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身找到幸福(一)
·冯音捷·
商福特说:“幸福决非轻易可得,因为它不能在别处找到,而只能在自身上发现。”幸福之所以只能在自身发现,因为它是人情感智慧的结果。情感智商高,人感觉到的幸福多;情感智商低,环境和条件再好,人也感觉不到生活中有幸福。人的情感智商取决于人的一些内在因素。自我感知(人自卑或自信程度)、习惯性思想方法和人情感经历的积累是决定人情感商高低的主要内在因素。这三个因素的质量代表着人情感商的高低和人感受幸福实力的强弱。如果,从内心深处,人对自己不满、把自己看得很低;如果,人悲观,没有希望,总把世界看得很黯淡;如果,在人的情感记忆中积累了很多生气、怨恨、不安全、不可爱、被否定和挫伤感,那么,人的情感智商就很低,人感受快乐的内在实力也很弱。这时,如没有内在因素的改善,无论拥有什么,人也没有心中的平安和快乐。反之,如果人的内在因素改善了,即使一切外界条件不变,人也会感觉活得更幸福了。幸福只能在自身找到。在自身找到幸福的起点是人懂得和了解自己。本篇尝试为你提供这样一个起点。
一、人的内在因素
当对他人和自己有了正确的理解,并越来越清楚事物内部的相互因果关系时,人会停止大怒、震惊、忐忑不安或悲伤忧愁,人会处变不惊,还会常有安宁喜乐。——杰姆斯。艾伦
表面上,生活中的人和事错综复杂,不受任何内在规律的操纵。可事实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行事,只受很少几个内在因素的把控。看似复杂多变的人品、人性和人生常常只是几个主要内在因素的外在表象。决定人生的主要内在因素有三个。它们是:人的自我感知、人的习惯性思想方法、及人情感经历的积累。从这三个内在因素出发,人能真正了解和认识自己,也能有效地提高自己。
1、自我感知
自我感知[Selfesteem]是人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总看法,或者说,是人内心深处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总估价。比如,人认为自己是否聪明、有价值、有口才、有能力、被人们所接受、被人们所喜欢和是否相貌好等。自我感知是人的内心感觉。它与人的外在表现和人口中宣称的形象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一生是否平安、快乐,是否有成就,和是否感到充实满意,与人的自我感知关系很大。自我感知高,人则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并被周围的人所喜欢。有这样对自己的感觉,人就有较高的人生目标,会主动在生活中寻找机会,容易渡过难关,并能从挫折中得到较多的经验。自我感知高,人还从心底里感觉自己好,喜欢自己。而自我感觉好和喜欢自己的人常常也认为别人喜欢和接收自己。所以,喜欢自己的人更容易接受别人,也容易被别人所接受。所以,在人群中,自我感知高的人总感到很自如和自在。自我感知低,人则认为自己没能力、没价值、不被周围的人们所喜欢。通常,自我感知低的人没有太高的生活目标,他们也容易错过各种机会。原因是,人的无能感使一切都显得太困难或有太大的风险。自我感知低,人从困难和挫折中得到的往往不是经验,而是“我无能”的证明和情感上的伤痛。自我感知低,人从心底里感觉自己不好,不喜欢自己。这样的人很容易感到别人不接受自己、小瞧自己、或对自己故意冷淡好。所以,自我感知低的人与别人的亲合力小,矛盾和纠纷多,还经常有戒备心态。自我感知低,人对己和对外的所有感觉都给人挫败感。因此,自我感知低的人常感到迷失和无能,所以,他们一般都活得很不快乐。
信佛的人常说: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从自我感知对人的限制上看,这话相当有道理。因为,与其它所有的因素比,人一生最大的障碍来源于人对自己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极其给人的限制。
2、习惯性思想方法
生活中,有人无忧,有人多愁;有人常看到色彩明快,有人常看到昏黑暗淡;有人总觉得有奔头,有人一点希望也没有。同一个世界,有人非常热爱生活,有人实在找不到热爱生活的理由。
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按人的不同看法分类,人的习惯性思想方法大致可分成悲观与乐观[它们分别属于生存思维和优势思维两种思想方法,详解看第四篇]。
不同的习惯思想方法,好像给人脑装了不同的功能过滤器。
习惯于悲观看世界,人脑过滤器会不停地淡化和滤掉令人愉快、满意、感到安全和有希望的信息;不停地强化和保留令人不愉快、不满、害怕和无望的信息。结果是,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好事很难看见,看见了也记不住;对于坏事,人总看得很清,并念念不忘。所以,人总感觉担心、泄气、生气或有压力
乐观人脑中过渡器的工作方式与悲观的人截然相反。乐观人的过滤器要经常地淡化和去掉不愉快、不满意、害怕和无希望等反面信息;还要不断强化和保留令人愉快、满意、感到安全和有希望等正面信息。其结果,人总感到高兴、有干劲儿、安宁和很轻松。
人的真实世界,就是人脑聚焦的地方。所以,思考聚焦点不同,即使经历大致相似,人感受到的生活也可能完全不同。
刘墉讲过一个铁口相士的故事。说的是:两姐妹去算命。“你三年前被人倒了一笔钱”算命先生对妹妹说。“是啊!您算得太准了”妹妹回答。可一旁的姐姐却有意见了:“我当年跟妹妹一起被到掉钱,您为什么没看出我呢?”“请问,当时谁最伤心?”算命先生问。“当然是妹妹了,她气得差点儿跳了楼。”姐姐说,“钱嘛!对我来说是身外之物,我看得开。”“这就对了!”铁嘴相士有了理:“那笔倒掉的钱,伤了她的命,没伤你的命,所以只在她的命上留下了疤痕。”
