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关乙肝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103位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消息一经报道,就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乙肝患者以为乙肝治疗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纷纷向医院咨询。 ■新闻事件:假新闻引来多方质疑 日前,《103位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报道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报道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通报,通过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国内已有103位慢性乙肝患者获得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即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表面抗体,摘掉了乙肝的“帽子”。此篇报道发出后,引来了许多肝病研究专家的质疑。不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发表谈话,称他们从未发布过这条消息,该报道内容不代表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就在该条报道被有关部门定性为假新闻时,本报记者得知,在103位临床治愈慢性乙肝患者中有两位竟然来自我省。据推荐医生介绍,当时,干扰素生产厂家说是为了验证其生产药物的有效程度,向全国各大医院征集表面抗原转阴病例,所以他所在的医院也上报了两例表面抗原转阴的病例。新闻报道为什么会把此次征集病例活动宣传成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行为,他就不得而知了。 ■专家解析 假新闻很快被推翻了,但由此事引发的思考仍然没有终止,由于乙肝患者期望痊愈的迫切心态以及对乙肝治疗相关问题的不了解,给乙肝治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此,医学专家从上述假新闻入手,通过对其疑点的剖析,让乙肝患者更加清楚地了解目前乙肝治疗的关键所在。 临床治愈≠彻底治愈 对于一名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两种:一是实现临床治愈,二是实现彻底治愈,即病毒彻底清除。但是,依照目前的医学水平,将乙肝病毒彻底清除十分困难,难以达到彻底治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肝病研究专家李兵顺教授分析,单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与否来判断乙肝患者是否治愈是十分片面的。 乙肝患者通过正规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主要标准是:主要症状消失,肝肿大消失,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恢复正常等。而彻底治愈的标准非常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换;乙肝所有病毒指标彻底清除体内,尤其是CCCDNA(乙肝病毒复制模版)被彻底清除;患者抽血化验检查肝功系列指标完全正常,目前要达到这一标准非常困难。因此,乙肝患者千万不要将临床治愈误认为就是彻底治愈。 表面抗原转阴不是治疗目标 病情稳定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不经任何治疗,每年会有1%左右的感染者发生自然转阴,这与其自身免疫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李兵顺教授介绍,经过正规准确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干扰素的使用,还可以使5-8%的患者实现表面抗原转阴。 据悉,我国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相当庞大,达到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人,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上,上述新闻报道中提到的103名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实在是微不足道。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提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由此可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并不是乙肝治疗目标。 还没有理想药物使表面抗原转阴 河北医大三院感染科主任赵彩彦教授分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是乙肝治疗过程中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通过正规药物治疗使得表面抗原转阴的患者最多只达到8%。而且,目前还没有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的理想药物。现在正在使用的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却相对困难。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就意味着需要长期持久地服用药物。这样一来,药物费用肯定很高,就拿长效干扰素来说,180微克一支的长效干扰素价格为1000多元,需要一周注射一支,使用一个疗程(一般为24周),就需要花费3万多元。如此高昂的药费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承担,同时更不符合药物经济学(即利用有限的医药资源达到比较实际的治疗效果)的要求。 一两种药物难以重建免疫 我国新颁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免疫调节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还没有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李兵顺教授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自身有一个建立、完善的过程,乙肝病毒进入人体越早,其携带的时间越长,这也是婴幼儿感染后携带乙肝病毒时间最长的原因。乙肝病毒分布在血液和肝细胞里,而药物的作用很难到达肝细胞内,其病毒抵抗主要通过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在免疫功能与乙肝病毒进行“斗争”时,就会出现肝损伤,经检查显示为转氨霉指标升高。 人体免疫功能主要依靠人体自身调节,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有效调节免疫功能。虽然干扰素具有帮助机体建立免疫功能的功效,但没有一个客观的指标检测干扰素的作用,其具体效果也没有得到过具体验证。 ■专家忠告:心态平衡科学治疗 由于乙肝治疗的相关问题专业性很强,广大患者对乙肝治疗的期望过高,使得许多乙肝患者走进了治疗误区。专家提醒患者,多学习乙肝治疗知识、以正确的心态看待乙肝、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改善病情的惟一有效途径。 “可以肯定地说,依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慢性乙肝是不能治愈的,但通过正规、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赵彩彦教授明确指出,我国大多乙肝患者为幼年感染,治疗难度远大于国外患者。同时,乙肝治疗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医疗工程,其病理复杂,表现不同,需要个人化治疗。而我国大部分患者缺乏乙肝防治的科学知识,在治疗时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引导,盲从、跟风治疗的事件时有发生。 李兵顺教授说,乙肝的治疗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综合治疗过程,许多抗病毒药物的疗程都在一年以上甚至更久。在其临床工作过程中,经常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检查化验发现乙肝病毒DNA转阴了,或其他一些指标恢复正常了,就马上停药,而没过多久,病情出现反弹。这样一来,对乙肝的抗病毒治疗非常不利,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发展。 慢性乙肝治疗包括心理、饮食、行为和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目前,抗病毒的有效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夫韦、恩替卡韦等),最近两年还有新的核苷类药物上市。 干扰素需要肌肉注射,使用时不方便,且副作用明显。但干扰素有相对确定的疗程(一年左右),并具有提高免疫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常作为首选治疗药物。核苷类药物只需口服,但是没有确定的疗程(两年以上或者更长),且不可随意停药。 由于这两类药物各有优缺点、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虽然这两类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相对明显,但并不能说明它们能够完全清除乙肝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