斯,以
他的名义侵入莱茵河东岸今德国的沃尔姆斯地区,443年以西罗马帝国“同盟者”的
身
分居住在萨伏依。
公元436年被罗马军队联合匈奴人击垮,残存的勃艮第人迁移到日内瓦湖畔A,向西
发展,逐渐控制了现在法国境内的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约 457年建立起第二个勃
艮第王国,以里昂为首都。里昂附近的另一支勃艮第人又重建了勃艮第王国。公元
451年,里昂的勃艮第王国联合罗马外围的西哥特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匈奴王阿提拉
大帝,从此勃艮第人勇于战斗的名声在欧洲雀起。
有个传说----当时阿提拉打算稍作休整再战,于是娶了一位新娘,然而就在新婚之
夜的次日清晨,久久不见洞房动静的臣属们冲进房内,却发现他们伟大的首领已经
倒毙在血泊之中,而在一旁哭泣的新娘正瑟瑟发抖。
从名字上看,这位新娘似乎是一名日耳曼少女,于是人们便联想到了十六年前日尔
曼人与匈人的一场大战。大战异常惨烈,在日耳曼人伤亡惨重,几至全军覆没,首
领也被杀死,而领导那场大战的匈人的首领并没有留下名字,于是日尔曼人便附会
到阿提拉身上。
国王的妹妹设法嫁给了阿提拉,最终她用提尔之剑杀死了阿提拉,为哥哥报了仇。
这位日尔曼少女正是勃艮第人。
到了五世纪末期,勃艮第王国的疆域已经扩展到了法国的西南、瑞士的西部以及意
大利的北端,俨然成为西罗马帝国败亡后实力最强的王国。
王室之间的通婚以及女儿的继承权对于造成欧洲政治纷乱有着很重要的原因,
欧洲诸王国、公国的分分合合乃多数源于继承关系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也造
成了多次残酷的战争。勃艮第与法兰西千年来的恩恩怨怨也源于公元493年著名的法
兰克国王克洛维娶了勃艮第国王奇佩里克的女儿,两国的这次联姻是有原因的,因
为当时比利牛斯南部的西哥特王国是法兰克与勃艮第共同的敌人,在法兰克人与勃
艮第将西哥特人消弱在比利牛斯南面的时候,克洛维的孙子提出了自己勃艮第王位
的继承权,并于公元534年吞并了存在了将近100年的勃艮第王国,这个法兰克人的
国王叫做奇尔德伯特一世。此后勃艮第人融入到了法兰克民族中,直到墨洛温与加
洛林王朝相继终结。
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瓜分查理曼帝国给了勃艮第人重新复国的机会,不过此
时的勃艮第人究其民族血统的纯粹性来说已经名不副实,而是经过了与法兰克人的
杂合变成了法兰克民族性的勃艮第人。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出痕7b了三个勃艮第政治
实体,一个是位于日内瓦湖附近的上勃艮第王国,一个是现在法国境内普洛旺斯的
下勃艮第王国,另一个便是现今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勃艮第公国。1032年上下勃艮第
王国被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二世吞□
'7d。法国境内的勃艮第公国则在1016年前后被法国卡佩王朝吞并。
到此一时期的勃艮第与后来的荷兰、比利时还基本上没什么关联,而此后的勃
艮第人与更后的荷兰与比利时人与古勃艮第人更是没有太直接的包括血统、文化上
的关联,此后的勃艮第更像个政治团体与领地的名词而不具有民族文化上的意义。
史学家詹姆斯·W·汤普逊在其《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论述道:“中世纪
欧洲的大国史通过扩张合联合这双重过程形成的,即使由于分建的合地方的利益凌
驾与中央政权之上从而导致所有的内部结合力丧失──如在德国合意大利,其名称
仅成为一种地理概念 ──某种以前的统一的回忆仍保留在传说合人们的感情中。但
是,中世纪晚期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却不是这样形成的,这就是位于低地的勃艮第国
家……这个勃艮第国家的形成既不是通过扩张也不是通过联合,而是象近代哈布斯
堡家族的奥地利一样,是通过聚结形成的。”。
低地勃艮第公国(之所以说公国那是因为此时的勃艮第是一个公爵领)是由源
于法国瓦洛瓦王朝的四个勃艮第公爵创立的,他们分别是“大胆菲利浦(1363──
1404)、无畏者约翰(1404──1419)、好人菲利浦(1419──1467)和大胆者查
理(1467──1477)。他的版图大约相当于现今的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以及法
国的北方诸省。低地勃艮第国家的民族构成大抵是这样的,操法语的瓦隆人、操弗
拉芒语的弗拉芒人,操荷兰语的荷兰人,以及一部分说日尔曼语的德意志人。在这
个公国内有一块著名的伯爵领地,那就是佛兰德伯爵领,也就是今天的比利时王国
与荷兰的一部分。A
1369年──1477年的勃艮第公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富庶的地区,那真可以说是遍
地流黄金的地区,这里的富庶并非是地产丰富,也不是有金银矿藏,而是这里是欧
洲的纺织工业、商品贸易、航运的中心。但是英法百年战争使这个富庶之地变的日
渐萧条,破败不堪,统治这块地区的勃艮第公爵由于在外交倾向上不断摇摆于英法
两国之间,因而受到了更多来自两个大国的伤害,从民族血缘上勃艮第公爵来源于
法兰西,因而他们更认同法国,但是法国国王都想吞并这块富庶的土地,用一句中
国历史术语就是削藩,但是勃艮第人天生就是爱好自由的,这块地区上的自由城邦
不愿于被法国国王奴役因而大多数时间在武力反抗。
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在国王查理六世时期是法兰西最耻辱的一个阶段,查理
五世在此前竖立起来的武力与外交优势让这个有着间歇性神经病的查理六世丧失殆
尽,这一时期法国的屈辱不亚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而法国的屈辱有一部分是由
勃艮第公爵造成的,此时勃艮第与英国结盟,勃艮第公爵与英王亨利五世强迫查理
六世将女儿嫁给亨利五世,而之后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成为法国的共同国王,此一
时期法国北部的大部分领土被勃艮第公爵占据。但是英武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用勃
艮第国度首先造出来的超大火炮轰走了英国人之后并开始了复仇于勃艮第公爵的武
力行动,查理七世用大炮轰死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但是并没有占领其领地,勃艮
第公爵由其子莽汉查理即位,此时的勃艮第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度,不过这个莽汉查理
之所以被称为莽汉,乃是因为其冒险进攻瑞士人,想夺取瑞士的土地,但是两次都被
瑞士人击败,莽汉查理的失败让法国国王路易十一乘机夺取了勃艮第属下的在法国
境内的领地,而且路易十一还根据自己与莽汉查理的亲戚关系提出了勃艮第公爵的
继承权,但是勃艮第属下的城邦却不愿被贪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统属,路易十一
被伏尔泰称为最无耻最残忍的法国国王,不过路易十一是开欧洲君主集权的先河的帝
王,其历史地位不是其贪婪就可以否认的.勃艮第的城邦支持莽汉查理的女儿嫁给德
意志皇帝马克西米莲,于是德意志皇帝马克西米莲继承了勃艮第剩下的领地佛兰德
与荷兰,因而后来成为比利时的佛兰德与荷兰便归属了德意志,此后佛兰德与荷兰
又相继归属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以及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而法国区域内的
勃艮第则永远归属到了法国版图,荷兰与比利时则一直在法德之间生生灭灭,直至
17世纪时期的强大与独立。
法国勃艮第地区A(法文:
很像勃艮第,然而白兰地却是从荷兰语Brandewijn音译而来。
汪达尔人
“汪达尔人”一词的原意是“流浪者”,他们是在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从波罗的海
沿岸迁徙到今波兰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的。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它都是附近强
大民族的附庸,时而追随哥特人,时而为马考曼人卖命,真可谓朝秦暮楚。公元前
72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随同施瓦本王阿里奥维斯特入侵高卢,最后于公元前58 年
被恺撒全部歼灭了。还没有从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的汪达尔人,很快
又被他们的新盟主马波德国王拖入了西日耳曼内战的泥潭,损失十分惨重。但马考
曼王国在战后的衰败,也使得他们从此过上了一段独立自主的好日子。
大体上,公元1世纪的汪达尔人可分为两个主要部落:阿斯林人和西林人,西里西亚
之名就来自于后者。由于此处山林密布,平地较少,又没有出海口,所以汪达尔人
没有像其它东日耳曼民族那样重点发展畜牧业和渔业,而是主攻手工业,兼营农业
和狩猎。当时,日耳曼民族之间的贸易是相当活跃的:在格皮德人控制的维斯瓦河
三角洲,有一座盛产琥珀的岛屿,惹得四面八方的商人都定期前来拜访,逐渐成为
了整个东北欧的期货集散地,近水楼台的汪达尔人更是此处的常客。考古发掘证实,
他们的陶器远销丹麦的日德兰半岛,皮革制品、石雕、木雕和金属首饰在周边地区
也广受欢迎,它们往往带有浓郁的凯尔特艺术风格。
在西里西亚的中心地带(即今波兰的普泽沃斯克城附近)有一座形如金字塔,名叫兹
伦斯的山岗。这是它在现代波兰语中的名字,在拉丁语里,它叫做西里西山或萨伯
图斯山,而日耳曼人则管它叫做周不特山,而它最早的名字则是汪达尔山。这座汪
达尔传说中的众神之山,直到1000多年后,还被斯拉夫人奉为圣地。认为高山上居
住着神灵的传统思想,最早来自今于公元前1460──1340年统治今伊拉克北部、叙
利亚和土耳其东部山区的米塔尼王国。也许是当地的山太多,阻挡了他们通往独一
无二的天父那里的视线,这些人认定,每个山头上都住着一个神,而且山越高,它
顶上的那位神法力就越大。这个思想后来为希□人所接受,宙斯于是就住在希□的
最高峰──海拔2911米高的奥林匹斯山上了。相对高度达 718米的兹伦斯山是西里
西亚的最高峰,站在山顶就可以把大半个西里西亚收入眼底。关于它的传说很多,
而近代考古学家们在此附近的发掘更是让后人大开眼界。公元1875年,一个德国农
民在山脚下挖出了好几袋罗马帝国金币,其铸造时代涵盖了到东西分治为止的几乎
整个罗马帝国时代,显然是在此期间为罗马帝国充当雇佣兵的汪达尔人所获的报酬。
后来这里的考古发掘越来越频繁,汪达尔人当年的大批陶器作坊、房屋、坟墓、器
皿纷纷出土。公元1934年,即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的第二年,兹伦斯山附近的布莱
斯劳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师生们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调查。他们首先测量
了在此出土的、于公元1──3世纪死亡的所有人类骨骼的大小、长短、比例情况,
然后又在西里西亚800个村庄的现有居民中作了同样的调查,接受测量的共有67000名
成年人。在几年后,他们公布了令人震惊的分析结果:西里西亚的清b住民中,竟有
相当一部分与此地公元1──3世纪的原住民(即汪达尔人)长得一模一样!汪达尔人
的外貌特征很容易辨认:他们个头很大,骨骼粗壮,头骨较长,颅骨和颧骨较高,
鼻翼较窄,和其它日耳曼民族及后来的斯拉夫人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个发现雄辩地
证明:至少有一部分汪达尔人后来没有跟大队人马向西南方迁徙,而是一直留在西
里西亚原地生活。向来不肯买德国人帐的英国报刊以嘲讽的标题报导此事说:《在
西里西亚发现了活化石》……不久,该研究项目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止,此
后再也没有恢复过。可惜,现在在西里西亚已经没有几个汪达尔人的后代了:在二
战之后,苏联为了把波兰东部据为己有,将包括西里西亚在内的德国东普鲁士地区
作为报偿划给了波兰,大部分德意志原住民都被赶到奥德河西岸,布莱斯劳人类学
研究所所长去了千里之外的美因兹大学。
和当时东方的那些游牧民族相比,汪达尔人的文化风俗显然要先进得多,比如说给
死者建庙,以示纪念(这点类似古代的中国人和埃及人)等。他们一个不同与其它日
耳曼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和佛教徒一样,他们习惯于火葬,这就给人类学研究工作
带来了难度:出土的汪达尔人遗骨都支离破碎,尤其是在骨盆等几处比较容易破损
的部位,一直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标本。有些学者甚至为此感慨说,上帝当年为什么
不让几个汪达尔人掉进泥潭,这样他们的遗体就能像西伯利亚的猛_象那样,完整地
保存下来了。他们还掌握了一门中国人直到19世纪还掌握不了的技术──造玻璃,而
且还是彩色的玻璃,出土的很多金银餐具和装饰品工艺也都极其精巧。
1~3世纪住在奥得河中游两岸,335年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迁入潘诺尼亚.
5世纪初因匈奴人袭扰,汪达尔人联和源自伊朗的游牧民族约370年被匈人打败后的
阿兰人入侵高卢。409年,这两个民族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
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汪达尔人占据西北部和南部、阿兰人占据西部的领土。大
约426年,西哥特人入侵阿兰人的地界,杀死西阿兰王阿达克斯(Attaces)。剩下
的阿兰人拥戴汪达尔王君德里克(Gunderic)为阿兰国王。
由于和西哥特人的冲突,君德里克的继任盖萨里克(Geiseric,428年-477年在位)
开始计划将国家迁到北非。429年,盖萨里克率8万人渡海A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北非
登陆后向东,逼近罗马帝国阿非利加省的首府迦太基。435年,罗马政府同意将一些
北非领土让与盖德里克;但后者不满足,撕毁了协议。439年,他趁迦太基全城人聚
集看赛马的时候,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迦太基,从此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
在盖萨里克统治下,汪达尔-阿兰王国继续扩张,占领了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
岛和巴利阿里群岛,还不断骚扰东、西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匈人皇帝阿提拉于
453年去世后,罗马帝国与汪达尔-阿兰王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455年,汪达尔-阿
兰的军队攻陷罗马城,从6月2日开始抢掠全城长达两个星期,并掠去皇后尤多西娅
(Eudoxia)和两名公主。A19世纪的绘画描述了当年汪达尔人劫掠罗马的场景
7年后,这三人才被东罗马帝国皇帝列奥一世赎出。一名公主Eudocia早与盖萨里克
之子胡内里克订婚,留在了北非,其子希尔德里克是第五任国王。
[
他们在罗马大肆烧杀抢掠,辉煌的罗马帝国宫殿被拆毁,连同帝国国徽一同运往胞
b
太基,装饰那里的王宫;无数的书籍、艺术品被焚毁。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
由此而得名。476年拜占廷帝国皇帝芝诺承认盖塞里克在北非、西西里、科西嘉、撒
丁岛、巴利阿利群岛的权利。A
在汪达尔-阿兰王国的统治下,北非城市衰落,市议员的地位恶化。汪达
尔贵族没收罗马大地主的土地而成为封建大地主。隶农的负担有所减轻,有些地区
隶农可以转让自己的份地,离开领地。在盖塞里克统治时期,汪达尔人信仰基督教
的阿里乌派,对罗马教会进行迫害,教会财产被没收。其子胡内里克(477~484在位
)统治时期,对罗马教会的迫害加剧。胡内里克之侄贡塔蒙德(484~496在位)对罗马
贵族和罗马教会采取缓和政策,把早期没收的土地归还给罗马贵族和教会。5世纪末
至6 世纪初,特拉萨蒙德在位时(496~523),对内又继续排挤罗马教会,对外与东
哥特人结盟。王国末期,柏柏尔人崛起,占领了努米底亚南部和毛里塔尼亚等地。
胡内里克之子希尔德里克(523~530在位)对外屈服于拜占廷,对内镇压柏柏尔人,
终被军队所推翻。533年拜占廷出兵干涉,534年末王盖利默(530~534在位)被俘,
汪达尔-阿兰王国灭亡。
历史上一般认为汪达尔人是在北非的汪达尔王国灭亡后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阿
拉伯人了。但又有发现表明至少有一部分汪达尔人后来没有跟大队人马向西南方迁
徙,而是一直留在中欧的西里西亚原地生活着。
公元1875年,一个德国农民在山脚下挖出了好几袋罗马帝国金币,其铸造时代涵盖
了到东西分治为止的几乎整个罗马帝国时代,显然是在此期间为罗马帝国充当雇佣
兵的汪达尔人所获的报酬。
后来这里的考古发掘越来越频繁,汪达尔人当年的大批陶器作坊、房屋、坟墓、器
皿纷纷出土。公元1934年,即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的第二年,兹伦斯山附近的布莱
斯劳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师生们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调查。他们首先测量
了在此出土的、于公元1──3世纪死亡的所有人类骨骼的大小、长短、比例情况,
然后又在西里西亚800个村庄的现有居民中作了同样的调查,接受测量的共有67000名
成年人。在几年后,他们公布了令人震惊的分析结果:西里西亚的现住民中,竟有
相当一部分与此地公元1──3世纪的原住民(即汪达尔人)长得一模一样!
