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 (1)

游子的谈天说地, 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结

中国结,那是用一根红绳编织出的精巧的图案,那个图案构成一个复杂的结,难以解开。如果真要去解开,巧妙的图案会几乎无法复原。

1

这次回家,路上在新加坡呆了两晚上。我在那里有两位老朋友。她们带我游览了旅行者常去的地方,也领略了当地普通居民聚居的区域,让我体会到不少那个国家的内涵和实质。两天下来,在那个盆景式的国家,我竟生出一种压抑的感觉来。它是盆景,或者是钟表,或者是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鱼缸。那个社会巧妙地生存着发展着,效率很高,政府很精明,社会富足,全球竞争力是头几位。但是我却感受到它有一种捉襟现肘的窘迫来。没有办法,先天使然。

2

飞机飞到成都,仿佛在雾中降落,看不到城市和公路,三年没有来,这第一印象如同想象中一样,很糟糕。一个被烟雾笼罩的城市,如同我带国外的朋友到家做客,这回到家的第一眼看见门前堆积的垃圾一样,让人非常尴尬。

其实我并没有失望太久。很快,我就领略到了一点不同的地方。满天雾霭的确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麻烦,但这灰蒙蒙的天底下,又是一个怎样富有活力和生机的世界!小车满街挤得满满的,高楼满街挤得满满的,穿着时髦或随便、举止优雅或粗鲁的人们满街挤得满满的。给我最为深沉的印象的,是这个社会的那种“我行我素”、自成一体、自我发展、从容不迫的气质。三年前,或者以前在中国的那些日子里,我没有感受到。但现在,我感受到了。

旧房子条件差,就买新房;于是,随处可见庞大几十个吊车的房产开发工地;住得远了,就买车;路上车多了,就开始修地铁吧;行人太多,每个路口就有专门管交通的人,一个十字口八个人;有人丢垃圾,就有随时扫地的清洁工;街上灰尘大,就有人不断地擦洗街边的建筑;城外开发区高速公路一条不够,连修三条平行的;过去绿化不好,现在几十公里连绵的绿化带,每棵树每块草坪都是专人修剪,参照英国园林的样子来剪;老城区太挤,就再规划修建一个新城区,保证八到十车道的路面,政府大楼干脆仿仿北京奥运的鸟巢式样,是不是在雾霭中美学效果不理想,那就管不了了。如果这灰蒙蒙的天能够被水冲干净,我想政府会让人去冲的。

几百万上千万人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地方,有条不紊地生存,基本上达到了如蚂蚁一样的协调程度。但同蚂蚁不同,中国人从来都是骨子里自我中心自由散漫的人,自由的个人主义的蚂蚁,合作又同时分享,这是一种境界。

中国类似于这样的城市,应该有三四十个吧。

3

打开电视,现在各地都在拼命推广自己的文化。这四川加成都的十几个电视台,那种充斥着方言的节目比比皆是。本地老百姓喜欢看本地的艺术、新闻和时事,于是乎,方言和地方文化发扬广大。中央台除了新闻联播和春节晚会的垄断,电视文化上是基本上让地方自行其是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地方的就是全国的”也成立。与其让地方文化泯灭,统一到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当中,不如让它们各自盛开,相互补充更好。

当真百花齐放了,中国这么大,各地的事情这么多,文化产品当然会越来越多。等中国的城市都更加灯红酒绿了,中国的文化产品也该出口了。现在有大陆的歌手到香港去开演唱会,看香港人追大陆的星,似乎就是一个兆头。而且那些韩剧,台湾剧,看来看去大同小异,毕竟是小地方出来的产品,写不出更多的 所以然来,所以早晚也是昙花一现,会如同潮流一般退去。有一天,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微波炉和皮鞋放在周边国家的老百姓家里,中国制造的电视剧电影歌曲等等也大概会在他们的电视里放着。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还弄不出来点脍炙人口的作品来吗?

不过,新闻联播和以前还是一样,连播音员都一样。看来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新闻联播和它的播音员们都有抗拒时间流逝的诀窍,青春永驻。看新闻联播里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转换和风格对比,你可以马上领略新闻和宣传的微妙区别与相似。其实那节目叫宣传联播更贴切一点。

4

另一个让我回到从前的,是北京的内环地铁。这么多年了,那地铁车厢,地铁站装修和地铁里面播放的录音竟完全没变。打个恍惚,我简直会以为我如多年前一样,正背着背包准备到西直门出站或者去北京站赶火车呢。“复兴门站上下车的乘客较多,请大家顺序下车。有改乘一线地铁的乘客……”我不是在做梦吧,要是真能白赚十年,从头来过,多好!

