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成医生手记-连载之四(ZT)

交流防癌、抗癌最新资讯。欢迎广大热心于抗癌事业的专家、学者、医学界的朋友们、对防癌抗癌资讯有兴趣的人士来与贺医生共同探究和交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癌症的化学治疗


     化疗,就是化学治疗,是应用对癌细胞有毒性的化学药物治疗癌肿。化疗药种类甚多,机理各异,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烷化剂、抗代谢剂、抗生素类、植物类等;有些化疗药仅作用于癌细胞分化的特定期(如增殖期),称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有些则对各期癌细胞均有效,称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不同的化疗药常联合使用,或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序贯治疗。

单纯化疗可以治愈绒毛膜癌、肾胚腔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何杰金病;单纯化疗可以改善下列癌症患者的病情,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非何杰金病、睾丸癌、骨肉瘤等。

实体癌肿手术或放疗后,应用化学药物,即辅助化疗,可使原发瘤缩小,消灭残存的癌肿或微小转移灶,减少癌肿复发和转移。原发癌瘤在切除前,常有癌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随血流分布于全身,虽然其中大多数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消灭,但仍有少数残留于体内,成为复发根源。因此在手术或化疗后,在瘤负荷很小的情况下,辅助化疗有助于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但化疗有不少缺点,归结起来即三“性”,一是用药的经验依赖性;二是肿瘤的耐药性;三是药物对正常组织的细胞毒性。临床应用时应择其优点,去其弊端。

几十年来化疗的经验表明,单独应用一种化疗药物,效果有限,其原因仍是与细胞周期有关。如果某一种药物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则它仅对增殖状态的癌细胞有效,而这部分细胞,在整个癌组织中只占少部分,即使将这部分癌细胞杀灭,其余癌细胞仍会迅速补充,因此,最好的策略是联合应用作用于细胞不同周期的药物。但理论上有效在临床上不一定有效。目前虽然有不少联合方案,如治疗恶性淋巴瘤的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的松)方案,治疗结肠癌的MOF(5-氟脲嘧啶、长春新碱、甲环亚硝脲)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制定主要依赖于临床经验,即经验依赖性。此为一“性”。

二“性”是耐药性。犹如应用抗生素后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一样,癌细胞也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且癌细胞对一种化疗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一的化疗药,也会产生耐药性,称为多药耐药性。为什么会产生此种耐药性呢?现在己清楚,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一种叫P-糖蛋白的蛋白质表达有关。人体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内都存在两种多药耐药性基因,一个叫MDR-1,另一个叫MDR-2,当癌细胞接触化疗药物后,MDR-1基因扩增,大量表达产生P-糖蛋白。这种蛋白像水泵一样,能将癌细胞内化疗药不断"泵"出,让药物不能在癌细胞内停留,从而免受化疗药的作用。

三“性”是化疗对正常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如同放疗一样,化疗药也是“敌我不分”。许多癌症病人怕化疗,怕就怕在化疗药性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最严重的是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并发细菌感染和出血。目前己有较好的药物来对抗这些不良反应,如应用“枢复宁”或“康泉”可对抗呕吐,“甲地孕酮”可纠正食欲不振,“升白能”可改善骨髓抑制。如能恰当地应用这些措施,可将化疗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