汪达尔人的外貌特征很容易辨认:他们个头很大,骨骼粗壮,头骨较长,颅骨和颧
骨较高,鼻翼较窄,和其它日耳曼民族及后来的斯拉夫人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个发
现雄辩地证明:至少有一部分汪达尔人后来没有跟大队人马向西南方迁徙,而是一
直留在西里西亚原地生活。
向来不肯买德国人帐的英国报刊以嘲讽的标题报导此事说:《在西里西亚发现了活
化石》……不久,该研究项目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止,此后再也没有恢复过。
可惜,现在在西里西亚已经没有几个汪达尔人的后代了:在二战之后,苏联为了把
波兰东部据为己有,将包括西里西亚在内的德国东普鲁士地区作为报偿划给了波兰,
大部分德意志原住民都被赶到奥德河西岸,布莱斯劳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去了千里之
外的美因兹大学。
盎格鲁人、撒克逊及朱特人
最早居于易北河口到莱茵河口沿海.A
撒克逊也译萨克森,英语Saxon,德语Sachsen.
据邱吉尔《英语民族史》中考证:Sachsen人是日耳曼诸民族中最凶悍的,其名
字源于一种刀具.
德国学者普勒特克 (A. Plettke )对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迁徙历程,作了成效显著
的研究,指出,典型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骨灰瓮的最明显特点,是在骨灰瓮的表面
上有用线条刻划出来的三角形;这种典型的骨灰瓮主要出清b在公元头 200年时的今
荷尔斯泰因西部和石勒苏益格南部地区。当与周边其他的日耳曼部落的骨灰瓮比较
的时候,在祖居地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骨灰瓮的这一特点就更加凸显出来了。生活
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祖居地南侧的伦巴德人骨灰瓮带有把手。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
墓地一直使用到了公元500年前后,而伦巴德人的墓地大抵使用到 200年左右就废弃
了。这表明伦巴德人此时已经迁出上述地区。但不可避免的是,伦巴德人中的某些
支系可能加入盎格鲁一撒克逊人之中,与他们一道踏上了漫长的迁徙历程。这表明,
在2世纪开始,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丹人己开始向南迁徙进入日德兰地区。丹人中
的某些支系曾融入盎格鲁一撒克逊群体。
自410年以后,不列颠脱离了罗马的统治,但罗马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征服不列颠的企
图。在罗马再行征服不列颠的过程中,上述人群集团的某些支系也就顺理成章地加
入其间,登上了不列颠岛。
407 年,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盎格鲁人、撒克逊及朱特人(Anglo-Saxon,Jute)
踏上了大迁徙的征程,史诗般的渡过北海海峡,进入距罗马帝国最远的行省──不
列颠(今英国).大约九千年前,这片诸岛还是与欧洲大陆连成一体的。
岛上的原住民凯尔特人逃到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高地.
这三个部族也被统称为盎格鲁人,欧洲大陆将他们统称为盎格利(盎格鲁人之国)。
修道士彼得曾用古代英语把这一地区写作英格拉兰(Englaland)。
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避免原住民的基因进入盎格鲁撒克逊族群而实行了种族隔离
制度。
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
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
九世纪的阿佛烈大帝时期,盎格鲁萨克逊人与英国原住民间的法律地位差异,已渐
渐消失。
九世纪中期,来自丹麦的日尔曼人大规模入侵英国。他们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
区”,又向南方扩张。
整个英格兰被置于丹麦国王卡纽特统治之下达30年之久──此三十年即英国朝廷的
第二系,并因此而形成了与丹麦对峙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族。混战到留878年,与威塞
克斯(Wessex)王国定约,平分英国。
十一世纪初年,丹麦王曾统一英国,建立包括英、丹、挪、瑞的一个海上大帝国。
随即来自法国的日尔曼族的诺曼底人征服了英格兰,从而把英国从北欧文化圈拖进
了西欧世界。盎格鲁-撒克逊语也被迫吸收了大量法语和拉丁语成分,成为中古时期
的英语。
1066年,诺曼底威廉公爵夺得英格兰的王位,是为英王威廉一世(Guillaume le Conquerant)
。威廉公爵仍保留诺曼底公爵的称号和封地,并将其传给以后的历代英王,埋下了
日后英法两国冲突的导火线。1154法国的安茹伯爵亨利继承英国王位和诺曼第爵位,
是为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亨利将自己在法国领地(安茹及诺曼底)归入英国王
室。再加上1152年他迎娶了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前妻阿基坦的艾利诺女公爵(Eleanor
d'Aquitaine),令他的势力扩展到法国西南部。这些事件令英法两国关系日益紧张,
最终导致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直到十三世纪初法王将诺曼底收了回去,英国的君主这才慢慢地,开始一心
一意作个名副其实的英国国王了。又过了将近两百年,朝廷重行回复到英国血统
手中,开始了兰开斯特王朝。不过这一回殖民地亡国奴的滋味还要有得尝,又经
历了大半个世纪,下一个约克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开始,才可以娶英国女子──而
非法国女子,为王后;再又到建立都铎王朝的国王手上,英语才取代法语成为官
方语言。到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法庭上才废止法语使用英语。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即进入维多利亚时代,
世界文明的重心到了伦敦,创造了现代世界,在发展西方的资产、资本主义和议会**以
及在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强大起来以后,开始在世界上跑马圈地,殖民扩张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先进文化,
制度,科技带到了那些曾经野人出没的蛮荒之地,因而就构筑了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新西兰南非香港这样的优秀国家和地区。在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疆土一度超过
了全球地表的1/4,人口占全球的1/3.
到了二十世纪,世界文明几乎被美国取代.
法兰克人
3世纪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今比利时境内,主要有萨利克与里普阿尔两大部
族。随著罗马帝国的衰落,法兰克人逐步渗入高卢东北部。481年,克洛维((Chlodwig)继
位萨利克部落酋长后,统一了法兰克人居住的地区,打败了罗马驻高卢的最后一任
总督,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507年赶走了占领西南高卢的西哥特人.
534年灭亡了勃艮第王国,把西日耳曼其余各族的大部分统一在一个王国中,以巴黎为
首都。
克洛维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皈依了基督教,这不仅使他赢得教皇的支持,而
且得到了当地高卢-罗马人的援助。
在教会势力的支持下,克洛维和他的继承者不断对外进行扩张。至6世纪A公元7世纪
的全套铠甲(出土的真品)A
,法兰克王
国的领土已扩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莱茵河以东的部分
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751年,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
911)。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卡尔大帝(亦译查理大帝)(Karl der
GroseA:768─814在位)。他先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班牙一部分,并
且征服了萨克森,从而把领土扩展到易北河和萨勒河流域。至9世纪初,法兰克王国
的版图大为扩展。它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
至北海,从而成为法兰克帝国,几乎包囊括了现今的法、比、卢、荷、德、奥、瑞士、
北大利及西班牙的边地。现在的捷克同南斯拉夫的地方都是他的附庸。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卡尔加冕称帝
A查理曼大帝在罗马加冕
A
\
_
(原图位于阿亨市政府,1944年被毁),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此后,卡尔大帝成
为原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和基督教会的保护人。
卡尔大帝在位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封建采邑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法兰克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由于经济上、文化上和语言上没有统一的牢
固基础,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法兰克帝国分裂成三部
分_: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A
、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
兰克王国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国。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为以后欧洲诸民族国家(法国、德
国和意大利)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分别于 911、987、887年覆灭。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
911-918在位)为国王。从这时起,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
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
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
东法兰克居民使用的语言是“Deutch德意志”(这个词源于古高地德语的diot,意即
人民),从10世纪中叶起,人们便把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在的国家称为“德意志王国”
,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_
日尔曼文明
A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在日耳曼人推翻西罗马帝国所建立的众多封建王国中,所颁布的法律制度总称
“日耳曼法”
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
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
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
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
古代日耳曼诸部落联盟在侵入西罗马帝国并建立“蛮族国家”的过程中,由原有
的部落习惯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法律。欧洲中世纪法律的基本因素之一。5~15世纪在
西欧起过重大作用,对后世资本主义法律也有影响,对英国法的影响尤为显著。
根据记载,最早的日耳曼法只是部落习惯,和道德规范没有明显区别。各部落习
惯基本上大同小异。在日耳曼人入侵罗马以后,实行属人主义,即对本部落成员适
用部落习惯,对被征服的罗马臣民适用罗马法,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因此日渐融合。
在5~9世纪,各日耳曼王国以各自的习惯为基础 ,先后编纂了成文法,即所谓“蛮
族法典”。如5世纪末西哥特王国的《欧里克法典》、5世纪末6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
《萨利克法典》和7世纪伦巴第王国的《伦巴第法令集》等。其中以《萨利克法典》
最为重要。这些法典除盎格鲁-撒克逊法和北部日耳曼诸部落的法律是用方言写成的
以外,其余大都用拉丁文写成,并使用了若干罗马法术语。主要是判例,也有国王
颁布的法令。自9世纪开始,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形成和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属人主
义逐步改变为属地主义,这些在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封建
地方法,适用于本地区的所有居民,而不论其民族与国籍。
按日耳曼部落习惯,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四个等级:贵族、自由人、半自由人和
奴隶。在入侵罗马的过程中,部落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长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国王,兼
任祭司长和人民大会主席。在入侵罗马前人民大会是真正的权力机关,由全体自由
人组成,决定一切重大问题、进行审判和履行宗教仪式;侵入罗马后,其作用不断
下降,且日益被下级军事首长和新的贵族所控制。
在财产法方面,入侵罗马前只是房屋和□笆围墙以内的宅旁园地属于家庭私有,
森林、牧场和水流等则属于公社所有,共同使用。耕地定期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
分配的多寡依其社会地位高低而定。至日耳曼成文法时代,份地已为各户家庭长期
占有,不再定期分配,并可以转让。对掠夺来的大量罗马土地,也按社会地位的高
低进行分配,国王、贵族和教会成了最初的大地主。动产的私有权比不动产的私有
权产生得更早。遗产中战争用具由男性继承,家庭用具主要由女性继承。
在刑法方面,犯罪分为两种:①侵害全社会利益的犯罪,如叛逆、放火、暗杀
等,处死刑或宣布不受法律保护,即可以被任何人杀死。②侵害个人利益的犯罪,
如伤害、窃盗、公开杀人等,则由被害者的亲属复仇。后来逐渐以赔偿金代替,金
额决定于被害人身分的高低。赔偿金大部分归被害者或其亲属,小部分归国王政府。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
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
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
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
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
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
的独特性之所在.
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
后又形成综合派.
