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之九:家乡的屈原


我的家乡是湖南岳阳,屈原的家乡是湖北姊归,共饮长江水,相隔六百里。可是屈原是在汨罗江投水自尽的,而汨罗是岳阳辖下的一个县(现在是县级市),于是我的家乡也就跟屈原扯上了关系。

我要说的故事,实际上大部分并不是童年时的记忆,只不过我从小就听父亲讲屈原的故事,再说,端午节是因屈原投江而来,这天有粽子吃,有赛龙舟,小孩子记吃,记玩,顺带着也就记住屈原了。

可是那时候,实话说,我对屈原是敬而远之的。我当然知道屈原是爱国诗人,我也知道爱国是好的,正如知道屈原是好人不是坏人一样,就这么简单。我还知道,屈原是在秦军攻破楚国京城郢都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大人们往往低估了小孩子们的蓬勃的生命力和内心中那种不自觉的对生命的珍惜,起码于我,是不欣赏屈原的自杀的,或者说对投水这件事是很有些害怕的。稍微长大了一点之后,或者因为是湖南人生与俱来的倔强和剽悍,或者是少年人成长中的自以为是,作为楚地出生的现代人,虽然依旧隐隐约约地同情两千年前楚国灭亡的伤痛,然而我更加欣赏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我看来,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比自杀要强得多了。而事实上,也正是两个来自楚地的楚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灭亡了暴秦。

过端午节跟屈原有关,我的跟屈原有关的另外一个节日就是过年了。我家经济不宽裕,可是每年过年父母总是给我们三兄弟妹一点压岁钱,只不过,这压岁钱,得靠我们自己挣。如何挣?背唐诗宋词,背古文成语。每年大年三十早上起,我们三兄妹就在家里默写诗词,中午的时候父亲来收卷,根据默写的诗词古文成语的多少,决定奖励多少压岁钱。根据默写的诗文种类,价钱也不一样。比如说成语一条一分钱,唐诗宋词一首五分钱,古文一篇一毛到两毛不等,例如《黔之驴》一毛钱,《大学》两毛钱。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会背诵的诗词多了,那价钱又有所变动,比如说成语变成半分钱一条,诗词降价成三分钱一首,诸如此类。等我们再长大,要求又严了,不能有错别字,任何一个错别字,那诗词文章就算是白背白默写了。我记得我弟弟最会背成语,他小学三四年纪就能够一口气默写出两百多条成语。

每年过年,父亲都跟我提议,说,你如果今天把屈原的《离骚》背下来,奖你一块钱。要知道,那时候,对我来说,一块钱是很多的。我经不住这诱惑,于是去翻翻《离骚》,或者《天问》(价钱也是一块),首先就有好多字不认识,再就是有那么多的“兮”,兮来兮去的,拗口得很,我盘算盘算,我只要默写二三十首早就会背的诗词就可以挣到这么多钱,于是就把屈原的诗丢开了。大过年的,父亲也不想过分难为孩子,可是他的遗憾也是显而易见的。

想起来,最终这应该算作是我的遗憾,因为直到今天,我也没有能够背诵屈原的哪怕任何一首诗。

听说做儿子的长大了,会慢慢地理解父亲。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越来越理解我的父亲,理解他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人生的选择和价值的取向。我慢慢地懂得了父亲的一生正直清白,他的嫉恶如仇,正因为理解父亲,我慢慢地理解了他对屈原的推崇,随着也慢慢地理解了屈原,领会到屈原的伟大,并不限于他的爱国。屈原的投水自杀,不仅仅是亡国的悲痛,更是不与世俗妥协的最后抗争。

我想,即使楚国不被秦国灭亡,屈原也最终将选择以身殉道的。“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虚假迎合,曲意取悦,“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细细想来,几千年来,这世上真没有屈原的立足之地。

我上大学期间,国内有个时期流行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岳阳既是屈原的第二故乡,屈原殉道的地点,又有得天独厚的八百里洞庭,当地政府也借端午节的名义搞了世界首届龙舟节,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二三十支龙舟队参赛,自然也有咱们的岳阳队。等我回家时,龙舟节已经曲终人散,可是岳阳的大街小巷里依然能够看到节日残留的痕迹,都是刷在墙上的大标语,声称要“发扬屈原精神!”什么是屈原精神?有的标语写得更加详细一点,说,“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实话说,这标语让我挺不好意思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要抓,不过这么突兀地大声嚷嚷要爱国,标语贴得漫天飞扬,而且把屈原这么个丰富多彩的古人安个如此单调的桂冠,我不知道有识者会不会笑话咱们岳阳人,而屈原自己,也说不定会有意见。



在家门口比赛,一定要赛出个好成绩来。岳阳队的男女龙舟队员,都来自岳阳附近水乡的农村,一来知道水性,二来每年过端午都赛龙舟,有经验。可是几十支队伍,强手如林,谁也不能保证说就一定能够胜出。于是市政府说了,如果拿了冠军,全体队员一律解决城市户口!决赛当天,号令一出,龙舟如箭般冲出。站在岳阳队船头指挥的鼓手,玩命地擂鼓,操桨的队员们,随着鼓点,拼命地划!鼓手边擂鼓,边喊话,咚咚咚!跳农门!咚咚咚!拿户口!咚咚咚!咚咚咚!队员们激动得嗷嗷叫啊!不用说,咱们岳阳的男女队,都拿了冠军!

那是自然的,那些个别的队,美国人啊,加拿大人啊,或者台湾人啊,香港人啊,他们都不要户口,哪里搞得过咱们。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忍不住替队员们高兴,这么多年了,想起这个,还是忍不住笑。我想,屈原天上有知,怕也是会微笑的吧?

上个端午节时候,我弟弟从国内来,我们在一起谈起家乡,谈起家旁边的小乔墓的变迁,谈起家乡的龙舟赛,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也有很多令人欣慰的变化,有叹息,有赞许,也有咒骂。

弟弟走了后,想起好些时候没有联系的朋友,我的大干女儿的父亲,我中学的最好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彼此都欣喜异常。慢慢地谈到其他的同学,其它的事情。

你知道XXX现在到长沙打工去了吧?他问。我说,这怎么可能?这位XXX,在我出国时,春风得意,靠着父亲的关系,办厂开店,事业蒸蒸日上。──原来他父亲贪污受贿,最终东窗事发,人坐牢不说,家财陪了个一干二净。

那位XXX现在怎么样了?我问。她还在老地方工作。她父亲现在官越做越大了吧?进中央了吧?没有,听说她妈妈贪污受贿,被处分了,连累他爸,现在调到内蒙古去了。

我多少有些吃惊,细细想,又不吃惊。想想,有些为自己的同学惋惜,又想想,不禁心里有所触动,有一点点的安慰,我的家乡到底还是有自我清洁的行动。虽然我也知道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换了话题,我问他,你最近忙什么?他说,他现在是区人大代表。他告诉我,他现在计划跟别人一起提案,提议将农村高中生学杂费也免费。我问,可能性有多大?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嘛。以前我们提了那么多次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免费,现在不是实施了吗?

…………

我想我跟朋友的话,跟屈原没有多大关系,不过既然想到了,就放一起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