铁嘴相士善辨。可在这里,他辩出的是一个至深的人生道理:生活中,很多人感到自己负重行走,心头伤痛很重。不是这些人倒霉多,坎坷多,而是这些人的思想方法使他们把每一个不顺利和不如意都看得太大、太重。人能对一个不如意的事想得开,人的命上就少留下一个疤痕。如果人的思想方法使人能事事想得开,人就会有一生的好命。
3、人情感经历的积累
大脑把人所经历的情感大致分二类:愉快和痛苦。爱、安全、被承认、被接受、被肯定、自豪和自我价值感等是愉快的情感;被排斥、被拒绝、不安全、被否定、无助、羞辱、无能和没价值等是痛苦的情感。人所经历的各种情感积累在人的潜意识当中。在人不知不觉当中,潜意识中的情感积累左右着人的感觉、想法和行动。
人潜意识里的情感积累,是人迄今为止的一切情绪和情感经历记忆的总和。人的昨天、前天及人的所有历史,就是通过人的情感积累影响人的今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在人以前的生活中发生过很痛苦的事,下次再碰到同类的事,人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地告诉人躲开这件事。所以,人会感到害怕、会下意识地回避。人的历史通过情感记忆左右人的今天。人的情感经历中疼痛越多,对疼痛的记忆越深,人要躲避的东西和害怕的东西越多,人就越退缩,越要防范,或感到适合自己的和能干好的事情越少。
对于大多数人,人的情感积累中都有很多痛。人疼痛越多的地方,就是人越想躲避的地方,也是人越不擅长的地方。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儿怕羞。见了不熟悉的人,她感到尴尬,不知该说什么。妈妈责备她:“你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说话?你表现得很没出息,我很失望。”相同的场景反复出现过很多次,妈妈一次比一次更不高兴。可是小女孩就是害怕,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不仅是害怕,后来,小女孩儿见了生人还变得难过和生气。因为她知道妈妈每次都要训斥她。二十年过去了,小女孩儿长成了大女孩。她早应知道与人见面该怎样寒喧和招呼。可是,这个女孩儿见人还是很尴尬,还是想躲。五岁时,她害怕,是因为她无知、没有与人打交道的技巧;长大了,她害怕,是因为她在潜意识中积累了很多与人打交道相关的痛苦情感,以及她已认定了自己不擅长与人寒暄。不知不觉中,女孩潜意识中的痛苦情感使她见了生人就想躲。所以,很可能,大方开朗地与生人打交道这件事,女孩一生也做不到。
《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的享享失去了奶酪。留在失去奶酪的地方,亨亨很苦恼,深感无望。亨亨明明知道此地再没有生机。可无伦怎样苦思冥想,他也不能做出决定:走出去,去开拓、去闯新路。享享,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为什么会固守着没有任何希望和前景的工作、地方或生活方式,而不到变化和新事物中去寻找生机?答案很简单,因为在人的潜意识中,历史给人积累了太多的情感痛苦---与试尝新事务相联系的痛苦情感。享享和许多生活的失意者一样,是他们的潜意识引导他们躲避再次经历痛苦的情感,他们才感到害怕,才做出固守陈旧、不闯新路的决定。
人的潜意识总是引导人躲避痛苦的情感。人胆小、退缩和不敢开拓,是因为人的潜意识当中储存有太多的痛苦情感,所以,人要躲避的事物也太多。
除了躲避痛苦情感外,人的潜意识还不断地引导人去寻找愉快情感。所以,在完成一件事时,如果人清楚地体会到了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和被人们所承认的情感,那么,做这件事很可能会成为这个人的一个爱好或专长。因为潜意识引导人寻找愉快感的动力会推动着人经常地、心情愉快地去做这件事。因此,人有机会发展关于此事的技巧。
人的潜意识总是引导人躲避痛苦情感和寻找愉快情感。所以,生活中,有人会因受过挫伤,没有能力拥有一个良好的婚恋关系,可同一个人,却因为得到了情感上的奖赏,熟练地掌握了与事业相关的人际关系技巧;也有人因体会到了能力感和自我价值感,导致业务技术水平精良,可同一个人,却因感受过尴尬和羞辱的痛苦,在人际关系上表现的很低能。正是人潜意识中的情感规律使人对一些事愿意,并擅长,对另一些事不愿意,也不擅长。因为不是人智力水平的问题,所以,人会在一些方面能力很强,而在另一些方面完全低能。
潜意识左右人行为的根源在于其中的情感积累。所以,情感积累的改变就代表着人行为的改变。改变思想习惯和提高自我感知都能改善人的情感积累。因为,在思想习惯和自我感知改善后,人对事物的读解和体会能发生改变。这时,在受到贬低和否定时,人能够不失去自信;在挫折中,人不感到自己无价值或无能;在面临将来和未知时,人不太担心和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同时,在被肯定和承认时,人的自信大长;顺境中,人得到很多好情感的滋润;看未来,人总有盼望。结果是,即使环境不变,人每天体会到的情感却有很大的改变。如果人愉快情感的积累大大地多与痛苦情感的积累,在潜意识当中,人就得到了改善。当情感积累更健康时,人就变得心态更平和轻松,行为更大胆开放。
行为学家认为,以上的三个内在因素是左右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了人情感商的高低。这三个因素的改变就代表着人本质的和可持续的改变。
把握人思想和行为的三个内在因素又被人所接触的信息群所决定。人的信息群来源于人的成长环境、媒体、文化、朋友、影视或阅读,但人最重要的信息群来源与人对事物的读解和人独处时脑中的想法。人对事物的读解方式的改变与人想法的改变,将带来人内在因素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