维京人
北欧日耳曼人诺曼、丹的部落,即现在的瑞典、挪威、冰岛、丹麦人等.英语:Viking
瑞典语:Vikingarna
在那个时代,随著岁月的流逝逐渐温和,覆盖北欧的厚冰层也融化了。由于气候温
和,新的土地开始出现,土地上起初长满了苔藓,后来成了森林。A北方的游牧民族
穿梭于挪威海峡、海湾、丹麦的600个岛屿,以及瑞典无数的湖泊和河流之间。他们
为了寻找更多的鱼和猎物,开始冒险远赴外洋捕捉海豹和鲸鱼。
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
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
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
就是以海盗身份抢劫掠夺。
最早的故事、历史、诗歌并没有写成文字,而是通过口头的传唱代代流传。直到公
元1100年左右,居住在冰岛的维京人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字,记录在兽皮上,或者木
块、兽骨和石头上,这种文字由几条简单的曲线构成,称为Rune,最早有26个字母,
后来渐渐演变成16个。我们亦可以从同时代人的记载中找到维京人的点滴。
_
维京人过着家族生活,父母子女祖孙姑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头。他们彼此忠
诚,家族中的一员受了欺负,全家人就一起去部落大会要求公正。如果一名男子被
杀,他的家族多半会要求得到金钱或是土地的赔偿。如果部落大会认为他们确实有
权力做出这样的要求,凶手的家族爽快的付了赔款,那就万事照旧;但如果死者的
家族觉得裁决有欠公正,他们就会私下里杀死对方的一名成员,于是怨怨相报,没
完没了的世仇可能成为古老家系的额外传统。
女性谈婚论嫁由全家人决定,但她有权力从列出的清单中挑选一名。婚后她还
保有以前的财产,并且在丈夫出远门时负责照看家里的土地。离婚很简单,夫妇俩
发表一个声明,当着公证人的面说清他们离异的原因。有些理由看来很可笑,比方
说有丈夫抱怨他的妻子老是穿裤子而不是裙子。
孩子们则与长辈住在一起,直到他们成年后,出去加入另一个家庭。在这之前,
男孩子学习耕作、战斗技巧和航海术,以及工具和武器制造;女子则学习纺线织布,
制作黄油与奶酪。
大多数维京人平时是职业农夫,他们住在乡间。荒蛮之地没有大城镇的概念,
只有少数几个重要的港口如约克和博卡,更多的维京人与其家族一起生活在小农场
上。根据记载或者挖掘到的遗址我们可以复员当年的房屋,发现所有的农场几乎都
是一个样子。主建筑是幢长方形的屋子,考究一点的,会额外增加一些独立的小屋,
充当牲口栏和手工作坊,农夫在作坊内自己制造工具和武器。A
在早期的长屋中,只有一到两个房间,全体家庭成员就在一间屋子工作、生活。
并且与饲养的牲口混居在一起。这样的屋子一般有20米长, 6米宽。厕所同时也是
浴室,北欧人喜欢洗蒸汽浴。正对着进门的地方,是一个火塘,全家做饭或者取暖
都在这里。这间屋子同时也是储藏室。每面墙上固定着木质的长椅,白天坐、晚上
睡,底下还堆放着各式杂物。每户人家有一到两张高背椅,只有一家之主才有资格
坐坐,或是来了什么特别尊贵的客人。除了见过世面的国王以外,北欧海盗没有床
的概念。
长屋中阴暗潮湿,没有地板,踩的就是泥地。北方苦寒之地,树木稀少,偏偏
石头都很少见,维京人垒墙用的是草砖,即将草和泥土的混合胚子稍加烧制,他们
自己称为Turf,在冬季这种砖很保暖。有些人家在砖墙内侧用木板再做一道夹墙,
中间要空开一段距离,以免木板受潮发烂。长屋通常有两扇门,窗很少,实在要有
也就是一个简单的窟窿。可以自由开合的窗户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余的装饰。全部的
采光来自门,火炉上方为了排出炊烟的小孔。夜晚照明用□烛,但是用动物的油脂
做的,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点起来,可想而知是什么味道。
妇女在屋里纺线织布,所有衣服都是家庭手制的,手巧的主妇会加上较多的装
饰。她们把羊毛或者亚麻纺成线,织成布。用蔬菜汁染上不同颜色,无外黄、黑、
绿、褐、蓝、红等鲜艳的颜色,维京人喜爱这种醒目。最后将布剪裁成衣服。整个
过程复杂漫长,所以每个人没有几件衣服,身上所穿的连续用上好几年。其实日常
维京人的衣服只要舒适就好,并不讲究式样,弗论什么时尚,以至于数百年的时间
中,他们的装束一点没有改变。A
大多数农场规模是很小的,依靠单独的家庭经营。较大的农场需要更多的劳动
力,农夫可以雇用没有土地的自由人,或购买奴隶。这种古老的耕作方式至今没什
么变化:春天播下种子,晚秋收获。不能留过冬的牲口在秋天最肥壮的时候被宰杀,
肉经过熏、□、腌的方式被保存下来。农夫的另一种身份是海盗,劫掠与耕作相交
替。海盗每年外出两次,春播或秋收之后,妻子会顶替他在家中打点一切。冬季的
气候总是很恶劣,北欧人躲在屋里修补工具,缝制衣物,硝制兽皮,同时准备好明
年出海的船只。
当时家居的遗址和维京人的垃圾堆(还是保存很好^^),揭示了他们的饮食结
构。维京人的主食以肉类和鱼类为主,他们饲养猪、鸡、鹅、鸭、牛、羊,得到肉、
奶、蛋,偶尔还打猎捕鱼。他们种植黑麦和大麦用来做面包,用甘蓝和洋葱作调味
品,此外还有大蒜和水芹。他们用木杯或镂空的牛角喝啤酒,牛奶以及一种用蜂蜜
自制的酒。一天照例吃两顿,早上8点左右是早餐,晚上8点左右是晚餐。全家人聚
在一起,用木制的锅碗瓢盆做饭。维京人用刀和勺进□
'5c,但没有叉子。
【文化】
维京人信仰很多神灵,有男有女,不同神灵照看着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他们
时不时的在各处显灵,让适当的事情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发生。
故老相传,神灵都住在一个叫阿斯加德(Asgard)的地方,相当于天堂所在吧。
在地底的世界自然也有地狱,叫做尼夫海姆(Niflheim)。海盗们坚信,如果一个
男人光荣战死,灵魂就能进入天国阿斯加德的神宫瓦尔哈拉(Valhalla),勇士的
英灵在那里饮宴、欢歌、讲述传奇。如果生为战士而很黯淡的是死在床上,那就只
配进地府。
从这点出发,维京人相信人死不过是去另一个世界旅行,他们就在死者的墓穴
中堆放很多的陪葬品,供其路上花用。有吃有穿,各式工具,诸般兵器。更有甚者,
如果死的是国王或者了不起的大英雄,他们会将死者生前的战船与之一起埋葬,即
是很有名的"海盗的葬礼"。
维京人认为,在动物中亦埋藏着神性,他们据此将动物分成善良的和邪恶的,
相信幽灵的存在,地精(Goblin)和大地精(Troll)也来自维京人的神话。维京人
相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他们将这些先知称为真言者(Soothsayer),这些隐士
居住在偏远的乡间,受着四方膜拜者的供养。
北欧海盗喜欢听故事和诗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录历
史。每个部落中有人专门记录这种故事,并编写新的传说。将这些冗长的故事用文
字刻到骨头上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维京人在漫长的冬季躲在屋子里讲述父辈流传
下来的故事。
职业的艺人或吟游诗人四处采风,参加每年三次的节日,也参加婚礼和宴会。
这种场合总需要歌唱与舞蹈,讲故事的人会得到某种形式的礼物,戒指或者项链。
他们的故事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夸张,某人杀死了屋子那么大的野猪;某主
妇一天挤完了一千头奶牛。维京人的逻辑是这样的:值得描述的功绩不是已经做了
什么,而是能够做些什么。
聆听维京人的歌唱需要极大的胆量和毅力,有个阿拉伯的旅行者去过丹麦后说:
“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吓人的吼叫,一群野狗的咆哮比得上他们的嗓音,但没有他们
的放荡。”
北欧人喜欢玩文字游戏,他们的沙加满是比喻的复合词,用来指代某种事物而
不用直接提到名字。比方说,剑被称为战斗调料,这样的比方让后世的考古学家迷
惑了很久。他们还喜欢猜字谜,交换各种字谜是文化加流的重要部分,就像我们今
天从BBS看到的各种笑话。
【战斗】
从孩提时代开始,维京人就喜爱种种竞争激烈的游戏,他们比试马术、举重、
划船、操帆和游泳,每年的部族大会同时也是北欧的奥林匹克。最热衷的运动是摔
跤,划出一片空旷的场地,中央放置一块尖头的界石,比赛的双方用力将对方推到
石头上去。
此外他们还比试射箭、滑雪、溜冰。所有这些比赛,都是为了锻炼出更加强壮
的战士。哪怕冬天躲在屋里玩的游戏也是如此,从阿拉伯流传来的棋盘游戏,内容
总是围绕着攻守技巧。
维京人是强悍的战士,他们的人数较少,于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
的突袭。在战斗中他们又表现的异乎寻常的狂热,捍不畏死,于是人们谈海盗色变。
他们的突击常分成两节: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
做近距离的了断。
在海上相遇时,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的将船系一起。在船头搭上跳
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
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
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
在。
因此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赤裸上身,
发着粗野的吼声,忘情的享受战斗的酣畅。他们知道,脚下的跳板浸透着祖辈的鲜
血,自己的后代也会落脚在同一个地方。愤怒使维京海盗显得强大而骇人,这种战
士即被称为Berserker,狂战士。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这□
c惊人的人类本性,狂战士的故事被代代相传。
战斗中生存下来的男人慷慨分享胜利,维京人的第一位国王名叫哈罗德(Harold),
绰号细头发,他统治的地域就是今天的挪威。一个夏天他出发去讨伐打劫他领地的
海盗,征战时间过长,以至不得不在奥克尼(Orkneys,苏格兰北部岛屿)过冬,顺
带就占领了苏格兰、设得兰和赫布里底群岛。
第二年开春大队人马要回挪威,这位国王就把新的领地交给罗根伐德伯爵统治,
因为这位伯爵在远征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罗根伐德又把领地谦让给齐格尔德伯爵,
因为在战斗中救了他一命。今天苏格兰还有以齐格尔德命名的港湾。
【贸易】_
维京人的农场出产几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从工具到衣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
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擅长制造某种器具的人慢慢成了专门工匠。他们随处开设店
铺,但铁匠的铺子总在镇子的边上,因为炉子有失火的危险。
工匠生产的器具经过更多的装饰,他们制造工具、武器和珠宝。维京的珠宝享
誉至今,有很复杂的制作工艺,胸针通常是用白□为胚,白银或青铜浇铸,加以打
磨制成,上面镶嵌彩色的石子或者珠宝。琥珀和染色的小石子可以制成项链。黑玉
和绿松石则制成骰子和筹码,用来下棋。来往的货郎冲州撞府,嗯应该是冲乡撞县
的兜售这些做工精美的首饰。
维京人与很多地区保持着贸易上的往来,考古学家从北欧的墓葬群中也找到了
不少别的地区的产品与钱币。不过他们更加喜欢白银,商人随身带着天平,用银块
充当砝码。石刻与传说记载了他们的旅行:
公元860年,沿着伏尔加河下溯的维京人来到了俄罗斯(其时还不叫这个名字)。
他们同当地的斯拉夫人作交易,从诺夫格罗德南下,沿河来到波尔加,用奴隶换取
蜂蜜和毛皮;再顺着伏尔加河进入里海,换乘骆驼,一直来到巴格达,交易丝绸和
香料。
另一条贸易路线是沿着第聂伯河到达基辅,进黑海,到达盛产葡萄酒、丝绸
和伊斯坦布尔,出售精美的珠宝首饰。维京人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相比较,别国
的船去不了远海,设计也很笨重。维京人的船分量轻,船身狭窄,吃水浅,可以在
欧洲所有河流中航行。
A日
日尔曼人在开会仪事
维京人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补他们的船只,通常在露天建造,偶尔会搭个工棚。
船身和船桨用橡木制造,桅杆用松木,可以在大风中适度的弯曲,先用整条原木加
工成龙骨,以保证强度。弯曲的头尾单独加工,然后用铁钉固定到龙骨的两端。接
着在龙骨上架好横梁,就完成了整条船的轮廓。沿着轮廓在船的两侧铺上蒙板。这
种整条的木板层层相楔,上面一层刚好覆盖住下面一层的边缘。最上层的蒙板开凿
了若干小孔,五米长的木桨从孔中伸出。最后铺上地板,架上桅杆,在桅杆顶上装
上金属制的风向标。橹则安装在船体后部的右侧。船帆的两侧挂上麻绳编制的网,
防止船帆在强风中被撕裂。这样的船最常见,全长二十米左右。
水手们随身带着一个小箱子,装着衣物和武器。划桨的时候就坐在上面,但
他们很少划桨,他们是操帆的好手。每艘船的首尾都有一个舱室存放食物,储藏着
黄油,奶酪,啤酒,淡水,肉食,苹果和干栗。此外还有各种炊具,帆具和上岸用
的帐篷。
他们穿着毛皮大衣,就在船上和衣而睡。船上还能生火做饭,用一个装满沙
子的盒子做炉灶。在海上,他们用日月星辰做方向标。天气差的时候也用指北针,
一块简单磁化过的铁片。
在维京人漫长的旅途中,船是他们移动的家。桅杆可以放倒,蒙上船帆就是
很好的帐篷,海盗们甚至像阿尔戈英雄一样扛着座舰前进,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
因为水运更省力,可以运载更多的人和装备。
不能坐船的场合他们就骑马,沿着古罗马的驿道前进,或者他们在冬日出门,
可以借助滑雪和溜冰。用鲸鱼骨制作冰刀,绑在鹿皮鞋底上就成了冰鞋。雪橇可以
运载病人和老弱,或者大量的装备。不管怎样说,他们讨厌步行,因为既慢又要背
负沉重的行李。
为什么维京人一直在旅行,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天性使然,更得到公
认的看法就是,他们在寻找着可耕作的土壤。北欧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家
之主死后,长子继承家业,别的儿子成年后必须离开兄长,自己组建家庭。这样随
着人口的增长,北欧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敷使用,于是维京人四海为家,寻找着
好的地方开辟农场。
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
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
词已经消失了.
【海盗的足迹】
从公元780年开始,维京人越来越多的外出活动。他们需要更多的贸易市场,
需要更多的掠夺场地。他们主要偷盗牲口和谷物,也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财宝。他
们迅速出击,得手后同样迅速的离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将维京人视作蛮人,
冷血的战士。
七八七年的安格鲁·萨克逊的大事年记载:「是年首次出现三只挪威船」,此即维
京人首次抵达英吉利,当时他们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商人,这些海盗杀死要向他们征
税的官员。
公元789年,一伙维京海盗洗劫了多赛特郡,从此英格兰就受着不断的骚扰。
当地人与强盗英勇的战斗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缴纳赎金,称为 Danegeld(今天
丹麦的赋税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让灾星快快离去。但钱不是总可以解决问题
的,海盗有好几股,这个大王离去,另一个头领翩翩登场。在防守薄弱的地区,维
京海盗很是猖獗。
当伟大的阿尔弗雷德(那时的国王不是皇帝,没资格称几世几世,只好在名
字后面冠个Great)执政威赛克斯期间,他跟主要的维京部族达成协议,允许他们定
居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地区,称为Danelaw(今天丹麦的法律称为Danelaw)。即便如
此,脆弱的和平还是时时被打破,因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盗的族群众多,意味着劫掠永远不会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麦的
国王,征服了英格兰之后,他的领地还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盗骚扰。不胜其害之下,
这位强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缴纳赎金。
第二次记录是在公元793年。
给予欧洲的最大灾害,乃是出身丹麦的维京丹人。他们于八三Ο年前后,自英格兰
北部、东部和法兰克海岸溯流而上,直侵欧陆内地。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军队在康多巴组织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陆,伊比利
亚半岛从此风平浪静,只有和气的维京商人来交易葡萄酒和奴隶。
法国国王"头脑简单的"查理先是老实交付了赎金,后来又学着英国人的做法,
把最大的海盗头子罗勒(Rollo)封作诺曼底的大公。须知,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
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后裔在1066年终于成为英格兰的国王。
挪威人离开家一直往西远航,寻找新的家园。公元860年他们来到冰岛,原先
住在这里的僧侣在一片恐慌下纷纷出逃。公元920年他们来到格林兰开始定居,但那
里的气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种植庄稼,终于1500年全部的维京人离开了这块冰
冻的岛屿。
西法兰克王国受过此次教训以后,遂采以夷制夷的计谋,将法兰西领土割让给一支
维京人,令他们在当地定居和殖民,藉此求得国家的安定。911年承认他们的首领,
并授予他所谓的诺曼底公爵的称号,诺曼底一词源于定居那里的北欧人。第一任诺
曼底公爵罗伦的后代之一,就是征服者威廉,他于1066年成功地侵占了英格兰。他
的暴戾连海盗都望而生畏,于是当地的老百姓在外国人的皮鞭下反而度过了相对平
静的一年。
苏格兰离北欧更近,公元795年奥克尼群岛被维京人占领,然后是苏格兰和爱
尔兰的海岸线为海盗所控制。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与挪威的贸易路线,并且以此为落
脚点,向更西部发展。
苏格兰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无事。爱尔兰复杂很多,挪威人、丹麦人还有
爱尔兰海盗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于是常常爆发大规模械斗。直到公元 902年,挪
威人才暂时离开爱尔兰,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他们于公元917年就卷土重来,占领
了都柏林作为贸易港湾。
瑞典维京人活跃的地点多半在斯拉布。但一大群与丹人混合前往欧洲的冒险者,大
都向俄国方面发展。著名的年代纪中记载著八六二年罗瑞克(Rurik)率瑞典人在俄罗
斯建国.
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
进入中世纪。直到欧洲各国王权强大,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之后,维京方才逐渐开
始消亡。
843年,挪威人占有爱尔兰的一半,建一王国,一直保持独立到十一世纪末年.1380年
与丹麦合并。1397年同丹麦、瑞典成立以丹为首的卡尔马联盟。1523年瑞典脱离三
国联盟,挪仍处于丹麦统治之下。1814年挪被丹麦转让给瑞典,并结成瑞挪联盟。
1905年获独立.
冰岛自1262年起为挪威属地,14世纪同受丹麦统治
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
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 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
1918年,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protectorate)的独立和主
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
后人一直在寻找北欧人到过美洲大陆的证据,据称1898年在美国出土的一块
北欧石刻,后来被证实为1958年的赝品。 1965年找到的维京航海图,有详尽的美洲
海岸的轮廓,后来也被证明伪造。直到1969年丹麦的一个海盗墓中,终于找到了一
枚石制的箭头,后经测试证实确为美洲的产物,海盗们确实到过北美洲。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大陆的推广,维京人在金钱或者刀剑下逐渐改变了信仰,
宗教终于让他们放弃了拳头上讨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盗在各地定居下来。他
们的遗族今天在哪里呢?除了北欧国家以外,我们来看看伊本·费德拉(Ibn Fadla),
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的记载:
“罗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岛屿上,他们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将俘虏卖到
伏尔加河的下游城镇。”
伏尔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间多年不断的争斗之下,有人去
北欧请来强有力的佣兵和领导人。于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兰吉亚人结束了纷争,
大量涌进的维京移民被当地人称为Rus,罗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奥列格大公建立起
罗斯国家,将他们居住的国家称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罗斯.
