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属澳大利亚管辖的该群岛位于印度洋南部,东距澳大利亚4100公里,西距南非4700公里,南距南极大陆1700公里。距离该地最近的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是474公里外的法兰西港(属法国管辖)。
该群岛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赫德岛,陆地面积368平方公里(是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的两倍),该岛80%被冰川覆盖;较小的岛屿为麦克唐纳岛,是一座活火山。
1853年,一位名叫约翰. 赫德的美国水手在从波士顿前往墨尔本的途中看到了赫德岛。一个月后,他报告了这一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该岛。六周后,也就是1854年一月,威廉. 麦克唐纳发现了附近的麦克唐纳群岛。
英国于1910年正式宣称拥有这些岛屿的主权,并于1947年移交给澳大利亚。该群岛于1997年成为世界遗产。
该群岛没有港口或海港;船舶必须离岸抛锚。海岸线长102公里,拥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捕鱼区。
十九世纪中后期,许多美国海豹捕猎者在岛上居住。在鼎盛时期,该社区有200人。到1880年,海豹捕猎者消灭了大部分海豹种群,然后离开该岛。在此期间,这间岛屿共提供了超过十万桶象鼻海豹油。
进入二十世纪后,该群岛不再有经济活动,也无人定居。偶然有科学家或者私人探险队在获得政府许可证后登上该群岛,研究企鹅或者其自然环境、以及其他活动等。
2025年4月,作为对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的一部分,美国在无人居住的情况下专门对该群岛实施了10%的关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美国声称这些岛屿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多于进口的商品,这一指控似乎是根据不正确的贸易数据计算出来的。 《卫报》对美国进口数据和运输记录的分析表明,一些货物被错误地标记为来自偏远岛屿,而不是正确的原产国。根据世界银行的出口数据,2022年美国从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进口了140万美元(223万澳元)的产品,几乎全部是“机电”进口。
讽刺美国对该无人岛征税的漫画。

近代以来,关于关税的运用,在西方国家内部有不同的实践和争论。
十六至十八世纪,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实行重商主义(Mercantilism)。这是一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及国家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借由保护主义获取并留下尽量多之境内经济活动。重商主义设法确保国家能够生产尽可能多数量与种类,以限制本国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制造和工业,特别是有军事用途的商品,占有优先地位。其目标是最大程度使国家富足与强盛。
重商主义强调积累貴金屬貨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黃金、白銀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白銀(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認為維持一定的順差是對國家有利的。
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间关系属于“零和”博弈。即财富是一定的,己方得到的相对更多的财富必须建立于其他国家损失的基础上。所以一个国家要改变或改善自己的国际地位,就只有掠夺别国的财富。主张政治决定经济是该学派基本的特征。它盛行于17世纪,奉行重商主义的国家竭力进行海外扩张,掠夺人口和财富,把金银的多少作为评价国力的标准之一,其代表人物有法王路易十四的宰相柯尔柏等。
为了争夺海外贸易,重商主義主導时期的欧洲战争十分频繁。新兴的欧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开始建立并巩固自己的势力,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随着亚当·斯密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论点胜出,以及世界形势与各国之间力量不断改变,重商主义所代表的零和贸易及海外殖民从18世纪后期起趋弱。
而在美国,1930年代的高关税政策导致了对外贸易的萎缩;因此在二战后,美国倾向于以低关税来在全球市场竞争,促进贸易繁荣。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签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一路走来,来到了现在的阶段,也让美国及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相当紧密。
但是,全球化也导致美国产业外移,大量工人失业,成为了川普此次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的民意基础。
支持川普关税政策的美国人认为,别国这几十年来从美国获得巨额贸易顺差,占了美国便宜;反对的人则认为,川普此举是对别国的Gaslighting (煤气灯效应),凭什么说美国对别国出口就是正常的贸易行为、别国对美国出口就是占了美国便宜?