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
中国结,那是用一根红绳编织出的精巧的图案,那个图案构成一个复杂的结,难以解开。如果真要去解开,巧妙的图案会几乎无法复原。
1
这次回家,路上在新加坡呆了两晚上。我在那里有两位老朋友。她们带我游览了旅行者常去的地方,也领略了当地普通居民聚居的区域,让我体会到不少那个国家的内涵和实质。两天下来,在那个盆景式的国家,我竟生出一种压抑的感觉来。它是盆景,或者是钟表,或者是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鱼缸。那个社会巧妙地生存着发展着,效率很高,政府很精明,社会富足,全球竞争力是头几位。但是我却感受到它有一种捉襟现肘的窘迫来。没有办法,先天使然。
2
飞机飞到成都,仿佛在雾中降落,看不到城市和公路,三年没有来,这第一印象如同想象中一样,很糟糕。一个被烟雾笼罩的城市,如同我带国外的朋友到家做客,这回到家的第一眼看见门前堆积的垃圾一样,让人非常尴尬。
其实我并没有失望太久。很快,我就领略到了一点不同的地方。满天雾霭的确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麻烦,但这灰蒙蒙的天底下,又是一个怎样富有活力和生机的世界!小车满街挤得满满的,高楼满街挤得满满的,穿着时髦或随便、举止优雅或粗鲁的人们满街挤得满满的。给我最为深沉的印象的,是这个社会的那种“我行我素”、自成一体、自我发展、从容不迫的气质。三年前,或者以前在中国的那些日子里,我没有感受到。但现在,我感受到了。
旧房子条件差,就买新房;于是,随处可见庞大几十个吊车的房产开发工地;住得远了,就买车;路上车多了,就开始修地铁吧;行人太多,每个路口就有专门管交通的人,一个十字口八个人;有人丢垃圾,就有随时扫地的清洁工;街上灰尘大,就有人不断地擦洗街边的建筑;城外开发区高速公路一条不够,连修三条平行的;过去绿化不好,现在几十公里连绵的绿化带,每棵树每块草坪都是专人修剪,参照英国园林的样子来剪;老城区太挤,就再规划修建一个新城区,保证八到十车道的路面,政府大楼干脆仿仿北京奥运的鸟巢式样,是不是在雾霭中美学效果不理想,那就管不了了。如果这灰蒙蒙的天能够被水冲干净,我想政府会让人去冲的。
几百万上千万人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地方,有条不紊地生存,基本上达到了如蚂蚁一样的协调程度。但同蚂蚁不同,中国人从来都是骨子里自我中心自由散漫的人,自由的个人主义的蚂蚁,合作又同时分享,这是一种境界。
中国类似于这样的城市,应该有三四十个吧。
3
打开电视,现在各地都在拼命推广自己的文化。这四川加成都的十几个电视台,那种充斥着方言的节目比比皆是。本地老百姓喜欢看本地的艺术、新闻和时事,于是乎,方言和地方文化发扬广大。中央台除了新闻联播和春节晚会的垄断,电视文化上是基本上让地方自行其是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地方的就是全国的”也成立。与其让地方文化泯灭,统一到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当中,不如让它们各自盛开,相互补充更好。
当真百花齐放了,中国这么大,各地的事情这么多,文化产品当然会越来越多。等中国的城市都更加灯红酒绿了,中国的文化产品也该出口了。现在有大陆的歌手到香港去开演唱会,看香港人追大陆的星,似乎就是一个兆头。而且那些韩剧,台湾剧,看来看去大同小异,毕竟是小地方出来的产品,写不出更多的 所以然来,所以早晚也是昙花一现,会如同潮流一般退去。有一天,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微波炉和皮鞋放在周边国家的老百姓家里,中国制造的电视剧电影歌曲等等也大概会在他们的电视里放着。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还弄不出来点脍炙人口的作品来吗?
不过,新闻联播和以前还是一样,连播音员都一样。看来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新闻联播和它的播音员们都有抗拒时间流逝的诀窍,青春永驻。看新闻联播里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转换和风格对比,你可以马上领略新闻和宣传的微妙区别与相似。其实那节目叫宣传联播更贴切一点。
4
另一个让我回到从前的,是北京的内环地铁。这么多年了,那地铁车厢,地铁站装修和地铁里面播放的录音竟完全没变。打个恍惚,我简直会以为我如多年前一样,正背着背包准备到西直门出站或者去北京站赶火车呢。“复兴门站上下车的乘客较多,请大家顺序下车。有改乘一线地铁的乘客……”我不是在做梦吧,要是真能白赚十年,从头来过,多好!
到了北京,才发现这个城市居然留下了那么多的记忆。我原来的导师用自行车驮着我逛校园,他给我介绍那些新修的壮观的建筑群,然而我对没有变化的地方更为留恋。看到两栋我住过的楼竟然丝毫未变(只是显得破旧矮小了点),还看得见那窗口,简直是眼泪都要下来了。赶紧照几张像吧,下次来这里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我做梦都来过这里好几次啊!”,也顾不得形象了,俺对着导师开始抒发感慨起来,就差点借他衣角擦眼泪了。
见到几个坚守阵地的同学,看他们的名片,好几个都带了副总头衔了。说话也不一般,不是有关中央部委,就是涉及这样那样的投资。当然,北京这地方的风格我是熟悉的,吃好了喝好了,话就一般往大了说,没边没际的。不过,当我说中国看这样子没准什么时候就慢慢变成美国那样的国家,几位好像都不太同意。可能他们更了解内情吧。同学无论现在是做什么,无论走了多少路过了多少桥,不得不说大家的性格还是当年那样,没变!人,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北京的同学说到国外的这么几位,总是长吁短叹“要是某某不出去,现在该怎么怎么了吧”,当然,也有说“某某就是该出去,现在在国内搞成这样,想不通啊 !”临别,俺也情绪高涨握着大家的手,道“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兄弟我是要回来的。”说完内心感觉怎么有点不踏实。
(待续)
by hey3g/游子 March 2007,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