斯堪的那维亚的居民在许多世纪以来,以放牧、农耕和捕鱼为生。在公元第
六和第七世纪,他们开始沿着波罗的海和大河深入俄罗斯等地贸易。在某些不为人
知的原因驱使之下,他们在公元第八世纪后期突然开始攻击性地入侵欧洲沿岸。有
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从商时,惊叹于所遇见的财富、或是他们察觉到南方种族的弱点,
也可能是因为新的航海和造船技术让他们可以作远航或迅速的移动。793年,异教的
维京人攻击在林狄斯芬的大修道院,这座修道院由爱尔兰的僧侣建立在英国东北海
岸对面的海岛上。
快速、吃水浅的维京大战船让维京人可以从海上和河道上迅速作出攻击。由
于第九世纪的道路非常缺乏,所以维京人能够集中对付富裕的城镇或修道院;他们
可以迅速地登陆且制服任何的反抗,并在任何有组织的武力赶到之前,便运走俘虏
和劫掠品。居住在日耳曼、法国及英国海岸和河边的人都十分惧怕这些入侵者。这
些地区的中央政府因为无力防御这种闪电式的入侵而陷入民怨。人民开始转向地方
上建有城堡的贵族寻求庇护,这种转变加强了贵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亦削弱了国王的
权威。
随着公元第九世纪的发展,维京人变得更加大胆。规模更大的维京族群结合
起来作实际的侵略,程度远超过以往的袭击行动。他们洗掠包括汉堡、乌特勒克和
卢昂等重要城市。他们在不列颠以外的岛屿、爱尔兰的部分地区(设立都柏林)、冰
岛和格林兰岛等地区定居下来。丹麦人占领并统治英格兰的东半部约一个世纪。其
它的武力沿塞纳河溯流而上并包围巴黎达两年之久,一直到收取献金与劫掠品之后
才撤走。另一个族群统治了从基辅往西的俄罗斯地区,并从黑海攻击君士坦丁堡。他
们入侵回教的西班牙并深入至地中海。
在公元第十世纪,法国国王以割让部分领土(诺曼底,由古代挪威人或诺曼人
来统治。)向维京人买回和平,并封他们的领袖为法国公爵。诺曼人并依协议皈依基
督教。诺曼人成为中古时代的一个非凡族群,曾经征服英格兰并建立第一个最大的
欧洲王国。其它的诺曼人亦征服了西西里、大半的意大利并在巴勒斯坦建立十字军
的王国。
维京的入侵在第十世纪末期便已停止,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成为基督徒后,不
再听从过去异教信仰的战士价值观。另外,斯堪的那维亚分为几个王国,新的统治
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管理业已拥有的土地上。除此,维京的殖民者在俄罗斯、法国和
不列颠等地亦被他们周围的文化所同化。不过,为因应维京人的威胁而发展出来的
欧洲战士文化,却随后在地中海东部的圣地找到发挥的新出口。
维京人(亦即「北欧人」)又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是最后一支威胁欧洲的
蛮族部落。从他们在斯堪的那维亚的老家散布开来,他们会以龙船(因为在这种小船
的船头和船尾雕上龙头而得到这个称号)横渡海洋并突然作出攻击。他们会先作出突
袭然后洗掠,在任何庞大的抗抵部队能作出攻击之前就会自行撤退,不过他们的行
径却逐渐变得更为大胆。到了后来,他们甚至占领并定居在欧洲重要的地区。
身为异教徒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杀害教士和掠夺教会的财产。一般人都会惧
怕于他们的无情和残暴,他们就像来自地狱的魔鬼。在当时,他们是卓越的工匠、
水手、探险家和商人。
维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他们和后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分的波罗的
海沿岸、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
部分地区。他们在825年时发现冰岛(爱尔兰的僧侣早已经在那里)并在875年定居下
来。985年,他们又在格林兰殖民。有强力的证据显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
五百年,他们就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
在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纪,维京人开始在波罗的海东部沿岸作出突击,然后再
安置下来。到了公元第八世纪的末期,他们就从今天的俄罗斯遁河而下,展开长期
的入侵,并沿途设置要塞来作防卫。在公元第九世纪时他们统治了基辅,并于907年
以二千艘战船和八万人的部队攻击君士坦丁堡。不过他们被拜占庭的皇帝以最优惠
的贸易条件成功收买。
维京人首次对西方作出攻击,是在公元第八世纪的后期。丹麦人攻击和掠夺
英国东北海岸的在林狄斯芬上有名的海岛修道院,这种攻击和掠夺开始成为趋势。
由于突袭英国、法国和日耳曼的规模和次数增加,因此逐渐变成为入侵。他们并且
建立殖民作为继续突击的基地。在法国西北方的维京人的殖民地即一般所知道的诺
曼底(由北欧人的名称而来),在那里居住的人就被称为诺曼人。
在865年,大批的丹麦军队入侵英国,并一直控制大部分的英国地区达两个世
纪。在1066年之前,喀奴特是整个英国里面最后的国王之一,他同时统治了丹麦和
挪威。在871年,另外一支庞大的舰队从塞纳河溯流而上去攻击巴黎。他们围攻这个
城市达两年之久,最后才被巨额的现金报偿所买通,并被允许可以在没有抵抗的情
况之下,掠夺法国的西部地区。
在911年,法国的国王让诺曼底的维京首领成为公爵,以换取他们皈依基督教
和停止入侵。自从诺曼底的公国成立后,就不断出现卓越的战士,包括在1066年征
服英国的威廉一世、在1060年和1091年之间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西西里的罗伯吉士
卡特和他的家族、和由十字军战士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鲍特温一世。
维京人在公元第十世纪末期停止入侵。丹麦、瑞典和挪威都成为王国,很多
他们国王的敌人都投奔到他们的土地。基督教的传播削弱了这些古老异教战士的价
值观,并使得这种价值观慢慢消失。古北欧人亦被他们以前常侵扰的基督教文化所
吸收。英国的占领者和征服者就成为英国人、诺曼人成为法国人、俄罗斯人成为俄
罗斯人。
斯堪的那维亚的居民在许多世纪以来,以放牧、农耕和捕鱼为生。在公元第
六和第七世纪,他们开始沿着波罗的海和大河深入俄罗斯等地贸易。在某些不为人
知的原因驱使之下,他们在公元第八世纪后期突然开始攻击性地入侵欧洲沿岸。有
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从商时,惊叹于所遇见的财富、或是他们察觉到南方种族的弱点,
也可能是因为新的航海和造船技术让他们可以作远航或迅速的移动。793年,异教的
维京人攻击在林狄斯芬的大修道院,这座修道院由爱尔兰的僧侣建立在英国东北海
岸对面的海岛上。
快速、吃水浅的维京大战船让维京人可以从海上和河道上迅速作出攻击。由于第九
世纪的道路非常缺乏,所以维京人能够集中对付富裕的城镇或修道院;他们可以迅
速地登陆且制服任何的反抗,并在任何有组织的武力赶到之前,便运走俘虏和劫掠
品。居住在日耳曼、法国及英国海岸和河边的人都十分惧怕这些入侵者。这些地区
的中央政府因为无力防御这种闪电式的入侵而陷入民怨。人民开始转向地方上建有
城堡的贵族寻求庇护,这种转变加强了贵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亦削弱了国王的权威。
随着公元第九世纪的发展,维京人变得更加大胆。规模更大的维京族群结合起来作
实际的侵略,程度远超过以往的袭击行动。他们洗掠包括汉堡、乌特勒克和卢昂等
重要城市。他们在不列颠以外的岛屿、爱尔兰的部分地区(设立都柏林)、冰岛和格
林兰岛等地区定居下来。丹麦人占领并统治英格兰的东半部约一个世纪。其他的武
力沿塞纳河溯流而上并包围巴黎达两年之久,一直到收取献金与劫掠品之后才撤走。
另一个族群统治了从基辅往西的俄罗斯地区,并从黑海攻击君士坦丁堡。他们入侵回
教的西班牙并深入至地中海。
在公元第十世纪,法国国王以割让部分领土(诺曼第,由古代挪威人或诺曼人来统治。
)向维京人买回和平,并封他们的领袖为法国公爵。诺曼人并依协议皈依基督教。诺
曼人成为中古时代的一个非凡族群,曾经征服英格兰并建立第一个最大的欧洲王国。
其他的诺曼人亦征服了西西里、大半的意大利并在巴勒斯坦建立十字军的王国。
维京的入侵在第十世纪末期便已停止,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成为基督徒后,不再听从
过去异教信仰的战士价值观。另外,斯堪的那维亚分为几个王国,新的统治者将注
意力集中在管理业已拥有的土地上。除此,维京的殖民者在俄罗斯、法国和不列颠
等地亦被他们周围的文化所同化。不过,为因应维京人的威胁而发展出来的欧洲战
士文化,却随后在地中海东部的圣地找到发挥的新出口.
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关于维京的传奇故事中,20世纪出痕7b许多新词如:“维
京
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因此维京这个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
了今天又带有勇气的含义。
维京人的船A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
切联系。维京船制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维京船分为战船和货船两类。
战船较轻,船窄,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而货船的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两类船都有通常所说的弯曲船首,用
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就是指流传在挪威和冰岛一带的日耳曼民族的神话。
由于芬兰的民族和言语的差异,故不属于「北欧神话」的范围.
A
发表时间2006-09-19 16:56:41
在北欧,夏季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促的夏日里,冰封的山原开始解冻,融化的雪
水在山间流淌,变成小溪,穿过原野,汇聚成河流,最后奔向大海。北欧的夏季是
蓝天碧海,长在的日照和几乎可以说是奇迹的鲜花盛开。然而紧接着的,是寒冷冬
季惨淡的日光,漫长的黑夜,发怒似的冰冻之海,猛烈撞击着高崖峭壁的惊涛骇浪,
以及极地内巨伟壮阔的冰川与绚烂无比的北极光。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的对比
是如此强烈,难怪原始的冰岛人会认为世界是由冰与火的奇怪混合而诞生的。
如果说南欧的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在爱琴海蔚蓝色的波涛中吟诵的愉悦诗篇,那
么北欧神话便是日尔曼民族在荒凉苛虐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傲然悲叹。北欧神话反
映了原始部族的多神教信仰和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神奇瑰丽的想象,表明了古代
北欧部族奋力征服自然,特别是征服冰雪严寒的勇敢精神。
最早的北欧神话都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公元前,这种关于“天地玄黄,宇宙洪
荒”时期的志怪传说,即已在北欧的日耳曼部族里流传。到中世纪,冰岛学者用文
字把它们记载下来。
祖先流传下来的神话却在满诸多日尔曼国家中逐渐消失,仅保存于北海中布火山与
冰川的冰岛。
消失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日耳曼民族与罗马帝国接触后,也逐渐接受已为罗马国教
的基督教。
基督教僧侣识字,掌管一切纪录,对异教传说都十分不重视。日耳曼民族又有以种
奇特的风俗,就是禁止将语言变成文字,在改基督教之前,他们使用激进魔法文字
的卢恩文,对于古日耳曼人来说,语言本身具有神秘威力,如果将语言定为文字,
等于把不可思议的力量传了别人,就因为缺乏文字记录,以致今日我们很难去了解
古日耳曼人的信仰与生活方式,神话与传说一样。
但是这些消失于欧陆国家的古日耳曼神话与传说,却由吟游诗人口耳相传保留于冰
岛,这些吟游诗人被称为史嘉尔德,都是地位很高,有良好教养的战士,他们的任
务就是在战士欢聚的酒宴中,随著音乐的伴奏,口诵诸神的事迹与英雄功业,十四
世纪以前,他们的诗歌流传遍冰岛,古日耳曼神话与传说才终于藉著这些诗歌流传
了下来。
"北欧神话是被遗忘了很久的神话,古代北欧人的后裔将这份瑰宝弃而不顾,已有好
几个世纪之久。
北欧传奇中的主人翁大多是日尔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的英雄。
而当时只有基督教的教士识字,他们既掌管记录,保管文献,对于异教传说、抄本、
歌曲等自然深恶痛绝,清扫干净;只有少数资料幸存:英国的“贝欧武夫”- Beowulf、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和一些断简残篇-Saga(英雄传说),以
及两部冰岛神话诗集“爱达经”- Edda。
冰岛是最后一个基督教化的北国,传教士好像温和些,也可能是影响力小一点。拉
丁文并未驱逐北国的文学语言。民众仍用普通话诉说古老的故事,只是作者和时间
不可考罢了。
__最古老的“老爱达经” -Elder Eddda手稿是公元一千二百年左右写的,即基督教
传进来二百年后,书中有古歌?#123;二十九篇加上其他地方发现的同类歌词合成三
十四篇。这些歌没有书名,作者与编辑者的姓名也不详,学者们判定年代很古老,
大约作于西元850-1150年间。
__这时正是“维京时代”,这些海盗将从莱茵河下游居民听到的传说歌词传回到斯
堪地那维亚半岛及冰岛,再经由吟游诗人吟诵润饰成今日传世的形式,这些口传歌
词直到十三世纪中叶才写成文字,这就是“老爱达经”产生的经过。
__散文体的“新爱达经”-Younger Edda是十二世纪末的史诺里.史特卢森(Snorri
Sturluson)写的。主体是一篇教人写诗的技术性论文,外加一些“老爱达经”所没
有的上古神话资料。
__“老爱达经”比较重要,由许多诗篇构成,通常描写同一个故事,彼此却不相连。
里面有大史诗的材料,说不定比希□“伊利亚德”的内容更伟大,却没有北欧诗人
像荷马一样改写“伊利亚德”以前的故事一般加以整顿。
__北欧没有天才人物将众诗篇焊接成一体,化为美丽浩大的史诗;甚至没有人抛掉
粗糙平凡的内容,删除幼稚烦人的重复部分。有时候“老爱达经”一连列出好几页
人名。
__尽管文体很差,故事本身依旧射出幽光。“老爱达经”的诗人似乎有伟大的概念,
却没有表达的技巧。很多故事棒极了。除了悲剧诗人改写的几个故事,希□神话是
无法与它相比的。
最好的北欧故事都很悲壮,描写男人和女人坚决赴死,甚至有意选择死亡,老早就
计画妥当。“壮烈”是黑暗中唯一的光明。
__北欧神话与南方的希□神话在各方面都成为极鲜明的对比。 希□神话是文艺、美
术与音乐的世界,是无上幸福的乐园。北欧神话则完全相反。
__ 北欧神话予人最深刻的印象,应推其中所描绘的沉痛悲怆的世界形象。由生命巨
树Yggdrasil所支撑的宇宙呈现出多么怪异而又豪壮的面貌,宇宙的一端是火焰巨人
所居的极热世界“火之乡”Muspelheim,另一端则是永劫冰雪封锁的冷雾世界“死
人国度”Niflheim。
__这两个世界中间是神与人的居处,有时从南方飘来火与熔岩,有时从北方送来冰
雪、严霜,永远威胁著人类,也威胁著神只。这种对“天堂”的描述是多么凄惨,
也是其他民族神话所没有的。
在希□神话的世界里,属于异类的神,充其量只有极少数半人半兽的牧神而且其出
现也是牧歌式的,而且怪物的存在只是等待著神明和英雄的征服 。
__ 但是在北欧神话中却充满了一切奇形异相的生物,有巨大无比的大巨人,他脱下
的手套,会被误认为是高大的房屋;有一张开嘴即可吞噬天地的怪狼Fenrir;有以
口衔其尾,环绕人类世界“中庭”的大蛇Jormungandr;有畏惧阳光,避居地底,黑
面长鼻的侏儒;有面色一半青色一半肉色的死亡女神Hela。
__而贯穿这一切的是凄惨无比的战斗世界观。永劫的战斗笼罩全书,北欧神话的世
界因战斗而创造,亦因战斗而归于毁灭。
__任何民族的神话都有创世纪的传说,但北欧神话却着力描述宇宙的毁灭,这是北
方日耳曼神话与其他民族神话最不相同的特色。
__而且,北欧神话描绘宇宙毁灭的幻想,是如此沉痛、悲壮,地球上所有的神话,
几乎都无与伦比。
__像人类这样渺小的存在,其“生”与“灭”实在是不足道。在宇宙末日的大火焰
中,有巨大的力与力之疯狂相搏,在极其悲怆壮烈的最后之战中,连“诸神国度”
Asgard的诸神也都毁灭了,这些幻想实已臻至人类思惟的极限。
北欧神话概述
「 九夜吊在狂风飘摇的树上,
身受长矛刺伤; 我被当作Odin的祭品,
自己献祭给自己,在无人知晓的大树上!
没有面包充饥,没有滴水解渴。
我往下看,拾取鲁纳斯文字,
边拾边喊,由树上掉落。」
奥丁:北欧阿斯神族的至高神,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战神,权力之神,魔
法之神。曾冒死以一人之力闯入冥界,为人类取得古文字而拥有大量知识,为此失
去一只眼睛。他身形高大,身披金甲,骑八足神马“斯莱普尼斯”,手持名枪“冈
尼尔”,居住在“瓦尔哈拉”的神殿中,让女武神收集死者的魂魄,为终末之战
“饶纳诺克”即“诸神的黄昏”做准备。为举世闻名的北欧蛮族,维京人所信仰。他
们坚信如果英勇战死就可以进入“瓦尔哈拉”,所以战斗是勇猛无比,曾席卷过大
半个欧洲。奥丁曾在史克威尔的大作《FF8》中,扮演超强召唤兽。有八分之一几率
出现,每次都是一击必杀,不过手拿的是“斩铁剑”(“冈尼尔”呢?)。后被一
招“斩铁剑返”击杀。(战神会被自己的招式击杀???)
