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在哪里?”

岁月载着记忆,说慢也慢,说快也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直到贝贝9岁那年,我才有机会带她回国见见她的外公外婆。在此之前,她对中国的概念很模糊,我费了老大的劲儿,也没能将 “中国是什么”这个问题给生长在美国的她解释清楚。
姐妹俩在一起,难免有吵闹的时候,一天,她俩又因为什么小事闹起来,我便对她们说:“你们在一起就吵,再吵,就送一个回国算了。” 话未落音,姐姐马上说:“我已经回过了,这次你回。” 妹妹虽然不完全明白回国意味着什么,但也不甘示弱,回了一句:“我从来就没去过中国,所以不叫“回”中国,而是“去”中国。” 嗬,还会咬文嚼字起来了。哪儿学的呀?新鲜。
自从3岁半上了幼儿园以后,贝贝的中文水平就越来越差,最后变成不会说了,听也只能听懂爸爸妈妈那几句日常用语。
既然连中国是什么都弄不清,要说她是中国人就更难理解了。老妈老爸都是中国人,当然要让孩子知道她们是中国人啦,即使她们生长在美国。可贝贝就是不明白:“我不是中国人,我是美国人。” 连姐姐都有点不耐烦了:“你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人。Okay?” “不是,我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为什么是中国人?” 我的妈呀,就这么点事儿,怎么就说不明白呢?
说来也是,中国,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这个小家伙明白呢?
终于有一天,贝贝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回到了中国,回到了我的家乡。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和熟悉。
贝贝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特别是那些在美国看不到的家禽。她跟着我到自由市场买菜,每每看到那些鸡呀,鸭呀什么的,她都兴奋得连蹦带跳的,就连绑菜的稻草,她都要问问是什么,弄得那卖菜的菜农一愣一愣的:什么?你连稻草都没见过?
带她们姐俩去游桂林漓江,本想让她们见证一下祖国的“甲天下”风光,可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她们没被漓江的山水奇景所吸引,反而对两岸的鸭群更感兴趣。嗨,真的该让她们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
刚到中国的时候,外公外婆舅舅阿姨表兄妹们拉着她们问长问短,看着听不懂也不会说中文的贝贝一脸很想与人交流的样子,大家都觉得她好可怜啊!整个一聋哑人哪!
值得庆幸的是,一个礼拜后,贝贝就能开口说中文了,甚至可以自己去买冰棒。对于吃惯了美国冰淇淋的她们,中国的冰棒真是太好吃了,那个暑假,她们大概吃了有上百条冰棒吧。回来跟同事们一讲,把他们给吓的:没生病吧?嘿,还真没病!
这次回中国,对贝贝来说,收获可大啦,第一她学会了中文,第二学会了用咱们中国最传统的餐具 -- 筷子。对中国是什么,在哪里这个问题,也自然有了答案。而且,她还从“我是美国人”变成了“我是半个中国人,半个美国人。” 后来再回了几次中国以后,她就完全变成“我是中国人”了。
贝贝学用筷子,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刚回去的时候,全家三代人一起吃饭,贝贝是唯一不会拿筷子的,外婆觉得奇怪:“贝贝呀,你不会用筷子呀?来,外婆教你。” 接下来的几天里,外婆有意训练她,让她夹豆腐,玉米粒儿什么的,还说要跟她比赛。没几天的功夫,贝贝的筷子就拿得很地道了,到现在还经常甜蜜而自豪地回忆当年跟外婆比赛的情景。
回到美国后,看到的每一样东西,贝贝都要问:这东西中文怎么说?还主动要求到中文学校去学中文。真是来得全不费功夫啊!回了一趟中国,我不费吹灰之力,她们就爱上中文了,而且进步飞快。一个暑期班下来,老师建议:宝宝上四年级没问题,贝贝嘛,试试二年级?于是给她们报了名。
开学的第一天,一脚跨进二年级的教室,贝贝眼圈就红了:“他们都是小小孩,我不想在这个班。” “那怎么办呀?你上三年级会跟不上的哦。试一个学期好吗?如果你能跟上,下学期就上三年级,好吗?” “好吧。” 贝贝显得有点无奈。
贝贝学中文的劲头大得令我惊讶,一个学期就把整个年级的课文读完,作业也全做了,寒假以后就上了三年级,并成为全班第一,得到老师“她不拿优秀奖,就没人配拿了”的评语。朋友们都啧啧称赞:贝贝真是个好孩子!
看到宝宝贝贝对中国的感情越来越深,我打心眼儿里高兴。中国人嘛,中文不能忘,中国文化不能忘,中国烹调就更不能忘了。 每天都给她们做最好吃的中国饭, 她们就更爱中国了。

t89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色香味俱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