到了北京,才发现这个城市居然留下了那么多的记忆。我原来的导师用自行车驮着我逛校园,他给我介绍那些新修的壮观的建筑群,然而我对没有变化的地方更为留恋。看到两栋我住过的楼竟然丝毫未变(只是显得破旧矮小了点),还看得见那窗口,简直是眼泪都要下来了。赶紧照几张像吧,下次来这里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我做梦都来过这里好几次啊!”,也顾不得形象了,俺对着导师开始抒发感慨起来,就差点借他衣角擦眼泪了。

见到几个坚守阵地的同学,看他们的名片,好几个都带了副总头衔了。说话也不一般,不是有关中央部委,就是涉及这样那样的投资。当然,北京这地方的风格我是熟悉的,吃好了喝好了,话就一般往大了说,没边没际的。不过,当我说中国看这样子没准什么时候就慢慢变成美国那样的国家,几位好像都不太同意。可能他们更了解内情吧。同学无论现在是做什么,无论走了多少路过了多少桥,不得不说大家的性格还是当年那样,没变!人,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北京的同学说到国外的这么几位,总是长吁短叹“要是某某不出去,现在该怎么怎么了吧”,当然,也有说“某某就是该出去,现在在国内搞成这样,想不通啊 !”临别,俺也情绪高涨握着大家的手,道“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兄弟我是要回来的。”说完内心感觉怎么有点不踏实。

(待续)

by hey3g/游子 March 2007, Australia

 

tangxiaobaobao 发表评论于
对于去留的问题,永远是我们游子的心结。希望祖国蒸蒸日上,落叶终要归根,衣锦终要还乡,和谐富强的中国会让我们解开内心的心结.......
tangxiaobaobao 发表评论于
我最喜欢这一段,很感人:“看到两栋我住过的楼竟然丝毫未变(只是显得破旧矮小了点),还看得见那窗口,简直是眼泪都要下来了。赶紧照几张像吧,下次来这里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我做梦都来过这里好几次啊!”,也顾不得形象了,俺对着导师开始抒发感慨起来,就差点借他衣角擦眼泪了。”





彩云满天飞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这种记叙性的游记文章, 把所见的, 所听到,所想的用文字记录下来~~~~
lanlanmao77 发表评论于
用心写的好文章。
曾经和一个台湾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他说大陆没有文化了,那都是cheap的仿制品,剩下那点真的都在台湾了。那句话说得我真心痛。
阿兰 发表评论于
爱亦深,恨亦切~
木兰木兰 发表评论于
我上次回去时, 看到忙路的迈向现代化的中国, ye有一种在亚文化里生活的麻木和冷漠逐渐被暖过来的感动.
木兰木兰 发表评论于
说到新加坡,另一个让我有相似压抑感觉的国家是日本.
木兰木兰 发表评论于
新加坡的colonial atmosphere 总让我不舒适.
木兰木兰 发表评论于
三歌快点写, 长则一个星期,短则二, 三天,木兰我是要回来看的!
helensavva 发表评论于
你对新加坡的比喻真精确,严重同意!
你对国内情况的观察,真的很细致!
你对故土的感觉,真的很熟悉!
但是哦劝你,不要回去!
星岛咖啡 发表评论于
刚来新加坡的中国朋友,确实都会感到有点压抑。一个国家在一套良好的制度和政策下精确运转,是需要慢慢体会的。
我在那里居住了十多年。
老土他炕上的 发表评论于
到哪儿都一样,有好有坏,俺第一次到伦敦时好失望,城市又老又破,地铁也很破旧,住了几天就喜欢了.写的挺自然的.
不过俺是越老越想回国了,就回成都吧.:-)
小小艾 发表评论于
终于出关啦!耶~~~~

对新加坡的评语真是一针见血的精辟。

你那句不踏实挺意味深长的,俺伸长了脖子等续集。

可别让俺等成长颈鹿。


林韵 发表评论于
到底是黑三哥写出的东东,严肃中透着幽默,批评中带着赞赏,令人捧腹:)))
蓝色向日葵 发表评论于
哈哈....
闲言 发表评论于
看完以后,还是没有过瘾,可也略知一二。 成都真是个太熟悉的城市了,心目中的成都可比你描写得漂亮许多呀,我喜欢成都,不冷不热,经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才有了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成都的人悠闲自得,说话比四川其他地方的人说话来的温柔,成都的小吃,唉,千万不能提了,口水!四川,我的第二故乡啊。。。
ice3 发表评论于
灯笼 中国结
中国元素

:)))
蓓0217 发表评论于
重庆直辖后成都就没什么变化了~

==说完内心感觉怎么有点不踏实。ZT

呵呵,你回来拉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