女武神(瓦尔基里):侍奉主神奥丁的女神,奉命奔波在战场上,收集战死的勇士
的灵魂,带往“瓦尔哈拉”,让其复活以应付诸神与巨人族的“诸神的黄昏”的最
终战。女武神们各个武技高超,为人类的保护神 。著名剧作家瓦格纳曾为其谱写过
名曲《女武神的飞驰》(瓦格纳以及他的作品和生平会在以后介绍,他的著名作品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歌剧版的奇幻小说,有兴趣的可以找来听听,十二分精彩!!
银英迷不可错过。而游戏《星际争霸》中人族的强力对空飞机也是以女武神命名的。)
齐格弗里德:德国著名英雄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里登场的英雄,他得到了拥有
至高力的指环,可以听懂鸟语。他杀死过巨龙,沐浴过龙血,成为有最强肉体的不
死男人。但却因为沐浴时一片树叶掉在了背上,肩胛骨下的一处成为致命弱点而被
人杀死。(详情请参阅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洛基:最初被看作仁慈之神,因为其杰出的才能和外貌而被阿斯神族接受,但身
为巨人族的他生性喜欢喜欢挑拨其他神争斗,还杀死了主神奥丁的儿子,被诸神囚
禁,在诸神与巨人族的终末战“诸神的黄昏”时爆发,加入巨人族阵营战斗,最后
带来了诸神的毁灭。
瑟特:住在火之国度的巨人,“诸神之黄昏”中率火巨人出战。
赫尔:主宰地下世界的女神,据说是洛基的女儿,奥丁赋予她到冥界尼弗尔海姆,
统治九界的权力。
焚里尔:北欧神话中最著名的魔兽,洛基的子女之一,巨大狼形怪物,传说当他张
开嘴后上下鄂可以顶住天地,因其性格凶暴而被矮人族囚困,直到终末战时,他才
脱困,并且吞下了太阳和主神奥丁。
托尔:著名的雷电之神,名字即“轰鸣者”的意思,诸神中最具怪力的神,以巨
大铁槌作战。他的铁槌也很著名,“托尔的铁槌”在许多作品中几乎成为了力量的
代表。他还是丰饶之神,主管一切人类所必须经历的仪式,如婚丧嫁娶等。“诸神
之黄昏”中托尔和世界蛇尤蒙冈多同归于尽。尤蒙冈多是一条自己衔着自己的大蛇,
象征无限。
北欧命运三女神:掌握“存在”和“未来” 斯克尔特 掌握“必然”和“现在”
威尔珊迪
掌握命运和过去 ???(没找到。)
多瓦夫:矮人中的妖精族(奇怪的组合)。据说当初是蛆虫,因啃食了最初巨人
尤米尔的遗体而获得了人形和智慧。拥有天才的锻造本领,是武器和工艺品的杰出
制造者,也就是奇幻小说中常常出现的矮人族设定的原形,代表人物很多,如《龙
枪》中弗林特。火炉。《罗德岛战记》中的吉姆,他们共同的特点为矮胖的身体,
大胡子,手持战斧,忠诚而脾气暴躁。
BERSERK:巴萨卡,这个词源于古代北欧语言,意思是“披着熊皮的人”后为“狂
战士”的称谓。是奇幻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职业设定之一。狂战士受主神奥丁的加护,
战斗中会陷入极度兴奋的忘我状态,以超强的肉体打击敌人,没有恐惧,疼痛的感
觉。严重者会陷入癫狂而死。如《罗德岛战记》中的奥尔松。
发表时间2006-09-19 17:08:01
诸神黄昏──雷加鲁克:
据说,在这可怕的毁灭日子将要来临之前,一定会先有预兆。最先显示的预兆是
人类将面临从不曾遇见过的寒冬。雪不停的下降,严霜使大地冰冻,刺骨的寒风在
黑沉沉的天空呼啸,狂风暴雨不见阳光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像这样悲惨的寒冬接
连了三次,中间没有夏天,每天都是阴惨惨的日子。所有的人所期盼夏天全部落空。
大雪不停地下,到处都结了冰。
在刺骨的酷寒中,宇宙充满了战争和冲突的阴影,旷野的恶兽为了寻找食物四处徘
徊。人们彼此不再宽谅互助,手足相残、父子成仇,在丑陋的欲情竞争中互相残杀。
这是一个充满罪恶与恐怖的世界,连大地也为之战栗,海枯地裂。死去的人多到无
法计数,秃鹰在空中聚啸盘旋争食死尸,罪恶横流,鲜血染遍大地。无数罪人的灵
魂争渡冥河,连河水的颜色都被遮蔽。
世界之树尤加特拉希顶上,“诸神的国度”的金冠鸡不断长鸣报警,它已叫得声嘶
力竭,红焰雄鸡从“死亡之国”底层以尖锐的啼声回应着。铁森林迦瑞沃德的丘顶
上,暴风雨之鹫鹰奋力鼓动双翼,狂风暴雨肆虐呼啸,天地昏黑,追赶日月的狼群
吞下了它们的目标,大地因崩裂而发出怒吼。
能张口吞噬天地的怪狼焚里尔,此时已挣脱束缚它的咒锁,它抖一抖身上的皮毛,
整个世界都为之颤动。世界之树从树根一直震到树梢,山崩地裂,住在山中洞窟的
侏儒们惊惶奔逃,却找不到洞窟入口。黑龙尼特霍格,此时也掏空了世界之树的深
根,大树已经奄奄一息。这时环绕“中庭”的大蛇迦瑞姆格德雷也从海底泥床上醒
来,翻腾着它巨大的身体,硕长的尾巴掀起巨浪吞没了“中庭”的山脉,海水直冲
上“诸神的国度”的天空。从高山一样的巨浪中,大蛇昂起它巨大的头,全身都是
毒斑,口中喷出的气息变成火焰烧焦了天空。
就在这天翻地覆的时刻,从火焰之国摩斯比海姆涌来了火焰军队,他们在撒特的领
导之下,乘着火焰的波涛杀来。撒特右手持着夫雷失落的胜利之剑,左手高举着熊
熊的火焰。此时邪神洛基也挣脱了永罚的锁练,加入与诸神为敌的阵营,怪狼焚里
尔跟在他的后面,一起奔向“诸神的国度”。从东方,巨人瑞弥尔掌着船舵,和大
蛇迦瑞姆格德雷一同向“诸神国度”划来。胸前沾满鲜血的地狱恶犬格姆,立在面
临灰暗悲哀深渊的岩石上狂吠。身体一半肉色一半蓝色的“死亡之国”女王海拉站
在用死人指甲制成的大船上,船中载满霜巨人的军队向“诸神的国度”开来。巨人
军队挤满了虹桥,喧嚣声震撼宇宙,庄严华丽的虹桥终于在敌人蹂躏下崩坏粉碎。
山脉崩裂,岩石成灰四处飞散。
看到这种情景的亚萨园的守卫神海姆道尔,立刻取出了密藏于世界之树尤加特拉希
浓荫中的神奇号角,吹出紧急信号,以召集诸神和英雄。号角的声音响彻云霄,比
雷鸣还清楚,向“诸神的国度”报告不幸的消息。 诸神的军队迅速地拿起武器,冲
出有540个门的“英灵殿”,在原野上布好阵势,开始迎击巨人们,圆盾与圆盾互相
撞击,尖锐的长枪在空中飞舞,像密集的阵雨,喊声动摇天地。
在决战的前夕,奥丁只身前往命运井一探。只见到命运三女神脸罩薄纱,默然地坐
在凋零的世界之树旁,身边仅有一张破网。奥丁随即转往智慧巨人密密尔之处,在
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后便转身赶回战场。
现在两方都到齐了,无数年的仇恨将在这里一次解决!
首先交锋的是大神奥丁和怪狼焚里尔,这挣断诅咒之锁的复仇巨魔张开他那足以撑
满天地的巨口,向空中喷出熊熊火焰,两眼发出闪电般的精芒向奥丁猛扑过去。奥
丁举起神枪基格努尔迎击,他头戴闪亮的金盔,深蓝色的斗篷像蓝色火焰般在他肩
后起伏,跨下骑着比风还快的神马斯莱普尼尔,真不愧是“诸神国度”的众神之王。
但可惜的是他战运不佳,在经历了一番惊天动地的恶斗后却不幸死于怪狼焚里尔的
利齿之下。
奥丁之子维德见父亲惨死,立刻向怪狼焚里尔跃去,一□
'7d踩住它的下巴将其巨口撕成两半,然后用一根长枪从狼喉刺进心脏,报了杀父之
仇
发表时间2006-09-19 17:09:06
夫雷指挥着“英灵殿”的勇士们,向撒特冲去,可是夫雷一向惯用的兵器胜利之剑,
现在却正持于敌人手中,他只有拿一鹿角做为武器。夫雷终于被敌人手中的胜利之
剑击中,奄奄一息。
地狱之犬格姆,一面舔着鲜血,一面向战神泰尔冲去,一场激战过后,泰尔和格姆
都伤重而死。
洛基的对手是守卫虹桥的死敌海姆道尔,受过长期酷刑之后,洛基的相貌极其恐怖,
脸色像死一般苍白,长发和胡子蓬然怒立,看起来像奇怪的角。海姆道尔的剑很快
就斩下了这丑陋的头,但说也奇怪,这颗被斩下的头颅却从地上弹跃而起,刺中海
姆道尔的胸部,而夺走他的生命。
雷神托尔和宿敌大蛇迦瑞姆格德雷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大蛇庞大的身躯不断翻滚,
巧妙地躲避托尔的神锤,同时不断向托尔吐出毒汁。雷神愤怒极了,把雷神之锤用
力朝大蛇头部掷去,刹时雷声轰隆雷光夺目,大蛇昂起身躯向旷野喷出鲜血后倒地
死去。但是托尔也中了蛇毒,他摇晃着发出雷鸣般的痛苦呻吟,踏出九步后,这位
“诸神国度”的第一勇士也气绝身亡。
战场上堆满众神和巨人的尸体,平原已经变成一片血海,黑龙尼特霍格在战场上空
飞翔,双翼发出骇人的声响,贪婪地啃食着染满鲜血尚存余温的尸体。天空中发出
血般暗红的光,把天空和大地染成一片深红。战场上立着的身影已寥寥可数。这时
杀死夫雷的撒特,把手上的火焰投向天空,在红莲般的熊熊烈焰之中,整个宇宙轰
然毁灭。
在已经毁灭的宇宙的极南边,有另一片无边无际的蓝天,从来没有人曾经到过那里。
世界末日的暴风雨过去了,天地都毁灭了,极少数还活着的神都逃往南方去,一对
人类男女藏身世界之树尤加特拉希的树洞中,饮用晨露,生存了下来。
时间过去了,从他们脚下的大海中涌现出新的大地。死去的光神博德和暗神霍德尔
也复活归来。
这片大地比已经毁灭的旧世界更美丽,绿意更深浓,水果树上结实累累,潺潺的水
声在清晨新鲜的空气中传来。在这遥远的南方,美丽的平原仍和以往一样存在,幸
存的诸神踏着平原上的绿草走过,在草丛中,他们彷佛见到以往在度过的黄金岁月。
怀着深沉的喜悦,诸神似乎又在这和平的新天地中找到那已经崩溃的奥丁的宫殿和
“英灵殿”的残迹。他们依稀又像走入了“英灵殿”的大厅,幸存的诸神相视,且
惊且喜,各人心中都有无尽的怀思,大家不禁喜极而泣,决心重建记忆中那如此鲜
明的宫殿,重建一个全新的幸福天地……
之后,黑龙尼特霍格从尸堆中窜了出来,它沉重低缓地飞过大地,黑色的翅膀上挂
满骸骨。不久它在极远之地坠落下去,消失在寰宇边缘那无底的深渊中。
命运的劫火虽然毁灭了宇宙,却也烧毁了一切邪恶,新的秩序又将重新建立,新的
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发表时间2006-09-19 17:10:15
【永恒的战斗与绝望的精神】
北欧神话与南方的希□神话在各方面都成为极鲜明的对比。 希□神话是文艺、美术
与音乐的世界,是无上幸福的乐园。北欧神话则完全相反。北欧神话予人最深刻的
印象,应推其中所描绘的沉痛悲怆的世界形象。由生命巨树Yggdrasil所支撑的宇宙
呈现出多么怪异而又豪壮的面貌,宇宙的一端是火焰巨人所居的极热世界「火之乡」
Muspelheim,另一端则是永劫冰雪封锁的冷雾世界「死人国度」Niflheim。这两个
世界中间是神与人的居处,有时从南方飘来火与熔岩,有时从北方送来冰雪、严霜,
永远威胁着人类,也威胁着神只。这种对「天堂」的描述是多么凄惨,也是其它民
族神话所没有的。在希□神话的世界里,属于异类的神,充其量只有极少数半人半
兽的牧神而且其出现也是牧歌式的,而且怪物的存在只是等待着神明和英雄的征服
。但是在北欧神话中却充满了一切奇形异相的生物,有巨大无比的大巨人,他脱下
的手套,会被误认为是高大的房屋;有一张开嘴即可吞噬天地的怪狼Fenrir;有以
口衔其尾,环绕人类世界「中庭」的大蛇Jormungandr;有畏惧阳光,避居地底,黑
面长鼻的侏儒;有面色一半青色一半肉色的死亡女神Hela。而贯穿这一切的是凄惨
无比的战斗世界观。永劫的战斗笼罩全书,北欧神话的世界因战斗而创造,亦因战
斗而归于毁灭。任何民族的神话都有创世纪的传说,但北欧神话却着力描述宇宙的
毁灭,这是北方日耳曼神话与其它民族神话最不相同的特色。而且,北欧神话描绘
宇宙毁灭的幻想,是如此沉痛、悲壮,地球上所有的神话,几乎都无与伦比。像人
类这样渺小的存在,其「生」与「灭」实在是不足道。在宇宙末日的大火焰中,有
巨大的力与力之疯狂相搏,在极其悲怆壮烈的最后之战中,连「诸神国度」 Asgard的
诸神也都毁灭了,这些幻想实已臻至人类思惟的极限。北欧神话中的主神Odin,是
暴风之神、战斗之神,同时也是永恒的放浪者。同是一个多神的世界,但希□神话
中,以宙斯Zeus为首的诸神,其地位都是永恒而不可动摇的,抗拒诸神的巨人,在
悲惨的败北之后,即被打入永劫黑暗的地狱,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相反的,北欧
的诸神却须不断地与巨人族战斗,巨人除了拥有足以与诸神相抗的力量而外,同时
也是这宇宙最早的诞生者,巨人的血也在诸神的脉管中流动着。除了雷神Thor的雷
霆之槌与日神Frey的胜利之剑以外,在武力上,诸神往往不是巨人的敌手,单就智
力而言,诸神也未必优于巨人族。智能之泉是从生命之树伸向巨人国的一枝树根底
下涌出,负责守护泉水的又是巨人Mimir。甚至那原应归属于神性的睿智,在北欧神
话世界裹,其根源亦为巨人所有。和一切均优于己的敌手作绝望之战,这正是日耳
曼民族所体会的命运。从民族大迁徙时代开始,历经海贼时期,日耳曼民族的生存
方式就是战斗、迁徙、再战斗。这是充满沉浮流转的动荡生涯,他们将民族命运置
于战斗,从冒险中求生,屡败而不悔,这种生活态度的根源正可从神话传说中找到
印证。
创世纪
太初之时世间无万物,没有沙、没有海,没有凉爽的浪花,下无大地,上无天庭,
只有无底的「深渊」--Ginnugagap。 在它的北方,有淡淡的雾和风的世界。这个冰
寒和灰雾的世界是「死人之国」或「雾之国」--Niflheim。从「死人之国」的泉水
--Vergelmir有十二条河流向南方,河水注入「深渊」就冻结起来,冰层相叠,看来
好象重叠的冰山,覆盖着那无底的「深渊」。从这雾的世界往南,有极热的世界,
叫做「火之乡」-- Muspelheim。这里有一个火巨人Surt镇守于此,他常以利剑砍击
冰河,于是飞散的火焰,乘着热风,吹向永冻的冰层,溶化了它的表面。黑色的水
蒸气不断从冰层表面涌起,成为一团团的霜,包围着冰层,不久,霜气又受热凝聚
成水滴,终于诞生了霜巨人之祖--Ymir,还有一头名叫Audhumbla的巨大牡牛。这母
牛吐出的气息有香味,从四个乳房滴下苦涩的奶汁,巨人就吸母牛的苦奶维持生命。
吸饱了奶,填满肚子之后,Ymir被难禁的睡意袭击,躺在冰上,沉入无梦的睡眠。
在沉睡中,汗从他的左腋滴下,一男一女,并且从Ymir脚下产出有六个头的畸形巨
人Thrudgelmir,从此霜巨人族便繁衍成群。而母牛则以舔取冰上的盐和白霜维生。
有一天,当它正舔着盐块的时候,突然从盐块中露出带有光泽的长发,长发被火之
乡的火焰亮光衬映,显得光耀动人。第二天,□
'7b出美丽的男性头部。第三天,雄壮的身躯也由盐块中浮现出,这就是称为Buri的
神只,神族的祖先。Ymir与Buri发生战斗,于是巨人族和神族之间的激烈战斗就这
样开始了。最后,Buri受到Ymir致命的一击,倒在冰原上气绝而死,巨人获得了胜
利。但是这时Buri的儿子Bor娶了女巨人 Bestla为妻,并生有三子,Odin、Vili和
Ve。这三位神只为报祖父被杀之仇,继续和巨人作战。于是经过震撼宇宙的激战之
后,好不容易才把巨人 Ymir杀死,Odin用长枪刺穿了Ymir的胸部,鲜血喷涌而出变
成一片血海,巨人族都在血海中溺死了。只有一对男女,那六个头巨人 Thrudgelmir的
子嗣Bergelmir与其妻,游过血海,逃往世界的另一边,他们在海那一边建立了「巨
人之国」Jotunheim,在那里他们繁衍出许多的霜巨人,并且誓言永远与诸神为敌。
接着Odin开始创造世界,首先他把Ymir尸体放入「深渊」的中央,用Ymir的肉创造
了大地,血液变成无涯的海洋,骨骼成为山脉,数不清的毛发变成树木。Odin又把
巨人的头盖骨凿成苍穹,以脑髓造云,还有霰和雪堆积其中。巨人的尸体不久长出
蛆虫,这些蛆虫引起神只的注意,并赐与他们人型。由于苍穹需有强而有力的支撑,
因此神只就由这个新生物中挑选具有怪力的四个来支撑,他们的名字分别为Nordri,
Sudri,Austri及Westri,所以便称呼他们分立的四个方向为---北方North、南方
South、东方East和西方West。神只继续把巨人的眉毛被当作围墙,里面的空间被称
作「中庭」--Midgard,这世界位于「死人之国」和「火之乡」的中间。然后诸神由
「火之乡」取来火星,放在天空中,创造了太阳、月亮和繁星。日月被安置在战车
上,然后诸神挑中了巨人族的一男(Mani,月亮)一女(Sol,太阳)来驾驶。另外,又
命一女巨人「夜」Nott骑黑马奔驰天际,每到早晨就由其儿子「昼」Dag骑着光马接
替,这样就有了「黑夜」与「白日」的交替。日月后面被可怕的狼群所追逐,有时
咬上了就形成了「日蚀」和「月蚀」。狼群总是不舍地追着,总有一天它们终将吞
食日月,那便是末日的来临。创作完成以后,Odin和他的兄弟就在海岸边徜佯着,
欣赏自己的成就。无意间他们发现两枝树枝被浪冲到岸上,于是他们就用其中的□
树枝创造出男人来、而另一榆树枝则造出女人。虽然人类始祖出现了,但有了肉体
还是缺少了点灵性,于是Odin便赐给人类生命和灵魂,Vili给了他们理性和动作,
Ve则给他们感情、仪表与语言。于是这对原本是树枝的男女就成了有爱、有希望、
有生、有死的生物,他们便带着诸神赐予的种种居住在「中庭」里繁衍族群,成为
人类的始祖。
世界观
在人们的理解中,这个宇宙是由九个世界所构成的,并区分为三层: 在最上面一层
中有「诸神国度」--Asgard,这里是Aesir神族的居所,是被一片绿色的原野-Idawald所
环绕着,就在一条永不冻冰的大河Ifing的彼岸。河面终年笼罩着浓雾,雾层不断涡
动着,覆着河面,圣岛就在河的中央。雾层中不时有火舌隐现,这是突破逆卷白浪
的电光。Asgard四处都有摩天的庄严城堡,奔腾的浪花不断咬着城堡的裾脚。在鹫
鹰蹲伏的山丘上,有绵延不断的宫殿,其中最庄严华丽的当属Odin的「金宫」Gladsheim。
它的大厅-「英灵殿」--Valhalla以长枪的枪缨遮蔽屋顶,座椅皆是用白银包裹,在
正中央耸立着黄金宝座--Hlidskijalf,诸神之父Odin就从这宝座环视天界和人间。
「世界之树」它高扬的枝梢,荫蔽着诸神之父 Odin所居的城堡「金宫」--Gladsheim,
城堡黄金的屋脊顶端伫立着金冠的公鸡,它每天早晨负责把诸神唤醒。当这只公鸡
啼叫时,下界死国的红鸡也和它互相应和,由此产生了喧嚣尖锐的「时间」。Odin带
领神明们在这块土地上群聚而居,一次大会议之后,Odin颁布命令,在此神之家不
许有流血之事。神明们并建立了一大冶炼炉,制造出许多武器和工具,欢愉地建设
家园,于是神只的黄金时代开始了。另外,还有另一神族-Vanir所居住的领域 Vanaheim,
天地之间万物的生养繁殖、海洋和风,都归Vanir神族控制。而且此神族通晓许多连
诸神之父Odin都不知道的神秘咒法。日神Frey 和爱与美神Freya即属于这神族。在
这一层中还有一种名叫妖精或精灵--Elves 的生物,他们是Ymir尸体蛆虫转变的一
种生物,虽然不具神性,但仍然拥有很大的法力。光明妖精生得特别美丽,穿着优
雅透明的衣裳,比太阳还要明亮辉耀。他们最爱光亮,是善良亲切的小妖精,他们
住的地方叫「妖精之乡」--Alfheim,是日神Frey的领地。妖精们在Fery明朗光辉照
耀之下,快乐地游玩嬉耍。他们照料花草,与鸟儿蝴蝶嬉戏,有时还可以在月夜绿
草上看到他们的舞姿。 第二层则是人类居住的「中庭」-Midgard,意思是中间的世
界。它被大海所环绕,可以经由跨越虚空的三色(冰、火、空气)虹桥--Bifrost,通
往神只居住的「诸神国度」。
不过诸神之敌的巨人族也住在这一层。他们的领域称作「巨人国度」-Jotunheim。
巨人们身材高大,野蛮强悍,有着可怕外型。在极北之地有一只巨人幻化的大鹰,
当他挥动双翼时,就会刮起凛冽的北风直扑「中庭」-Midgard。女巨人都丑恶吓人,
但是其中也有美丽动人的美女,如Frey的妻子 Gerda。「中庭」-Midgard非常富饶,
可是巨人居住地却满是乱石、绝壁,荒林等恐怖不祥之处。人类世界到「巨人国度」
的路标是一个恐怖的「铁森林」-Jarnvid;也有传说海的那一边就是「巨人国度」。
而在北边的是矮人们Dwarfs的领域「矮人之乡」-Nidavellir。另外还有居住在「侏
儒之乡」--Svartalfheim的黑色的侏儒--Trolls、Gnomes、或Kobolds。这些也是Ymir尸
体蛆虫转变的一种生物。这些侏儒长得很丑。长长的鼻子松松的垂落在嘴唇上,皮
肤呈现肮脏的土色。白天,他们躲藏在阴影中,晚上才到地面上来。这些侏儒把阳
光视为最可怕的仇敌,因为他们只要一遇到阳光,就会变成石头。 他们的语言就是
寂静无人处响起的回声;他们住的地方,或在深深的地穴中,或在大石的裂隙间。
在宇宙间所有的生物中,黑暗侏儒是最优秀的工匠,许多宝物都是他们的杰作。同
时,这些黑侏儒都拥有种种神秘的力量和深遂的知识,他们还懂得鲁纳斯(Runes)文
字,不仅能刻写,也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最下面一层是「死人之国」或「雾之国」
-Niflheim。这是一个冰冷多雾的地方,一个永夜的场所,只有亡者才能到达。它的
边界是冥河Gioll,河上有镶金的水晶桥,守桥者是状如骷髅的老巫婆Modgud,凡要
过桥者都要用血贿赂。过桥后便来到由冥犬Garm看守的冥界之门。在这死国里有个
叫Nastrond的地区,每个作恶的死者都必须通过这里,然后受冰泉浸沉和毒蛇咬□。
最南边的世界为「火之乡」- Muspelheim。它并不位于这三层之中,并且跟「死人
之国」-Niflheim一样,存在的时间甚至于比太初巨人Ymir还要远久。而贯穿连结这
一切的是一株巨大的□树。它萌生于「过去」,繁茂于「现在」,延伸到无限的
「未来」。树叶永远青绿,它的枝干支撑着整个宇宙的重量,根部贯穿全世界,名
叫:「世界之树」--Yggdrasil。这株□树是从被Odin杀死的巨人Ymir尸体上生长出
来的。它巨大的树根分为三条主脉: 一条伸向人类的「中庭」-Midgard,
发表时间2006-09-19 17:12:16
一条伸向「巨人国度」-Jotunheim,
一条则延伸到「死人之国」-Niflheim之下。树根之旁都有泉水涌现,滋养着树根。
在伸向人类世界「中庭」旁的泉水是神圣的命运井-- Urdar brunnr,是由「夜」Nott的
父亲Norvi后代,三位命运神(Norns)所看守,他们负责用泉水灌溉树根,维持大
树枝叶茂盛。这三位女神分别叫
「过去」--Urd
「现在」--Verdandi
「未来」--Skuld
他们将生命分派予人子,指定众生的运数。 另外,伸向「巨人国度」的树根旁,则
是由智者Mimir看守的智能井,这涌出的泉水中隐藏着无限的智能和知识。但是,通
往「死人之国」的树根旁,却潜伏着一条叫「绝望」的黑龙--Nidhogg。它和其它无
数的蛇类盘据树干,啃食着树干。此外在大树顶端则是一只鹰,在它两眼之间蹲着
一只叫Vedfolnir的苍鹰,炯炯有神地注视天上地下。还有四匹大鹿奔驰于树枝之间,
无餍地嚼吃新发的嫩芽,四匹大鹿象征四个方向的风,吹拂着树枝。一只松鼠Ratatosk则
跳上跳下地挑拨苍鹰和黑龙。这些都在伤害着「世界之树」,当有一天它们咬死神
木,宇宙就会崩塌!在这树下躺着Ymir,这巨人很不喜欢被沉重的大树压在身上,
于是不断摇动身子,想把它摆脱。于是宇宙颤抖,这就是可怕的地震。
诸神之父:
Odin 是爱瑟神族(Aesir)的主神,传说为一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失去一目,冰
冷又严肃的人物。他是胜利、诗歌、智能和死亡之神,由于众神大多出于他,又称
为「众神之父」-All father。星期三被认为是Odin的日子,在南方如日耳曼地区他
的名字念成Wotan。风(Wind)、木 (Wood)都和他的名字有关。他肩披深灰的斗蓬,
斗篷边镶着闪耀的星辰,头戴蓝如晴空的阔边帽子,反映着天际夕阳的余辉。深炯
有神的单眼透视着生与死的神秘。手中拿着由世界之树-Yggdrasil树枝作成的长枪
--Gungnir〔其它故事说是地底的侏儒所送的,此类互相矛盾的故事在北欧神话中偶
尔会出现。〕,当Odin掷出时,会发出划越空际的亮光,地上的人称之为「流星」,
这支枪投出后必定命中。这枪是神圣的,一但对着此枪发誓,便不能再反悔。他的
手指上还戴着财富的象征--指环Droupnir,这指环每隔九天便会复制一次。其宫殿
被称作「金宫」--Gladsheim。他的座骑毛白胜雪,有八只脚,是神骏的天马,叫Sleipnir。
双肩上□息着两只乌鸦,一只叫Hugin,另一只则为Munin,分别代表着「思维」和
「记忆」,他们是 Odin的眼线,会将每日所见的物向主人报告,当别的神只饮宴时,
Odin便思索「思维」和「记忆」告诉他的话。Odin还有两只大狼,分别叫Geri、 Freki代
表「贪欲」和「暴食」,Odin把献给他的肉全给它们。Odin,原本不是独眼的。他
瞎了一只眼的故事是这样的...世界之树- Yggdrasil的三条主根有一条是延深到
「巨人国度」,而这条根之下有蕴含一切「智能」的神秘泉水滚滚涌现,负责看守
智能之泉的就是巨人Mimir。 Odin为了想把「智能」带进诸神的世界里,很想尝一
口这泉水。一日他独自骑着Sleipnir,越过了横跨虚空的虹桥,去拜访诸神不敢接
近的智能之泉。快到时,看到浓密的树荫依稀有人的影子。凝眸注视,才清楚看见
是严肃地坐在智能之泉旁的Mimir。Odin在Mimir的身边下马,向他要一口泉水, Mimir虽
然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谁,但他仍然慢慢地摇着头,不肯给水。『在此之前,有好
多人都想要一杯泉水,但是,他们一听到一杯泉水的代价,都吓得不敢要了。』
『这我早已知道,我愿意献出「诸神国度」所有的黄金,或着给你我的右手!』Mimir微
笑着回答『我要的不是这些,Odin啊!智能之泉的代价是你那只锐利的右眼!』于
是,为了那智能之泉,Odin终于永远失去一只眼睛取得鲁纳斯(Runes)的智能。鲁纳
斯(Runes)是一种咒文,只要将它刻在木、石、金属甚或任何材料上,就能得到无穷
的威力。Odin除了失去右眼外还饱受痛苦才得到这门智识。
发表时间2006-09-19 17:12:55
Odin自述
「 九夜吊在狂风飘摇的树上,
身受长矛刺伤; 我被当作Odin的祭品,
自己献祭给自己,在无人知晓的大树上!
没有面包充饥,没有滴水解渴。
我往下看,拾取鲁纳斯文字,
边拾边喊,由树上掉落。」
由于Odin曾经受倒吊之苦,因此吊刑在北欧人的法律中是非常重刑。在塔罗牌中有
一张称为「倒吊男」的,即是取此象征。在西方犯人被绞刑,称之为骑马,即 Odin被
倒吊在树上,所以世界之树Yggdrasil的意思也就是「Odin之马」。Odin取得了鲁纳
斯的奥秘,由命运三女神Norns把这种文字记载的命运,刻在黄金宝盾上。他又冒着
危险从巨人-Suttung那边取得诗仙蜜酒,尝过的人都可变成诗人。这两项宝物他都
赐给人类;他在各方面都是人类的恩人。Odin本身也喜欢伪装成人类的形体,漫游
在尘世间,他有多种乔装方式,如果是要带来战争,他便戴着鹰盔;如果是和平地,
他就身着黑斗蓬,戴着阔边帽子来遮掩独眼。好武的北欧战士认为战争时如果能蒙
Odin庇佑,便能够得到一股拥有熊之精神、狼之勇猛的力量,即「Berserker rage」,
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狂战士」-Berserker。北欧人认为暴风雨是Odin骑马
在奔驰,收集亡魂,故当有旅人在暴风雨中遭到不幸便是蒙Odin招唤。虽然在「诸
神的黄昏」-Ragnarok中,Odin将注定与宇宙同赴灭亡,他仍然选择和命运奋斗!他
主宰人类居住的「中庭」中战争的胜负,并命令侍女Valkyries将死者带回到「英灵
殿」,而这些英雄们将在「诸神的黄昏」的劫难里和诸神并肩作战。Ve and Vili是
斯堪地那维亚人(Scandinavian)的古神,他们两个与Odin都是古神Bor(名字就是诞
生的意义)与巨人之女 Bestla所生。在北欧的创世神话里,他们兄弟三人击败巨人
族,杀死太初巨人Ymir,共同构筑了这个世界,并创造了人类一族。他们三人据说
长相相似,因此有一说,Odin,Ve and Vili是三位一体,这可能是基督教士传教时,
为了阐述教义所做的比拟。在一些诗歌中曾叙述 Odin自我放逐到人间,结果就由他
们两人统治「诸神国度」--Asgard,并共有Frigga,直到Odin回来。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其妻Frigga偷了Odin的用金子打造的人像上的一块金子,
而且又打破金像,使金像不能自供偷者是谁(Odin曾施以鲁纳斯咒文在金像口上,使
金像能说话)。此举触怒了Odin。结果是Odin负气离开了「诸神国度」,到地上漫游。
在他不在位期中,他的兄弟Vili和Ve就取代了 Odin。由于Vili和Ve与Odin面目神似,
Frigga也浑然不知(?)。可是他们却没有Odin的神力,于是霜巨人们便用寒冰封
锁了大地,毁坏了一切生物。幸而七个月以后,Odin回来了,两位篡窃者也偷偷跑
走。于是霜巨人也不敢再作恶,世界复又充满了生气。这也是北欧人对于寒冬何以
会来的解释,北欧人的五月祭典(在五月一日),就是庆祝Odin的归来。
神族之战:
在远古的时候,Aesir神族营造了『诸神国度』Asgard,并用金子和精美的工艺把它
装点得华丽无比,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是欢乐和美妙的。诸神们个个都用黄金首饰
和珠宝把自己打扮得雍容华贵,他们的黄金闪闪发光,照亮了整个世界。他们围坐
在一起,下棋取乐,整个天空、海洋和大地都充满了快乐。后来,来了一位妇人,
谁也不知道她是从那里来的。她称自己叫做Gullveig,她会各种各样的魔法,能改
变人们的思想,诱发他们的贪欲。她走访了一个个庄园,为那些想知道自己未来命
运的人算命,她于黑暗中的厅堂里搭起法坛,让人们在火堆上添柴火,在满是烟气
的房屋中作法。贪婪的女人们看见她来访时,眼里都闪烁着异样的光芒。Gullveig也
来到了『诸神国度』Asgard,当她在厅堂中滔滔不绝地放肆高谈她的魔力及对黄金
的喜爱时,诸神之父和其它神只不禁露出厌恶的神情,最后,诸神们认为这世界没
有这个妇人会比较好。于是诸神逮住了她,用长矛刺她,在她的葵7d下堆起柴火,
放火烧她,要把她和她的妖术一起烧掉。但是他们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的魔
法太强了,不论怎样烧她,她都能再生。神只并不知道Gullveig是从哪里来的,但
是后来发觉她好象和Vanir有关系。Vanir神族听到Aesir神族怎么对待Gullveig以后,
他们对这种对待客人的行径非常不满,于是便聚集起来,来到『诸神国度』 Asgard,
要求Aesir神族的赔偿。Aesir神族聚集在一商讨要不要进行赔偿,是不是和Vanir神
族讲和。他们商量的结果是,不对虐待 Gullveig的行为赔偿。Odin拿起他的长矛,
把它投到Vanir神族中间。在Gullveig被插在长矛上抬到火堆上的时候,世间便有了
杀戮;在 Odin把他的长矛投到了Vanir神族中间的时候,国王之间就有了战争。从
那以后,每当两个群体作战的时候,他们的首领总是第一个把长矛投向敌群之中,
并且喊道:『我把你们全都奉献给Odin。』这种仪式预示着胜利,首领的长矛所击
中那个人的下场,也就是全体敌人的下场。
发表时间2006-09-19 17:13:28
但是,当Odin的长矛投到Vanir神族中间时,Vanir神族全部奋力冲了过来,攻打那
仅仅由栅栏围着的『诸神国度』Asgard。他们奋力攻破了栅栏,念着咒文唱着战歌
攻进了Aesir神族的领域。战况非常激烈,Vanir神族拔起树木抬起大石丢向Aesir神
族,Aesir神族也回敬以暴雨雷电,战斗持续了很久,双方陷入了僵持战。这时,最
有见识的两族长老都看出,继续厮杀下去一定会使Aesir神族和Vanir神族两败俱伤。
于是他们便坐在一起议和,他们相互立下誓言,决议交换彼此的优秀成员来当人质,
来表现最大的诚意。Vanir神族方面把他们伟大的领袖之一Njord以及他的儿女Frey和
Freya送到了Aesir神族这一边,再加上Vanir神族最有智能的Kvasir。Njord、Frey和
Freya从此便和Aesir神族一起生活在『诸神国度』Asgard。Frey和Freya是Njord和
他的姊妹所生的,Aesir神族并不喜欢这一点,但是Aesir神族还是把他们看成是自
己一族的,让他们在诸神国度中享有很高的地位;Freya也回报以许多Vanir神族的
法术,而后来在『诸神的黄昏』时,他们也与Aesir神族共赴毁灭。Aesir神族这方
面则把Honir和Mimir送到Vanir神族这一边。Honir是著名的领袖,Aesir神族认为他
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将和他的表现一样好;Mimir是以智能闻名于Aesir神族。Vanir神
族也很欢迎他们的到访,曾经一度还让Honir当他们的领袖,Mimir当副手,两人搭
配极好。但是当Mimir不在场时,Honir的表现就失常,一点也不像是有智能的人。
于是Vanir神族认为他们在这次的和解中吃了大亏,非常不满。有一天他们便把Mimir的
头砍下送回『诸神国度』Asgard。Odin收到后,便将Mimir的头用药草烟熏使他不会
腐败,并用魔法使其能说话,于是这样Mimir的智能便能为Odin自己所用。
(编者注:这个故事跟其它的传说有很大的歧异,Mimir原是巨人族的智者,在这里
成为Aesir神族一员;Kvasir在诗仙蜜酒的故事中是两方和解后共同创造出来的,这
里则是 Vanir神族最有智能的人。这种矛盾情节编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既是
『神话』就不要太认真它的逻辑。)
诸神的黄昏
诸神与巨人之间不断的冲突、斗争,一定会引发两大势力的最后决战。
到那时候,不但所有目所能见的创造物将要毁灭,连「巨人国度」、「妖精之乡」
和「中庭」的居民,「诸神国度」和「死人之国」的诸神,都将随他们所居的世界
而归于毁灭。这世界的末日-Ragnarok-诸神的黄昏,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
而这可怕的毁灭日子将要来临之前,一定先有预兆。最先显示的预兆是人类面临不
曾遇过的严冬。雪不停的下降,严霜使大地冰冻,刺骨的寒风在黑沈沈的天空呼啸,
狂风暴雨不见阳光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
像这样悲惨的寒冬接连了三次,中间没有夏天,每天都是阴惨惨的日子。所有的人
所期盼夏天全部落空。大雪不停地下,到处都结了冰。
在刺骨的酷寒中,宇宙充满战争和冲突的阴影,旷野的恶兽为了寻找食物四处徘徊。
人们彼此不再宽谅互助,手足相残、父子成仇,在丑陋的欲情竞争中互相残杀。
这是一个充满罪恶与恐怖的世界,连大地也为之战栗,海枯地裂。死去的人多到无
法计数,秃鹰在空中聚啸盘旋争食死尸,罪恶横流,鲜血染遍大地。无数罪人的灵
魂争渡冥河,连河水的颜色都被遮蔽。
世界之树-Yggdrasil顶上,「诸神国度」的金冠鸡不断长鸣报警,它已叫得声嘶力
竭,红焰雄鸡从「死人国度」底层以尖锐的啼声回应著。
铁森林--Jarnvid的丘顶上,暴风雨之鹫鹰奋力鼓动双翼,狂风暴雨肆虐呼啸,天地
昏黑,追赶日月的狼群吞下了它们的目标,大地崩裂而发出怒吼。
能张口吞噬天地的怪狼-Fenrir,此时已挣脱束缚它的咒锁,它抖一抖身上的皮毛,
整个世界都为之颤动。世界之树从树根一直震到树梢,山崩地裂,住在山中洞窟的
侏儒们惊惶奔逃,找不到洞窟入口。
毒龙Nidhogg 此时也掏空了世界之树的深根,大树已经奄奄一息。这时环绕「中庭」
-Midgard的大蛇-Jormungander也从海底泥床上醒来,翻腾著它巨大的身,硕长的尾
巴掀起巨浪吞没了「中庭」的山脉,海水直冲上「诸神国度」的天空。
[修改帖子] [回复此帖] [引用此帖]
11楼 [精] 回复:Re
湖边硕鼠 发表时间2006-09-19 17:13:59
从高山一样的巨浪中,大蛇昂起它巨大的头,全身都是毒斑,口中喷出的气息变成
火焰烧焦了天空。
就在这天翻地覆的时刻,从南方火之乡(Muspelheim)涌来了火焰军队,他们在Surt领
导之下,乘着火焰的波涛杀来。Surt右手持著胜利之剑,左手高举熊熊的火焰。
此时邪神Loki也挣脱了永罚的锁炼,加入与诸神为敌的高7d营,怪狼-Fenrir跟在他
的后面,一起奔向「诸神国度」。
从东方,巨人Rymer掌著船舵,和大蛇Jormungander一同向「诸神国度」划来。胸前
沾满鲜血的地狱恶犬-Garm,立在面临灰暗悲哀深渊的岩石上狂吠。
身体一半肉色一半蓝色的「死人之国」女王-Hela站在用死人指甲制成的大船上,船
中载满霜巨人的军队向「诸神国度」开来。
巨人军队挤满了虹桥-Bifrost,喧嚣声震撼宇宙,庄严华丽的虹桥终于在敌人蹂躏
下崩坏粉碎。山脉崩裂,岩石成灰四处飞散。
天界的守卫者-Heimdall,取出密藏于世界之树-Yggdrasil浓荫中的号角Gjallarhorn,
吹出紧急信号,召集诸神和英雄。号角的声音响彻云霄,比雷鸣还清楚,向「诸神
国度」报告不幸的消息。
诸神的军队迅速地拿著武器,冲出有540个门的「英灵殿」,在原野上布好阵势,开
始迎击巨人们,圆盾与圆盾互相撞击,尖锐的长枪在空中飞舞,像密集的阵雨,喊
声动摇天地。
在决战的前夕,Odin只身前往命运井一探。只见到命运三女神脸罩薄纱,默然地坐
在凋零的世界之树旁,身边仅有一张破网。Odin转往智者Mimir之处,在他耳边说几
句话后便转身赶回战场。
现在两方都到齐了,无数年的仇恨将一次解决。
首先交锋的是大神Odin和怪狼-Fenrir,这挣断诅咒之锁的复仇巨魔张开他那足以撑
满天地的巨口,向空中喷出熊熊火焰,两眼发出闪电般的精芒向Odin猛扑过去。
Odin举起神枪--Gungnir迎击,他头戴高7b亮的金盔,深蓝色的斗篷像蓝色火焰般在
他肩后起伏,跨下骑著比风还快的天马,真不愧是「诸神国度」的众神之主。但不
幸的是他战运不佳,终于死在怪狼-Fenrir的利齿之下。
Odin之子Vidar见父亲惨死,立刻向怪狼-Fenrir跃去,一脚采住它的下巴将其巨口
撕成两半,然后用一根长枪从狼喉刺进心脏,报了杀父之仇。
Frey指挥「英灵殿」的亡灵英雄,向Surt冲去,可是Frey一向惯用的兵器胜利之剑,
现在却正持于敌人手中,他只有拿一鹿角做为武器。Frey终于被敌人手中的胜利之
剑击中,奄奄一息。
地狱之犬Garm,一面舔著鲜血,一面向战神Tyr冲去,一场激战过后,Tyr和Garm都
伤重而死。 Loki的对手是守卫虹桥的 Heimdall,受过长期酷刑之后,Loki的相貌
极其恐怖,脸色像死一般苍白,长发和胡子蓬然怒立,看起来像奇怪的角。Heimdall的
剑很快就斩下了这丑陋的头,但说也奇怪,这颗被斩下的头颅却从地上弹跃而起,
刺中Heimdall的胸部,而夺走他的生命。
雷神Thor和宿敌--大蛇Jormungander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大蛇庞大的身躯不断翻滚,
巧妙地躲避Thor的神槌,同时不断向Thor吐出毒汁。
雷神愤怒极了,把雷神之槌用力朝大蛇头部掷去,刹时雷声轰隆雷光夺目,大蛇昂
起身躯向旷野喷出鲜血后倒地死去。但是Thor也中了蛇毒,他摇晃著发出雷鸣般的
痛苦呻吟,踏出九步后,这位「诸神国度」的第一勇士也气绝身亡。
战场上堆满众神和巨人的尸体,平原已经变成一片血海,黑龙「绝望」-Nidhogg在
战场上空飞翔,双翼发出骇人的声响,贪婪地啃啮著染满鲜血尚存余温的尸体。
天空中发出血般暗红的光,把天空和大地染成一片深红。战场上立著的身影已寥寥
可数。这时杀死Frey的Surt,把手上的火焰投向天空,在红莲般的熊熊烈焰之中,
整个宇宙轰然毁灭。
「中庭」已成一片火海,劫火柱贯穿宇宙,浓烟卷没山顶,支撑宇宙的世界之树-Yggdrasil也
被火焰吞没而崩倒。
星辰从苍穹中落下,时间已不复存在,焦黑的地面摇晃著沈入汹涌奔腾的海底。触
目所及只有滔天巨浪,宇宙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大沈默和永劫的黑暗。
世界就这样毁灭了!
...
在已经毁灭的宇宙的极南边,有另一片无穷无涯的蓝天,从来没有人曾经到过那里。
世界末日的暴风雨过去了,天地都毁灭了,极少数还活著的神都逃往南方去,一对
人类男女藏身世界之树-Yggdrasil的树洞中,饮用晨露,生存了下来。
时间过去了,从他们脚下的大海中涌现出新的大地。死去的光神Blader和盲神Hoder也
复活归来。
这片大地比已经毁灭的旧世界更美丽,绿意更深浓,水果树上结实累累,潺潺的水
声在清晨新鲜的空气中传来。在这遥远的南方,美丽的平原仍和以往一样存在,幸
存的诸神踏著平原上的绿草走过,在草丛中,他们彷佛见到以往在度过的黄金岁月。
怀著深沈的喜悦,诸神似乎又在这和平的新天地中找到那已经崩溃的Odin的宫殿和
「英灵殿」的残迹。他们依稀又像走入了「英灵殿」的大厅,幸存的诸神相视,且
惊且喜,各人心中都有无尽的怀思,大家不禁喜极而泣,决心重建记忆中那如此鲜
明的宫殿,重建一个全新的幸福天地...
之后,黑龙「绝望」-Nidhogg从尸堆中窜了出来,它沈重低缓地飞过大地,黑色的
翅膀上挂满骸骨。不久它在极远之地□落下去,消失在寰宇边缘那无底的深渊中。
劫火虽毁灭了宇宙,却也烧毁了一切邪恶,新的秩序又重新建立,新的世界将会更
加美好!
搜到的北欧神话的资料,总觉得这么像现在的小说或是游戏呢……
亚萨神族 (Aesir)
主神 奥丁(Odin)
爱神 弗丽嘉(Frigg) 主神奥丁之妻 大地女神弗奥琴之女
威利(Vili) 巨人布尔之子
威(汉尼尔)(Honer) 巨人布尔之子
火神 维利(洛基)(Loke) 巨人法尔勃蒂之子,奥丁同母兄弟
西格恩(Sigyn) 火神洛基之妻
雷神 托尔(THor) 主神奥丁长子 大地女神弗奥琴之子
土地和收获女神 西芙(Siv) 雷神托尔之妻
战神之神 提尔(Tyr) 巨人希米尔之子
守护神 海姆达尔(里格Rig) 阿西尔部落众神祗的保护神
光明之神 巴德尔(Balder) 主神奥丁之子
暗黑神 霍德尔(Hoder) 主神奥丁之子
死亡女神 海尔(Hel) 命运三女神之母
诗歌之神 布拉吉(Budle) 主神奥丁之子
长寿女神 伊敦恩(Idun) 诗神布拉吉之妻
大地女神 弗奥琴(Fjolgyn)
智慧神 弥米尔(米默)(Mim)
处女神 格欧费茵(Gevjon)
大海女神 列恩
女神 梅里(Meile) 主神奥丁之子 雷神托尔之弟;奥德 春天女神弗雷娅之夫;瓦
利(Vale) 主神奥丁之子 林德之子;林德(Rind) 瓦利之母
森林之神 维达(Vidar) 主神奥丁之子
真理与正义之神 福尔采蒂(Forsete) 光明神巴德尔之子;莫弟(Mode) 雷神托
尔之子;玛格尼(Magne) 雷神托尔之子
瓦尔基里氏仙女
盾牌仙女
天鹅仙女
风神 拉斯威格(Rasvalg)
太阳女神 阿芙洛多尔(Alvrodul)
月亮之父 蒙德弗利(Mundelfore)
太阳之父 松德弗利
白昼之父 德林(Delling)
黑夜之父 诺尔弗(Norve)
冬天之父 温德斯瓦尔(Vindsval)
夏天之父 斯瓦索德(Svasund)
瓦尼尔神族
大海之神 尼奥尔德(Njord) 瓦尼尔部落的主神
丰饶之神 弗雷(Frej) 瓦尼尔部落主神尼奥尔德之子
春天女神 弗雷娅(Freja) 瓦尼尔部落的主神尼奥尔德之女
丰饶之神弗雷孪生妹妹
光辉者 斯基尼尔(Skirner) 丰饶之神弗雷的贴身侍从
精灵和矮人
风之精灵 索林
酒之精灵 费埃拉、吉埃拉
小精灵君主 伏尔隆德
全知者 阿尔维斯(Allvis)
雷金(Regin) 屠龙壮士西古尔德的养父
穆斯帕尔神族
火巨人 苏尔特(Surt) 穆斯帕尔部落主神
巨人族
始祖 伊米尔(Ymer)
博尔(Bur) 伊米尔之孙
贝斯特拉(Bestla) 博尔之妻
海洋之神 蒂阿兹(Tjatse) 斯卡娣之父
山岗女神 斯卡娣(Skade) 蒂阿兹之女 瓦尼尔部落主神尼奥尔德之妻
安尔布达(古尔维格)(Angrboda) 谷物女神吉尔德之母,火神洛基的情人 巨人
吉米尔之妻
希米尔(Hymer) 海洋之神艾吉尔之父
海洋之神 艾吉尔(吉米尔)(Ager) 谷物女神吉尔德之父
谷物女神 吉尔德(Gard) 丰饶之神弗雷之妻
智慧巨人 瓦弗鲁尼尔(Vavtrudnerf)
命运三女神 诺恩斯(Norns) 沃德(Urd) 维尔丹尼(Verdandi)
斯考尔德(Skuld)
埃吉尔(Egil) 蒂阿弗和罗斯克瓦之父
蒂阿弗(Tjalve) 雷神托尔的侍从
阿尔瓦蒂(Allvalde) 蒂阿兹之父
恶魔之王 特里姆(Trym)
恩德拉(Hyndla)
奥丁,北欧阿斯加特神族的至高神,诸神之王。
他双肩上□息着两只乌鸦,一只叫Hugin,另一只则为Munin,分别代表着“思维”
和“记忆”。它们每天环绕世界飞行,并把每日人类的所作所为告诉奥丁。另外他
还有两只狼,分别叫Geri、Freki代表贪欲和暴食。
奥丁有一枝神圣的长矛,名为“冈尼尔”。当奥丁投掷它时,会划出越空的亮光,
人类称为“流星”。
世界树有一条主根延伸到巨人国度,而这条跟下面流淌着智慧之泉。奥丁为了得到
更多的智慧,不惜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他取得了鲁纳斯文字。鲁纳斯是北欧的
古文字,把它刻到任何东西上就能得到无穷的威力。他还冒险从巨人族里取走了古
斯堪地纳维亚人的蜜糖酒,尝过这种酒的人将成为诗人。他把这两份礼物都送给了
人类。
一群称为“瓦尔基里”(Valkyries)的少女是他的随从,(Val)意为杀戮,“瓦尔基
里”的意思即“杀戮的选择者”。她们听从奥丁的命令,来到战场上,决定谁当胜
利谁当战死,并将死者的灵魂带回英灵殿“瓦尔哈拉”。
奥丁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将尽可拖延世界末日的来临。在诸神之黄昏一战中,奥
丁负责中庭的战斗,尽管他注定与世界一起毁灭,但他依然奋勇战斗到最后一刻。
洛奇
洛奇并非神,而是巨人,因为无法解释的原因,他和奥丁结为兄弟,并被允许自由
出入阿斯加特。
无论他走到那里,麻烦都会随之而来,他不断的陷诸神于危险之中。他嫉妒善良,
还杀死了主神奥丁的儿子巴德尔,结果被诸神囚禁。
诸神将他捆缚在一个深洞中,在他头上放了条毒蛇,蛇的毒液流到他的身上,使他
有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的妻子来帮助他,用杯子接住毒液,虽然如此,但当她要倒
掉光杯子时,毒液还是会滴到洛奇的脸上,虽然只有片刻,但他的痛苦抽搐足以摇
撼世界。
后来他逃脱了束缚,在诸神与巨人族的最终之战“诸神的黄昏”时,加入巨人族阵
营战斗,最后带来了诸神的毁灭。
巴德尔
巴德尔是天上和人间都很受喜爱的神,他是奥丁和芙莱亚的儿子,他的死是群神的
第一个灾难。
一天晚上,他被恶梦惊醒,梦中预示了他有极大的危险。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
决心保护他,她走遍世界,要所有的东西向她发誓,决不伤害她的儿子。但是,奥
丁依然觉得不安,他策马来到了死人之国,他发现死亡女神赫尔的住所已经粉饰一
新,象要作贺宴的布置,于是他知道巴德尔必须一死。
但是,所有的神都相信芙莱亚能保护巴德尔免于死亡。因此,他们做了一个游戏,
他们试图去打巴德尔,但任何武器或物体都不能伤害到他,这种能力使所有的神对
巴德尔都很尊敬。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洛奇,他是一个巨人,他决心尽力找出
伤害巴德尔的方法,于是他变成一个妇女来找芙莱亚,并和她交谈,芙莱亚告诉了
他为巴德尔的安全所作的旅行,以及万物如何向她发誓不伤害巴德尔。结果她说出
了一个秘密,她告诉洛奇,除了一种灌木上的寄生小虫,它是那么渺小,所以她将
它忽略了。
这对洛奇已经足够了,他取得的小虫,然后把它带到群神游戏的地方,并让巴德尔
盲眼的兄弟掷出小虫,在洛奇的引导下,小虫贯穿了巴德尔的心脏,巴德尔倒地而
死。
但他的母亲还未放弃希望,她哀求群神向死亡女神赫尔求情,赎回巴德尔。赫尔承
诺只要能证明各地的人都在哀悼他,她就将巴德尔交回。诸神派出使者到各地要求
万物流泪,以使巴德尔复活,天地万物都自动的为这位可爱的神流泪,但最后他们
遇到了一个女巨人,她拒绝流泪,结果世界上的一切悲哀都无效。赫尔留下了她的
死者。
赫尔
主宰地下世界的女神,她统治着冥界尼弗尔海姆。诸神在那里没有特权,即使使奥
丁也是如此。
后世说:金碧辉煌的阿斯加特属于众神;荣耀的瓦尔哈拉属于英雄;死人的世界属
于赫尔。
A古代的日尔曼女子有不输男子的强悍,假如战败她们会毫不犹豫自杀以保贞洁.
北欧神话中的神诋
祖先──布瑞(buri,生产者):一出生便有个儿子,博尔(borr),意为生产,后来
又生有3个儿子,欧丁(odin,神圣),维利(vili,精神),伟(ve,意志)
众神之王──欧丁(odin):A古德语 Wuotan是持掌绞刑架和绞刑架上壮志未酬
者的神,而且还是玄妙知识和战死沙场者的神以及战争的主宰.他是阿瑟加德圣地的
主宰,有3座宫殿,其中一座就是位于格拉西尔(glarsir)树林的瓦尔哈拉神宫(valhalla,
阵亡勇士的归宿)
众神之后──芙丽嘉(frigga):是婚姻及母爱之神。有自己的宫殿芬萨丽尔(fen-salir)
,漂浮在云雾海之上,闲暇时就在这转动她的金轮织机,以银线金织织就祥云,在夜
空大放光明(北欧人称的"芙丽嘉的织轮"即我们所说的猎户星座)
雷神──索尔(thor)A:欧丁的长子,母亲是大地女神乔德(jord),在圣地的斯卢
德万加(sludrangrd,力量旷野)拥有自己的宫殿必亚斯克尼耳(bilsrirnir,闪电)他
的锤便是雷电。(由Marten Eskil Winge绘画,大约于1872年绘成。)
作者:newleibo 来自:大法师之塔
北欧诸神 雷神 托尔
托尔 Thor
强大神力
标志:战锤
阵营:无序善良
神职:风暴、雷电、战争
信仰者:野蛮人、战士、圣武士、浪人、农民(??)、其他平民、矮人、半兽人
牧师阵营:CG、CN、NG
领域:混乱、善良、保护、力量、战争、天气
喜爱武器:战锤
托尔在画像中经常以一个胡子火红,眼放闪电的大块头男子的形象出现。他是北欧
神系中最健壮的神。托尔是奥丁和女巨人约得(“土地”)的儿子。与心思缜密,
计谋多端的奥丁不同的是,托尔直来直去,崇尚武力。这使他在平民中间特别受欢
迎。托尔特别爱好的就是在力量与武术的竞技中与巨人较量。他的仇敌是世界之蛇,
他将在诸神的黄昏中与之遭遇。虽然与西芙结婚,他却与一个叫佳恩撒霞的女巨人
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莫胞d和麦格尼,将在诸神的黄昏中生还。
战神──铁尔(tyr):欧丁的儿子,母亲是希摩的美丽女巨人斯嘉蒂(skadi),是勇
敢及战争之神,没有自己的宫殿A
美神──布拉琪(bragi):欧丁的儿子,母亲是女巨人格绿德(gunlod),掌管诗歌
和音乐的艺术,
春之女──伊童(idun):是美神的妻子,传说是地下魔法最强大的黑侏儒伊伐瓦
德(ivald)的女儿,是春天和青春活力的女神
夏神──尼尔德(niord):是伐娜司神族的首领,加盟到阿瑟加德的海洋和风神,
不仅在阿瑟加德有宫殿,因为他是风神及近岸的海水之神,所以在斯吉普斯通(sipuston)
还有自己的宫殿那顿(noaton)
冬神──女冬神斯嘉蒂(skadi)(和铁尔他老妈好象不是一个人,铁尔他老妈好
象是在海里呆着的)和男冬神乌勒尔 (uuer)是金发女神西芙(sif)的儿子(西芙是thor的
老婆,不过没说他老爸是thor,那就搞不清他老爸是谁了,谁让这些神们关系这么
乱)
光明之神于黑暗之神──光明神巴尔德(balder)和黑暗神霍独尔(hodur),是odin与
frigga所生的一对孪生子
A
丰饶之神──弗雷尔(freyb):是niord和其姐娜瑟的儿子,生于伐那司神族之家
那顿,加盟到阿瑟家族后odin给他一座奥镐汉宫(alf-heim,小仙之家)
森林之神──威达尔(vidar):欧丁与女巨人格绿特(grid)的儿子,他居住在广
漠无垠的原始森林之中心的益德伟帝宫(land-vidi)
海神──伊吉尔(ageir):伊吉尔是个独立的神族,和近海的伐娜斯神族和天上
的阿瑟神族不能说谁包括谁
A
爱神──芙丽雅(freya):niord的女儿,是女性及恋爱之神,住在福克梵格(folkvomg)
的色斯灵尼尔宫殿(sessrymnir).
真理与正义之神──福尔赛提(forseti)是balder和他妻子南娜所生的儿子
命运之神──是原始巨人那威的后代,由三个女神组成:沃德(urd),维尔丹尼
(verdandi),斯考尔德 (skuld),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将来。她们不隶属与阿瑟神
族,也不是他们的同僚,她们对命运的判词是谁都要服从的
火神──洛基(woki),是欧丁的兄弟
守望之神──海姆达尔(heimdall):欧丁和ageir的9位女儿的儿子
战争女郎──瓦尔基丽雅(valklyrs),欧丁和铁尔的特别女侍者,她们的任务是
挑选战死者回瓦尔哈拉神宫
死亡女神──海尔(hel),是洛基的女儿
日尔曼人口及未来
从以上日尔曼部落的演变过答7b可以看出,当今日尔曼族最纯粹的国家是
丹麦(占总人口的 96%)
挪威(96%)
冰岛(98%)
荷兰(90%)由弗里、巴塔维等部落形成..
英国(约占总人口的81.5%)
瑞典(80%)
列支敦士敦主要由阿勒曼尼人构成.
德国(85%),由法兰克萨克森巴伐尼亚等部落形成.实际上德国人的日尔曼血统并没有
北欧人那么纯正.因为德国地处欧洲中部,与各民族接触.德国在历史上很长时间没有
形成自己的国家,在与外族征战的过程中,民族的混合现象很严重,特别是12世纪起持
续了2百年的移民运动.
瑞士有64%日尔曼人,余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
弗里斯、萨克逊等部落形成现代北部比利时人、卢森堡人等。
奥地利人主要由属于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人A(意思就是“全体人”时至今日,在
法语中,德国仍然被叫做“阿勒曼尼亚”,而德国人则被叫做“阿勒曼人”)、巴伐
利亚人、法兰克人结合而成,
并吸收有马扎儿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罗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们虽与德
意志人在族源和语言上出于同源,但却有著自己独特的民族形成过程。
法兰克、苏维汇、汪达尔、哥特等部落流落高卢及南欧地区,被拉丁人同化,形成
痕7b代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人等.
美国 77%的 白种人里至少有一半源于日尔曼族.
加拿大英裔占:61.3%(1981年) ,法裔:25.7%
澳大利亚(70%是英国及爱尔兰后裔)
新西兰英裔裔(78.8%).
南非9.1%的白人中荷兰血统的阿非利卡人(约占57%),英国血统(约占39%)
.
芬兰人本是马扎尔人近亲,也吸收了太多的日耳曼诺曼人成分,从外表上已经看不
出与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
散居在东欧约占1%的日尔曼族.
委内瑞拉(德国村)Colonia Tovar.
全世界日耳曼语族总人口大约有 5亿之多,在汉族、印地族、阿拉伯族之后的世界第
4大民族,但究其实力与贡献却是世界老大.
难道日尔曼人的成就跟他们的脑袋有关?
英国和美国等专家近年的研究发现,德国荷兰人平均智商高冠全球---107,中国、新
加坡、韩国和日本智商---105。
如果说在我们这个星球历经了40多亿年的沧桑变迁,曾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文明,包
括还不确定的外星文明,以及我们中华文明,那么到了近代以至当代主宰我们世界的
就是日尔曼文明.
人类社会还会继续向前,下一个千年,又将是哪一个民族作为全人类的带头羊叱咤风
云独领风骚呢?
会是我们华夏子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